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南宋開國皇帝趙構?

宋朝茶樓一夥計


一湖春水夜來生。幾疊春山遠更橫。煙艇小,釣絲輕。贏得閒中萬古名。

這是南宋創始人宋高宗趙構《漁父詞》十五首中一首,能有這種詩情雅趣,應該也是文人中高手了。要是生在一個和平沒有戰亂年代,他一定是一個好黃帝。可惜生在亂世,為了把收回兵權,有執意殺了民族英雄岳飛。因此,也落了不少罵名。

宋高宗趙構(1107年6月12日-1187年11月9日),字德基,宋朝第十位皇帝,南宋首任皇帝,宋徽宗趙佶第九子、宋欽宗趙桓之弟。大觀元年五月(1107年6月),趙構生於宮中,歷任檢校太尉、定武軍節度使等職,靖康二年(1127年)五月初一,其父徽宗,長兄欽宗被金人俘虜,北宋滅亡,同年,趙構在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為帝,重建宋朝,是為南宋。

歷史上很多人都認為高宗是貪生怕死之人,其實是大錯特錯。在他還不是皇帝時,他居然主動去談判大使,當時宋已經成了弱國,名譽上是大使,其實就是人質而已。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春,金兵第一次包圍開封府時,金軍下令宋朝的親王、宰臣前去軍中議和。宋朝擬割讓太原、河間、中山三地,派宰輔前去交割土地,親王前去送金軍過黃河。宋欽宗召趙構前去參加,趙構不畏生死,自請前去。於是宋欽宗命少宰張邦昌為計議使,與趙構同去金營。金軍元帥斡離不扣留趙構在金營十餘日,趙構對金帥毫不畏懼。二月,適逢京畿宣撫司都統制姚平仲在夜裡襲擊金人的營壘,金人責備宋朝使臣,張邦昌十分恐懼,伏地痛哭,趙構不為之所動,斡離不對此感到詫異,以為趙構不是真正的皇子,於是請宋朝廷更換五皇子肅王趙樞。肅王到了金軍大營,許諾割讓三鎮的土地。張邦昌進為太宰,和肅王一起在金軍大營為人質,趙構得以回朝。當年冬,金兵再次南侵,他奉命出使金營求和,在河北磁州(今屬河北)被守臣宗澤勸阻留下,得以免遭金兵俘虜。 只是趙構生在了亂世,高宗那會兒,可謂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他逃到南方,收羅北宋殘兵敗將,創建南宋江山,一面死頂住金兵進攻,一面要穩定住初生政權的內部各種矛盾,保證內部不出問題。

反觀後來的明末,你就特別佩服宋高宗了。明末滿清入關,北方淪陷,明退到南方,也曾想像南宋那樣割據個半壁江山。結果呢,南明缺乏一位有本事的領袖,上臺的個個都是兒皇帝,沒能力。 趙構不像他老爹,不光畏敵,還驕奢淫逸,不務正業,一天到晚就知道舞文弄墨。人家趙構好歹也將他的小半壁江山治理得井井有條。在南宋初期,又一句俗語,叫“蘇湖熟,天下足。”可見當時經濟的發達程度。

高宗在那種內憂外患下建立的南宋政權,居然能延續了一個半世紀,最後居然能目睹並參與了金的滅亡,這能說不是一個奇蹟嗎?想想南明,發跡於南方,居然守不住南方,說明什麼,缺乏趙構這樣靈魂人物。 因此,宋高宗變的心思,我們很多時候是沒有讀懂。

先看議和,大家都知道他是南宋議和派,指責他太軟弱,如果你是他,在當時情景下,你有會怎麼樣? 澶淵之盟,是趙構汙點,還是他的一種成功,我們先要回到當時環境。趙構執政之時,面對金的威脅,連年戰事,軍費開支巨大,不得已向農民徵了遼餉,農民不堪重負,爆發了農民起義。為了剿滅農民起義,又徵了練餉。土地兼併嚴重,農民起義時有發生。趙構如不和金人講和,戰場上鉅額的經濟來源,只能從老百姓身上來。面對土地兼併嚴重,貧富不均如此懸殊的南宋初年,宋高宗知道,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一旦爆發,南宋將失去統治權,金人趁機南下,宋連半壁江山也難以保全。面對這樣的局勢,宋高宗決定向金議和。 因此筆者以為澶淵之盟,北宋以極小的代價換來了長達百年多的和平。同樣,南宋的紹興和議,也基本上奠定了南宋後期的和平局面。而這種局面,趙構功不可沒。《宋史》把趙構和劉秀相提並論,定為中興守成之明君也是有道理的。

狠心殺岳飛,釀一件千古奇冤。南宋紹興十一年十二月(1142年1月27日)除夕夜,趙構下令賜死岳飛,一代名將殘死於風波亭,時年39歲。岳飛為何被殺?為啥趙構要堅定殺岳飛之死,這個話題是非常複雜的。作為高宗的趙構,猜忌武臣也是他們家傳。從宋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將全國的正規軍分別劃歸殿前司、侍衛馬軍司、侍衛步兵司三衙掌管,但明令規定他們無調兵之權,調兵之權由樞密院掌控。造成有兵的三衙無權調兵、有權調兵的樞密院無兵可調,從根本上消除了武人專權的制度。但是靖康之亂以來,政府正規軍的編制基本被打散,國內的軍事武裝大都在戰爭中建立,從某種意義上說,他們都是統軍將領的私人武裝,既不屬三衙統管,樞密院也調動不了,只聽命於主將,比較有代表性的就如“岳家軍”、“韓家軍”、“劉家軍”等。所以為了維護南宋朝廷權威,趙構也是不得不為之。

你想想南明,就是知道軍閥雖然愛國,但是亦是一顆炸彈。這一點,大多數人還是憤然不平。但是誰又站在高宗角度想一想呢?

其實,高宗趙構成了南宋以後,就是一個心思保住南宋半壁江山,他還是積極做過一些努力,筆者以為主要是強敵壓鏡,大家過分關心他的私心,而沒有看到他為了贏得南宋人民而做出努力:

第一、他緩解當時各個階層矛盾,很長時間減免老百姓稅負。規定“南逃漢人(歸正人)可以在朝廷領到耕地,再貸款買到耕牛,本金八年還清,前三年免除租稅;一無所有的流民(被虜之家)則可以在朝廷貸款,去買種子、買農具、安家置業,紹興三十年前免除一切租賦,就是說,終高宗一朝三十四年,始終未對這些流民收取租賦。”在宋高宗的努力下,南宋的輕工業、文化產業、外貿、金融都非常繁榮

第二、發展經濟。筆者認為在趙構努力下,南宋經濟應該還是不錯的,甚至超過敵國金幾個層次。也為當時商品經濟創造條件。

發展海洋經濟。南宋隨著航海技術的進步,在北宋的基礎上又有進一步的發展。這種發展傾向不完全是南宋朝廷的自覺選擇,其主要原因:則為了擺脫因軍費開支巨大而造成的財政困境,不得不發展海外貿易以拓展財源;因對立政權的阻隔,傳統的陸上絲綢之路難以暢通,不得不加緊建造海上陶瓷之路。南宋經濟的發展則比較片面。礦冶業低迷不前,但農業生產突飛猛進;鑄錢業勉強維持,但兵器生產規模巨大;造船業領先世界。南宋農業長足進步。這些都與高宗努力分不開。

大發紙幣。北宋紙幣的印行和使用大體僅侷限於四川地區,南宋則出現了不少地方性的紙幣,如東南會子、湖會、淮交等。與面向海洋相同,大發紙幣並非南宋統治者自覺性較強的理性選擇,而是不得已而被動為之。紹興年間朝廷在臨安創行紙幣,固然是適應並促進商品經濟發展的重大舉措,但其重要目的之一在於“佐國用”(《文獻通考》卷九)。

第三、帶動南宋書壇的發展。 趙構精於書法,善真、行、草書,筆法灑脫婉麗,自然流暢,頗得晉入神韻,明代陶宗儀《書史會要》稱:“高宗善真、行、草書,天縱其能,無不造妙。”其書法影響和左右了南末書壇,後人多效法其書跡。 趙構少即醉心書道,陸游曾說:“思陵妙悟八法,留神古雅,訪求法書名畫,不遺餘力。清閒之燕,展玩摹拓不少怠。”他曾自謂:“餘自魏、晉以來以至六朝筆法,無不臨摹,眾體備於筆下,意簡猶存取捨,至若禊帖,測之益深,擬之益嚴,以至成誦。”他整理收集宣和內府因戰亂而散失的古代法帖名畫,身體力行地提倡大眾研習書法。他認為:“士人於字法,若少加臨池之勤,則點畫便有位置.無面牆信手之愧。”他自己善學《蘭亭序》,便贈之與王子和朝中大臣,又讓宋孝宗學書。一時間,以高宗為中心,南宋幾乎掀起了一個學書高潮。馬宗霍在《書林藻鑑)中說:“高宗初學黃字.天下翕然學黃字,後作米字,天下翕然學米字,最後作孫過庭字,而孫字又盛……蓋一藝之微,苟倡之自上,其風靡有如此者。”這種以權貴的好惡而人為左右書體盛衰,影響了南宋書法的發展,但宋高宗對南宋書壇的貢獻還是不能抹殺的。著有《翰墨志》一卷,傳本《顧愷之女史箴圖題字》、《褚遂良倪寬贊》等亦有指為構所書者。

每一個歷史人物,都有自己立場,是非功過,雖任人評說。但是作為現在人,既是讀不懂他們當時心思,但是我們也要全面考量,不能以貌蓋全。他有自己一種主張,能給普通百姓帶來好處,我們至少也不能瞎掰!

(2018年8月9日於宜昌市尚書巷弄石齋)


宋朝茶樓一夥計


就小編看來,對於宋高宗甚至是對一個人的評價不能如此片面,應該客觀一點,畢竟宋高宗趙構除了有過之外,也曾有功於民,有功於社稷:

①北宋時期,金兵攻陷汴京,宋徽宗與宋欽宗被當作俘虜,趙構不得以選擇逃跑,遷都南方。在這件事情上,我們不能只看到其逃跑懦弱的一面,還應看到在南渡的時候,手裡士兵僅有千餘人但他還是通過各種辦法,守住了淮河——長江疆域,也奠定了南宋的基礎。成為了南宋的開國皇帝,由此可見趙構還是有能力的。設想一下,如果當時他不逃跑的話,哪來的南宋政權呢?

②可能我們都只看到他對金國只是一味的求和,可以說是典型的投降派。其實,他也曾指揮過抗金的軍隊,要不,何來的岳家軍,岳飛抗金呢。值得一提的是,在建立新政權後,也是依舊實用宋朝的國號。

③雖然當時南宋處於內憂——農民暴動,苗劉兵變,外患——金兵侵犯。但他還是可以通過各種辦法進行解決,穩定了整個國家的局面。

綜上所述,從宋高宗趙構當時所處環境來看,不能完全否定他,將其定為昏君之說。他只是個有功亦有過,功過參半的皇帝罷了。

以上便是小編的看法,有所不足,還望諒解指出

謝謝,我是歷史壹加壹


歷史壹加壹


在我看來,宋高宗趙構留給歷史的是貶多褒少,甚至沒有褒。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心裡陰暗。

他很聰明。

但僅僅是聰明,並不具備智慧。慷慨請行入金營,是他的無奈之舉。趙構一直不受父兄待見,入金營談判,實際上就是宋給金壓一個人質。想與其被動被哥哥欽宗派遣,還不如主動請纓。這也成就了他的慷慨。

他很膽小。

史書記載,趙構入金營後,不為所動。就是說現場鎮定自若,毫無畏懼。也有人這樣分析,趙構入金營,早嚇破膽啦,打不還手,罵不還口,像一具木偶似的一動不動。以至於金國以為宋朝送來一痴漢,最後放他南還。我偏向於後一說法。因為,繼續看他的表現。他的膽小還表現在他的跑。的確,趙構的腿腳夠麻溜的,在金人鐵騎的狂攆下,金人每每就差那麼一步。陸上跑的累了,那就下海吧。茫茫東海,完顏哥們你來呀?你來呀。說時遲,那時快,還真有一艘船向他駛來,他的老婆橫劍立艙,準備搏鬥,他在艙內又成痴漢了。好歹是虛驚一場。由於擔驚受怕,又跑的快,最後把性功能也不知道是跑丟了還是嚇丟了,總之,他失去性能力了,以至於無子接嗣(有一個兒子,在逃跑的過程中夭折了),不得不還與太祖(趙匡胤)七世孫。

他很陰暗。

逃跑中建立的南宋政權,在諸如宗澤、岳飛韓世忠等人的努力下,逐漸趨於穩定,並一度打的金兀朮滿地找牙的時候,他卻心滿意足的要撤兵了。為啥撤兵,並且以一天十二道金牌的力度撤呢?趙構知道,天知道,岳飛不知道。看看明代文徵明所作的滿江紅吧,他給出來答案。

滿江紅.拂拭殘碑——文徵明

拂拭殘碑,敕飛字,依稀堪讀。慨當初,倚飛何重,後來何酷。豈是功成身合死,可憐事去言難贖。最無辜,堪恨更堪悲,風波獄。

豈不念,疆圻蹙;豈不念,徽欽辱,念徽欽既返,此身何屬。千載休談南渡錯,當時自怕中原復。笑區區、一檜亦何能,逢其欲。

不管疆土淪陷,不顧國人反對。偏居一隅的趙構心裡美美的,暗自向父兄問好。父兄啊,臨安(杭州)挺好的,你那裡下雪了嗎?






霜晨月7805


宋高宗趙構,是宋徽宗之第九子、宋欽宗之弟,是北宋衣帶南渡後的第一任皇帝,開啟了南宋雄居長江以南的157年的國祚。宋高宗在歷史上是一個爭議偏多的開國之皇帝,但是歷史的看也有帝王的獨道之處,現述見大家:

第一,史學的爭議點――一是對契丹“大金”議和(紹興之盟),稱臣國。不雪二聖被擄之恥,不發奮圖強偏安臨安(杭州)。二是在被宗澤保護並擁稱為帝后,迅速放棄了長江以北地區,讓民眾處於水深火熱之中,讓各路抗擊義軍孤獨無援,得不到宋廷支持。三是為收兵權,滿足於“趙家軍”“皇家軍”的慾望,自毀長城,削去岳飛、韓世忠等人兵權,重用以秦檜為首的和議之臣,並用“莫須有”罪名殺害岳飛等抗金英雄。

第二,歷史貢獻――一是多次出使金營“正氣”可圈,也是金滅北宋後,眾臣眾將擁立趙構的關鍵是有正義之氣節。二是依據長江天塹,解決了一系列北宋時期“北方無防”的敝端。三是一方面抑武,另一方面又重視國防,加速了長江以南經濟的繁榮與發展。四是採取“聯蒙滅金”國策,緩衝了國防壓力。五是推進了南方的文化復興與繁榮。

第三,利弊――趙構是一個長壽皇帝,年齡過80歲,在位35年,其55歲時效仿其父禪位後當太上皇25年。一方面將皇權迴歸了趙匡胤一脈,另一方面將皇權的傳承進入一個良性交接階段。這也是南宋能傳承150

多年的關鍵。當然,當時有許多客觀因素是後世無法價評的。

撥開歷史塵沙,還原歷史真相,歡迎評述!


張慶東字恕鳴


謝謝頭條家的史先生邀請。

歷史上的趙構在位35年,在與金國的關係上,不惜納貢稱臣,殺害岳飛父子,是十足的投降派首領;但他也曾組織、指揮宋軍抗擊入侵的金軍;他一直沿用宋朝的國號,還沒有達到完全賣國的地步,不能稱為“賣國賊”。

趙構算不上明君,也不是昏君,是那種貶多褒少之類的,更說不上什麼開國之君。

1127年(靖康二年) 金軍攻破東京(開封),俘虜了宋徽宗、宋欽宗父子及趙氏皇族、後宮妃嬪與貴卿、朝臣等3000餘人,押解北上,東京城中公私積蓄洗劫一空。靖康之恥導致了北宋的滅亡,深深刺痛漢人的內心,岳飛在《滿江紅》中提到:“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

整個都城的皇族被金兵一鍋端之前,趙構被皇帝派到河南府搬救兵,是唯一領兵在外的親王,後來成為南宋的首任皇帝,也是順理成章之事。

1128年(建炎元年)秦檜拿著宋徽宗子孫永遠奉金正朔並向金納貢的投降信得到了金國的賞識,在金國混了一個軍事參謀,1130年(建炎四年) 秦檜歸來,與趙構一拍即合,為金國謀取了一個南宋附屬國,這個附屬國給金國財政做出了重要貢獻 。

趙構登基時,坐擁黃河以南的國土,即大宋半壁江山,北方山河雖破碎,但抗金義軍四起,士氣高漲趙構雖躲在建康,但能迅速整合各路力量,穩定開封形勢,部隊戰鬥力回升,接下來打退了金人對開封的進攻。

趙構迫於形勢起用岳飛、韓世忠等大將抗金,但仍重用主和派的秦檜之流,後來處死岳飛,罷免韓世忠等主戰派大臣, 就是自毀長城,但趙構將軍權重新收歸朝廷,從而有效地穩定南宋內部局勢,避免出現藩鎮割據和大將擁兵自重的局面。

趙構55歲選擇禪位,讓宋太祖趙匡胤7世孫趙昚繼承皇位,自己當了25年的太上皇,似乎躲在深宮,頤養天年,但關鍵時刻,大至對金和戰,小至官吏任命,都會出面干涉,多方牽制,說明他對權力狠抓不放,並非 “久欲閒退”。

(圖片、資料源於網絡,如侵權請告之,立馬刪掉相關部分)


天寧閣



王榮聯1


趙構,南宋的開國皇帝,生於公元1107年,卒於公元1187年,父親是宋徽宗,哥哥是宋欽宗。靖康二年,即公元1107年,金兵大舉侵犯北宋,徽欽二宗被俘,北宋滅亡,同年,趙構一路跑到南京即皇帝位,史稱南宋。

趙構是歷史上的著名的的逃跑皇帝,起初,趙構是朝廷中的挺有骨氣的臣子,可是後來去金國談判,談判破裂之後,遭金人追殺,幾乎是嚇破了膽,到了後來一直是被今人追殺,導致高宗大部分主張都採用主和派的意見,重用主和派的黃潛善、汪伯彥、王倫和秦檜等人。

趙構的一生基本上都是在逃跑中度過的,建炎三年,即公元1129年,金兵奔襲揚州,趙構狼狽的渡過長江,當時由於迫於輿論的壓力,趙構不得不罷免汪伯彥、黃潛善等主和派的大臣,此時,軍心也已經不穩,苗傅和劉正彥二人利用軍士對朝政的不滿,發動了著名的“苗劉之變”。


紹興十一年,即公元1141年,高宗解除岳飛、韓世忠的軍權,向金人屈辱求和,不久,高宗和秦檜製造了岳飛“莫須有”的冤案,岳飛冤死於風波亭。

紹興三十二年,即公元1162年,高宗以“倦勤”之由傳位於養子趙昚,即宋孝宗,高宗當了太上皇。


南柯多萌


宋高宗趙構,南宋開國皇帝,宋徽宗的第九子,在建立南宋政權後,朝中出現主戰派和求和派,趙構重用求和派秦檜,最後殺了岳飛,並割地、納貢、稱臣等條件向金人求和。後退位不再幹預朝政,潛心書法,81歲的時候在臨安德壽宮病逝。趙構在皇帝這個位子所享有的聲譽並不怎麼好,但是在書法上造詣頗深。畢竟是皇帝,所以要評價他還是要從他在位期間的各個方面去評價。

在軍事方面:先是支持抗金,後與金人求和

在靖康之恥之後,金人一直在追殺趙構,但後來在韓世忠以及岳飛的帶領下,挫傷了金兵的銳氣,可是後期金兵調整佈局,集中兵力,又大敗了宋,再加上宋金連年的征戰,糧食、軍費都成了問題,徵收徭役、賦稅,導致農民不堪重負發生農民起義事件。

朝中又有秦檜等求和派,於是趙構為了防止大規模的農民起義爆發,決定向金議和。

事實上這對百姓是有好處的,北宋的澶淵之盟換來了北宋百年的和平,而南宋的紹興議和,也為南宋後期的和平局面創造了條件,這一點,趙構還是有功勞的,這是客觀評價。

經濟方面:推行經界法

經界法是南宋清查與核實土地佔有狀況的措施,有利於南宋的發展,在經界法推行之後,農業得到飛速發展,同時南宋的輕工業、文化產業、外貿、金融都非常繁榮,除此之外趙構還極力發招海洋經濟,這些都是有利於國家發展的,相比清朝的閉關鎖國,趙構的預見性還是要高一籌的。

藝術方面:擅長書法、音樂、繪畫

如果說趙構不是一個好皇帝,那他絕對是一個好的藝術家,他在這些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也是有目共睹的,因為趙構推廣大眾研習書法,一時間整個南宋書壇的興起速度是相當快的,形成了一個學習書法的新高潮,他對自己書法也相當嚴格。同時也喜歡收集名畫字帖,因此保存了大量的藝術精品流於後世。

代表作品:《翰墨志》、《草書洛神賦》、《正草千字文》、《光明塔碑》。

其實趙構有些類似秦始皇的父親異人,都當過質子,也都通過自己的努力建立了政權,唯獨岳飛的死給自己抹黑了,畢竟岳飛作為民族英雄,在後世人心中地位較重,瞭解歷史的都知道秦檜雖然有錯,但是他並沒有殺岳飛的權力,背後肯定是得到了趙構的支持。所以總體來說趙構在皇帝這一欄裡算不上明君,只能是個昏君。

最終評價:

建國他有功、 抵抗他有份、 光復他無能、 迫害他有罪、藝術傳百世。


羽評歷史


宋朝三百年,沒有出現一個雄才大略的皇帝,包括太祖趙匡胤也不過是徒有虛名,南宋高宗趙構是在國家滅亡,民族危難時刻登基皇位,而他活了八十多歲,只是保持了宋朝半壁江山,既沒有北伐,收復失地,也沒有什麼奮發圖強的改革措施,還是繼承了太祖以文抑武的祖訓,所以,南宋還是避免不了的虛弱。


太興真人liuyu


總的來說,趙構是一很有能力和才幹的皇帝。能在北宋整個皇室盡滅的狀況下,立住腳跟,把半壁江山穩住,沒有相當的魄力是無法做到的。歷史對他詬病最大的就是岳飛和秦檜的問題,其實做任何解釋都是多餘的。只要有正常的邏輯思維,作為一個心智頗高的最高領導人,他一定會把殺岳飛所產生的所有利弊都想明白,才會下決心的,而且他考慮問題的深度,一定不是局外人能夠盡知的。我們也千萬不要用什麼:受奸臣蠱惑、苟且偷安等戲劇化思維去亂加揣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