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合肥:老城志|建國初「霸都」城市路名 有些你可能從未聽說

1949年1月21日,安徽合肥解放。三個月後,這座漢唐盛興、宋元漸衰的江淮小城迎來新的曙光,成為了皖北行署區首府;三年後,她又成為了安徽省省會。當年,這座時有不到2平方公里建成區開始全新的城市規劃,70年的擴張成就今日坐擁500多平方公里建成區新“霸都”!

安徽合肥:老城志|建國初“霸都”城市路名 有些你可能從未聽說

合肥解放

當然,街區路網的延伸和組合是城市發展重要組成部分。現在的路名,基本上穩定了下來,除了新建的道路,其他鮮有更名的情況。然而,早些年的路名,卻時常千變萬化,有些舊路名甚至當代年輕人從未聽說。

同春路、向陽路

今壽春路。由原民居(長江東路—勝利路—壽春路大橋—環城東路—逍遙津路)、二郎廟巷(逍遙津路—壽春二巷)、柳木巷(壽春二巷—宿州路)、同春巷(宿州路—阜陽路)、杏花村(阜陽路—環城西路)組成。

安徽合肥:老城志|建國初“霸都”城市路名 有些你可能從未聽說

1958年,尚未改造的壽春路(圖中“同春巷”、“柳木巷”)

1960年,規劃為同春路

上世紀60年代末,改名為向陽路

安徽合肥:老城志|建國初“霸都”城市路名 有些你可能從未聽說

上世紀80年代,宿州路與壽春路交叉口

1982年12月28日,改為現名。

江淮路、蚌埠路(舊)

今淮河路。由東門大街(淮河路橋—環城東路—九獅橋街—宿州路)、文昌宮街(宿州路—阜陽路)、無名街(阜陽路—六安路—民政巷)、菜園便路(民政巷—大夫第—環城西路)組成。

1948年,開拓路面,取名為“江淮路”。

安徽合肥:老城志|建國初“霸都”城市路名 有些你可能從未聽說

1949年,江淮路(東大街)

1955年2月,改名為“蚌埠路”,不久更為現名。

安徽合肥:老城志|建國初“霸都”城市路名 有些你可能從未聽說

1959年,行駛在長江路上公交車

中正路、淮南路(舊)

今安慶路。由後大街(古樓拐—尚節樓—縣橋口—和平橋—東、西轅門)、壽星街(四衙巷—新街)組成。

1945年,取名為“中正路”,解放後名廢。

安徽合肥:老城志|建國初“霸都”城市路名 有些你可能從未聽說

1949年,中正路、中山路

1955年2月,改名為“淮南路”,不久更為現名。

安徽合肥:老城志|建國初“霸都”城市路名 有些你可能從未聽說

1978年,安慶路一帶

中山路、安慶路(舊)

今長江中路。由小東門街(環城東路—九獅橋街—四牌樓—範巷口)、前大街(範巷口—落水橋—三孝口)、西大街(三孝口—範巷口)組成。

1945年,取名為“中山路”,解放後名廢。

1955年2月,改名為“安慶路”,不久更為現名。

安徽合肥:老城志|建國初“霸都”城市路名 有些你可能從未聽說

曾經栽滿梧桐的長江路

太湖路(舊)

今益民街。由永貞巷(洗馬塘巷—昇仙橋—永貞觀巷)、老張公祠(永貞觀巷—南油坊巷)、鄭家祠巷(南油坊巷—廖巷)、七桂塘(廖巷至高坎子)、居民大園(高坎子—德勝街)組成。

1956年5月15日,取名為“太湖路”,後改現名。

無為路(舊)

今紅星路。由無名便路(倉巷—吳大巷)、李花巷(無為路—宿州路)、仁愛巷(宿州路—徽州大道)、無名路(徽州大道—七星塘—舒城路)、禮拜寺巷(舒城路—清真寺)、菜園路(清真寺—南油坊巷—高坎子)、板門巷(高坎子—金寨路)組成。

1956年5月15日,取名為“無為路”。後改現名。

上世紀60年代末,改為現名。

躍進路

今回龍橋路。舊時有回龍橋西巷(金寨路—永紅路)。

1958年,開拓,取名為“躍進路”。

1982年12月28日,改為現名。

創新街

今九獅橋街。

上世紀60年代末,改為“創新街”。

安徽合肥:老城志|建國初“霸都”城市路名 有些你可能從未聽說

前大街和九獅橋街交叉口

1982年12月28日,改為現名。

立新路

今逍遙津路。舊時有白鶴觀巷。

上世紀60年代末,改為“立新路”。

1982年12月28日,改為現名。

前進路

今無為路。由吳大巷(長江中路—紅星路)、菜園路(紅星路—廬江路)組成。

1960年,開拓為路。

上世紀60年代末,改為“立新路”。

1982年12月28日,改為現名。

宿縣路

今宿州路。

由北大街(環城北路—阜南路—十字街)、映典路(十字街—古樓橋—四牌樓)、南土街(四牌樓—廬江路)組成。

1955年2月19日,改為“宿縣路”。不久更為現名。

安徽合肥:老城志|建國初“霸都”城市路名 有些你可能從未聽說

1957年,宿州路

大別山路、大寨路

今金寨路。

由橫街(安慶路—長江中路)、德勝街(長江中路—環城南路)、陡岡茶亭(環城南路—蕪湖路)、合安公路(蕪湖路以南)組成。

安徽合肥:老城志|建國初“霸都”城市路名 有些你可能從未聽說

金寨路,科大到安醫段

1955年2月19日,改為“金寨路”,德勝門外路段改為“大別山路”。

上世紀60年代末,改為“大寨路”。

1982年12月28日,改為現名。

太湖路(舊、西)、永紅路

今龔灣路。由龔灣巷(長江中路—光明巷)、南菜園(光明巷—龔大塘—環城南路)組成。

1956年5月15日,改為“太湖路”。

上世紀60年代末,改為“永紅路”。後來改為現名。

蕪湖路(舊)、蚌埠路、大慶路

今長江東路。由合浦公路(銅陵路東)、三里街(銅陵路—鐵路)、崇德街(鐵路—滁州路)、尚武街(觀德橋—淮河路橋)組成。

安徽合肥:老城志|建國初“霸都”城市路名 有些你可能從未聽說

1970年,合浦公路

1955年2月19日,改為“蕪湖路”。不久改為“蚌埠路”。

安徽合肥:老城志|建國初“霸都”城市路名 有些你可能從未聽說

1965年,蚌埠路

上世紀60年代末,改為“大慶路”。

1982年,改為“蚌埠路”。

上世紀90年代初,改為現名。

巢湖路(舊)、延安路

今蕪湖路。舊時為南郊公路。

安徽合肥:老城志|建國初“霸都”城市路名 有些你可能從未聽說

1950年,蕪湖路

1955年2月19日,改為“

巢湖路”。不久改為“蕪湖路”。

上世紀60年代末,改為“延安路”。

1982年,改為現名。

肥東路(舊)

今滁州路。由河北街(木板橋—官渡橋)、壩上街(官渡橋—鳳凰橋—蕪湖路橋)組成。

1955年2月19日,改為“肥東路”。不久改為現名。

肥西路(舊)

今巢湖路。由格物街(小東門—蕪湖路)、河街頭(蕪湖路—五里廟)組成。

1955年2月19日,改為“肥西路”。不久改為現名。

佛子嶺路(舊)、蜀山路

今長江西路。舊時大西門到今安徽農業大學為高土丘。

1952年秋,建成公路。

1955年2月19日,改為“佛子嶺路”。

1958年,改為“蜀山路”。

安徽合肥:老城志|建國初“霸都”城市路名 有些你可能從未聽說

1965年,蜀山路

上世紀90年代初,改為現名。

滁縣路

今明光路。舊時有老馬路、壩上東路。

1955年2月19日,改為“滁縣路”。後改為現名。

徽州路、青年路(舊)、黃山路(舊)、美菱大道

今徽州大道。由興仁裡(市府廣場—安慶路)、尚節樓(安慶路—長江中路)、小南門街(長江路—南門口)、黃山路(南門口—蕪湖路)

1955年2月19日,改為“徽州路”,南門口至蕪湖路段為“黃山路”,蕪湖路至望江路段為“青年路”。

1994年,改為“美菱大道”。

安徽合肥:老城志|建國初“霸都”城市路名 有些你可能從未聽說

2006年,改為現名。


  • 參考:《合肥老城志略》、《合肥市行政區劃圖》、《合肥市城市規劃進程圖集》等
  • 運營:束文傑
  • 編輯:束文傑
  • 製作:融媒體運營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