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別忘了喝祛暑湯,冬病夏治,錯過了就要再等一年

俗話說“冬養三九補品旺,夏治三伏行針忙”。“三伏”

是一年陽氣最盛的時期,也是冬病夏治的最好時期,很多愛養生的人士就會有入伏後去做“三伏炙”或煮些養生湯喝,以此激活人體的免疫力,增強機體抵抗力,以達到冬季減少發病或減輕發病乃至不再發病的目的。

2018年的三伏天總共有40天,初伏:7月17日至7月26日,中伏:7月27日至8月15日,末伏:8月16日至8月25日

“三伏”別忘了喝祛暑湯,冬病夏治,錯過了就要再等一年

1.呼吸系統疾病:慢性咳嗽、哮喘、慢性支氣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等。

2.風溼免疫性疾病:關節疼痛及肢體麻木、肩周炎、風溼性關節炎等。

3.消化系統疾病:慢性胃炎、慢性腸炎、消化不良等。

4.耳鼻喉科疾病:過敏性鼻炎、慢性鼻竇炎、慢性咽喉炎等。

5.婦科疾病:痛經、經行洩瀉、不孕症等

6.其他:陽虛型體質的人群。

“三伏”別忘了喝祛暑湯,冬病夏治,錯過了就要再等一年

三伏灸是中醫學裡最具特色的伏天療法,在特定的穴位採用艾灸、藥膏敷帖等刺激,讓其起到調節機體免疫機能,改善慢性病病情的作用。近些年來做“三伏炙”是非常流行,現各大醫院做“三伏炙”的非常多人,簡直可以說是人滿為患,但“三伏炙”並不適合所有人,例如穴位有皮膚創傷、潰瘍、感染者;對貼敷藥物過敏者;瘢痕體質者;孕婦及兩歲以下幼兒;糖尿病、血液病、嚴重心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其他傳染性疾病等人群,都是不合適做三伏炙的。

“三伏”別忘了喝祛暑湯,冬病夏治,錯過了就要再等一年

做“三伏炙”並不適合所有人,但在三伏天裡喝些養生湯不但可消除“苦夏”帶來的煩惱,還可起到預防疾病的效果,下面跟大家分享3個特別適合在三伏天喝的湯。

1、三豆湯

“三豆湯”源自宋代醫學著作的《朱氏集驗方》,主要為綠豆、赤小豆、黑豆。綠豆、赤小豆清熱解暑、利溼,黑豆健脾補腎。“三豆湯”取三種豆類各20克,洗淨浸泡1小時後,加入適量清水,用大火煮滾後轉小火慢煮1小時,豆子開花後加入適量的冰糖即可。

“三伏”別忘了喝祛暑湯,冬病夏治,錯過了就要再等一年

綠豆是寒涼之物,黑豆的加入,對其寒涼性有一定的抵消作用,三豆湯不僅能清熱除暑,還能健脾利溼,可消除暑溼所導致的口渴,心煩,身重體倦,小便短赤等問題,還可是預防痱子、疥瘡、痘痘、溼疹等疾病。

2、蕎麥茶

蕎麥10克,煎水以茶代飲。

蕎麥,《本草綱目》中記載,蕎麥具有“實腸胃、益氣力、續精神”的作用。蕎麥中含有大量的蘆丁、硒及維生素等物質,蕎麥不僅適用於防治高血脂、高血壓和糖尿病等,還可防治肥胖,消化脂肪並保持心血管正常。三伏天,由於氣溫升高,很多人會感到“苦夏”,出現胃口下降,不思飲食,身體乏力疲倦,精神不振,體重減輕等,可喝些蕎麥茶。

“三伏”別忘了喝祛暑湯,冬病夏治,錯過了就要再等一年

蕎麥可促進脾胃運化、增加食慾,特別適合“苦夏”中食慾不振者。蕎麥還有一個別名叫做“淨腸草”,淨腸通便的效果非常好,對於那些想達到瘦身效果的女性也十分有益處。但蕎麥性涼,脾胃虛寒、腹瀉的人不宜食用。

3、薑湯

生薑3~9克,煎湯,可根據個人喜好加入適量的糖。

民間有“冬吃蘿蔔夏吃薑,不用先生開藥方”的說法。生薑性溫,含有姜醇、薑辣素、芳香油等,能增強血液循環、刺激胃液分泌,起到促進消化、健胃、增進食慾的作用。

“三伏”別忘了喝祛暑湯,冬病夏治,錯過了就要再等一年

根據“春夏養陽”的理論,在夏天陽氣最盛時對潰瘍病進行治療,可使陽氣旺盛、消除體內陳寒,有利於防止潰瘍病的復發,有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等消化系統疾病及陽虛體質的人可在這些時間喝些薑湯。

本文由執業藥師說藥工作組編輯整理,歡迎關注“執業藥師說藥”將有更多實用的知識與大家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