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好女婿到業界大咖,我的15年房產投資路

沒有丈母孃,就沒首套房帶我走上房產投資道路的,有兩個關鍵詞:一個是地產公司,一個是丈母孃。作為一個平面設計師,我在大學畢業後沒有選擇廣告公司,而是進入了地產代理公司,幫開發商宣傳樓盤。

當時經我包裝的樓盤賣的都比較好,我自己也慢慢喜歡上了這個行業。當然,賣的好有兩個原因的:首先得益於房地產市場,上海樓市在當時非常火爆;其次我確實比別人喜歡思考,每接到一個樓盤的宣傳工作,我都會深度思考它的賣點在哪裡。為了把事情做好,我寧願晚下班或週末加班,也要把優勢梳理清楚,給消費者一個不錯的呈現。

此外,當時上海很多地產企業都是國企,我們正從國企向私營轉型中,作戰速度比同行快很多。這段經歷不算太長,但讓我學會了去買房子的時候,不要被外在的包裝迷惑,要選擇最有價值的,而不是看起來比較高大上的。當然,在投資路上對我啟發最大的人是丈母孃,她是我買首套房的助推者。我是大學同學裡面第一個結婚的,我大二暑假和現在的妻子戀愛,畢業半年後就去她家提親,根據察言觀色,這次提親不太順利,她的家人話裡話外都透露出我沒有房子、比較窮的意思。回來之後,我反思了一下,就開始看二手房。自己公司代理的高端樓盤是買不起的,只能看看二手房,下班後和週末就一個工作--看房,沒多久就在上海的內環中山公園板塊買了一套41.98平的兩室戶,一九八幾年建的房子。

買這套婚房,唯一的原因就是便宜。當時中山公園的新盤價格介於7000~8000元/平米,我買的房子是5200元,月供1400元。買下之後我又簡單地裝修了一下,自己住一間,把另一間小一點的租出去,租金每月1100元,這樣,我的月供就成了300元。後來我就想,為什麼不把月供做到零,甚至是負呢?於是我把整套房子都租出去了,租金2000塊。自己又花了500塊錢到其他地方租了一間,完美轉型到0月供+免費租房。沒過多久,我把這套房子賣了,賺了20萬。這次經歷顛覆了我對整個行業的認知,買到好的房子,不僅僅能娶到媳婦,還能當成事業來做。02房子或許是中年危機的出路我從2002年開始正式研究房產投資,發現買房是可以劃分成很多時期的。最開始是消費期,一般出現在買首套房的時候,只關注房子漂不漂亮。

接下來是消費兼投資期,除了漂亮與否,還要看它是否增值,買第二、三套房子就處於這個時期。然後是純投資期,不考慮房子的外觀、看上去好不好住(這些都可以通過改造解決),而是看盈利面、看賺不賺錢。在我個人的經歷中,第一個時期差不多用了一年;第二個時期也差不多一年;而進入投資期,卻用了七、八年的時間。為什麼會這麼關注房產投資,因為在我看來,這是解決中年危機的一條出路。我身邊有很多拿著百萬年薪的人,其實生活得非常焦慮。

人到中年,有了孩子,要承擔奶粉錢、孩子的教育費用;還有月供,供著房子、汽車;工作上壓力也非常大。面對90後、甚至95後的衝擊,在公司的位置能不能保得住都是問題,說不定哪天就被淘汰了,甚至聽說有的大型互聯網企業建議員工45歲就要退休。所以,有些拿著幾百萬年薪的人,整天看不起別人,實際上是非常傻的,因為危機隨時存在。在這種壓力下,如果你有幾套房子,有幾千萬淨資產,處境就會大大改觀。即便你在中年失去了工作,也可以賣房來抵消生活開銷。每5-10年賣一套,到了80歲房子賣完了,一生也度過了。當然,如果為子女考慮,需要做的可能更多。如果有房子,決定你生活質量的就不是工資,而是你的財富結果。我成為專業投資者的四個階段的經驗,可以分享給大家。四個階段經驗:第一階段:築基。1-2套,打基礎,賺到小錢,獲得了家人朋友的支持。這個階段難點在於家人是否支持,可通過改善家庭生活環境為由獲得支持。第二階段:明悟。3-6套,開悟了,覺得自己很牛,衝勁很足。關鍵是這幾套房子都能賺錢,無論租金還是漲幅,一旦突破,即快速進入下一個階段。第三階段:天誅。7-16套,全職於樓市,五雷轟頂,內心很糾結痛苦,上不去下不來。這個階段最能考驗一個人是否能堅持下去,現金流不足,月供壓力很大,研究各種金融工具,玩弄各種貸款產品,突破後就直接打通任督二脈。第四階段:雲清。17套以上,至高境界,寺廟住持層面,慾望降低,一般人很難達到。業內的雲清主要是指個人成就,但是我覺得能把一些人帶到第三個階段,我就到達了雲清。雖然,這些道理聽起來都不難,但一百人裡面,能夠真正去執行的只是個位數。做好房產投資,為愛情提供保護傘;做好房產投資,為家庭生活增添潤滑劑;做好房產投資,白頭終到老。03年輕人買房一定要避開這三個誤區對於現在的年輕人來說,買一套房很不容易,甚至要搭上父母的積蓄,買錯了就是耽誤一家人一輩子。所以我想提醒大家,一定要繞開幾個誤區。第一個誤區就是,只想著買一手新房,不喜歡看二手房。很多一手樓盤服務非常好,美女帥哥接待、飲料咖啡伺候,簡直是五星級的,但羊毛出在羊身上,人員的工資、物料的消費都是要有人買單的。

甚至有些售樓接待處還弄了壁畫、水池、假山,都很漂亮,但房子賣掉後,都隨著接待處一起拆除了,這些都是浪費的。再說這些新房過了十年、十五年後都終將成為二手房,該舊的還是變舊,該老的還是變老。如果上漲,也是大家都一樣,十年之後,你的十年房齡跟人家十五年的房齡沒有多大差別。如無特殊情況,我通常會選取一個區域周邊的二手房,很少去選一手房,就是因為二手房的這些東西都去掉了,買的就是實實在在的。

不買一手房還有一個原因:一手房通常要等2年才能拿到房子,這兩年間一直供著月供,沒有產出。而二手房交易完畢就可以拿到,接著就可以出租,緩解月供壓力。當然,今年以來很多城市的一二手房倒掛,一手房不但稅費少,房價也低,這是在限價之後出來的一個新現象,也是當下的紅利期。既然倒掛了,我認為只有這種狀態下,才可以買一手房。經孟慶國老師之手改造的美房第二個誤區是,熱衷買別墅、寫字樓、商鋪、旅遊地產。拿別墅來說,因為買房都是要金融槓桿的,一千萬的房,大多數人會用3倍的槓桿來買,但是別墅就很難做到。別墅的總面積裡大多包含地下面積,比如一套別墅500平,其中150平是地下室。那麼,銀行只會按照350平來發放貸款,而且是五成(只放貸50%)。

極限情況下能到六成,但難度極高。寫字樓和商鋪則屬於金融屬性不強的地產,住宅的按揭最長可以分30年還款,但這兩類地產的按揭最多10年,而且也是五成。賣掉的時候,交易稅費非常地高。至於旅遊地產也是非常不划算的,很多旅遊城市季節一過,就淪為空城,房子不能帶來任何經濟效益。很多人認為,如果買了旅遊地產,自己也可以每年去住,但實際上,大多數人旅遊每年都會換地方的;要是真想消費它,很簡單,自己去玩的時候租兩星期就行了。現在玉龍雪山下面有很多別墅在賣,但賣不掉。第三個誤區就是,買了一千萬以下人口的城市。在我做房地產營銷公司的時候,曾經代理過很多三線、四線城市的業務。到2010年以後,我就慢慢發現這個勢頭不對了,應該轉回一線城市上來。

因為三四線城市的產業比較單一,政府的收入基本來源於土地的拍賣。土地賣出很多,但人口卻被大城市吸走了,房子供大於求。所以,對於想買房投資的年輕人來說,我的建議是:只買二手房、只買住宅、只買大城市。年輕人買房只要避開這三個誤區,基本算一個合格的房產投資者。04給房產投資者的四個建議如果你不滿足於自住房,想給自己的人生加一道保險,成為投資者,我不妨將自己這十幾年的投資心得分享給你:便宜才是王道,每單都不能虧,永遠探尋價值,每天都要學習。為什麼這麼說,接下來我將具體解釋。第一,便宜才是王道。舉個例子,香港房價在十年前和現在的差別不大,因為它已經很貴很貴,在高價位上翻一倍的時間是會比較漫長的,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馬月。同理,深圳很多豪宅的房價差不多13萬一平,等它跑到25萬一平的時候,我相信那些3萬、5萬一平的區域已經翻倍了。便宜才能回報率大。當然,不能只是便宜,選擇的區域抗風險能力也要強,同時回報週期要相對短。如果我們把人口一千萬量級以上的城市對比,哪個城市房價低,肯定就是窪地了。比如說長沙和重慶就很便宜,不到1萬塊一平米。那麼現在要不要去投資呢?舉個例子,火車從時速0到時速150的啟動是很慢的,但從150到300的加速就很快。我們進去的時間應該是時速150。也就是說我們買進的價格沒有那麼便宜,人家是1萬買進,等個好幾年;我可能是2萬買進;然後同樣是5萬賣出,人家賺了4萬,我賺了3萬,但我用的時間更短。第二,每單都不能虧。不虧的前提是不能買貴。

本該賣5萬/平的房子,你6萬/平買進來,這時候,不管再好、再優質的盤,要扭轉局面還是蠻難的。第三、永遠探尋價值。房產的價值是流動的,城市之間存在流轉,城市內部不同區域間也存在流轉。尋求價值要懂得看清風向。舉個例子,15年前,浦東新區剛剛開發,政府大力號召。但是很多人看不到價值所在,不去;現在浦東的房價已經是10萬、8萬了。當然,我們不是說政策一號召就立刻去,可以先觀察幾年,承諾的東西都已經建起來、都已經兌現了的時候,就可以進去了,雖然這時房價已經漲過一波了,但仍有很多空地待開發,最大的那一波一定還沒到。第四,每天都要學習。投資沒有一勞永逸,只有日積月累,不斷精進。當你擁有了很多不動產的時候,不是懂得單一的地產知識就能駕馭的了的,你在各個方面都應該有所進步。你需要研究人口、經濟、市場;研究政策導向,各個城市之間政策上的差異;研究金融;甚至在面對面跟房東談判的時候,你還要學習心理學。掌握了這些,你還要懂得判斷一個房子具體方法,我們稱之為筍度。因為世界上沒有兩套相同的房子,戶型、景觀,採光都不一樣;同一個小區有的房子靠花園,有靠變電站、馬路,加油站,有的附帶閣樓,露臺,院子,有的抬眼望去就是綠地,這些都是不同的。房產投資者學會這四招,叱吒風雲!為什麼花這麼多時間精力來研究房產投資這件事情,因為在我個人看來,非常看好中國的經濟,中國的綜合國力一直在持續地漲,人口不斷的沉澱在一線、二線城市,給了房產市場巨大的發展空間。

很多人以為買了房子,就會被束縛一生,總以為房貸壓力大,等有錢了再買。殊不知越往後買壓力越大,人口越來越往城市集中,城市土地越來越稀缺。所謂的壓力都是來自心裡。今年不買房,明年徒傷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