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贤:不用平反,我不是奸臣,也不是忠臣,我只是皇帝的一条狗

人,生而复杂。但是我们对历史上的人物,评价又是如此的单薄。往往用一个忠、奸,就对一个历史人物给予了总结性的评价。可是真像又岂是这般简单草率,那么我们就天就来聊一聊一个在历史上出了名的“奸”人,甚至永远不可能被洗白的这么一个人——魏忠贤。

魏忠贤:不用平反,我不是奸臣,也不是忠臣,我只是皇帝的一条狗

魏忠贤做为一个太监,其专横跋扈的程度可以说是在中国历史上,他认第二,没有哪个太监敢认第一了。除了弑君篡位,把一个太监能做的坏事几乎都做上一遍,甚至是好几遍。比如说杀了提携自己的恩人。

这就要先说说魏朝了。魏忠贤不是原名,原名是叫李进忠。刚进宫的时候跟着同乡魏朝,并认了魏朝做义父,这才改名叫魏忠贤。这个魏朝对魏忠贤还是很不错的,把他介绍给了另一个太监,太子宫的王安,使得魏忠贤有了亲近太子的机会。魏朝还有个“老相好”叫客氏。这客氏长相如何不得而知,但是作为太子的奶妈,想来容貌不会太差,而且太子对其极为依赖。魏忠贤便展开浑身解数,不顾什么义父不义父的,突破伦理道德,对客氏穷追猛打,最终俘获了客氏的芳心,并和其“对食”。这“对食”啊,就是宫里的宫女和太监住在一起,相互照应,可以说是有夫妻之名,无夫妻之实的这么一种关系。这魏朝怎么会就此善罢甘休呢。被“儿子”抢了“老婆”这脸往哪搁。于是连续几晚都跑到客氏窗户下高声叫骂,把整个太子府搅扰得鸡犬不宁。

可谁让客氏芳心已定呢,魏朝再怎么吵又能如何?还把自己弄成了魏忠贤和客氏眼里的沙子,不久魏忠贤和客氏合谋,让王安把魏朝逐出皇宫,并买通杀手在半路上将魏朝“闹依作特”了。

前面提到过魏朝把魏忠贤介绍给了王安,这个王安可不是一般的太监,在万历年间就护过皇太子的安危。在明光宗泰昌帝即位后,王安更被提升为司礼监秉笔太监。司礼监秉笔太监最主要的职能就是替皇帝“批红”。什么意思呢?比如你现在打一份报告给你领导,领导会在后面写一个意见,同意或者不同意。但是现在领导“忙”啊,就让手下的秘书给批写了。这个秘书对应的就是司礼监秉笔太监。

这王安不仅位高权重,而且为人正直,有一定的政治远见和政治作为,和东林党人关系密切,比如刘一燝、杨涟、左光斗都对王安较为敬重。王安对魏忠贤也是信任有加,对他也很好。

魏忠贤:不用平反,我不是奸臣,也不是忠臣,我只是皇帝的一条狗

但就是这么一个对魏忠贤和知遇之恩的人,魏忠贤还是在天启元年联合客氏,逼迫天启帝降旨,把王安降职充当南海子净军,并将他杀害。

让我们再看看魏忠贤排除异已的手段。最出名的应该是汪文言之狱。

汪文言和黄尊素可谓是东林党两大智囊,前者拥立了皇帝,搞垮了三党,人送外号“天下第一布衣”。也就因为如此,汪文言底子太不干净。被抓后,黄尊素第一时间就察觉了魏忠贤要对东林党下手了。于是,他连夜找到了时任锦衣卫镇抚司指挥使刘侨。刘侨为人还算正派,并且管理诏狱,汪文言就在他地盘坐牢。所以黄尊素找到他疏通疏通关系,嘱咐刘侨,人你可以抓,一个汪文言不足惜,重要的是不要因此引起迫害东林人士,比如左光斗、杨涟等等。

这刘侨是个聪明人,他明白黄尊素的意思。便照此意思吩咐审讯工作,所以汪文言在牢里满口胡话,也没人找他麻烦。而且汪文言在牢里一开始过得还相当的滋润,一直到魏忠贤五彪之一的许显纯接替了刘侨的位置。地狱之门这时才向着他缓缓的打开。

许显纯为人残暴,想出了许多花样繁多的酷刑,比如用铁钩扎穿琵琶骨,把人吊起来,或是用沾着盐水的铁刷去刷犯人。有史料显示在第一次审讯后,汪文言已经是遍体鳞伤,半死不活。所谓审讯,就是赤裸裸的折磨。

紧接着就是对汪文言一次又一次的“审讯”,十几次审下来,审到许显纯都体力不支。但汪文言依然没有吐出半个字,不得不说,汪文言做为一个文人,还真是一条汉子。有一次汪文言的侄子买通了看守,在牢中看到不成人形的汪文言时,禁不住痛哭流涕。

此案一审就是2个月,汪文言始终没有把东林党人“供”出来。许显纯着急了,不得不伪造了证词,杀死汪文言。

有了这份“证词”,魏忠贤开始了第二步计划,矛头直指杨涟、左光斗、魏大中等东林党人。之后这些人遇到的酷刑以及遭遇可以参考汪文言的情形,这里就不详述了。总之,东林党主要人士几乎被瓦解。

魏忠贤:不用平反,我不是奸臣,也不是忠臣,我只是皇帝的一条狗

说完魏忠贤排除异己,我们再看看魏忠贤嚣张到什么程度。

这魏忠贤被人称为“九千岁”,就比皇帝少活这么一点。穿得那是藩王的服饰,胸口还有一条龙,当然右边是没有彩虹的。这龙啊,还当少一条爪。要知道在封建时期这衣服、颜色、图案可不是随顺用的,这龙可是凤子龙孙才能用的,这是一个身份的象征,你一个死太监也配用?可是魏忠贤他就是用了。不仅穿得嚣张,连出门也嚣张的不得了。一出去就是上万人的仪仗队,这阵仗,海了去了。这些还都不算,全国各地还给魏忠贤建生祠,生祠建完后,当地的文武百官还要跪拜,行五拜三叩大礼。要知道当时给皇帝行礼也就是三拜九叩。

魏忠贤:不用平反,我不是奸臣,也不是忠臣,我只是皇帝的一条狗

你说这魏忠贤嚣张的程度是不是前无古宦官,后无来太监了?

我们接着聊,这次就要聊到祸乱后宫了。要祸乱后宫魏忠贤一个人可不行,还需要另一个人,就是他的“对食”,客氏。

明光宗朱常洛有个选侍赵氏,因和客氏不和,魏忠贤为了替客氏出气,便假传了一道圣旨,赐赵氏自尽。

天启帝朱由校有个妃子裕妃张氏召幸后怀孕,因她性格直爽,不买魏忠贤与客氏的帐,所以被其视为异己。因晚产数月尚不分娩,被治以欺君之罪,革除妃号废入别宫。客氏令断绝她的一切饮食,也不派人前去接生。在被活活饿了14天后,终于支撑不住的张裕妃被活活饿死,时年十八岁,以宫女身份下葬。

成妃李氏想要为慧妃范氏求情,引起客氏和魏忠贤的不满,所以俩人密谋,矫诏废黜成妃李氏并活活饿死她。

魏忠贤和客氏连皇后也敢动一动。话说有一天,天启帝监幸后宫,见张氏在读书,便问所读何书,张皇后说:“读《赵高传》。”并将魏忠贤比为秦末弄权的太监赵高,天启帝不作声,魏忠贤知道了,对张氏更恨之入骨。天启三年张皇后怀孕,客氏和魏忠贤二人以“捻背”(推拿按摩术)为幌子,派亲信暗伤胎位而致张氏流产,此后张氏失去生育能力。

魏忠贤:不用平反,我不是奸臣,也不是忠臣,我只是皇帝的一条狗

中国古代五大艳后之一天启帝皇后张嫣

故事说到这里,要说魏忠贤想翻案,这也是不可能的了。不过,现在还是请各位看官整理下悲愤的心情,让我们换个角度再来看看魏忠贤。

在天启年间为了抗击北方的金人,就有了专用的军费——辽饷。我们看下历年的辽饷情况:

魏忠贤:不用平反,我不是奸臣,也不是忠臣,我只是皇帝的一条狗

魏忠贤主导的天启三年的这次税政,所以我们主要看一下天启四年~天启七年的辽饷情况,也就是表格中灰色的部分。大家看到什么了?对,一下子多了好多。有人会说魏忠贤贪得很,这里我们不考虑这个私人道德问题,就从辽饷的变化来看,起码说明一件事。魏忠贤的确是理财小能手。打仗打的是什么?其实说白了就是后勤,比的就是国家筹集资金、资源的能力。如果没有每年500多万的辽饷在后方支持着,可能也就没熊廷弼、孙承宗、袁崇焕什么事了。

魏忠贤这次税政有一个地主需要值得注意,就是“杂项”。杂项包括就什么呢?比如有优免丁粮,简单理解就是向士绅收税。还有抽扣工食、马夫祇候,简单理解为向公务员或国企、行政单位员工收税。再有房产税契、黄铺酌分,这都是一些金融税,主要群体是当时的大款。

所以说魏忠贤的税改政策,主要是针对当时社会有钱人收的,对老百姓还是相当体贴的。

魏忠贤对于辽东战局的问题上,也是积极支持辽东督师孙承宗的推进战略。这里要注意的是积极支持,真是做到要钱给钱,要人给人。在什么都给不了的情况下就给“政策”,比如毛文龙统兵在皮岛进行黑市贸易、抢掠朝鲜边民商旅,一支部队已经你说像匪也行,像军队也行,就这样毛文龙势力不断扩大,逐渐成为一个稳坐岛中,隐隐然有一种“海外天子”的感觉,就这情况魏忠贤始终是睁一眼,闭一眼的。后来还加授毛文龙为平辽总兵官,赐尚方剑,加封左都督。

当然现在有很多声音说辽东的事也好,税政的事也好,其实和魏忠贤没有半毛线关系。其实纠结在这一点上意义不大,因为毕竟是有一个事实是无法辩驳的,就是无论魏忠贤再怎么闹腾,再怎么天下糜烂,至少大明江山再那个时期,对内没有大乱,对外甚至有光复辽东之势。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崇祯登基后,消灭了阉党,使得东林党独大,最终导致十七年大明王朝就灭亡了。

魏忠贤:不用平反,我不是奸臣,也不是忠臣,我只是皇帝的一条狗

当然也有人会说,天启年之所以没有大乱,因为这是风暴前的平静。到了崇祯的时候,早已是积重难返了。但是崇祯在位十七年啊,十七年即便是牙牙学语的儿童,也已经会线性代数了。一个偌大的明朝还不能中兴?就拿刚过去不久的弘治中兴来说,弘治五年户部尚书叶琪主持重新调整开中法。开中法有一项内容是商人如果要拿盐引,不必再辛苦的运量,只要按照比价缴纳白银就好。单单这一项使得弘治年间每年税收是之前永乐年间的八倍。

从弘治元年至弘治八年,人户由9113630户增至10100279户,至十四年更增至10408831户,十七年达10508935户,口数则由元年的50207934口,增至十七年的60105835口。

你看看同样是十七年,差距咋就那么大呢?崇祯朝不行的这口锅,魏忠贤不背。

魏忠贤:不用平反,我不是奸臣,也不是忠臣,我只是皇帝的一条狗

看到这里,也许有人会说,照你的说的故事来看,这魏忠贤既是奸臣,又是忠臣咯?那应该怎么去理解魏忠贤这一个人呢?那就我就讲一讲魏忠贤的一个大概的人生经历和逻辑吧。

魏忠贤原名李进忠,之前我已经提到过了。年少的时候是个街头小混混,也就是地痞流氓。不仅穷,还好赌。越赌越穷,越穷越赌。最后连女儿也卖了。最后看看自己还有个小弟弟,于是一狠心,和自己小弟弟“拗断”,自谋生路进宫当太监去了。

在电影《九品芝麻官》里,有一出戏,包星龙在重审案件审到更夫来福的时候,来福吓得一脱裤子,自证“清白”,说自己出于穷,而自宫进宫当太监,不知道是不是参考了我们魏公公的“光辉”履历。

魏忠贤:不用平反,我不是奸臣,也不是忠臣,我只是皇帝的一条狗

话说李进忠进宫后,之前我提到过,跟着同乡魏朝,之后又跟着王安,认识了当时的太子朱由校。

熟悉明史的人都应该知道,这朱由样他就是个木匠,从小也没受过什么系统的教育,和这个魏忠贤的教育程度,恐怕是半斤对八两。这主要是由于他爹泰昌帝造成的。要知道泰昌帝可是当了好些年的太子了。好不容易万历死了,他自己当了皇帝,可没想到就当了29天皇帝也跟着他爹走了,史称“一月皇帝”。这下好了,年仅16岁的天启就这样匆匆上位了。如果从泰昌帝继位就立了天启为太子,满打满算这太子也就当了29天。他哪受过什么连贯的、正统的教育,时间上不允许啊。所以天启帝压根就不知道该怎么当皇帝,可能甚至都不知道皇帝意味着什么。有学者研究过,认为天启帝是一个晚熟的人,在二十多岁的时候心智还像一个孩子。这样是不是就可能解释为什么天启帝是一个木匠了呢。

那么让我们发挥下想像,一个当古惑仔碰到一个没什么心机的皇帝的时候,会发生什么事呢?

如果换成是我,我一定会极力的拉拢这个皇帝。即便当时不是为了什么权不权的,至少可以给自己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不让人给欺负嘛。毕竟后宫,那可是住着一群满肚子欲望而无处发泄的变态。

那么再让我们回想下我们15、16岁的时候,有没有特别崇拜港剧《古惑仔》里的陈浩南、山鸡?对了天启帝就和当时的我们差不多,魏忠贤虽然没什么文化,但并不是笨蛋啊,当了那么多年小混混,市井智慧还是有的,会来事,有场面,很快就和天启走得很近了。

魏忠贤:不用平反,我不是奸臣,也不是忠臣,我只是皇帝的一条狗

所以当天启帝初登基的时候,心中一片茫然,面对一群陌生的大臣,一个小孩子天然的会寻求身边熟悉的人的帮助,而这时候在天启帝身边的只有他的养母李选侍,奶妈宫氏和那个能说会道会来事的魏忠贤。

在这里我们就要把目光一转,看看外臣们,最主要的也就是东林党人。之前我写过一篇关于南明的文章,https://www.toutiao.com/i6774939890921505283/ 里面提到了万历想立小儿子朱常洵(福王)为太子,可是东林党不同意啊,于是就帮着朱常洛,也就是后来的泰昌帝登基。至此之后东林党就开始嘚瑟了,真的是想要干吗就干吗了。连皇帝都想让谁当就让谁当,可不是想干吗就干吗了嘛。东林党,威风着呢。

我们来说一说天启三年一件事,说这一年有一次京察,差不多就是现在对官员的一个考核。就像是现在填个小表格,评个什么称职不称职的。而主持这京察的东林党的大佬赵南星。好嘛,这一察,直接弹劾了几百个官员,基本上把朝廷中不是东林党的全都赶走了。

为了把不是东林党的人赶走,东林党人还想到一个方法,就是分党派,什么山东人就叫齐党;湖广人就叫楚党;宣城人就叫宣党;江苏昆山的就叫昆党。但凡被分了类的,就不是好人,就要赶走。对了这就是后来称之为的党争。清朝人不是说:明朝亡于党争嘛。这个就是始点。

那么东林党人在朝势力庞大,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是加入他们,还是站出来和东林党唱反调?可能在深宫中的魏忠贤和你想得是一样的,去融入东林党。而且魏忠贤也确实这么做了,他派了一个人,去给东林党的大佬赵南星送了一份礼。这是一个明显示好的意图,你赵南星收了下来,那么下面的事就好办了,魏忠贤也许就可以和东林党卿卿我我,就像当初冯保和张居正,王安和叶向高一样。

魏忠贤:不用平反,我不是奸臣,也不是忠臣,我只是皇帝的一条狗

可是你们知道赵南星是一个什么样的反映?跟你不熟,不想带你玩,就把礼物给直接给退了回去。我们东林党是什么人啊,是有道德风范和政治主见的,你一个死太监也想巴结我们,也不照照镜子。

这一下东林党可算是把魏忠贤给彻底得罪了。魏忠贤是什么人啊,小人、流氓,而且还是一个梦想的小混混。魏忠贤所接受的不是东林党那些儒家士大夫的那套仁义道德,他没坏起来是没有底线的。毕竟他从小就是市井之徒,是非观很简单,谁对我好,我就对谁好,谁对我不好,哼哼,我就嫩死他。你看这是不是一个典型的小混混的思维。

史料上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有四个人在一个小房间里喝酒聊天,其中一个人说到兴起破口大骂魏忠贤,旁边三个人听他这么一说,吓得都不敢出声。结果东厂的特务直接破门而入,把这人带走,押解到魏忠贤这里。魏忠贤立即令凌迟那个骂他的人,另外三个没吱声的,魏忠贤觉得:嗯,表现很不错嘛,没和附和这人一起骂我,说明心里还是向着我的嘛,赏。于是便赏了许些黄金给这三人。

但是魏忠贤想嫩死东林党还是很困难的,毕竟是一个小混混,政治水平有限,而且是半路出家,根基不深。说白了,就是他想嫩死东林党,他自己没这个能力,又可是没人帮他。

不过这个问题很快就不再是魏忠贤的阻碍了,因为东林党早就为他铺垫好后面的路,“送”给他队员了。各位也许已经猜到了,这就是受东林党排挤的人。这些因为受排挤,而投靠魏忠贤的人,我们先不去讨论是好人还是坏人,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很多人是很有能力的。我随便说一说“阉党”有些谁。比如我之前写南明的时候提到过的阮大铖,还有比如冯铨,后来清朝的首辅,再比如我们的民族英雄袁崇焕,还给魏忠贤建过生祠。

魏忠贤:不用平反,我不是奸臣,也不是忠臣,我只是皇帝的一条狗

而且帮魏忠贤做事,只要魏忠贤觉得这个还不错,这好处是可以立即兑现的,比如之前举的例子喝酒的那四个人,三个人就受到了奖赏。但是东林党不是,因为他们要站在道德高地啊,即便是替东林党做了事,也未必有什么好处。就像汪文言入狱后,黄尊素第一反应是抓就抓了呗,只要不连累到东林党人就可以了。所以最后是越来越多的人没有出路的人投靠魏忠贤,魏忠贤势力就越大,越力越大,投靠的人也就越多。比如什么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儿四十孙。

崇祯帝办阉党案的时候有个名单,上面有大学士四人,六部尚书七人,总督六人,巡抚二十人,这么多人。但是后来有史学家说这名单缩水了,现实中光六部尚书牵扯进阉党的至少四十四人。

魏忠贤势力越大,捧他的人也就越多。于是便有了我们现在都熟知的“九千岁”啦、建生祠啦。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都是这些人投其所好,讨魏忠贤的好。其实魏忠贤当时能有多少想法。用现在话来说就是“贫穷限制了你的想像”。魏忠贤一个小混混,能搞出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来?只不过是底下人这么一哄抬,皇帝也不反对,自己也图个高兴,受了就受了呗。

还有人说,魏忠贤有谋逆之心。正史也好,野史也好都有记载。比如什么魏忠贤侄子良卿至代天子飨南北郊,祭太庙。那我只好说,得了吧您呐。这些东西看看就好。您可千万不要当真了。

魏忠贤:不用平反,我不是奸臣,也不是忠臣,我只是皇帝的一条狗

为什么这么说?我们先不去史书中说的是不是真实的。让我再说一个故事,天启五年的一天,皇帝在游玩的时候掉水里了,这扑腾扑腾的水花啊,魏忠贤见状,二话不说,立刻跳下水里去救天启。但是魏忠贤不会水啊,于是就跟着皇帝在水里扑腾扑腾的。旁边的太监一开始还没明白怎么回事,以为魏公公要赚一个救驾之功,谁也不敢动啊。后来看明白了,敢情这魏公公也不会水,没办法,只好纷纷跳下水,先把皇帝救起来,再把魏公公救起来,差一点魏忠贤就把这条命给交待了,快六十的老奴也是不容易啊。

那有人就说,那是因为天启是魏忠贤权力的根源,跟魏忠贤关系好,所以魏忠贤没下手。那么问题又来了,如果魏忠贤真想谋反,最后的时机是天启驾崩的时候啊。这深宫内院的,关起门来,立一份伪诏,朝廷之上即使有些反对声又怎么样?李世民不是当皇帝了嘛,赵光义不是当皇帝了嘛,朱棣不是当皇帝了嘛,所以这一切都不是个事。

然而这一切并没有发生啊,崇祯还是顺利继位了嘛。崇祯刚进宫的时候害怕魏忠贤把他怎么滴,不敢吃宫里食物,只吃自己带的。还不时的给禁军一点小恩小惠的。可是这有什么用呢?魏忠贤真要动崇祯,何必要下毒。那点得了小恩小惠的禁军真的管用?这深宫内院的,关起门来,立一份伪诏,带几个孔武有力的太监直接把崇祯勒死不就得了。

为了做个横向的对比,我们看看晚唐时期的太监。那时候的太监可不是擅权越政、祸乱朝堂那么简单了,这深宫内院的,关起门来,想干吗就干吗。大太监王守澄活活闷死唐宪宗李纯于中和殿;刘克明和一帮太监陪唐敬宗一起玩“子夜捉狐”的游戏,顺便一闷棍,活活打死唐敬宗。

唐太和九年的“甘露之变”,以仇士良为首的宦官们更是腰斩了三位宰相,涉事的官员抄家灭族,几千人死于这场清洗活动。

魏忠贤:不用平反,我不是奸臣,也不是忠臣,我只是皇帝的一条狗

甘露之变

我们再看看魏忠贤,啥事都没有。崇祯说建生祠说得停一停,那就停了呗。换东厂的太监,司礼监的太监,换就换呗。魏忠贤的大干儿子崔呈秀被弹劾,弹就弹了呗,流放魏忠贤,流放就流放呗,魏忠贤认了,谁让崇祯是皇帝呢。可是在路上魏忠贤一听什么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儿四十孙人都被抓了,觉得主子这样对他,活和是也没啥意思了,于是你自己找了个地方,上吊死了算了。当然在临死前还说了一句:“我死之后,大明必亡。”

那在最后我们再来看看魏忠贤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其实他就是一条皇帝养的狗,若要分种类,应该是一条藏獒。可不是这样嘛,你想啊,自己养条狗,出门的时候你会在乎它打扮的有多招摇?越是招摇,主人家越会感到有面子。主人碰到一个不喜欢的人,狗就冲上去咬那个人,虽然主人嘴上会训斥几句,但心里真的有那么介意这事?说不定还美着呢。魏忠贤可不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嘛,或者说就是这么一条狗嘛。天启帝临终前对崇祯说:“(魏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不就是最好的证明了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