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加息還猛,股市、樓市最大的利空是什麼?

搞笑大樂透


加息就是限制資金流動( 利率變高,老百姓願意存錢,貸款利率變高,老百姓不去貸款消費),任何的投資行為基礎是老百姓。

其實股市也好,樓市也好,就看老百姓的錢投到哪去,股市疲軟,樓市火了,但樓市火也會有個限度,如果對股市和樓市均形成利空的因素,那就是出現第三類的投資標的,就像之前的P2P,現在的區塊鏈,但最近P2P,區塊鏈均雷聲不斷,市場上又有各種的傳銷式投資,讓老百姓更加迷茫,錢到底放在哪裡既安全又收益高呢?個人建議國家和BAT等巨頭在大數據背景下創造一個靠譜的,大家看得懂的投資項目,用來疏導民間資金。


愛健身的吃貨


對於市場的理解,每個人的角度都不同,看了很多朋友的回答,都有一些道理。不過,天檀在此為大家做一些補充,或許對你的思路有所幫助。

首先說說股市:中國A股具有典型的週期性特點,牛熊輪替是自然規律,當市場處在牛市週期中,再大的利空都可以被消化,當市場處在熊市週期中,再大的利好也無動於衷。

而熊市的底部在滬指10—15倍估值,牛市的頂部在滬指60倍估值左右,也就是說如果一波牛市之後,滬指整體平均估值高達60倍,那麼即便當時出再大的利好,也很難推動市場繼續大幅上行,所以,牛市中漲的太多就是股市的最大利空,反過來跌的太多就是最大的利好。

其次來說說樓市:房價長期是跟著名義GDP走的,名義GDP增長率高的國家,房價漲得快(如印度、越南),名義GDP增長率低的國家,房價漲得慢(如歐洲),名義GDP不漲的國家,房價也幾乎不漲(如日本)。

中國名義GDP增長很快,1978-2017年,名義GDP年均上漲14.95%,2007-2017年名義GDP年均增長11.93%,2017年名義GDP增長11.03%,2018年上半年名義GDP增長9.51%。

中國房價較快上漲是正常的,房地產是有周期性的,房價週期性不要覺得奇怪,房價週期性上漲速度快於名義GDP增長也很正常。只要房地產總市值/GDP不要偏離全球長期平均水平太多,都很正常。

而當時我們房地產總市值/年GDP為317.15%,與全球長期平均水平260%相差不大。如果中國房價兩年不漲,則中國房地產總市值/GDP降到全球長期平均水平260%左右。

綜上所述,天檀認為:股市最大的利空是漲幅太大,而樓市最大的利空來源於經濟的停滯!

(諮詢加助理公號:LY_1898)



喜歡嗎?別忘記點贊,留下腳印,常聊!


天檀


在國內,比加息更猛的,對股市而言,是政策壓力,一輪轟轟烈烈去槓桿化、去泡沫化過程,足以把股市泡沫擠壓出來。此外,則是接連不斷的IPO融資與減持潮,這對股市的衝擊壓力非常明顯。實際上,每一輪股市牛熊過程,似乎離不開IPO減緩、停發,而後到重啟,再到加速,而後又到減緩、停發的惡性循環過程,但無奈股市長期以融資功能定位作為主導,股市長期熊市也在所難免了。至於樓市,比加息還猛,就是改變土地財政模式,增加存量房地產稅以及空置稅。至於貨幣收緊以及大幅增加土地供應,同樣起到非常重要的衝擊影響。但,鑑於國內房地產市場捆綁著諸多利益,恐怕誰也不敢冒這個險,維繫現狀或許符合各方利益需求,打破了樓市泡沫,恐怕就不是簡單的去泡沫問題了,甚至可能會涉及系統性風險。


郭施亮


比增加加息還要猛的?對於股市、樓市構成最大的利空的是什麼呢?那我就告訴你有二樣東西,肯定要比加息還要猛,不過這二樣東西,現在真要是結束了,系統性風險就會上升。

一是,股市、樓市都去槓桿,就是你可以來股市炒股、來樓市炒房,但是你不可以再借銀行的錢來炒了,都得拿自己的真金白銀來玩,這個利空肯定是比加息更加猛烈的。

2015年上半年,股市就是引入了場外融資的槓桿資金,再加上兩融的融資,這些都是加了槓桿的資金炒作,後來監管層要去槓桿,結果一下子股市就直接被打回原形,所以用自己的錢,不能借銀行的錢,這是股市、樓市最大的利空。

二是,國內貨幣政策的收緊,當然我國央行是不太可能主動收緊的,最直接的是美聯儲不斷的、連續的加息,還有美聯儲開始收縮資產負債表,這就讓大量資金拋售人民幣計價的資產離開中國,短期會給我國的人民幣匯率造成貶值影響。

為此,我國央行面臨著究竟是保資產泡沫?還是要保匯率的選擇?最終還是會選擇人民幣匯率,那就是要收緊流向資本市場的銀根,造成了股市和樓市的流動性枯竭或不足,那股市、樓市價格真的要跌起來,肯定也是慘不忍堵的。

對於股市和樓市來說,任何利空都是小事情,如果給他們加息,可能加個一兩次息,對於股民和炒房者影響也不大。但是不允許再借錢炒樓炒股,整個市場再沒有多少資金流入,那麼這樣就會對股市和樓市構成比加息還要大的利空。


不執著財經


對於樓市與股市,最大的利空其實就是去槓桿,這是兩者共有的。

因為不管是樓市,還是股市,都是需要資金推動的。沒有錢怎麼買房、買股?但買房買股的錢,如果都是自有資金,那麼就是及其有限的。

現在一個月工資買不到一平方米的房子,你要積累幾十年才有能力購買一套房子,幾個人買得起!都是需要銀行貸款來購買。

同樣,現在股市已經有3000多隻股票,這麼多股票,都是居民現金購買,能買多少?所以就有了槓桿購買。

而去槓桿就是對股市與樓市最直接、最大的衝擊。去槓桿之後,換句話說,就是讓投資者儘量少用外部資金購買股票或者房子,這樣居民不容易融資,那麼房子就不好賣;股市就不好漲。

但雙方之間又有很大的區別。

因為房子多少帶有剛需的特點,所以對於剛需居民來說,去槓桿沒有那麼明顯影響,甚至國家在鼓勵剛需者家槓桿購房,這樣可以促進經濟發展。而對於單純的炒房者或者說是投資者來說,國家是不鼓勵的,政策面在極力封堵,影響較為明顯。

而對於股市來說,槓桿率其實不是很高,因為絕大多數散戶都是沒有采用融資方式投資股票,但大戶、機構,基本上都是槓桿者,這部分去槓桿之後,給市場帶來巨大的壓力,股市利空自然成型。

而股市利空還不僅於去槓桿,因為中國股市本身制度建設相對滯後,是為融資而催生的一個跛腳市場,所以中國股市向來牛短熊長。同時,洶湧的解禁潮也即將來臨,因為這幾年較為可觀的發行速度,以及增量不小的上市公司,現在已經臨近解禁的窗口,這麼多解禁的股票,將給股市帶來巨大的壓力,短期內期待股市高歌猛進是不可能的。

要說的是,去槓桿就是去掉投機,在於擠出市場的泡沫,對市場而言,是一種有針對性的利空。它對市場良性氛圍的營造,肯定是大有好處的。


波士財經


最大的利空就是不斷累積的債務問題和企業、家庭收入不可持續的軟肋。

說到股市,最大的利空還有就是企業經營的方向存在集體性迷茫,傳統的產業江河日下、終端市場需求低迷,而新經濟規模還未正式開始,消費市場蛋糕還未做大,

對企業而言投入產出比不成比例;當前越來越多的企業在利率上升的格局背景下,流動性愈加緊張,融資利率成本上漲,導致很多企業經營微利甚至虧損;這就帶來了一個投資者信心的問題,這比股市下跌更為讓人擔心,信心才是最大的利空,我們看到新三板的走勢就反映出這一點,所以當前股市國家隊的出現就是給投資者強大的信心,股市不會出現大的問題。

關於樓市,老百姓拼命地買房,是基於歷史上買房的高收益和預期通脹的出發點,但是目前經濟緊縮,在未來3-5年也許更長的時間都會導致很多企業利潤下降甚至虧損,比如近期深圳60%左右的中小企業處於虧損狀態,那麼老百姓的就業從何而來?持續性的收入從何而來?償還貸款的資金從何而來?還不算日常消費的衣食行和醫療教育開支。

所以要關注債務以及是否有可持續性收入的問題。有人說我拼命的買房,沒收入了可以抵押貸款、可以出售,問題是到這個時候銀行絕不會給你質押貸款、滿大街的都是賣房子套現的,看看2008年金融危機不就是這樣嗎?沒有現金償還貸款,你會是啥結果?


王紅英金融投資教育


股市樓市最大的利空就是市場被抽水,而抽水來自兩方面,一是央行,二是銀行,對銀行而言主要是降低貨幣乘數,從而達到減少市場總貨幣的目的。

廣義貨幣M2基本可以理解為金融體系的信用總和,包括現金以及居民、機構存款總和,所以也被視為市場上的總錢數。

M2包含基礎貨幣和在基礎貨幣上衍生出來的信用兩部分,按照公式:

M2=基礎貨幣(B) ×貨幣乘數(m)

1、基礎貨幣主要與央行行為為關,當央行購買國債、購買外匯的時候基礎貨幣往往會增加,下面是2017年1月-2018年1月基礎貨幣投放情況表,我們可以發現一年來基礎貨幣整體變化不大,個別月份甚至還在降低。

2、貨幣乘數與商業銀行的行業有關,簡單地說就是央行將基礎貨幣成倍地派生為存款,派生的倍數即為貨幣乘數。

那麼商業銀行是怎麼派生貨幣的呢?

舉個例子:老張在銀行1存款100億,銀行A將18億存入央行準備金賬戶,這就是存款準備金(16億是法定存款準備金+2億超額存款準備金,18%),剩餘的82億發放貸款,假定貸款給A,A拿到了82億總不能都取現了吧?再說法律也是不允許的,A的82億會存在銀行2的賬戶裡,這裡銀行2又將出14.76億存入央行準備金賬戶,剩下的67.24億再拿去貸款。

過程中你會發現原來僅有的100億,最後體現在銀行1、銀行2……裡面的存款或現金遠不止這麼多,最終100億形成的所有存款除以100塊就是貨幣乘數。

相關閱讀:《揭秘:央行是如何印錢的?》(微信公眾號:小白讀財經,可查看)

小白計算數據發現(M2除以貨幣乘數),2018年1月份貨幣乘數已經達到5.59,創出歷史最高位,直接促使M2在基礎貨幣變化不大的情況下增長了8.6%,今年1月份M2是172.08萬億。

這是過去10年貨幣乘數圖表,2017年2月是5.2左右,但到了今年1月份已經升到了5.59。

但是就現實情況來說,

目前5.59的貨幣乘數可以說已經到了極限值,未來到了不得不降的地步,商業銀行們餘額不足,結果就是M2增速下滑。

為什麼說貨幣乘數已經到了極限值?

一、被動因素:上面老張的例子中,貨幣乘數可以這樣算:

貨幣乘數=存款100億÷存款準備金率18%(法定+超額)

如果存款準備金率下降了,那麼貨幣乘數必然會上升。很簡單,銀行存入央行的錢少了,用來貸款的錢肯定更多,最後派生的錢更多,貨幣乘數增大。

1月份貨幣乘數達到5.59的極限值原因在於央行兩次定向降準,1月25日央行對部分銀行降準0.5%或1.5%;同時為了應付春節期間的流動性壓力,央行又在1月中旬對部分銀行進行臨時定向降準,期限為30天。降準就是下調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存款準備金率下降,貨幣乘數增大。

現在問題來了,隨著臨時定向降準的30天期限將要過去,存款準備金率肯定會反彈,導致貨幣乘數降低。

二、主動因素:

主動因素體現商業銀行的行為,回到上面的例子,銀行1收到老張的100億存款,銀行1在滿足最低法定存款準備金率(16%)的情況下,可以存入16億、17億、18億或者更多在央行準備金賬戶,至於存入多少準備金,由商業銀行自己的行為決定,如果存入過多,準備金率又上升,貨幣乘數降低。

那麼主要有什麼因素影響商業銀行行為呢?

主要是銀行貸款、銀行購債、銀行股權投資。銀行購債和銀行股權投資可以理解為特殊貸款,最終都能擴大貨幣乘數,增大M2。根據央行四季度報告:銀行股權投資主要包括銀行購買和持有的資管計劃、理財產品;債券投資主要包括銀行購買地方債和企業債。

實際過程中銀行的股權投資和債券投資往往加槓桿套利、拉長鏈條、資金空轉,去年11月發佈的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已經明確消除多層嵌套和通道,未來銀行的股權投資和債券投資增速肯定很難上升,意味著貨幣乘數很難再擴大。央行數據也顯示:2017年銀行股權投資和其他投資拉動M2增速下滑約0.4%。

所以在貨幣乘數接近極限值的情況下,未來M2增速不樂觀,M2與樓市密切相關,過去常說房價上漲源於貨幣超發,而貨幣超發其實就是M2超發,通過歷史數據發現房價漲得最兇的時候往往是M2/GDP上升得最快的時候,所以未來貨幣乘數下降由此影響的M2增速,也會影響房價。

如果你想學到更多相關文章,可以在作者的微信公眾號(小白讀財經)繼續閱讀下面幾篇:

1、5月15日:《揭秘:央行到底有多少錢?》

2、4月22日:《揭秘:央行是如何印錢的?》

3、5月8日:《中國3萬億的外匯儲備到底是如何投資的?》


小白讀財經


我認為對於股市樓市來說,最可怕的不是加息,而是居民負債率的快速上升。加息只是讓你每個月的壓力增加了,但是想想辦法總會解決的,而居民負債率的快速上升卻可能徹底地壓垮你。

債務的利息和本金,哪個多?

舉個簡單的例子,100萬元的30年期房貸,每個月的還款額是5400的樣子,如果加息一個點(這已經非常恐怖了,美國加了4次還不到1%),那麼你每個月的還款額也就是6000左右。

可是如果你的債務率翻一倍呢?(這其實很簡單,再買套房就實現了),那麼你每個月的還款額將達到10800元,試問哪種讓你壓力增加更大呢?

如果你的資產縮水了呢?

很多人在借錢的時候,根本沒有考慮到你的資產也是會變化的。比如說,你現在有一套房值200萬,你借了100萬,你的負債率是50%。可是如果你手中的房子房價跌了50%的話,那麼你的房子就值100萬,你的負債率就是100%。再往下,你就是負資產了。

很多人認為房價腰斬不可能發生,可是看看隔壁的香港和日本,甚至美國,你就會知道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

中國居民債務正在快速上升

十年前,如果說起家庭負債,人們往往用“美國老太太貸款買房提前享受、中國老太太存了一輩子錢也買不起房”的段子來進行金融“啟蒙”。時至今日,人們對家庭負債早已不再陌生,從貸款買房買車,到螞蟻借吧與信用卡,債務正以超乎尋常的速度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從下圖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1996年中國的居民槓桿率還只有3%,2008年也僅為18%,但是自2008年以來,居民槓桿率開始呈現迅速增長態勢,短短六年間翻了一倍,達到36.4%。到了2017年底居民槓桿率已經高達48.97%,較之2008年激增了30個百分點,已高於發展中國家的平均水平,且仍在快速的增長之中。

這一數值尚未考慮住房公積金貸款和P2P、現金貸等貸款,倘若將此納入考察範圍,那麼,中國居民部門債務佔GDP的比重只會更大。所以不要覺得加息天就塌了,更可怕的是那些債務本身。

PS:投資即修行!喜歡就關注我吧!


明眼掌融


股市、樓市的最大利空就是對市場資金的抽離,抽離資金主要去市場資金槓槓和限制資金流入股市樓市,無疑這兩大資金的抽離就是對股市樓市最大利空。

抽市場資金

股市和樓市是兩大牽動著中國經濟命脈主體,市場超大資金不是在股市就是在樓市,一旦央媽對股市樓市抽資金就是最大利空!資金就是兩大市場的血液,如果央媽真正想打壓股市樓市,抽出股市樓市資金,股市樓市肯定癱瘓,因為沒有新血液的循環流動,造成股市樓市僵局根本無法運作下去,兩大市場會由於缺乏新血液加入導致場內資金恐慌出臺,所以抽市場資金比央媽加息更猛!

加息是對央媽貨幣政策調控手段之一,加息只是對市場資金的一個限制流動而已,也就是讓大家增加貸款成本,使很多投資者由於貸款成本的壓力,知難而退,間接性的對股市樓市資金面的影響,加息對樓市直接影響,而對於股市影響有限間接性的影響而已。


離(去)市場資金

離(去)市場資金就是等於斷了股市樓市的血液循環,隔斷市場的血液無疑比加息更加猛!去市場資金最高手段就是去市場槓槓資金,讓市場迴歸保證金的形式,讓投資者們失去與小資金博取大收益的念想;促使投資者失去購買能力,造成資金壓力困難,知難而退;所以去市場槓槓資金無疑也是一把砍頭刀!


老金財經


股市也好,樓市也好,最大的利空是什麼?不是加息,而是人們的一致性預期。不管股市,還是樓市,上漲的動力有很大一部分來自於投機者。股市中的投資者,樓市中的剛需者,只是這兩個市場存在的基礎。但是,催生這兩個市場上漲的動力在於未來漲價的預期,或者說是盈利的預期。

舉個簡單的例子,如上圖所示,股市處於下跌趨勢或橫盤趨勢中,遠沒有上漲趨勢中參與者積極,18年與15年相比股票數量增加了上千只,但是當下的成交量只有15年的四分之一。終其原因是股市現在不能帶來盈利,對股市未來的一致性預期普遍降低。

美元升值週期,中美貿易戰打打停停,國際油價上漲,對世界經濟都會產生負面影響,當然,對我們國家的經濟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股市的漲跌和經濟的好壞是分不開。沒有經濟持續向好的前提,股市中,就是有再多的炒作者,也不會有上漲行情出現。

樓市是恰恰相反,大家是普遍看好樓市,但是價格現在高的有點離譜,讓人們望而生畏,不是沒有想買的慾望,而是買不起的絕望。三四線城市普通的兩居室的樓房,都要高達上百萬,一個普通的工新階層的家庭,按現在的收入計算,要透支未來幾十年的消費才能買的起。

樓市現在最悲哀的是拋棄了樓市剛需的這個基礎,炒作者手中的樓房再多,也不會減少樓房的數量,只是把時間順延了一下,最終還是要賣出,需要剛需者來消耗。但是,在炒房者的運作下,樓房的價格已經讓越來越多的剛需者畏懼,失去剛需,樓市還能走多遠。

17世紀30年代,荷蘭的鬱金香危機就是先例,當鬱金香的欣賞價值失去,只剩下投資價值時,就是價格快要回歸正常的時間了。樓市也一樣,當樓房的價格,讓大部分剛需者接受不了的時候,樓市中大部分購房都變成炒房者時,就是價格迴歸的時間,現在距離這一天多有多遠。加上國家降槓桿,緊縮貨幣的政策的大背景下,更是加劇了這一時間的提前到來。

股市最大的利空在於人們對未來沒有盈利能力的一致性預期,而樓市最大的利空,是過高的樓價,讓剛需者絕望的預期。

我是禪風,點個贊加關注,還有更多宏觀經濟方面精彩內容與你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