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印象:夏日,来一碗凉凉的草粿

草粿

一到嘴边总爱馋,馋到自己挑食,要吃上最熟悉的味道才肯罢休。徘徊大街小巷,不是没有那个闲心去寻找,而是吃货的量也得有个度,但千言万语也摆脱不了自己身上那堆赘肉,说起来真是一点也不惭愧,就像“吃货”这词就是为自己量身订造的一样。

乡村印象:夏日,来一碗凉凉的草粿

草粿

吆喝还是有的,只是少了“咚咚咚”的敲碗声,如果你记得这熟悉的声音,那说明你还记得这“咚咚咚”是何意;如果你还记得是何意,那说明你跟我一样,都有着相同的回忆。是的,我们又想起了那一碗黑乎乎果冻状的草粿。

乡村印象:夏日,来一碗凉凉的草粿

草粿

草粿是用仙人草(俗称草粿草)煎取药液,滤汁去渣,加入适量淀粉(通常是用薯粉),充分搅拌均匀,加热煮滚之后,盛于容器(传统是用陶钵、瓷缸)冷凝成膏状,即成为黑色晶莹的草粿.

乡村印象:夏日,来一碗凉凉的草粿

草粿草

乡村印象:夏日,来一碗凉凉的草粿

乡村印象:夏日,来一碗凉凉的草粿

乡村印象:夏日,来一碗凉凉的草粿

乡村印象:夏日,来一碗凉凉的草粿

煎制

草粿

那个时候,还是个孩子,身上又没有钱,一听到卖草粿的吆喝声,连鞋子都不穿就跑了出去。巷子很长,可以通过来通过去,沿街慢慢吆喝,卖草粿的生意很红火,可谁让自己身上没钱,又嘴馋,只好跟在卖草粿身后,哪怕是看着别人吃也好。邻居见状,似乎看懂了什么,身上掏出一块钱,嚷着草粿伯:“舀一碗给后面那个奴仔(小孩)吃。”高兴之余,连声谢谢都忘记跟邻居说了,只不过这一碗草粿,让我记住了邻居对我的好。

乡村印象:夏日,来一碗凉凉的草粿

草粿

那个时候,没有钱可以吃草粿,还可以用瓶瓶罐罐来兑换。当然,这些也不是那么容易得来,有些是在家里翻箱倒柜而来,最离谱的是把大人还没喝完的酒倒掉,把瓶子拿去兑换,这肯定少不了品尝草粿后的甜又夹杂着被大人训打的苦吧,那种滋味,就是有口也说不出啊。

乡村印象:夏日,来一碗凉凉的草粿

草粿

有些则是在路边捡拾,一放学就跟同伴拿起布袋,沿着路边寻觅,这时候就要学会“快”,不“快”的话瓶瓶罐罐就会被其他人捡了去,最离谱的是会因为一个矿泉水瓶跟争抢的人打架,然后自己的脸上就开了花。抢赢了,那倒没什么,毕竟能换得草粿吃,抢不到,可就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乡村印象:夏日,来一碗凉凉的草粿

乡村印象:夏日,来一碗凉凉的草粿

草粿

“吃草粿,用勺子”,我感觉这都是很“斯文”的吃法,对于8090后的人来说,吃草粿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捧起碗,直接噜(吸食)。草粿还没来得及咀嚼就已经滑到肚子里了,吃的过程中,还会发出“咕噜咕噜”的声响,就跟吃饭时我们会吃出声音一样,有些人认为声音越大,越表示好吃。

乡村印象:夏日,来一碗凉凉的草粿

乡村印象:夏日,来一碗凉凉的草粿

草粿

也只是“那个时候”,而今的吆喝声早已被录音所代替,走到哪里录音循环播放到哪里,不带感情回味劲,都失去了儿时的回忆。无奈之下,草粿伯吆喝声,录音声双管齐下,大街小巷都是卖草粿的声音。

乡村印象:夏日,来一碗凉凉的草粿

乡村印象:夏日,来一碗凉凉的草粿

草粿

潮汕小品《傻仔婿与巧媳妇》有这么一段剧情:某日,阿福在树下乘凉,卖草粿的阿兄刚好要去上东司,于是叫阿福帮忙照看生意。阿兄一走开,确实有不少人来吃草粿,只不过苦了草粿兄的白砂糖,吃草粿的人想加白砂糖,阿福使劲加,反倒草粿还没卖完,白砂糖却吃光了。草粿兄回来之后不高兴,觉得阿福帮倒忙了。回到现实生活中,越说,越让自己觉得嘴馋,撒上白砂糖,使得原本就爽口的草粿更加的清甜,真的是清爽可口。

乡村印象:夏日,来一碗凉凉的草粿

草粿

一样的动作,这对孪生姐妹吃草粿吃得入神,倘若不细心辨认,真还觉得这就是同一个人。神相似,足以代表草粿它的美味了,然后,我只有看的份。

乡村印象:夏日,来一碗凉凉的草粿

草粿

不变的价格,不变的味道,肚子里的馋虫早已忍不住了,不要拦着我,我只想假装“斯文”的噜一碗草粿。

乡村印象:夏日,来一碗凉凉的草粿

如果你也跟他一样喜欢民风民俗,喜欢乡村风光,对家乡文化的宣传有自己的独特见解,或想与“立佳棒”分享你与家乡的点点滴滴,那么,立佳棒也愿与你一起交流,愿与你成为朋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