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明朝沒有滅亡,中國是否會產生資產階級革命?

樹底下吃西瓜


  明朝不滅亡,則意味著封建統治的延續,那麼這個問題其實是在問封建統治下內閣能否發展成君主立憲制。君主立憲制的本質是虛君政治,資產階級掌權,則這個問題又可進一步替換為封建制度能否發展為資本主義制度。問題就迎刃而解了,資本主義制度必然取代封建制度,內閣也有可能發展為君主立憲制度。當然這只是可能性,因為還有可能直接廢除君主制度,實行共和制。

  

  需要指出的是,明朝內閣制度與君主立憲制下的內閣制度是天壤之別。明朝內閣不過是皇帝的私人秘書機構,權利來源於皇帝,對皇帝負責,本質是皇權專制。而君主立憲制下的內閣則由人民選舉產生,對人民負責,內閣領袖是政府首腦,擁有行政大權,本質是資產階級民主制度。雖然明朝內閣具備了資產階級內閣制的某些特點,比如集體負責制等,但本質不同。換言之,即使封建社會走向了君主立憲制,開設了內閣,也絕不能說是明朝的內閣制發展成了君主立憲下的內閣,這是風馬牛不相及的。

  

  中國封建制度下能自發孕育出資本主義制度,這是毋庸置疑的。明朝中後期,中國的一些經濟現象已表現出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僱傭關係的出現,白銀的流入,商品經濟的高度發達等。當然,這只是萌芽而已,根本算不上是資本主義的生產關係。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若無外部因素的介入,中國內部最終會出現新的生產關係,即資本主義制度。事實上,晚清時期民族資本主義已然確立。

  

  但是封建制度對資本主義有著天然的遏制。封建社會乃至資本主義社會最重要哦的生產資料是土地,即使商品經濟再發達,土地制度不改變,資本主義仍然不可能產生。封建社會對土地的控制極為嚴格,禁止買賣土地,嚴格限制土地兼併,農民對土地的依附關係極強,這顯然是與資本主義的僱傭生產是背道而馳的。封建地主階級為維護統治,定然會不遺餘力地將農民捆綁在土地上。打破舊有的土地制度,構建新的土地制度是一個極其漫長的過程。當然,先進生產力取代落後生產力是必然的,無論阻力多大,資本主義也必然取代封建制度。

  

  清朝晚期出現了民族資本主義,形成了新的階級民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進行了一系列的變法革新運動,但不外乎是改良與改革,改良主張君主立憲制,改革則主張建立共和制。顯然,君主立憲制也是中國從封建制度向資本主義制度轉變的手段之一。最終歷史給出了答案,中國走向了民主共和制度,但可以肯定的說,革命並不是中國的唯一選擇。事實上,晚清已建立了君主立憲制。1908年清廷頒佈了《欽定憲法大綱》開議院,行憲政。雖然清廷是掩人耳目之舉,其本質仍是君主專制。但我們相信,如果清朝不被推翻,假以時日,中國會走向真正的君主立憲制。

  

  由此看來,明朝不滅亡,則會順著清朝的路子發展出資本主義制度,進而實行君主立憲制也是極有可能之事。參考文獻:(請支持毅品文團隊的各種原創文章及實體書,獨立專業有種有料)


戰爭史


先說下結論:明朝不可能不亡,而明末只能是資本主義萌芽,卻達不到資產階級革命的地步。

明朝明亡於清,實則亡於農名起義。

在封建王朝,土地兼併似乎成為了每一個王朝滅亡的根本原因,就像一個輪迴,土地的分配意味著王朝的開端,土地的兼併又意味著王朝的滅亡。

明末,土地兼併日益嚴重,農民窮苦不堪,被迫反抗起義。而對於上層建築而言,儒家思想本應當是社會秩序的構建者,現在它卻成了官員相互攻擊的武器。

在當時明末時期,會面對兩個選擇。

第一、就是處理好土地兼併問題,並解決上層建築的思想問題,但是看情況不太現實,也造成了另外一個結果,那就是被另外一個封建王朝給替代。

第二、進行資產階級改革。徹底改變舊的統治模式,逐步建立君主立憲制的政體。這需要國家政策朝重商主義調整,還需要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啟蒙時代。

什麼是資本主義?就是“貨幣-商品-貨幣”這樣的循環不斷進行。資本的天然屬性是逐利,追逐經濟利益,而不是政治利益,以達到資本不斷累積的目的,資本家和資產階級擁有獨立的經濟地位和意識形態。

在明末雖然資產階級正在萌芽,但是整體社會還是重農抑商,商人不被重視,加之當時天災人禍,一個資本主義萌芽到復興到改革,那是需要幾代人的努力完成的,在當時病態的明末情況下,整個社會哪裡會有時間讓其成長。

而關於思想方面,明末的思想最多算是萌芽狀態,算是啟蒙,但是他們的理論用於重構當時的中國社會遠遠不夠。

所以註定不會發生資產階級革命。


笑嘗歷史百態


我們可以用資本主義的思維來看這個問題,結果是【根本不可能】,因為當時中國沒有市場滿足資本主義生產方式 或 沒有產生資產階級的土壤

下面我將開始我的論證……為方便理解,我們需要知道資本主義初期的生產方式:生產――銷售――擴大生產――

首先

:我們假設在當時大力發展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

其次:我們從商品出發,當我們大力發展資本主義時我們生產了大量的商品。

那麼接下來就是重點,這裡有個問題是:生產出來的商品必須銷售,那麼商品應該賣給誰?下面有幾個選擇:

【一】自耕農,佃戶,奴婢……:賣給這一部分人肯定不可能,因為他們消費不起[可以參考鴉片戰爭之後小農經濟對英國商品傾銷的本能的抵制]。

【二】小地主(指自耕農通過自己幾輩人的努力轉變成的地主):勉強消費的起,但是很久才會消費一次,畢竟小地主也遭不住經常消費。那麼對於機器化大生產來說,小地主並不是他們的目標顧客。

【三】中上層地主(士大夫階層,皇族,勳貴……):這些人有錢有權,是很合格的消費者,商品基本上來說都會銷售給他們。

這樣一個有意思的問題出現了,這一階層的人是非常少的(可能不足國家人口的1%)。我們假設當時中國有1億人,那麼有能力消費的也只有不到100萬人。

100萬人什麼概念呢?就是根本支撐不了大工業的商品生產:

【可以參考英國工業革命後的殖民擴張】――英國在工業革命後很長一段時間都需要去殖民(印度等地)或打開別國市場〔典型中國的鴉片戰爭〕就是因為他們國內也支撐不了工業化大生產,並且歐洲都支撐不。只能去國外尋求商品傾銷地。

――這裡我們進行第二個假設:

假設這100萬人可以支撐資本主義的發展。 那麼我們需要多少人去投入生產為這100萬人服務呢? 這個我也不知道,我估計肯定是少於100萬人的,但是我們姑且當它也是100萬人。

――――我們都知道一個工廠的工人佔絕大多數,老闆很少,那麼這100萬人中又有多少人能成為資產階級呢?

最後我得出的結論是:不到10萬人。

最後的結論是不是很尷尬,用不到十萬人的資產階級去在一個人口1億的“小農經濟佔主導的農業大國”爆發資產階級革命?這是肯定不可能的。


romanticjq


首先聲明下我個人的看法:明朝哪怕不滅亡,中國的資本主義也同樣短期內得不到發展。

明朝對外開放只有海關港口,受到外來世界的影響不算是太強;而江浙滬地區誕生的資產階級萌芽受限於封建社會的制度,遲遲得不到更大的發展。

封建社會與皇權控制下,資產階級最終也會屈服。

雖然明朝中後期時候,土地兼併嚴重,階級鬥爭已經極為嚴峻,但是帝制的存在導致資本主義萌芽不具備更大的發展條件。

原因在於:

1.資本主義的發展是需要“自由市場”的。自由市場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完全由社會決定的市場,帝制下的國家對重要物資控制的非常厲害,無關緊要的資源才會放出來給民眾收益,從這一點上就斷絕了資本主義尋求發展的前路。

2.其次是民眾思想的轉變。帝制下塑造的思想不適合資本主義的發展,必須經過這個階段之後才可能會存在。


若是真的想在明朝不滅的情況下發展資本主義,至少要具備這些條件:

1.時間。

2.改制。

明朝繼續存活百年,君權受到削弱,制度最終被更改,成為君主立憲或者更高級的制度形態下,才可能得到發展。

但若從這個層面上來看的話,此時發展的就不單單是資本主義了,而是走中華民族特色的制度。


傳說故事


難說,明末已有陽明心學和黃遵憲認為君主乃天下之賊的學說,江浙一帶手工業已相當發達,而明朝末期對工礦業也不徵稅,都是資本主義萌芽發展的有利基礎。但資本主義在西方產生的根本原因是基督教及加爾文改革,工商業發展,小國林立和古希臘羅馬文超底蘊。


高尚濤1


又在發明概念了,資本主義萌芽是什麼玩意?

按這種說法,我也可以發明個富人萌芽,意思是,你是個窮人,你有可能變成富人,只是還沒變成富人,對吧。

只要給你時間,你就能成為富人,對吧,如果你沒成為富人,是因為滿清殺了你,所以是滿清的鍋。

這種意思是什麼,意思是外界不應該對你施加威脅,應該讓你盡情成長,你怕是活在夢裡。

不,你不應該活在這個世界,這個世界不適合你,因為這個世界永遠充滿著鬥爭,弱肉強食。

你應該去天堂,哪裡有上帝保護你,是一個快樂的,沒有任何危險的世界,至於地球這種危機四伏的世界,你是生存不下去的。


真人計劃


明朝滅亡與否與發生資產階級革命沒有必然聯繫,明後期所謂的資本主義萌芽,也過於牽強附會,沒有階級基礎,沒有社會基礎,也沒有文化基礎…歷史上資產階級革命只能在英國、法國這樣的社會條件下順理成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