鬥茶斗的到底是什麼?

鬥茶斗的到底是什麼?

鬥茶斗的到底是什麼?

鬥茶,又稱“茗戰”,始於唐,盛於宋,是從古代就興盛起來的一種關於茶的雅玩。古人鬥茶,鬥茶品高下、鬥詩詞歌賦(鬥茶令)、鬥茶藝高低(茶百戲)。而這項上啟皇室宮廷,中至文人雅士,下達街坊店鋪的中國茶文化,歷經千年,演變到了今天,則又被注入了新的血液。

新時代的鬥茶新規

“現在請8位參賽選手,推選一名代表上臺抽取比賽茶樣。”主持人宣佈。選手劉昭驛爽快地站起身來,從比賽的25款茶樣中,隨機抽取了5款。

接下來,8位選手將根據自己的品飲經驗,聞茶香、看湯色、品湯味、嗅杯底、看葉底,從而判斷這5款茶樣,分別是鬥記2008~2014出產的,帶“鬥”字產品中的哪一款。滿分15分,如果答對一款產品名,可得2分,答對產品年份,可再得1分。

鬥茶斗的到底是什麼?

這是3月12日,鬥記百萬茶會鬥茶大賽全國總決賽上的賽制解讀。

新時代的鬥茶大賽。斗的到底是什麼?每個人眼中都有自己的哈姆利特。

鬥茶斗的是什麼?

選手作答:斗的是味感、心態、運氣,一個都不能少。

劉昭驛說,斗的還是選手對茶的理解。“鬥記的每款茶都是有自己特質的,不管泡法、倉儲、天氣等外部因素如何變化,它的本質特質不會改變,小樹茶永遠不會變成大樹茶的味道,所以考的就是去掉表面看本質的能力。”“還有你的得失心,泡茶本身就是修行,所以,得失心也是比賽的內容。”

“鬥”字茶樣雖然只有25款茶,但都是拼配茶,而且囊括了2008~2014的所有年份,有的茶品一款就有7個年份,再加上不同倉儲帶來的轉化,不同的天氣,人在不同環境下不同的狀態……各種客觀和主觀的因素,賦予了普洱茶千變萬化的可能性,當然,這也造成了千差萬別的品飲結局。

可以說,這場關於茶的較量,實力、心態、運氣,一個都不能少。

鬥茶斗的到底是什麼?

總決賽上,因為改掉正確答案而錯失得冠機會的張桂龍,最是遺憾,“我本來也應該坐在那裡跟他們再一輪比拼的。”看著平分的劉昭驛和鄭凱丹複賽的身影,茶齡20年的張桂龍喃喃道。

賽場上年紀最大的選手蔡克彬也抱憾出局,前一晚的睡眠不足,和賽場上泡法的些許變更都影響了這次的發揮,不過蔡克彬依然豁達一笑:“也怪不得別人,只怪自己學藝不精。”

鬥茶斗的到底是什麼?

被稱為“數據化”鬥茶的選手柳國基,腦海裡存儲了強大的數據庫

茶齡僅9個月,複賽和決賽都是通過加試進入的鄭凱丹,堪稱一批“黑馬”笑到了最後,與發揮一直穩健的茶人劉昭驛最終共享“鬥茶王”榮譽。有人說他很幸運。

“不過我不覺得完全靠運氣,就像打麻將,偶爾贏可以靠運氣,長久贏那就得靠技術。”曾發掘出8強選手之一柳國基的廣州壹悅軒文化會館館主張龍圖說。

鬥茶斗的到底是什麼?

而奪得頭魁的劉昭驛則認為,鬥茶斗的還是對茶的理解,“鬥記的每款茶都是有自己特質的,不管泡法、倉儲、天氣等外部因素如何變化,它的本質特質不會改變,小樹茶永遠不會變成大樹茶的味道,所以考的就是去掉表面看本質的能力。”“還有你的得失心,泡茶本身就是修行,所以,得失心也是比賽的內容。”

鬥記回應:鬥茶,是跟自己的一次較勁

這場茶會,絕不僅僅是鬥記營銷上的一個策略,或者產品的一個推廣。它更是一場對鬥記茶業製茶工藝能力、對鬥記產品品質、對鬥記產品市場接受度的檢驗。

無論晉級與否,很多參賽選手在參加完這次鬥記百萬茶會之後都跟斗記組織方表達了一個共識,那就是——在經過細細品味之後,他們都發現,鬥記全系產品有一個標準化、系統化的特點序列,能很清晰地讓品飲者瞭解到每款產品的特點。

鬥茶斗的到底是什麼?

而“鬥粉”們的反饋,也鬥記掌門人陳海標輕吁了一口氣。在他看來,這場茶會,絕不僅僅是鬥記營銷上的一個策略,或者產品的一個推廣。它更是一場對鬥記茶業製茶工藝能力、對鬥記產品品質、對鬥記產品市場接受度的檢驗,是鬥記自己跟自己的一場較勁。

“說實話,我對鬥記的產品非常有信心,不怕你來喝,就怕你不來!”陳海標說。所以百萬茶會的“盲品”賽制建立,也出於鬥記對產品的絕對自信。而為了通過這歷時大半年的百萬茶會,讓更多的人瞭解並接觸到鬥記和鬥記的茶葉,這次百萬茶會的比賽用茶都是2008年至2014年鬥記產品中名稱帶“鬥”的拼配茶。

鬥茶斗的到底是什麼?

鬥記靈魂人物 陳海標

“在前期初賽、複賽階段,選手們因為是在全國各地的鬥記專營店中比賽,因為物流和倉儲的差異,接觸的茶樣範圍可能不盡相同。但是自從進入決賽階段以後,鬥記就在產品序列中基本框定了25款決賽用茶,並向進入決賽的選手統一發送同一倉儲的練習茶樣,力求做到公平、公正。總決賽的比賽用茶標準亦是如此。”

而“盲品”鬥茶的趣味性,也無形中促成了普洱茶文化的傳播、以及消費者對鬥記品牌文化的印象的加深。“其實短期來說,你要說促銷效果,那辦茶會肯定不如打折來的更快,但是讓不瞭解普洱茶的人逐漸喜歡上普洱茶,用分享的心態,讓更多消費者走進茶生活,才是品牌的長久之道。”有鬥記經銷商如是說。

鬥茶斗的到底是什麼?

第一輪比賽結束後,一擁而上圍觀葉底的觀展茶友

茶語網觀察:鬥茶,是茶人之鬥,也終是產品本質之鬥

今天之鬥茶,是茶人味感技藝之鬥,而長足看來,也終會是茶企拋去種種炒作特技,迴歸產品本質,關於品飲本質的一場不可避免的戰爭。

這些年來,普洱茶的市場起起伏伏,片面炒作普洱茶投資價值的時代已經漸漸淡出,而消費者品飲的時代也已悄然到來,今天的普洱茶市場正在經歷一場類似法國葡萄酒口味和規則確立形成的大時代。

如何在普洱茶尚無形成口味標準的今天,確立自己的口味標準、標準化自己的製造工藝,讓消費者形成對普洱茶口感標準化的認知,並最終形成口味依賴,是當下茶企最該關注的事。

鬥茶斗的到底是什麼?

今天之鬥茶,是茶人味感技藝之鬥,而長足看來,也終會是茶企拋去種種炒作特技,迴歸產品本質,關於品飲本質的一場不可避免的戰爭。更或者,“盲品”這種現在在葡萄酒、咖啡等國際性飲料中風靡的品評打分方法,有一天會不會也成為茶葉的一種評判方式?一切尚未可知。

這些,我們都可以交給時間來定奪。但是直面消費者品飲時代的來臨上,鬥記,已然先邁出了一步。

喝茶不是一種盲目的喜好,你懂茶,茶也會自然的懂你。知茶,懂生活。

【此文章為御品茶莊「高級茶藝師-思佳」整理發佈,轉載請說明,特此聲明!如果您有更多關於茶葉保存、沖泡、選購等需要諮詢,歡迎私信交流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