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逐步走向衰落的原因是什么?

源稚生


晋国是春秋时代最大诸侯国,留下很多传说故事,英雄人物,名人介子推,赵鞅,狐偃,先轸,赵衰。赵盾也开杀君更立他人,大臣专权,兄弟相争,权臣争霸,君主权威衰落,最终韩赵魏的晋国三家,分裂了东家晋国。

实际晋国衰落之因,在晋献公时,就种下恶果。晋献公有八个儿子,太子申生,重耳,夷吾都有贤德。晋献公最小儿奚齐住绮。申生住曲沃,重耳住在蒲 ,夷吾在屈邑,献公有奚齐后,就想让上面三个儿子让位给小儿子。晋献公前661年扩军成二军,自己率上军,太子申生率下军。又在使太子申生在曲沃筑了大城。即使君和太子势力相当,相互争权斗争,开始争夺。他由于又想削除太子势力,立小儿子奚齐。奚齐的母亲宠妃骊姬是阳奉阴为的人,明面说申生好,暗中阴谋害申生,设计申生被冤自杀,重耳夷吾也受牵挂,迫害被迫逃走,晋国开始了内乱,自相残杀的头。从此晋国由于为权力争夺。王宗室内兄弟父子之间为了权夺,自相残杀,更加残酷。晋献公更是有杀得疯狂。宗族势力大大减弱,为了统治他打破依旧袭世卿官禄制,按有血缘关系的先君后裔,再世家大族的继承法,没有平民参政资格惯例。创先提拨有能力平民参与治理国家。

晋献公由于长期内乱,贵族子弟,特别是有才能的人物被大量屠杀,他提拔一批有才干的外姓子弟治国理军。这些人开始为君王认真服务,立功得封土地,基础势力也遂渐长大,也想争夺权力。他们又相互斗争。随着时间积累,他们斗争中胜利者,又逐渐发展成新的强大世家大族。成为如同象三国时代曹操家族,司马懿家族势力一样强大起来,实力强大地超过他们主子,也要架空主子专权,一步步架空了晋国君主,而晋国国君,从晋献公时分为二军后,国都一军,曲沃一军,也同姓兄弟相互拚杀争取正统地位,一直没有间断,使国力都使内乱打仗之上,也使晋国国君一辈不如一辈,又没有杰出人才出现,汇聚同族子弟后,咸鱼翻身能把势力夺回来,曰渐没落,加上周天子也害怕晋君强大,代替周天子,当然同意赵魏韩三大世家贵族瓜分了晋国。即三家分晋。

晋献公虽是晋国充满活力时代,大扩张时代,他当政的公元前676一前651年,灭掉了耿,霍,魏,虞,虢等国,战胜骊戎,赤水外强。为晋文公(前636一前628)开创霸业。打下坚实基础。城濮之战,晋国打败楚国成为春秋霸主,在外强权相当厉害。

可到晋厉公时,他想削弱异姓大臣,最后自己却被栾氏,中行氏所杀,经过悼公,昭公虽然也有作为。可也未能扭转世家遂渐成大成势局面。形成强大世家的范,中行,智,韩,赵,魏,云,卿成势。晋国君主已经完全被架空,更少了土地,没有了势力。此时各个世家也为权力争斗,你死我活更加激烈。定公时,中行和范两家首先败亡。

453年以势力最强智氏在专擅晋国政权,强向韩康子,魏桓子索得土地基础上,又向赵襄子索地,遭拒后,发动战争,攻打赵氏,并胁迫韩魏出兵,赵襄子退居晋阳固守。智军围晋阳城两年没有拿下,危急中。赵襄子派张孟说服韩魏两家倒戈攻智,放水倒灌智氏军队,大破智军,杀智伯,分其土地,联合起来又灭智家。这时晋国的国土,都到赵魏韩三家手中,晋国国君形同虚设,烈公十九年(前403年)三家贡献大量财物使周天子威烈王承认韩赵魏为三家为诸侯。

静公二年(前349年)韩赵两国杀了晋君静公,使近七百年晋国消亡。晋国衰退是历史发展的结果,没落得奴隶制贵族开始被新兴封建地主阶级所代替,士地成为是战争中最奖励物品,军事征战以兼并别人的土地为目标,争夺土地成为常状,地主家族集团抢不到别人的土地,就干方百计抢自家主子的土地。使主子势力不断削弱最后灭亡。晋国逐步走向裒茫是春秋前奴隶主社会走向崩溃了而封建社会的刚刚开始,标志平民开始掌握国家权力,破除以奴隶主贵族世袭权力的特权,是历史进步表现。


ww3721


春秋战国以韩赵魏三家分晋为分界点。春秋大国晋国走向灭亡。这个过程漫长且曲折复杂。很有典型意义。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就是周王朝从兴盛到衰落的浓缩版本。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一、 分封制必然导致最后的分裂和衰落。晋国立国久,积累的矛盾更深刻。

二、曲沃带翼后小宗取代大宗,晋献公继而诛杀其他公族,消耗了公族的力量。首先从礼法上有了瑕疵,另外从实力对比上,渐渐地使公族在人数上和权力上失去了领导地位。

三、晋王室的权力争斗频繁,尤其是晋献公之后的君主争位,进一步导致公族力量减弱。

四、晋文公借助国士家族的力量掌握晋国权力,进一步放权给跟随他周游各国的随从大族,分封异姓子弟,六卿势力渐渐尾大不掉。

五、晋国地域辽阔,公族力量薄弱,六卿势力雄厚。最终演变成卿族之间的斗争,晋王室的权力被彻底架空。

六、经过错综复杂的斗争,最终韩赵魏侥幸胜出,三家分晋,称为三晋。 还有许多其他因素,我们不予讨论。类似的如同楚国,也是极力的扩张,然后把氏族大家分封到新占领的土地,这对前期的有效占领和消化新的土地是有好处的。但是长期就会形成地方割据,如同周王室一样的局面。相反的例子就是秦国。秦实行郡县制,垂直管理,这样地方对中央的依附性就强烈,有强烈的向心性。不会导致分裂的倾向。所以我们说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反过来也能促进经济的发展。只有找到了适合时代经济和地域特色的政治制度,才能有效的管理国家和地方,协调各方面的矛盾和事物。

以前历史上不可以想象的大帝国或者大国家在当今世界上出现,譬如中国、美国、俄国等等就得归结为现代科技和经济的进步使得疆域辽阔不再成为国家的限制,先进的交通和通讯技术科技,以及先进的管理制度把这一切变成了可能。可以预见:整个地球也必将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一家之言,只当谈资。

感谢阅读,如果感兴趣可以关注作者,作者将持续为你奉献感兴趣的作品。


海天玄宇


一、家族内斗,公族屠尽。

晋国很奇葩,兄弟情深,一诺千金的最好榜样出现在晋国;兄弟杀戮,最坏的榜样也出现在晋国。晋国君为武王子唐叔虞。当年武王与一唐叔虞母亲交会,梦中天神告武王:余命女生子,名虞,余与之唐。及唐叔虞降生,手心天生有虞字,遂名虞。武王死后,幼年成王继位。恰逢唐地叛乱,周公灭之。年幼武王与小弟虞玩耍时,削桐木叶为圭,谓之封弟。跟随的史官忙问何时举行封地仪式?武王说这是开玩笑。史官说天子无戏言,遂加封地仪式。这就是兄弟情深,一诺千金的"桐叶封弟"典故。数百年后传至晋文侯死时,又安排儿子晋昭侯将自已的弟弟成师封为曲沃,称曲沃桓叔。晋昭侯七年被大夫杀死,大夫暗通曲沃桓叔驱兵入京,欲自立为君。后被晋昭侯家族大败,逃回曲沃。此后两支公族展开数代人67年的相互杀伐。终于在晋侯缗二十八年,曲沃次支杀掉京城的长支公族。将珍贵物品献给周釐王。曲沃一支被周釐王封为晋侯,是为晋武公。晋武公在位38年,将长支公族屠戮殆尽,曲沃次支公族遍布天下。武公死后儿子献公即位,又遭遇本支公族威协,于是下令本支公族不得入朝为卿,或杀戳驱遂,或废为平民。从此晋国再无公族任卿大夫。算是暂时安定下来。无公卿任职身边,晋献公自由多了。胡来也开始了。特别是在太子废立上,朝三暮四。逼得诸公子外逃。公子重耳流亡国外十多年,后被秦人送晋,夺回君权。晋文公重耳执政九年,继齐桓公后称霸。晋国势力重振。

二、六卿柄国,改革自肥。

晋国从献公屠戳公族到死后诸子争权,晋国公族在内斗耗尽。晋国用人转向异性,同姓的仅有远宗魏氏姓姬,分封毕地后不久即沦为平民。晋国大量任用异姓为卿。春秋中期卿大夫10余姓,争斗后仅留下六卿:韩、魏、赵、范、智、中行。前550年,以范氏为首的六卿联合打击大夫栾盈。栾逃齐国,齐国偷偷将栾盈送入曲沃,联合曲沃旧势,发兵攻击晋国首都。范氏发布命令,自晋文公以來,为国家作战立功未得到官职的人,其子孙可以作官,一下子提高了士气,很快把曲沃来的栾盈等打败。连残存的公族也彻底清除了。

清除曲沃公族后,六卿完全操红了晋国。六卿作为新兴力量,积极推行改革,促进生产发展,收揽民心,壮大了各自势力,建成了六个国中国。慢慢架空晋国君。

三、六卿兼并,三家分晋。

在改革中自肥后,六卿之间也进入内斗,先是韩、魏、赵、智四家联合吃掉范、中行两家。后韩、魏、赵联合吃掉智伯,三家平分了智伯。并将晋国君赶回曲沃。前438年,晋幽公即位时,反而向韩、魏、赵三国行朝拜之礼。晋国君只剩下曲沃宗庙所在地,成为三国附庸。前403年,周天子正式册封韩、魏、赵为诸侯。前376年三家废晋静公,彻底分掉晋国。这与田氏代齐在时间上和方式上一致。开始了战国时代,春秋的的礼仪遮丑布也没用了。





左说春秋


战国的标志是三家分晋,也是晋国灭亡的标志。

晋国,在诸多诸侯国里很特殊。有几点特殊:第一,晋国的霸主特别多,晋文公、晋襄公,然后是一个正卿赵宣子赵盾,再然后是晋悼公。第二,大臣居然可以代替国君主持会盟,这是其他国家没有的,臣子权利很大,军政一体。


晋国的落败的原因是他自身制度造成的,也是晋国先辈君主造成的。因为晋国是破坏周礼最严重的国家。在东西周之交的时候,晋国有一个正宗,这个正宗一直是晋国的君主。后来晋国的庶宗夺取了正宗的国主之位。

而这些庶宗在夺取国主之位以后,害怕自己这支的庶族来夺取自己的君主之位,于是就大肆杀害自己的族人,而且连自己的儿子都不放过。使得君主的儿子都跑到其他国家避难了,就像晋文公重耳。



晋国没有继承人,只要君主死亡、空缺,就要去别的国家去接。这样,就使得那些把太子接来的大臣,有了大功劳,会有很多权利。使得这些权势大臣能够掌握军政大权,国君什么都听命于大臣。立国君,杀国君都是大臣们干的活。这样一来晋国久而久之形成一个特殊领导六卿。这些大臣都有自己独立的一直军队听他们指挥。

这样的领导有利有弊,利就是让晋国能够“长雄诸侯”在诸侯中长期称霸。弊就在于大臣们六卿要争权。因为晋国最多的时候,有十一家上卿。



这些上卿一直斗来斗去,在春秋末期只剩下四家,“知、赵、魏、韩”这四家共同执政,后来我们都知道,三家分晋,知家被赵、魏、韩灭掉。他们三家分了晋国,进入战国时代。

所以说,晋国的灭亡和落败就在于臣强主弱,君主没有权利,让臣子的欲望无限扩大。


历史咸谈


晋国(公元前1033年一公元前349年)首任国君唐叔虞是周武王的儿子,周成王的弟弟。初期国号为唐,虞的儿子姬燮时改称晋。晋国在春秋时是个大国,自晋文公重耳称霸中原以后,好几个国君先后称霸中原,是最有实力统一天下的,因为晋国的强大挡住了秦国东进中原的道路,秦穆公才不得以向西发展隧伐西戎灭国十二括地千里成为西方大国。晋国后来衰落了在大国之中提前退出历史舞台,其中除了晋国强人辈出经常发生内乱以外,还是由于晋文公设立"六卿″制度引起的。公元前746年晋昭侯既位后把曲沃城封给其叔父(曲沃桓叔)。曲沃城比晋国都城还大,对国君权力构成危协。虽着后世血缘关糸淡薄,曲沃小宗不断挑战晋国君主权利。公元前676年曲沃武公灭了晋侯取而代之。公元前669年,为防止曲沃代翼事件发生,晋献公把原晋国诸公子全部杀死,他的两个儿子夷吾和重耳流亡国外。晋文公重耳在外流亡了十九年,回国以后励精图志,发展生产天下大治。城濮之战打败楚国成为中原霸主。晋文公实行′的是一种军政合一的制度。设卿,又称将军。卿是文职管理地方政务,同时又是三军长官。晋国共设六卿包括,魏氏,赵氏,韩氏,范氏,智氏和中行氏。以后六卿之间斗争激烈,权力过大中央无法控制。公元前459年一456年)赵简子灭掉范氏和中行氏,六卿变成四卿。智伯依仗有拥立之公想一家独大,找借口联合韩氏和魏氏攻打赵简子。后来,赵简子联合韩魏两家灭了智伯刮分了他的土地和人口。公元前453年赵氏,魏氏和韩氏三家刮分了晋国。到公元前403平周天子封韩虔,赵籍和魏斯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后来晋静公被杀,晋国存在684年灭国了,三家分晋标制战国时代开始,历史又翻开新的一页。






关东侠客


谢悟空!历史上晋国本来是很强大的,从晋文公成就霸业开始,一直到晋平公时期,晋国和楚国轮番坐大,最后到战国被肢解成韩、趙、魏三国,纠其原因:



年年战争是晋国走向衰落的主要原因。晋国在晋献公手里迅速崛起,在其儿子晋文公手中终成霸业,为了和楚国争夺天下老大,晋国从公元前632年开始,到公元前532年结束,一百年时间里,前后数十次大规模对楚国和其他国家发动战争,虽然胜多负少,但却耗尽了国力,加剧了国内人民的经济负担和社会矛盾,为最终被肢解埋下了祸根。



晋平公政治腐败是晋国走向衰落的根本原因。晋国到晋平国手里,打遍天下无敌手,重新夺回霸主地位,虽然战争结束了,但新的危机正在走来,作为一国之主,晋平公政治残暴腐败,生活荒淫无度,相传其后宫佳丽无数,整天花天酒地,不务朝政,加上其大兴土木,大大地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使深受战争之苦的国内百姓再次雪上加霜,苦不堪言,这是晋国走向衰落的主要原因。



大权旁落和卿大夫坐大是晋走向衰落的直接原因。晋平公整日忙于吃喝玩乐,把朝政交给卿大夫代理,使晋国从他手里大权开始旁落,直到后继几代之君都没有收回旁落的君权,直到后来晋国被卿大夫瓜分和肢解。

历史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晋国为了争霸天下,不惜屡屡发动战争,最终没有逃脱衰败的命运;晋平公政治腐败,生活堕落,懒于朝政,导致晋国大权旁落,最后走上被瓜分和肢解的道路。谢谢!


知未是也


天下经过百余年的战乱,直到晋武帝司马炎时期终于一统全国。


起初晋朝也有过一系列政策措施:

  • 下令恢复经济并大力发展农业生产。
  • 在对原蜀地、吴地也实施宽厚待遇。
  • 军队方面进行大规模整编。
  • 废除屯田制,实行占田制。

一个新时代就此来临,可惜好景不长。


随着社会经济的逐渐恢复,晋武帝开始荒于政事,以皇帝为首的统治阶级开始腐化、奢侈、浪费,因此加重了农民负担,破坏了刚刚恢复的社会经济。此时的晋朝已经出现衰败的迹象。

西汉重用外戚,结果西汉亡于外戚。东汉扶持宦官以制衡外戚,结果东汉因宦官之祸导致天下大乱。魏国则打压宗亲,仍用有能力的大臣,结果大臣造反。

前车之鉴,晋朝为更好的藩卫皇室,晋武帝大封宗亲诸侯王,并加强诸侯王权利,使其掌握军、政及经济大权。结果出现八王之乱。

苛捐杂税加之地主官员欺压,农民纷纷失去土地变成流民,而朝廷也无视这一存在,矛盾逐渐激化,全国各地相继爆发起义。又由于朝廷对少数民族的残酷压迫使其进行反抗。

而朝廷方面,由于八王之乱,宗亲藩王之间的自相残杀,削弱了自身力量。面对流民的起义和少数民族的反抗,朝廷再无力量应对,最终走向灭亡。

说白了晋朝还是从内部腐朽开始衰败再走向灭亡的。


左将军


晋国走向衰落的原因,主要是皇族内部的争斗残杀。本来晋国的实力非常强大,完全有 可能统一中国。由原来的一家分裂成三家,三家又都在战国七雄之列。晋 国的一分为三,的 最重要的原因是晋国的公族被大量的屠杀了。所谓公族,是指国君的亲属,在历史上有一个很有名的说法,叫晋无公族,就是晋国国君的亲属不存在了。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现象,也是这个时期一个很突出的现象。这个现象要追溯起来,应当从晋献公开始说起。晋献公的曾祖父是晋穆侯的小儿子,晋穆侯有一个长子有一个幼子,长子后来继承王位,就是晋国的国君。他的小儿子就是晋献公的曾祖父,后来被封到一个地方,古地名叫曲沃,大致相当于现在山西省的闻喜县。封到曲沃以后,按照周代的宗法制规定,在一个宗族内部,只有嫡长子是大家长的,称之为大宗,其他的儿子都称之为小宗。所以晋献公的曾祖父实际是个小宗。曲沃这个地方自然条件非常好,非常适合农业发展,所以曲沃这支小宗很快发展起来了。由于农业发展好,他的力量强大起来,就想夺大宗的君位。经过晋献公的曾祖父、祖父、父亲三代人的努力,花了差不多70年的时间,把晋国国君的大宗给杀了,夺了晋国国君的位置。这几十年时间的路走得不是很平坦,因为小宗去夺大宗的君主之位,这是违反宗法制的,晋国的宗族势力极力反对。于是周天子两次出兵,但是因为曲沃这支力量太强大了压不下去。而且它做的很巧妙,最后当晋献公的父亲杀死晋国国君后,他送了一大批宝器给周天子,向天子行贿,结果周天子笑纳了。周天子这时候也没有办法,因为许多诸侯国之内都出现了小宗夺取大宗,异姓夺取国君位置的现象,周天子也管不了,就默认了晋献公的曾祖父做了国君。晋献公即位以后面临一个很大的问题,他是小宗发展起来的做了国君,大宗的那一支还有很多的儿子,你把人家爹杀了,把君位夺了,但是父亲死了儿子还在,这些儿子都叫做公族。这些人的存在威胁到晋献公的君位。所以,献公八年晋献公就下令屠杀,把大批晋国的公子杀掉了,结果是同姓的杀光,公族没有了。这以后带来的负面影响,就是异姓的卿族发展起来了。为什么最后韩、赵、魏三家分晋呢?就是你把同姓的杀了,总还得有人掌权,同姓的没有了,异姓的就起来了。所以晋国的分裂实际是晋国内部权力争夺的结果。


岁月悠悠73399941


晋国从来没有衰弱过,只能说晋国为什么会四分五裂。

晋国在分裂前还在扩张,属于极少数强大而亡的典型。

如果说为啥四分五裂,就好解释了!

春秋各国国君有点像今天的独联体。国君每次对外扩张后,要把部分土地分给手下,手下拥有土地的绝对权利,这就是分封制。这种制度最大的麻烦是中央一旦弱势,地方立刻做大。而且晋文公上位时,中央已经很软了,到“赵盾弑国君”后,国君成了仲裁者,而不是权力拥有者。各家族势力越来越大,如果国君善于扶持新的家族,晋国还可以延续。晋国也这么做了,但只要一个君主昏庸,就会滑向无底深渊。

最终被家族取代。


yyyysssswwww


要看明白晋的衰落和分解,看明白新晋替旧晋,新晋是如何掘起的,大致就能明白晋的衰亡。

从曲沃桓叔、莊叔至武公,再从晋武公、献公、惠公、怀公至文公,这是晋上进时期。

自文公后,至悼公、平公时期,保持相对的强势。

之后,才是衰退。

分析其间的血缘继承君位现象,大约就看明大部分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