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財產權的較量你知道是什麼嗎?

中美貿易戰的第一槍已經打響——知識產權問題。

知識產權的較量你知道是什麼嗎?


這個知識產權問題到底包含那些內容呢?​

去年8月19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決定對中國展開"301條款調查",涉及知識產權、技術轉讓和中國的創新政策。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認為:中國的知識產權政策讓美國的幾個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處於不利地位,這些產業包括信息和通信技術、醫療設備、生物技術、半導體、新能源汽車、航空和高科技設備。

美國最常採用的是"337調查"。依據的是美國《1930年關稅法》第337節的規定,調查的對象為進口產品侵犯美國知識產權的行為以及進口貿易中的其他不公平競爭。
知識產權的較量你知道是什麼嗎?


調查的理由和出發點主要從以下兩方面:

中美企業之間的技術轉移之爭

" 竊取知識產權、強制美國公司轉讓技術"繼續成為特朗普授權對中國開展調查的理由。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出具的《特別301條款報告》中,反覆強調中國對美國作出的雙邊承諾,包括"技術轉讓和技術合作必須由企業獨自決定,中國政府不得將之作為市場準入的前提條件,中國必須對國內所有或開發的知識產權與其他國家所有或開發的知識產權一視同仁,企業可自行從企業或市場考慮出發決定技術轉讓,可自行協商或決定是否或在何種情形下將知識產權轉讓或許可給附屬或獨立企業,並要求中國修改法律法規。

看看這些要求吧,像極了滿清時期和列強們簽訂的各種條約。

知識產權的較量你知道是什麼嗎?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表示: 有些情況下,技術轉移是合作條件之一,如果外企覺得不合適,可以不合作。只想佔有中國市場而不拿出一定的誠意來,沒有這種好事。"

擔心中國企業搶美國企業的飯碗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7年的《特別301報告》中,美國特別表示了對"中國製造2025"戰略的擔憂。" 該計劃旨在將中國建設成一個自主自足先進的製造強國,在廣泛的高技術產業(如半導體、工業機器人、智能傳感器和其他先進設備--包括航空航天、電信、海運、鐵路、節能汽車以及電力、醫療、農業設備)擁有中國知名品牌,而現在這些產業中,許多美國知識產權持有人擁有可觀的全球市場份額。"《特別301報告》中稱,"中國製造2025"這種努力可能與中國對美國的承諾背道而馳,而且也違反了基本市場經濟原則。​​

以上行業都是目前中國發展最快的行業,都已經取得了不小的成績。正是成果轉換和就要掙錢的時期。這個是美國最不願意看到的。害怕搶了他的飯碗。所以急需要對中國進行打壓,扼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