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雖然經濟體量第一,但在政治地位、科教文衛、交通等方面短板明顯,更像是一個偏科生。
正解局出品
發展是硬道理,經濟體量就是話語權。
經濟體量大的城市,在所屬的省份,地位也不會太差。
比如深圳,異軍突起,江湖早已流傳“北上深”的說法;
比如蘇州,近2萬億的GDP,南京也要忌憚三分;
比如青島,攜“上合組織峰會”之威,力壓濟南;
比如唐山,重工業重鎮,能和石家莊掰一掰手腕;
……
這也不奇怪,雖然中國城市講究個“政治地位”,但是,經濟發展同樣重要。畢竟,經濟體量不是一個簡單的數字,背後承載的是稅收、就業等國計民生。
所以,像深圳、蘇州、唐山、青島這樣的經濟大市,儘管不是省會城市,但也都備受所在省份重視,有的更是狠壓了省會一頭。
除了泉州。
沒錯,泉州,就是中國最憋屈的地級市。
1.
泉州,真的很牛。
請允許局長先吹一波。
泉州的經濟總量,高居福建省第一。這個桂冠,泉州已經戴了19年。看這GDP增速,怕是還要再戴個10年。
泉州有“品牌之都”的美譽,擁有中國馳名商標148件。這個數字,全國地級市排名第一,注意,是全國。
泉州擁有境內外上市公司103家,秒殺福州和廈門,在全國地級市中,也能排前三。
泉州還是電商中心,中國第二個“快遞示範城市”,電子商務交易額、快遞業務量和快遞收入連續多年高居全省第一。
泉州的富豪也很多,泉籍富豪人數,長期佔福建全省2/3。
泉州是國家首批歷史文化名城,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論歷史,在全省也是第一。
上述指標,泉州都是一騎絕塵,呈碾壓之勢。
2.
既然泉州這麼牛,為什麼又是最憋屈的呢?
從政治地位上看,泉州有點低。
在中國,經濟與政治,往往是相輔相成的。經濟體量大的城市,政治地位也不會太差。
比如,深圳和青島都是計劃單列市、副省級城市,不比省會城市差多少。蘇州和唐山,雖然不是副省級,但兩地的一把手都是所在省份的省委常委,確保了一定話語權。
再看泉州,只是個地級市,一把手也不是省委常委。
從輻射力看,泉州不是福建中心,也不是區域中心。
前段時間,鬧得沸沸揚揚的國家中心城市,福建內部,福州與廈門吵得臉紅,泉州只能當吃瓜群眾。可見,在區域中心這事兒,泉州是默認出局了。
福建省規劃了兩個都市區,一是福州都市圈,二是廈漳泉都市圈。前者,顯然以福州為中心,後者,泉州是中心嗎?
無論是《廈漳泉大都市區綜合交通一體化規劃》、《廈漳泉大都市區同城化發展總體規劃》,還是《廈漳泉大都市區城際軌道專項規劃》,可以看出,泉州都不是中心。
從“廈漳泉大都市區”名字看,隱隱有以廈門為首之意,難怪有泉州網友反對這一規劃。
從知名度看,泉州心裡苦。
全國範圍內,比不上廈門和福州,因為某些特殊原因,甚至比不上GDP落後好幾個段位的莆田。
就是在內部,泉州的名氣,可能不如旗下的縣級市晉江。安踏、361度、柒牌、七匹狼、心相印、盼盼……這些品牌都出自晉江,CCTV5也被戲稱為“晉江頻道”。
晉江模式和蘇南模式、溫州模式、珠江模式並列為中國經濟發展四大模式。就這地位,比泉州強多了。
雄霸經濟總量第一長達19年,在外,名氣比不兄弟城市,在內,不是區域中心,你說憋不憋屈?
最典型的例子,是“泉州港更名事件”。
2012年3月31日,福建省交通運輸廳發佈公告,表示要將省內原湄洲灣港的四個港區、泉州港的三個港區以及莆田港的興化灣港區,合併組成湄洲灣港。
一石激起千層浪。上至廟堂、下至江湖,此舉遭到了泉州的強烈反對。泉州市港口管理局更是專門給福建省交通運輸廳寫報告,表示“不適宜”。
一個重要的理由是,論歷史底蘊,論經濟地位,泉州港都不比湄洲灣港弱,為什麼兩者整合後“泉州港”反而消失了?
熟悉歷史的讀者都知道,泉州港曾是世界第一大港。2011年的數據也顯示,泉州港的貨物吞吐量(9330萬噸)是湄洲灣港(4509萬噸)的2倍,卻要被後者“吞併”。
好在,泉州港之名,最終還是保住了。
現在想想,還是蠻憋屈的。
3.
問題來了,泉州經濟第一,為何沒有獲得相稱的地位呢?
第一,區域競爭激烈。
無論是定位還是地位,泉州都落於福州和廈門。福州是省會,自不用說。廈門則是副省+計單+特區,金磚國家峰會之後,勢頭更猛。
福州和廈門的一把手,都是省委常委,話語權又高泉州一籌。
在福建的大格局中,北有福州,南有廈門,夾在中間的泉州存在感較弱,就是經濟實力再強,在政策光芒下,也得收起來。
一省之資源,總是有限的。城市競爭激烈,一碗水不可能端平,難免厚此薄彼。
第二,資源有短板。
一個城市的吸引力,依託經濟,卻又不止是經濟。科教文衛、交通資源,也很重要。
在這方面,泉州短板明顯,進而束縛了吸引力與承載力。
別說對外,就看內部,泉州也存在地緣利益的糾葛。泉州一直是“弱中心,強縣市”,市區面積狹小,無力承擔下轄7個縣市的龍頭輻射作用,城市向心力明顯不足。
內部尚且不能統籌合一,又如何對外吸引其他城市呢?
第三,產業層次不高。
泉州的產業結構,以輕工業為主。
輕工業,很難輻射全省,也造成了一個奇怪的現象。泉州的經濟體量第一,但在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進出口總額、稅收收入、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餘額、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都不是第一。
4.
泉州雖然經濟體量第一,但在政治地位、科教文衛、交通等方面短板明顯,更像是一個偏科生。
城市比拼的是綜合實力,偏科的泉州不佔優勢,“憋屈”也就不奇怪了。
話說,在大胡建,“憋屈”的又何止是泉州。
有這樣一個城市,貴為省會,經濟體量趕不上泉州,名氣比不過廈門。
福州,別看別人,說的就是你。
閱讀更多 樓市參考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