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馬鮮生會是超越胖東來的存在嘛……

一轉眼,侯毅離開京東已經有幾年光景,當“生鮮”概念初普及的時候,曾有人為侯毅鳴不平道:“老劉胸懷大的話,盒馬就不是阿里的咯。”然而,侯毅對此不置可否。現實是,當盒馬牛氣哄哄的開到京東的家門口時,京東像模像樣的開了家7fresh應戰。

盒馬鮮生會是超越胖東來的存在嘛……

就在大家以為在盒馬與7fresh是下一個阿里戰京東,或是零售通大戰掌櫃寶時,卻發現京東大有偃旗息鼓的架式,只留下盒馬一人在前面飛啊飛,和不想被時代拋棄的永輝超級物種在後面追啊追。最近跟滴滴“人腦袋打出狗腦袋”的美團也加入了戰局。畢竟美團看出來了,“不想做飯店的超市不是好配送”,“做飯和配送”我們更專業。

超市?飯店?

郭德綱說“不想做廚子的裁縫不是好司機”。在現實社會是“不想開實體店的互聯網公司是會被時代淘汰的”。在大賣場營業額下滑、利潤下滑,線上互聯網公司流量成本越來越高的時代,互聯網公司包養大賣場,以求打通線上線下的思路,確實不失為正確的考量。

在參觀了盒馬鮮生之後,老納感覺,線下大賣場更多是線上流量的入口,確切說是線上商品的展示臺,是阿里等為自己流量買的廣告口。盒馬對於現代商超的意義,其實還不如一個胖東來。

盒馬鮮生與其說是一種賣場模式,更應該稱之為餐飲的變形。無外乎是把大排檔、菜市場結合起來,再多加幾個賣零食的貨架。商超最大的問題是為了解決平效低的問題,那麼盒馬鮮生解決了嘛?

解決了,確實解決了。平效低,只要解決每平方米的產出就好了。最好的辦法是讓產品價格上升,可上升總要有一個“好故事”,不能說因為是阿里開的,想漲就漲。而好故事就是,我們的產品很鮮,我們的加工服務要收一些錢。進入這麼一個有檔次的飯店、超市,其它的消費增加點錢也是再合適不過的。就如同你在賓館住宿,別人提供的香菸要比外面小賣店的溢價20%左右,作為“手續費”也是正常的。

所以,飯點時分的盒馬鮮生,就是 “深夜食堂”的超市版。海鮮、牛排等前面排好了長的隊,那架勢,就跟大媽們排隊領雞蛋一樣的熱鬧。而其它貨架前,消費者看的多,買的少,也不排除消費者更多是看一下圖新鮮的。當然,這與整個盒馬的產品線有關,盒馬貨架上有很多網紅產品,價格比較貴,但換到天貓超市的時候,價格就低了很多。

盒馬鮮生會是超越胖東來的存在嘛……​(限時特價的14.9元)

盒馬鮮生會是超越胖東來的存在嘛……(天貓超市價格)

如果說這樣的產品因為購物頻率低,價格方面消費者還能多些容忍。而平時外面賣5元的湯達人,在這裡卻賣到了5.8元,加價率16%。

盒馬鮮生會是超越胖東來的存在嘛……

這樣的加價率,也難怪盒馬的平效高了。至於鮮奶區、蔬菜區,大有“福建野生的蘆薈,一到北京就請進溫室,且美其名曰龍舌蘭”的待遇。這也難怪,為何盒馬創辦兩年,今年才開始要在產品上爭取做到“一物一碼”,並且通過盒馬的宣傳,他們的一物一碼更多的功能是讓消費者實現產品“溯源”,就是確保產品的產地、新鮮程度。至於你想通過一物一碼瞭解產品在線上的價格是不可能的。而這樣的一物一碼也只是覆蓋牛奶、水果、蔬菜、海鮮、雞蛋等,其它有包裝的產品並沒有這個待遇。

要知道,胖東來早在一年前就已經通過微信掃一掃功能讓消費者對生鮮產品有所瞭解了。不同的是,胖東來只是一個三四線的傳統超市,而盒馬則是號稱背靠阿里的“技術型”互聯網公司。

而消費者在盒馬單次購買量也是驚人的“少”,消費者購買的量都是左右手就能拿完的,畢竟盒馬的購物袋價格也是外面的2倍左右。

雖然盒馬的價格“喜人”,但是靠如此少的單次購買量,用“貨架”來支撐平效基本是不可能的。只有靠“海鮮大排檔”了。這裡的生意確實不錯,加工海鮮,只收上10-15元的加工費,三口之家的平均消費都在千元左右。但擁擠的環境、嘈雜的氛圍、單一的菜品,能留住消費者的心嘛?或許,盒馬的本意就是做一道海鮮的外賣,卻不小心開成了海鮮大排檔。

看得出來,盒馬在炒作方面是很成功的,侯毅和JACK MA的流量,甚至還炒出了“盒區房”的概念。這樣的盒馬,不過是把傳統商超中關於吃的部分拿出來操作。類似於母嬰店其實是把賣場裡的母嬰部分,分割出來一個道理。

但如果說這就是新零售,那真是“高考707分的姑娘要感謝貧窮”,你們說啥都是理。

學學胖東來

盒馬會是超越胖東來的存在嘛?為什麼有此一問。

事實上,胖東來在中國三線城市甚至說整個現代賣場界都是神一般的存在。胖東來靠的不是新零售,不是靠抱大腿,就是單純靠著讓你絕望的服務。這個服務在胖東來也是有價兒的,在胖東來銷售的產品價格,正常比一般賣場高出5%-10%,這就是服務的價格。

消費者接受,因為值這個價。同樣的,胖東來也有自己的餐飲系統,確切的說,它的餐飲區,火爆程度也遠超盒馬。只不過,它沒把餐飲跟超市捆在一起,而是讓超市與餐飲分到了兩個樓層。雖然,胖東來的餐飲區沒有海鮮,但生意也是火到不行。在許昌、新鄉兩個城市,基本上看不到其它大賣場,丹尼斯、沃爾瑪、家樂福,開一個死一個。消費者寧肯在胖東來門口排500米長隊,也不去隔壁的賣場,還是在明知其產品價格要遠高於其他賣場的情況下。

盒馬鮮生會是超越胖東來的存在嘛……(胖東來開業盛況)

這樣的盛況,盒馬不曾有,其它賣場更不曾有。這些所謂的新零售,其實不過是“騙”投資的一個角度。這些年,市場上最不缺的就是“概念”,而阿里集團更是一個能把概念演繹的精彩絕倫,卻不見有多少成功案例的。還記得2017年最火無人超市吧,那不過是阿里在淘寶街上做的一個快閃店,只玩了三天。但後面,“無人超市”、“無人貨架”、象廁所旁邊的狗尿苔一樣,層出不窮,可結果呢?燒完一波又一波的投資後,各個關門大吉。讓人不免懷疑“這是當年投的四萬億嘛”?

如果說盒馬與無人超市有什麼不同的話,那就是無人超市這類阿里只是騙騙其他人做這個項目,而盒馬,阿里這次自己賣力的演出。

同樣,那些年被阿里改造的商超項目,除了大潤發的黃明端偶爾出來說說自己和阿里相見恨晚。其它項目呢?福建新華都2018年上半年歸屬股東淨利潤下降77.08%;浙江三江購物淨利潤下降7.58%。這兩家超市被阿里改造已經不是一兩天了,三江購物是2016年11月入股,新華都是2017年9月。這兩大超市系統也沒少在生鮮上下功夫,可他們真的被改變了嘛?

世界看阿里?

老納是不太明白一個道理,臉書也好、谷歌也好,他們都算是比阿里、騰訊要大上幾倍的企業,為何他們沒有想著去改造沃爾瑪、家樂福或者好市多(Costco)?沃爾瑪沒有臉書、谷歌的改造,也在五百強排第一,而且是連續八年的第一。或許,你說臉書、谷歌與阿里不同,那樣亞馬遜可以做類比了,亞馬遜到現在開的也只是關於亞馬遜的無人超市,人家那是正經的、可以參觀體驗的無人超市,而非阿里這樣的快閃店,可你見亞馬遜去做新零售了嘛?亞馬遜有沒有天天哭著喊著要把沃爾瑪改造成線上線下一體化?不要說沃爾瑪,就是好市多、7-11也沒見要被誰改造,他們只是按自己的方式,活著。

盒馬鮮生會是超越胖東來的存在嘛……

而阿里的新零售系統則是在中國特色的社會環境下建立起來的,但請各位要想清楚,銷售體系與銷售模型是世界通用的。如果盒馬生鮮這麼神奇,沃爾瑪至少要學一學嘛,但老納覺得,現在,商超體系最應該學的,是好市多和胖東來。

如今,所謂的新零售體系,不過是“耗子動刀窩裡橫”。雖然我們都在這個窩裡,但真的沒必要為了新零售讓自己變得盲目,當你的服務上來,做成胖東來,平效也不會比盒馬低。

千萬別被人帶到坑裡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