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亂華過程是如此的慘烈,那麼後來五胡的結局如何呢?

五胡亂華時列國十六:五涼、二趙、三秦、四燕、夏、成漢。



五胡亂華過程是如此的慘烈,那麼後來五胡的結局如何呢?​五涼

1,前涼 張軌,漢人。晉時為守將據涼州,有甘肅以西之地。晉亂,其子茂稱涼王,史稱前涼。後為前秦(氐族苻氏)所滅。(非五胡所建,略)。2,後涼 氐人呂光據涼州姑臧(今甘肅武威)稱涼天王,史稱後涼。後為後秦(羌人姚氏)所滅。3,南涼 鮮卑人禿髮烏孤起於西平(今甘肅西寧)稱西平王,據廣武(亦今西寧境)。其弟稱涼王。史稱南涼。後為西秦(鮮卑人乞伏國仁)所滅。4,北涼 南匈奴人沮渠蒙遜起兵叛後涼,推段業為涼王,據張掖。後蒙遜殺段業自立,史稱北涼。後為北魏所滅。5,西涼 漢人李暠據敦煌,稱涼公,史稱西涼。後為北涼所滅。(非五胡建國,略)。

五胡亂華過程是如此的慘烈,那麼後來五胡的結局如何呢?​二趙

二趙1,前趙 五胡亂華之首劉淵之後曜所建,淵為南匈奴人。晉初為南匈奴左部帥,附晉。惠帝時將兵在鄴。晉八王之亂起,乃乘機召集匈奴舊五部,稱“大單于”,旋稱漢王。又五年稱帝。建都平陽(今山西平陽)。有今山西、陝西中部及東北部、甘肅東部、河南北部之地。淵為五胡亂華之罪魁禍首。傳五主至劉曜,改國號為趙,史稱前趙。後為羯人石勒所滅。2,後趙 羯人石勒滅前趙,稱帝。建都襄國(今河北邢臺) ,國號趙,史稱後趙。有今河北、山東、山西、湖北及河南北部、陝西中部和東北部、甘肅東部之地。傳至石鑑,為冉閔所殺,改國號魏(按:冉魏,不在十六國之列)。

五胡亂華過程是如此的慘烈,那麼後來五胡的結局如何呢?​前秦

前秦 苻堅(氐人),晉時前秦之主。秦自苻洪僭號稱王,其子苻健始稱帝。後嗣位子被苻堅所殺,遂登位。其滅前燕,取仇池,陷晉漢中,取成都,克前涼,定代地,頗有武略。又信任漢人王猛輔政,國政修明,為五胡之最強盛者。猛生前曾勸阻苻堅勿犯東晉,然猛去世後,苻堅恃國勢強盛,盡傾國中之兵,親帥大軍犯晉。這就是我國曆史上有名的“淝水之戰”,晉以少勝多,用計大破秦軍。此戰與三國“赤壁之戰”齊名。堅受重創,大敗而還。其屬下大將羌人姚萇遂乘機將兵圍而殺之。前秦遂滅。

五胡亂華過程是如此的慘烈,那麼後來五胡的結局如何呢?

2,後秦 姚萇(羌人) 建 。 其兄姚襄據襄陵, 為苻堅攻殺。萇以眾降苻堅 。及堅寇晉大敗而還,因圍殺之自立,建後秦。後為東晉所滅。3 西秦, 乞伏國仁(鮮卑人)乘苻堅淝水之戰大敗,自將兵稱“大單于”。其子乞伏乾歸遂稱秦王,。擁兵據金城(今甘肅金城)。史稱西秦。有今甘肅南部之地。後為夏(南匈奴)所滅。

四燕1前燕 慕容蒐(鮮卑人)據大棘城(今遼寧義縣北)稱鮮卑“大單于”。子皝稱燕王,史稱前燕。有今河北、遼寧、山東、河南、山西之地。後為前秦所滅。2後燕 慕容 垂(鮮卑人),初 稱燕王都中山(今河北定州,)旋即稱帝,史稱後燕。有今河北、及河南北部、遼西、山東東部等地。後為北燕所滅。

五胡亂華過程是如此的慘烈,那麼後來五胡的結局如何呢?

3北燕 馮跋(漢人),乘後燕內亂,代之稱“天王”,據熱河,史稱北燕。為後魏滅(非五胡建國,略)。4南燕 慕容德(鮮卑人)擁兵據滑臺(今河南汲縣)稱燕王,史稱南燕。後改據廣固(今山東益都縣)。有山東東部。後為東晉所滅。夏赫連勃勃(南匈奴人),原為內附之南匈奴右賢王赫連去卑之後。曾仕後秦,姚興命鎮朔方。既而叛秦,偽託大夏之裔,稱“大夏天王”。劉裕北伐南歸,留子義真守長安,赫連勃勃窺機大破義真,遂入長安,僭稱皇帝。其性兇暴,屠城坑降,擅殺成性。在位十三年。後國亡,其子呂及弟定,皆為魏所擒滅。

五胡亂華過程是如此的慘烈,那麼後來五胡的結局如何呢?​成漢

李雄(氐人)擁兵據蜀,國號成,後改號漢,故史稱成漢。有今四川及陝西南部,雲貴北部之地。後為東晉所滅。總上所述,五胡亂華始於晉永興元年,訖至宋元嘉十六年。歷一百三十年始滅亡。其間五胡趁晉八王之亂,侵疆奪土各自立國並互相攻城略地,燒殺劫掠。民人塗炭,枕屍遍野。胡人在戰爭中相繼國滅,或殺或降或終作鳥獸散,混散於民間漸被漢化。不過胡被漢化或同化是有“基礎”的:首先胡人漸入塞內或中原,長期受到漢民族的文化薰陶,潛移默化。五胡立國,皆用漢制,乃至使用漢字和語言,這就是漢文化的優勢。現在五十六個民族組成一個大家庭,同屬中華民族。國運如日中天,人民安居樂業 ,歷史也會重筆寫下這一光輝篇章!

​如您有不同的意見,歡迎在下面留言評論,【關注我靠歷史春秋】每天與你分享原創的歷史趣事,歡迎關注,點贊,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