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日報》刊發:西青區全面推行網格化社會治理新模式

《天津日报》刊发:西青区全面推行网格化社会治理新模式

城市管理應該像繡花一樣精細。如何使社會治理工作更精細?如何實現為群眾解決問題制度化?西青區堅持以網格為載體,打破各部門壁壘,通過智能設備和互動平臺,使社會治理工作由“坐等派活兒”變為“主動找活兒”,為群眾提供精準有效的服務和管理。

以西青區張家窩鎮為例,今年三月,該鎮被確定為全市落實“楓橋經驗”推動基層社會治理創新工作的五個試點街鎮之一。短短兩個月時間,張家窩鎮以綜治中心為樞紐,以網格為基本單位,以綜治信息為支撐,構建覆蓋全鎮、條塊結合、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社會治理體系。通過“天上千雙眼,地上一張網,中間跑著專業隊伍”的立體化模式,使精細化管理深入到社會基層每一個細枝末節,讓百姓生活越來越安全舒適。

精準服務

“一張網”細規劃 網格員多跑幾次

走進張家窩鎮家賢里社區,一張五顏六色的行政規劃圖吸引了記者的注意。家賢里社區主任宮琳琳告訴記者,這是社區的網格圖。按照西青區委、區政府的統一要求,鎮政府將過去黨建、綜治、民政、安監、城管等各類大小不一、職能各異的“網格”全面整合,變“九龍治水”為“一網打盡”。社區將管轄的5個小區和1所小學劃分500戶為一網格,每個網格有專職的網格員專門管理。當網格員發現問題時,通過手持終端機拍照上傳,由上一級鎮信息管理平臺統一派單處理。

目前,張家窩鎮信息管理平臺這“一張網”,涵蓋了基礎數據採集、人口動態情況掌握、市政公共設施巡查、環境衛生巡查、施工工地巡查、環境保護監管等15項工作內容。通過網格化管理,發現、立案、派遣、結案、監管五個步驟形成一個閉環工作體系,不僅提升了管理服務的能力和水平,實現全過程的管理服務,更使服務觸角延伸到群眾身邊,將矛盾隱患化解在萌芽狀態。

今年年初,有網格員拍照上傳位於知景道公交站附近的路燈破損嚴重。當天大風呼嘯,隨時會把路燈燈頭吹落下來,砸傷行人及等公交車的人。接到問題上報後,平臺第一時間報修電管部門,兩個小時就修好了路燈。相關部門負責人告訴記者,過去電管站維修路燈是定時進行的,對破損的路燈進行登記,再統一進行修理,而如今,通過平臺派單機制,快速解決了問題,也破解了隱患不見底的難題。

截至目前,平臺共接到環境衛生、物業管理、安全隱患等方面問題690件,相關部門和單位完成整改587件,其餘案件正在解決中。

高效服務

“千雙眼”凝合力

群眾只跑一次

發展是硬道理,穩定也是硬道理。在地面廣撒“一張網”的基礎上,張家窩鎮按照“突出重點、全域覆蓋”原則,在重點地段、重點行業、單位安裝視頻監控點位3000餘個,初步建立起覆蓋全鎮的視頻監控網絡體系。

在張家窩鎮社會綜合治理平臺指揮中心,一個十多米長的巨型屏幕實時顯示轄區範圍內的視頻圖像。工作人員用鼠標輕點地圖,屏幕立即彈出該地點及周邊區域的人口密度、企業情況等資料。據精細化管理辦公室負責人吳永振介紹,中心涵蓋治安防範、城市管理、社區治理等多個方面的智能化管理平臺。發現問題,工作人員第一時間將問題指派到屬地及相關部門,實現對社會管理和行政執法事務的快速處理。

在中心牆壁上,一面“助人為樂 情暖人間”的錦旗醒目耀眼。吳永振介紹,這是武清區一位走失老人家屬送來的錦旗,錦旗背後有一個溫暖的故事。今年3月12日晚十點,張家窩鎮派出所接到報案電話,一名男子稱其父在武清走失,極有可能在張家窩鎮區內滯留。隨後民警帶該男子來到監控預警中心查找有價值的線索。老人兒子非常焦急,其父已經67歲並患有小腦萎縮。老人走失後,家裡上下亂成一團,在武清轄區報警後,老人兒子和民警一路調取視頻,發現了父親最後出現地點在張家窩鎮附近。工作人員立即以老人最後出現地點為中心四向輻射。最終發現老人走入程村河橋附近荒地。民警與老人的兒子直奔此地,最終找到了走失的父親。距預警中心接到案件到找到其父僅用了3個小時。老人一家對預警中心表示萬分感謝並送上錦旗。老人的兒子對記者說:“如果沒有預警中心這麼嚴密的防控巡察,找我父親如同大海撈針。這些‘天眼’為民保平安!”

此外,群眾涉及法援調解、居住證辦理、特殊人群康復管理等事項均可以在“一站式”服務大廳辦理。預警防控中心按照事項性質快速高效分流至綜治中心、網格管理中心、監控預警中心,形成強大合力,打破原有壁壘。

與張家窩鎮相同,西青區共建成綜治中心227個,區級綜治信息指揮平臺已經建成,即將投入運行。同時,實現了對全區各街鎮重點區域、重點路段、重點部位、重點單位、人群聚集區域、鐵路沿線等24小時實時監控,公安視頻監控網與區綜治平臺的聯通接入了6277個視頻監控探頭。指揮平臺不僅細化事項分類高效分流督辦,且為百姓的生命財產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用心服務

幾支隊伍聯動

構築共建共治共享

為“天眼地網”架起與百姓連心橋的,是活躍在網格上的三支隊伍。據吳永振介紹,張家窩鎮治安巡控聯勤大隊和環保巡檢隊伍按照網格規劃,施行全天24小時防控。同時,“一格一員”“一格多員”的網格員隊伍,按照專職網格員+村(居)片長、樓棟長、黨員志願者、社區志願者、物業保安等也兼任的兼職網格,進行定時巡查,確保百姓生活的環境、安全和細枝末節都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服務和隱患排查,實現了網格化管理服務全覆蓋,架起了溝通民情連心橋。

今年60歲的高明生是志願網格員之一。快人快語的他20多年前做過村幹部,退休後一直閒不下來,鄰居們有個大事小情都習慣找他拿主意。網格化精細管理後,他從一名普通的社區志願者變成了志願網格員。他對記者說:“以前看到公共廁所漏水,不知道找哪個部門修理,如今只要找到網格員,大事小情都能解答,方便又省心。”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提高社會治理智能化水平,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創新網格化社會治理的時代新命題。區有關負責同志介紹,西青區將進一步完善信息化體系,繼續探索精細化管理、人性化服務、多元化參與、信息化支撐的網格化社會治理新模式。(記者 王音 通訊員 於愛澍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