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高考招生办公室为什么不公开四名掉包考生的考试试卷和调查过程?

逗笑说唱


此类问题我也发表过看法其实无外乎这么几点:

一:学生撒谎或者盲目自信:平时考的好不代表高考考的好,或者平时的成绩有水分。再有孩子不为人知的内心,自己涂改,试图达到什么效果,做法幼稚。或者就是没有发挥好,与期望值相差较大,学生家长都不甘心。

二:就是涂改影响不影响判卷;条形码数字修改,竖条纹涂改是不是影响机器,如果影响是如何对待这类卷子的?是作废还是作弊,反正就是如何处理的?

三:网上家长出示的证据是否是真的。检察官家长应该不会出示假的吧!舆论法律风险都要承担,他们会不知道?

四:招生部门给的会考成绩只能说明部分问题。会考成绩是不能和高考成绩挂钩的,有关系但没有必然的关系,不足为凭。

五:招生办给出的诸如笔迹一致,是谁做的鉴定?学生认可吗?现在有信阳李姓考生已经承认自己的笔记,但商丘考生小淇不承认。


最后说试卷为何不公开:

我认为试卷可以公开,也就是出现了类似的引起如此舆论反响的事件。再有公开是有条件的,学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避免考生任意查分查卷,造舆论!

高考的公平应该说是有保证的,当然不能说是绝对的。不公开也是对高考公信力的一种维护,或者也是对学生的一种保护。大家想就小孩的一个作文和字迹,就让多少人口诛笔伐。

招生办出的声明只是在舆论上搬回一城,由于相关部门已经介入,还在调查过程中,那么声明只是显示了招生办的自信,但还不足以让大家信服。


涛声依旧23268


相信关注此次事件的公众,可能都关注到8月7日河南招生办的公开信《致全省招生考试战线同志们的一封信》,信中对于此次“高考成绩掉包”事件的调查过程、结果已经非常明确,目前由于考生家长不相信核实结果且向省有关部门举报,省招生办配合省有关部门进行进一步调查。


从河南省招生办的公开信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段话:“省招办已按规定进行了反复核实,结果为:答题卡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与所贴条形码信息完全一致,四科答题卡字迹一致,确认系考生本人所答,成绩准确无误”,这一段可谓是将结果说的明明白白,考生成绩是真实无误的,没有经过任何掉包。

图一:考生高考考场试卷作文

图二:考生回忆默写作文

(个人不会笔迹鉴定,但是不负年少感觉还是很像)

一、高考试卷掉包的可能性

事件焦点在于高考答题卡被掉包,但是理性思考一下,在中国最严格考试高考中把答题卡掉包,难度之大,绝对非一个人的力量所能够办到,那要收买多少相关人员?另外如果有人做到掉包答题卡(包括修改个人信息、条形码、座位号、姓名、模仿笔迹),那为什么不采用空白答题卡的方式。

二、四名学生平时会考成绩

为了更好的了解几名学生的高考成绩,省招办查阅了四名学生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及相关成绩,与高考成绩表现基本吻合。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共分为:A、B、C、D共四个等级,考生需要考(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考过的学生都知道,学业水平测试的难度相对很低,。


一个往届生在第一年考214分,我是很难理解她第二年能够实现不可思议的飞跃。从自主招生中看到确实有一些成绩分数不错,一模566分,最低的有490分,但是自信到考627分是不是太夸张了。

三、有同校生说苏琪进入北京师范大学初审名单,考试不可能才考335分


事实上北师大自主招生有获得奖项还是容易过初审的,而且该考生也自己说曾经获得过一个英语奖项,这就不难解释其能够进入北京师范大学初审,毕竟北京师范大学2018年初审有1414人,更何况最终复试名单并没有此考生。

综上:此次事件我非常相信河南招生办的公开信内容,成绩应该是考生的自由发挥所致,当然最终事件的真相也会由河南省有关部门近日调查完毕后公之于众。


学习源动力


个人意见。

1,每个改试卷的老师凭主观改卷的那一部分每个老师打分打分都不一样,同一个答案不同老师给的分可能差距较大,四套卷子下来不同老师改的可能差几十分,而我们网友大都是仁慈的,公布试卷,网友要是觉得你改卷老师改卷不合理,你河南省教育局怎么办?

2,同样在河南考试,你凭什么公布他们的不公布我的?我也觉得我的成绩有问题啊!人家河南省都公布了,我们省为什么不公布?而大家知道的,公布四个人的试卷没啥事,公布一个省甚至全国人的试卷,需要的时间及工作量得有多大!而且,你肯定得花不少钱请人来搞这个事情啊!

3,就算调查过程公布了,也会有人说:官官相护,教育局怎么可能让这种事情给他们抹黑?所以就算有问题,教育局肯定也不会让我们知道,所以这个调查过程可信度不高。

4,试卷或者成绩有问题之后,调查程序我们知道了,不法分子也知道了,更深更高级的作弊手段也会随之出现。

因此,公布试卷及调查过程能够给出四个考生成绩真实的证明,但是还是会有人提出各种疑问,你要是答了,还会有新的疑问,你要是不答,人家说你拿不出证据。

公布试卷李调查过程,各种问题也将随之而来,既然公布不公布都这样,那还不如不公布呢!

文笔不好,见谅😊


Youknow207290196


我们看公共事件,永远不要忘记一个原则,就是关注焦点。

本次河南高考疑似掉包案的焦点是:为什么考生答题卡中的姓名和考号会出现涂改?至于学生的会考成绩,平时成绩,作文笔记都是边缘问题,谈论学生的个人经历也没啥意义。



在这里我不妨先把那些边缘问题理一遍。这里仅拿考生苏小妹(真名苏琪)举例。

【会考成绩】

最近网上有新闻爆出苏小妹的中学会考成绩

会考成绩到底有怎样的水分我想参加过的同学都知道,更重要的是这种从头到尾没有注明消息来源,记者名字,成绩截图的三无新闻,是怎么被放上网的,是有人着急洗白,还是要故意抹黑?我们不得而知。

【模拟成绩】

既然有人放了会考成绩,那我也放一个苏同学高考前的模拟成绩,图片来自她同学的证明!她所说的平时能考600分是真的。


【个人经历】

还有据说苏同学已经通过了北师大自主招生报名审查。






以上种种,都不是问题的核心,我们要关注的是为什么苏同学的答题卡和名字会有涂改的痕迹?

由于目前调查组还没公布调查结果,我们也只能猜测一二。

1、苏同学高考结束后走出考场时试卷是无异常的,否则她走不出去考场,监考老师就得把她抓回来。如果她自己涂改了答题卡,监考老师又没有检查出来,这就是监考老师的失职,她自己也是作大死,不仅没告诉家人真相,还拉上公职老爹实名举报。

2、假设试卷无异常,那答题卡就是在阅卷前被动了手脚,因为我们知道高考都是机器扫描,老师们在电脑上打分,整个过程见不到纸质答题卡。但是别忘了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异常卷!每年都会有考生不规范答题,造成机器扫描不出信息,这时就会由人工介入判定异常卷,是不是很可怕?

这样做一般也没什么问题,考生没有查阅自己试卷的权利,即使怀疑,也是算算分数有没有加错,维权难度很大,大多数只能自认倒霉。

当然,这只是猜测,事实什么样还得看调查结果。目前信阳考生已经撂了,承认答题卡笔迹是本人的。

真是一日三反转,剧情烧脑,惊险刺激啊!


船长讲段子


说实话,这个事情发展到现在,很懵!

剧情反转的太快了!

一开始的时候,四名家长联名实名举报河南省招生办,自己孩子的考卷遭到掉包!

一石激起千层浪!

媒体记者那是恨不得出现这样的事情,一窝蜂的扑了上去!

吃瓜群众搬起小板凳,坐等剧情发展!

答题卡遭到涂改!


作文题目明显不对!

随着剧情进展,越来越刺激,广大吃瓜群众都做好了,谴责的准备了,但是,你以为这就真相了!



反转的道歉,认领试卷是自己的!

八月七号,事件得到最大的反转剧情!

河南省招生办宣布四名考生试卷笔迹无误,四名考生也相继认领自己的试卷,并且承认是自己没有发挥好!

我想说,太刺激了! 我的大河南!



我个人观点!

河南发生这个事情不是一件二件了,最早的事情是王娜娜,确实有啊,真的被顶包上了大学!

当事,假的王娜娜还想私聊这件事情!



以后的最近的一次,是2016年,一位河南考生觉得分数不对,要查试卷,河南招生办以试卷是国家机密不可以查看!

结果这个考生也是杠,直接打教育部投诉电话,河南招生办被教育部狠狠怼了一下!

高考试卷在考分公布后,不再属于国家机密,可以查看!


张雪峰老师说过一个考研例子不知道大家听过没,就是一个人考研试卷丢了,得了零分,然后他找记者报道这个事情!

然后他试卷找到了,而且查的分数还刚好考的上!

这里面就很有意思了!



其实家长们的反应态度也挺有意思的!


由我答


公开答卷是指什么?是面向社会公开,还是向考生本人公开?有人甚至怀疑,教育考试部门不向社会公开试卷,是不是有猫腻。然而,就此事而言,由于考生质疑是答题卡被调包,因此,主要是要考生本人确认是否是自己的答题卡,因此需要本人看到答题卡,而向社会公开,并不能解开被调包的疑问——公开后,社会公众也难以判断这是其本人所答,还是不是本人所答,因为并不熟悉其本人的笔迹。就如爆料中提到的作文不是她自己所写的一样,但有网友对比后认为笔迹很像本人所写,有人觉得也可能是被调包。在看到答题卡之后,考生依旧怀疑这是被调包,就需要进行专业的笔迹鉴定了。而目前正在调查过程之中。

从目前的信息看,河南生招生办公室已经向考生本人公开答题卡,有1名考生已确认是本人的笔迹,没有调包,据媒体报道,8月8日,信阳考生李闻天和商丘考生小淇(均为化名)来到河南省招生办公室查看自己的答题卡,以检验答案是否为自己所写。下午6点30后,李闻天和母亲从招生办公室走出,李闻天自己看了高考语文,数学,英语和理科综合答题卡,并确认是自己的笔迹,没有调包。但商丘考生小淇看到自己的四门答题卡,均不承认是自己的笔迹。目前她正在招生办做笔迹鉴定。而之前,河南省招办的声明称,“根据考生反映,省招办已按规定程序进行了反复核实,结果为:答题卡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与所贴条形码信息完全一致,四科答题卡字迹一致,确认系考生本人所答,成绩准确无误,核实结果及时书面回复了考生及家长。”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寻求专业、独立的司法鉴定。

很多人认为公开试卷会消除疑惑,其实,从目前的考试安全管理体系看,公开试卷是要慎之又慎的。因为从考试公平公正角度看,是通过对考卷进行密封处理,来确保阅卷的公平公正的——阅卷者都不知道考生的信息,在考卷启封之后,如果可允许对成绩有怀疑的考生本人去查阅自己的试卷,会滋生一系列严重问题,包括在知道考生信息后,重新修改评卷结果。另外,对于一些主观题的评阅,本来就是有一定弹性空间的,如果向考生和社会公开,那争议会没完没了。所以,现在申请复核考试成绩,都只是对统分进行复查,而不会重新评阅试卷。

当然,对于已经进入调查程序的涉及违反考试安全管理规定的答题卡调包事件,作为调查的组成部分之一,有关部门是需要在调查人员监督的情况下,向考生公开其本人的试卷的,这只是为了确认答题卡是否是本人,并不涉及试卷评阅问题。


熊丙奇看教育


理性思考一下掉包的风险有多大,难度有多高?请教过一位常年参与招生的大学教授,认为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基本为零。

教育是一门科学。面对万众瞩目的高考,谁会为了一己私利做如此“坏良心”的事?关键是在全程监控、多人阅卷、电脑核分的情况下,所以流程并非某一人可以独立完成,掉包的可能性根本不存在。

退一万步讲,假设高考试卷分装有可乘之机,强调一下这是高考,是决定考生前途命运的大事,给你胆子,给你金银,你敢做吗,你敢收吗?本来就是家长和考生的怀疑,可以查卷进一步落实的,结果被自媒体炒作得沸沸扬扬,实在怀疑是不是有不可告人的目的。

冷静冷静,理智一点,事件发生后,无论真相如何,都会有人受伤害。尤其是被曲解被妖魔化的河南形象,以及本来就很吃亏的河南考生和为全国提供最好生源的河南教育。请问,谁来为此负责?



汴梁雅集


说实话,我觉得广大网友先入为主了,特别是很多人看着这个新闻,内心期望就是这个是真的,所以很容易接受掉包就是事实这个说法,但我觉得,这个于情于理都存在很大问题。

既然有能力掉包为什么不直接修改答案

我们知道,既然能够掉包,那就应该可以接触试卷,并且有足够的时间找到要掉包的那个人的试卷,而且能够核对到分高的试卷(随便换一份说不定分还超级低呢,所以必须拿答案去对)。

这就说明这个人时间想当的充裕啊!充裕到他可以找到好几科的卷子,并且核对完许多份卷子,找到分数较高的卷子去掉包。如果时间这么多,直接照着答案改他想帮的那个人的卷子,还更加容易,没人发现岂不更好?

第二,既然都决定掉包答题卡了,自然不会再弱智到去涂改条码下面的数字,故意留下疑点,给被掉包人留下口实,这操作分明就是我掉包了试卷,看到赶紧来查我。是问,真有人如此嚣张?

而且,了解高考程序的人必然知道,修改条码数字,毫无用处,这只会留下试卷被掉包的证据。同理也不会傻到去修改考生填的考号。因为修改考号毫无用处,当然如果不改,一旦开始查就能够从答题卡知道,试卷是谁掉包的,所以要改的话,就得把之前的完全涂掉,让你看不出这张答题卡原本的主人是谁。但是一定不会是网上曝光的图片那样,只是简单的涂改,让人能够辨认原本的数字是几。

如果模仿字迹必然买通监考老师

我们知道,一开始监考老师会检查每张答题卡上姓名考号,掉包的那个人(就是想考高分的人,我们叫他掉包人)一定躲不过监考老师,所以必然买通监考老师。如果不买通,监考老师就必然要求将姓名考号改过来,也就不存在修改考号的情形了。因为她既然认定要掉包你苏琪的卷子,一定知道你的考号,直接填写你的考号就完事了。

在不买通监考老师的前提下,除非掉包人和被掉包的苏琪名字差不多,就叫苏淇。

这样就能很好的解释名字写错,还要改考号,因为一开始掉包人必须填写自己的考号,所以掉包时就要修改,但是不能解释为什么只是简单的修改。当然也能够解释为什么偏偏就掉包你一个人的。但是,能够模仿你字迹的人,必然是认识你的人,下这么大力气,去做这个事情,让人不得不怀疑,他事先就知道这个事会被调查。

但是如果不买通监考老师,掉包过程必须进入到前述找试卷的场景,这个场景下,掉包人完全可以修改掉包人的一部分选择填空题等答案,降低被发现的风险。

而且,没必要每科都换一个人的。如果,提前选定了要掉包苏琪的,包括另外两个人,我想选择没有背景的人,岂不是更好,没必要选两个检察官家长的人掉包。所以在模仿字迹这个前提下,买通监考老师更加容易解释,但仍旧漏洞百出。

恕我愚钝,根据已知信息,推测可能的情形,无论怎样,都无法寻到完美的解释,但是,用考生撒谎,这个最简单的解释,却能够一下子解释通。


察言观语


没看明白讨论的重点,这个事情举报的关键并不是查看试卷本身,而是后续引起的有没有利用权利去触动考生公平的问题。那么多人在说查看试卷人多麻烦怎么工作什么的,这是这次事件的核心嘛?怕以后工作无法开展所以坚决不允许查看试卷?还是怕笔迹鉴定结果出来不尽如人意?这就像道德本身的讨论一样,恐怖分子基地旁边正好有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炸弹到底是投不投?为什么举报直指高招办的某人,假设这个考生真的考的不错,分数可以上个985211,假设她说的又是真话,说这个答题卡确实不是她的,那么一定有两个人的答题卡不是本人的,一个是这名考生的,而另外一个考生,他可能也想上一个不错的学校但考不了这么高的分,但恰巧在过程中有个熟人说能帮上忙,河南招生办左右不了学校的录取分数,有没有可能左右个人成绩,这才是这件事情的重点。如果不是有一个检察官的父亲,而是一个寒门子弟出了这个状况,扭头回去复读一年是最正常的,被人指责心理素质不好也是最正常的,强力的申诉去举报去控告,这需要的不是单单考生自己的能力。所以这件事情牵扯出来的公平是否被动摇才是核心,哪来那么多惧怕未来的工作量导致现在不敢出来证明公平。


孙翰宇


为什么高考试卷不对外公开?这是不少人心中的疑惑,就这个问题,我简单作一解答。



之所以考生及其家长想公开试卷,绝不仅仅是好奇,说到底还是想看看有没有错判,希望再找回一两分。而目前高考试题,除了客观题(选择题),还有相当一部分主观题。

客观题还好,反正标准答案一目了然,没什么可说的。主观题则不然,虽然也有评分标准,但多个一两分,少个一两分则具有很大的主观性。且不说其他的,单是语文作文,考生及其家长非要说着自己独辟蹊径,有人所未见之妙处,应该得更高的分,面对全国每年八百多万的考生,考试院难道一一去解释吗?



最大的问题还不在这,当高考试卷公开后,什么样的人可以提出修改分数的异议呢?普通家庭的影响力不够,说话起不了多少作用,而有的人则可动用自己的关系,甚至借助社会舆论,对试卷评阅进行批评,使得试卷评阅的标准更加有利于自己。

比如,语文的阅读理解,我可以请大学教授,真正文章的作者发声,说我自己小孩的答案才是最正确的。这样呶呶不休下去,评阅标准不断变化,高考的权威性又从何谈起呢。



目前的制度,不公开高考试卷,看似武断了些,但却是最大程度维护高考的公平性,权威性,也是最大程度保护着普通家庭的考生。

国之重器,大国上庠。感受大学文化,瞭望科技前沿,亲历一流征程,敬请关注头条号“上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