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大咖”11年勇挑大梁,从“0”到“30亿”,他在江津缔造产值奇迹!

“技术大咖”11年勇挑大梁,从“0”到“30亿”,他在江津缔造产值奇迹!

他是一位科班出身的“技术大咖”,随集团四处“征战”,“战绩”累累。

2007年,他独挑技术大梁来到江津,十一年的时间,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不足十人的筹建团队,如今发展到430多人的企业,产品销售全国各地,年产值超过30亿元,为江津的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他在2009年被评为重庆市劳动模范,2010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16年当选重庆市江津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

他就是,重庆龙煜精密铜管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兼设备部经理罗海潮。

“只有土块块,其余什么都没有”

1991年,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罗海潮进入了航空部116厂工作,期间凭借出色的专业工程技术,2002年4月他调任到金龙集团事业部成为一名设备工程师,这便开始了十余年的“征战”生涯。在珠海,他克服重重困难,使年产六万吨精密铜管的生产线从奠基到投产仅用一年时间,比预期缩短了整整7个月时间;在墨西哥,他从零开始,在半年的时间内就完成了该项目大部分设备合同的准备工作。就在他创下一个又一个行业记录的时候,2007年6月,他接到了金龙集团的通知,作为筹建队伍中的人员委派去往江津,罗海潮也没想到,这一待,就是十一年。

“那时双福只有一条街,我们公司还是一片荒地,只有土块块,其余什么都没有……”说起对双福的第一印象,罗海潮还用上了地道的“江津话”。可想而知,外部环境十分艰苦,内部条件也是“零开始”。据罗海潮回忆,刚到江津的那半年,人员不够、设备不足、技术发挥有限,但他肩上担着设备技术的大梁,所以基本是睡在工厂,每天从早上8点到晚上12点反复进行电气设计、安装、调试,不分日夜。

“有一次设备损坏没法生产,但那时正好有一个大项目要完成,客户一直催,没办法啊,紧急抢修设备两三天没睡觉,累了就现场打个盹儿……”罗海潮讲起当时突发的难关,脸上还挂着一些笑意。就这样,不断攻克铜管生产线的技术问题,不断奔走于施工工地与设备厂家的协调中,日以继日,罗海潮半年多的辛苦付出,终于在2008年2月看到了成果,重庆龙煜精密铜管有限公司的第一条铜管生产线顺利投入生产。

“技术大咖”11年勇挑大梁,从“0”到“30亿”,他在江津缔造产值奇迹!

罗海潮在工厂进行技术指导。

“技术大咖”11年勇挑大梁,从“0”到“30亿”,他在江津缔造产值奇迹!

“长江后浪推前浪,我甘愿被拍在沙滩上”

第一条生产线投产后,罗海潮一边钻研技术,一边培养身边的年轻人。“罗老师,似乎这个铜管在加热区吹扫定位不准确……”记者采访时发现,车间里的其他技术人员都亲切地称呼罗海潮为“罗老师”。事实上,罗海潮这十一年的时间,更多扮演的是“良师益友”的角色,而不是上级,他坦言:“长江后浪推前浪,我很甘愿被拍在沙滩上。”

罗海潮不仅把他所学所会教授给技术新人们,还带领他们进行技术攻关。“一开始是由德国技术人员实施的辊底式退火炉调试工作,我考虑是不是我们自己团队也可以完成,所以我们开始了技术攻克。”事实证明,他们的确有实力做到。罗海潮带领的技术团队通过日夜不分的调试试验,最后不仅缩短了调试时间,还节约了九万多元的调试费用,保质保量的完成了任务。之后,他们同样在第二条生产线电气安装、调试中,运用了这一项技术,省下了二十多万元的调试费用。

“生产线上的电气设计、安装、调试每一步都不能错!”如今公司内成熟的30多名技术骨干基本都是罗海潮培养起来的,这些人从技术“小白”变成技术骨干,不约而同的说道了这是罗海潮最常对他们说的话。也正是因为有了罗海潮的严格要求,这一批技术骨干填补上了公司进口机器调试领域的空白,力量也越来越雄厚,现在整个技术团队已经可以支撑三条生产线的全线安装、调试和试运行工作。

“技术大咖”11年勇挑大梁,从“0”到“30亿”,他在江津缔造产值奇迹!

罗海潮认真核对设备情况。

“没有想过离开江津,户口都迁过来了”

2018年初,曾有一家知名企业想“挖”走罗海潮,并给出丰厚的薪资条件。“没有动心是不可能的,那里的规模更大,有很多可以研发的新技术。”当记者问道最终没有走的原因时,罗海潮眼底呈现出一片柔情:“龙煜就像我的孩子,是我一手看着成长的,别人家的再好,都不可能有这样深厚的感情……”

不仅离不开龙煜,同样离不开江津。罗海潮在2016年12月当选重庆市江津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两年的时间中,他在做好企业生产经营的同时,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投递了《关于减轻企业负担关注企业发展的建议》和《关于推动大数据使用的建议》等近十项建议,为江津的发展建言献策。

“没有想过离开江津,我和儿子的户口已经从珠海迁至江津,以后就在江津养老了!”罗海潮说起江津的山、水、人文情怀,透露出打心底的喜欢,他直言江津就是他的“第二故乡”,他已过知命之年,他的理想抱负已挥洒在这一片热土上,未来他也会像每一位江津人,继续为江津经济社会发展鼓与呼,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

特约记者 李思萱 实习记者 王秋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