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最深奧的學問,全在這四個比喻里

《道德經》最深奧的學問,全在這四個比喻裡

《道德經》和《論語》不同,它幾乎沒有人物,提到的“聖人”也是理想化的統治者,不是實指哪個人;它沒有故事,沒有歷史事件,也沒有情節;看似說理,卻也沒有具體的談話對象,它就是為說理而說理。為了把道理說清楚,老子還愛打比方,他把最“玄之又玄”的問題,用這四個比喻去詮釋了。

《道德經》最深奧的學問,全在這四個比喻裡

第一,以雌性或雌性生殖器為比喻說根本。

老子有“戀母情結”,全書提到五次“母”字:第一章“萬物之母”;第二十章“貴食母”;第二十五章“可以為天下母”;第五十二章“以為天下母”、“既得其母”、“復守其母”;第五十九章“有國之母”。

“母”即根本,也就是“道”。老子喜歡“正言若反”(第八十章),在兩個正反相對的事物或者一個事物正反相對的兩個方面,他偏愛於弱勢的一方,故意擰巴著幹。

老子貴“母”,全書只提到兩次“父”。第一次是第二十一章:“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順眾父。吾何以知眾父之然也?以此。”“眾父”即“眾甫”,萬物之始也。第二次是第四十二章:“我將以為學父。”“學父”,通行本作“教父”,作覺悟的開始講。

老子重女輕男,對雌性生殖器也頗為崇拜,美其名曰“玄牝”。老子愛用“玄”字,而且多為褒義,如“玄之又玄”(第一章),“玄鑑”(第十章),“玄達”(第十五章),“玄德”(第十章、第五十一章,第六十五章),“玄同”(第五十六章)等。老子用“玄牝”喻指“道”,“道”化生天地萬物,這個出口,就叫“玄牝之門”(第六章)。

《道德經》最深奧的學問,全在這四個比喻裡

第二,以剛出生的孩子為比喻說德行。

老子認為事物發展到一定地步就開始走下坡路,他在第三十章說“物壯而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在第五十五章有類似的說法,“物壯即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所以他對“赤子”、“嬰兒”有著特殊的感情,在書中有這麼幾次重要的表述:第十章“摶氣致柔,能嬰兒乎”;第二十章“我泊焉未兆,若嬰兒未咳”;第二十八章“恆德不離,復歸於嬰兒”;第五十五章“含德之厚者,比於赤子”。

“赤子”或“嬰兒”某種意義上就是“初心”,他不知道笑可以取悅別人,也不知道哭可以喚來呵護,他“未知牝牡之會而朘怒”,是“精之至也”,“終日號而不嚘”,是“和之至也”。所以這是“常”,是“明”(第五十五章)。嬰兒稍微大些,他的哭和笑都由了企圖心,逐漸長大知道“益生”和“心使氣”,就是“不道”了。

在老子看來,“嬰兒”和“樸”近似,都是至淳至真的代表。未經雕琢的木頭,就叫“樸”,“樸”被加工了,就是“器”,所謂“樸散則為器”(第二十八章)。

走得遠了,常常會忘記為何而出發。所以我們要學會“復歸於嬰兒”,就是內省,就是“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也”(第十六章)。找回並秉持初心,方得始終。

《道德經》最深奧的學問,全在這四個比喻裡

第三,以男女交合為比喻說大國小國的關係。

男女交合時,老子認為女性是勝利的一方,這叫以靜制動。在第六十一章他說:“大邦者,下流也,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恆以靜勝牡。為其靜也,故宜為下。”

老子生活的那個時代,還是比較開放的,對兩性話題還不是諱莫如深。很多比較重大而嚴肅的內容,本來不好解釋的道理,他都習慣用通俗的看起來卻少兒不宜的比喻去生動而形象地闡述出來。女人在床上,用女下位這個簡單的姿勢,就可以讓威猛無比的男人俯首稱臣。不管是大國小國,不管它們的目的是“大以取”還是“大而取”,“下面”的一方,總是受益的一方。

老子說“夫皆得其欲,大者宜為下”,因為大國志在天下,要“吞併”小國,作“天下之牝”。

《道德經》最深奧的學問,全在這四個比喻裡

第四,以水為比喻說道。

《呂氏春秋》說老子“貴柔”,老子不但喜歡“母”、“雌”、“牝”、“赤子”、“嬰兒”,所有這一類型的詞彙他都喜歡,包括“溪”、“谷”、“水”等等。曹雪芹大約也受其影響,說女兒是水作的骨肉,將女性和水緊密聯繫起來。

老子在第八章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有靜。居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矣。”在第八十章又說:“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也。”前者說水之好靜,是“無為”,後者說至柔之水卻蘊含著無比強大的力量,是“無不為”,合在一起就是“道”,是“無為而不為”(第四十八章)。

老子在第六十八章總結了“天之道”和“人之道”:“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為而弗爭。”而“水之道”介於“天之道”和“人之道”之間。老子總結了水之“七善”,其中“居善地,心善淵,予善天,言善信”都是指品德,即“上善”;而“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則指能力,即“攻堅強者莫之能勝”的力量。“水之道”,和“天之道”、“人之道”一樣,都是看似深奧,實際卻很質樸,都是“甚易知也,甚易行也”,只不過踐行它,需要一定的素養、境界和魄力。

《道德經》語言的最大魅力就在於,它不是灌輸式的,而是循序善誘的,老子不僅是哲學家、思想家,同時也是語言大師。老辣的智慧配之以老辣的語言,成就了老辣的《道德經》。

《道德經》最深奧的學問,全在這四個比喻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