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翦打仗有個習慣,秦始皇爲了勝利,每次只能咬牙答應


眾所周知,戰國四大名將代表了戰國時期實戰的最高水準。廉頗擅長平原騎兵野戰;李牧擅長大兵團作戰,從無敗績;白起以殲敵有生力量為目的;至於王翦,則是不戰則已,一戰全殲。

為此,王翦每一次領軍出征,都有個習慣,需要秦始皇調動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以配合軍隊的進攻。比如王翦滅趙國時,雖然包圍邯鄲城一年之久,卻遲遲沒有攻城。而是請求情報部門支援,用重金收買趙王的親信郭開,離間趙王和李牧的關係,李牧被殺後,才一舉攻陷邯鄲。雖然王翦每次都能贏得勝利,然而消耗了太多的人力物力,秦始皇心疼啊。

公元前225年,魏國滅亡後,滅楚的計劃提上了日程。秦始皇原本打算讓年邁有經驗的老將王翦領軍,雖然楚軍只有二十萬人,但是王翦卻提出要求,出征可以,必須給我六十萬人馬。秦始皇很鬱悶,有兩個原因:1.六十萬人幾乎是秦國所有的軍隊,都交出去有點不放心;2.這麼多人出征,後勤壓力太大,雖然秦國不缺糧食,可也經不起這樣的消耗。


秦始皇考慮再三,還是把指揮權交給了年輕將領李信,讓他領二十萬秦軍出征楚國。然而沒多久,李信被楚國名將項燕擊敗,秦軍慘敗而回。這一下,秦始皇不得不再次找來王翦,答應給他六十萬人馬。就這樣,王翦領軍出征了,剛開始王翦就以優勢兵力猛攻項燕,楚國不得不緊急招募二十萬人參軍,連後勤生產的婦女兒童也號召了。

然而,這時候的王翦卻不慌了,而是修築工事,與項燕玩起了對峙。整整一年時間,雖然秦軍耗費了巨大的物力,可是楚軍首先撐不住,不得不主動出擊,結果中計,楚軍一敗而亡。白起打仗以殲敵為主,甚至不在乎自身傷亡,比如長平之戰,雖然滅趙軍四十五萬,自身也傷亡了三十萬。王翦卻不同,雖然他每次要求大量的人力物力,可是戰爭中的傷亡卻是最少的。 這也是秦始皇雖然肉痛,為了勝利,還是要依靠王翦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