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匠心|世界酒史上最神祕的距離

【“工匠汾酒”系列之二·制曲篇】

世界酒史上最神秘的距離

致敬匠心|世界酒史上最神秘的距離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這是泰戈爾享譽世界的詩作《距離》中的名句,它用詩意的語言告訴人們——“距離”的神秘內涵。

2018年2月13日,是我在山西杏花村的第5天。這一天,我蹲在汾酒廠一間神秘的屋子裡,悟到了泰戈爾描述的那種“世界上最神秘的距離”,我認為,這應該是“世界酒史上最神秘的距離”。

這種“神秘的距離”就是——絕大多數人沒有見過的“晾曲的距離”,曲坯之間的擺放,居然要求誤差不能超過0.5cm。

每間曲房裡的曲坯數量高達4005塊,如此龐大的規模,如此精確的距離,怎麼能夠做到呢?

致敬匠心|世界酒史上最神秘的距離

武師傅是曲房裡的老師傅,在汾酒廠工作了20多年,人顯得樸實有趣,身上有股“晉人”的韌勁兒。他從放曲坯的推車上,拿起一塊曲坯,輕輕地放在地上,彎著腰又從車上拿下一塊曲坯,看了一下距離,在離上一塊8cm的地方慢慢放下,再從車上拿一塊,用眼再測一下距離,放下。

目測真的很準嗎?我實時測量後,發現確實絲毫不差,神奇的讓人瞠目,在電視上經常看到的“民間高手”,大概就是這樣的吧。

一層結束後,武師傅轉身從旁邊拿起幾根葦杆鋪在上面,接著又開始擺第兩層、第三層。因為二三層和第一層是重合的,武師傅擺的很快。

致敬匠心|世界酒史上最神秘的距離

第一層時,還看不出氣勢,當一面3層高的筆直“曲牆”擺在我面前時,只能用震撼來形容。不用測量工具,只用眼睛來丈量,擺出來的曲塊間距如此準確,壘出的“曲陣”筆直壯觀,這得需要付出多少年的心血呢?

武師傅擺好最後幾塊曲坯,向我走來,看我目瞪口呆的樣子,開玩笑道,“這就吃驚了?待會看到品字形、人字形可怎麼辦吆,走,帶你開開眼去。”

從一字形的房間又往裡走了兩個房間,我看到了傳說中的“品字形”曲陣。4層高的陣型,整整齊齊排了一屋。從側面看,每層中間都隔著葦杆,上一層的曲坯正好在下一層兩個曲坯的中間,每兩層都互為品字。奇怪的是,“品字形曲陣”的間距似乎比“一字形曲陣”的要大。

再往裡又走了一間。一進門,我就被一列列7層高的“曲陣”驚住了。肩膀高的“曲陣”,像軍姿颯爽的閱兵方陣,筆直、挺拔、整齊。從側面看,層與層中間沒有了葦杆,卻也沒找到人字,轉到正面,看進去才恍然明白,原來“人字”在這裡,一三五七層的曲坯是“一字形”的,二四六層曲坯則是45度角擺在上面的,兩邊相對,湊出了“人字”。讓我疑惑更大的是,顯然“人字形曲陣”間的距離比“品字形”更大了一些。

“人字形”的間距大於“品字形”,“品字形”又大於“一字形”,這是為什麼呢?

致敬匠心|世界酒史上最神秘的距離

武師傅告訴我,這是汾酒制曲人總結了幾千年的經驗得來的。這“一字形、品字形、人字形”都是前輩們根據杏花村的氣候地理條件,曲房的通風情況、受熱情況,為了使曲坯發酵的更好,一次次的實驗、完善、總結而來。“一字形”能保護曲坯不變形,合適的間距能保證良好的通風適合上黴。而“品字形、人字形”的間距在不斷變寬,也是為了通風、聚溫、聚火,使溫度升高,更有利於發酵。總結起來就是“層數越高間距越大”。

武師傅忽然壓低了聲音道:“告訴你們個更嚇人的,這還只是清茬曲的三個間距,紅心曲、後火曲的還不一樣。清茬曲的間距最大,然後是後火曲,最小的是紅心曲。”看著我驚訝的目光,武師傅開心地笑起來。

從北魏時代,中國的酒麴單層排布在地面上,到唐末《四時纂要》中首次提到“品字形堆曲法”,再到現在汾酒“一字形、品字形、人字形”排列,幾千年來,制曲匠人們在不斷研究和完善曲塊間距——即“世界酒史上最神秘的距離”。

致敬匠心|世界酒史上最神秘的距離

工作二十多年的武師傅,在中國的“制曲事業”上,已經輕車熟路,每一天,他做的就是根據不同的曲按照不同的距離排列出不同的陣型。

但是,武師傅最想做的是把老祖宗千年傳承下來的“曲藝排列”操作的更完美。他說:根據當地不同季節的通風情況,曲塊間的距離還會有更科學、更合理的微調,哪怕是0.1cm,也是值得的。

如此說,把“汾酒晾曲”作為“世界上最神秘的距離”並不為過,果然足夠神秘,時間跨度上千年,匠心探索無數代,依然奧妙無窮,深不可測。

這大概就是“河東神曲”譽為“天下第一曲”的真正原因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