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贤:耳听“九千岁”的称谓,所作所为皆是皇权“默许”

都说奸臣误国,后人提到大明灭亡的原因,宦官之乱就是其中一个。但民间一直有一种说法:如果魏忠贤不死的话。明朝不至于那么快灭亡。


魏忠贤:耳听“九千岁”的称谓,所作所为皆是皇权“默许”


首先,魏忠贤掌权期间,确实党同伐异、残害忠良,不过这一切都得到了皇帝的默许。在明朝中后期,皇权逐渐被文官集团限制。特别是明末,党派众多,不同党派之间相互倾轧,导致朝政混乱,百姓叫苦不堪。


魏忠贤:耳听“九千岁”的称谓,所作所为皆是皇权“默许”


于是,为了限制文官集团,阉党应运而生,他们依附于皇权,大力打压其他党派,使权力达到平衡,皇权也日渐稳固。然而崇祯上台后,阉党覆灭,东林党失去制衡,皇权处处受制,朝堂更加乌烟瘴气(然而崇祯皇帝一上台就灭了魏忠贤,一方面是百姓的呼声太过强烈,另一方面也是惧怕这股势力)。


魏忠贤:耳听“九千岁”的称谓,所作所为皆是皇权“默许”


其次,双方代表的利益不同。魏忠贤与皇帝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所以为了国家安危,他重建关宁防线,接连启用赵南星、孙承宗等能臣。宁锦大捷,对满桂、袁崇焕赏罚分明。


魏忠贤:耳听“九千岁”的称谓,所作所为皆是皇权“默许”


为了筹措军饷、缓解财政压力,他会直接向富庶的士绅、地主阶级收重税。而东林党代表江南士绅的利益,他们给士绅、地主阶级减税,给底层人民加税。当边关战士缺饷,后金大军压境,国内义兵四起、民不聊生,崇祯求着他们捐点钱财,却都坐视不理。因为这个国家即使灭亡,他们大不了换一个主子,反正自己没有任何损失。


魏忠贤:耳听“九千岁”的称谓,所作所为皆是皇权“默许”


只是崇祯皇帝年纪太小,没有时间也没有能力去收拾魏忠贤死后的残局,缺乏政治经验,把有功的将领们撤职或诛杀。总之一句话:当一个皇帝只能用小人压坏人的话,这本就是亡国的前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