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忠臣怒怼魏忠贤,被贬后在故乡击退农民军,曾单骑救下一座城

明朝末年天下动乱,各地豪强纷纷揭竿而起,一些地方的安危,可能依靠不上朝廷,反而更多地要依赖出身于儒家正统的名士。明末方震孺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凭借科举成为乡里德高望重的人物,后来为保护家乡、维护地方治安、延续明朝的统治,做出了极大贡献。

方震孺出生于桐城,后来随母亲孔氏迁往寿州。万历年间考中进士,后被授予福建沙县县令,后因政绩突出,升迁为湖广道御史。到天启初年,他上疏请求皇帝驱逐大太监魏忠贤,同时将乳母客氏送出皇宫,禁止其干扰朝政,得知消息的魏忠贤十分痛恨他。恰逢辽阳被后金军队攻陷,方震孺十分震惊,便在一日之内连上十三道奏疏,为前线战事筹划,同时请求亲自前去监察军队,抚慰英灵。

明末忠臣怒怼魏忠贤,被贬后在故乡击退农民军,曾单骑救下一座城

魏忠贤

到了崇祯初年,因为当年方震孺曾经在朝堂上弹劾过魏忠贤,理应得到同样憎恨魏忠贤的崇祯皇帝的重用。但是,此时掌权的重臣是刘鸿训,此人向方震孺索贿无果,于是便怀恨在心。刘鸿训造谣声称,当年有一次因得罪魏忠贤而入狱的臣子包括方震孺在内总共十七人,但是最后能生还的只有方震孺与惠世扬两人。虽然始作俑者是魏忠贤,但是他们经历九死一生,肯定也会对朝廷有所不满,今后必定会惹出事端。他认为方震孺应该辞官回家,每天诵佛经,不再谈朝堂政事。最终,这样的言论得到了大臣们的认可,于是便将方震孺免职,令其退休。

明末忠臣怒怼魏忠贤,被贬后在故乡击退农民军,曾单骑救下一座城

刘鸿训

崇祯末年,明朝北方到处充斥着农民军起义,长江以北的官员们都首鼠两端,根本没有打算为明朝效忠到底的意愿。崇祯八年正月,农民军进攻到寿州城下,当时寿州守城的官员全部逃走,为避免遭到屠戮,乡亲父老便请出方震孺,让他来为守城定计策。方震孺秉承忠义,敢于担当,将家中所有财物变卖,募集士兵,修缮城池,准备守城兵械。这一切的完成速度极快,只花了不到两天时间。刚刚准备完毕,数万名农民军便包围了寿州,开始不计代价地攻城。

方震孺亲自登城,冒着被箭射中的危险,组织兵丁开始反击。随后他又亲自率领死士,从城池上缒绳出城,趁夜突袭农民军大营,斩杀大量敌人,迫使农民军撤退。后来,农民军实力得到恢复,行军过程中经过寿州地界,大部队距离寿州城不到三里,但是依旧不敢前去袭击。抚军史可法得知此事后,立即上奏朝廷请求表彰方震孺的功劳,对其重新提拔任用,但是因朝廷权臣的反对,最后仅候补岭西参议,得了一个候补的闲职。

明末忠臣怒怼魏忠贤,被贬后在故乡击退农民军,曾单骑救下一座城

农民军

​后来方震孺到任,遇到汤、杨两位明朝将领在廉州发生叛变。总制沈犹龙委托南韶道王孙兰前去镇压,谁知王孙兰竟然害怕得上吊自杀。方震孺深感愤慨,便一人冲入叛军兵营,对汤、杨二人袒露心胸,晓之大义,竟然劝说成功。最终,叛变的士兵全都投降,廉州也得到保全。上任不到半年,方震孺就被提拔为广西巡抚,有能力的人终究没有被埋没。后来,崇祯上吊自杀后,福王在南京建立弘光政权,方欲进京勤王,却被首辅马士英驳回,最终郁郁而终。

参考文献:《明季北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