著名煤礦區明代特殊建築保存完好 人稱「天下江北第一閣」


玉皇閣位於峰峰礦區臨水鎮紙坊村西南。在古太行八陘之一的“滏口陘”要道上,依山傍水,形勢險要。因閣內供奉玉帝,故又稱“玉帝閣”或“玉皇閣”,為磚瓦結構的無樑拱頂建築,被世人稱為“天下江北第一閣”,系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玉皇閣始建於明隆慶、萬曆年間,為祭玉帝而建,原名玉帝四明無樑閣。清道光二十二年重修。閣下部為石砌平臺,東西各設券門磨磚錯縫平砌,拱券為東西要道跨度為4.64米,券沿有四龍二鳳、花卉石浮雕。臺上三面設磚欄。閣建於平臺上,是磚瓦結構的無樑拱頂建築。通高18.6米,平面方形。寬深各五間,佔地面積300平方米,外觀呈二層樓閣式,琉璃瓦頂,上置寶剎。

閣身通體仿木用磚砌築而成,四面正中設拱券門,四周加設木結構迴廊。外觀二層處,四面明間設半圓拱形假門,牆壁面隱作圓形柱分出間位,並砌闌額、普柏枋,交角出頭。簷下作五踩雙昂仿木斗拱,斗拱上方置仿木簷檁。再上砌椽飛,其仿木細緻逼真。閣外四周柱廊,貼閣牆加單步梁而成,為木結構,現存系晚清重修物,普柏枋上置單踩斗拱,耍頭雕一龍頭,柱頭處單步梁外出頭也雕龍首含珠,雕刻精美,十分生動,梁後尾插入牆內。


閣內無一樑柱,閣頂支承在層層出跳的24層磚制斗拱之上,實質是裝飾巧妙的疊澀結構,覆鬥壁內傾角約為27度,十分合理,造成強烈的上升氣氛,疊澀結構的殿閣跨度一般不大,而這座無樑閣採用這種結構使得閣內淨跨達到7.4米。各斗拱間的壁面,填以生動瀝粉彩繪人物。頂部為大覆鬥藻井,正中藻井飾以飛龍,具有很高的科學和藝術價值。

閣頂寶剎之座為四蹲獅狀,上承相連三寶珠,頂端裝鐵葉剎。因系頂,故四邊設脊,均有人物等裝飾。四條垂脊尾上方各有力士式仙人等,勾頭、滴水飾龍、鳳紋。

這處無樑閣的結構、形制、裝飾都很有特色,是國內獨一無二的古建築,有很高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作為明代特殊建築基本完整地保存至今,是難能可貴的,被世人稱為“天下江北第一閣”。炎熱三伏天,券門下涼風習習,成為人們午休納涼的好去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