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管理員工?

秋豔4508


我暫且把這個問題中的“員工”理解成整體的員工,而不是單個的某個員工。這個問題中也沒有定義誰是管理者,誰是上級,誰是員工,我單純從管理者對員工管理的角度來回答這個問題。

一個企業對員工的管理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制定工作目標。

一個企業中,要想讓整體的管理工作有效、有結果,就要為每個員工制定工作目標。在為員工制定工作目標時,要遵循SMART原則,即目標明確(Specification)、可評測(Mearurable)、Attainable(能達成)、與總體目標相關(Related)和限時(Time-bound)。有了明確的目標,員工才會有工作的方向和熱情。

目標明確:能量化的目標一定要量化。含糊其辭的目標等於沒有目標。如對於招聘專員來講,工作目標可以是“每天收集20份某崗位的簡歷”而不是“收集較多的簡歷”。有一些定性的目標也要描述清晰,如“要經常和員工溝通”的定性目標描述就不清晰,這目標要描述成“每月至少和兩名員工溝通一次”。

可評測:所制定的工作目標在驗證目標是否完成時要能評測,要有評價的標準(量化目標和定性目標)。否則沒有標準,在對績效進行評價時無法評價。

能達成:在制定工作目標時不要異想天開,目標要讓員工跳一跳就能達成。如果制定的目標高的連你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員工怎麼能夠達成呢?我所在公司的一個生產總監被老闆強制要求“三天內完成倉庫盤點,每個標籤也不許放過”,而倉庫能盤點的人只有二個人。一個月後,這個生產總監離職。

與總體目標相關:員工的工作目標一定要和公司的總體目標關聯,否則就是無用的目標。

限時:工作目標要有完成的時限。如幾月幾日前完成30000件產品的生產,幾月幾日前20個工人招聘到崗。

2.績效評價

一個公司的員工工作做得好壞,都要進行評價。其實員工也想知道自己工作做得如何,哪些地方需要改善。所以公司要定期對員工的工作目標進行評價。績效評價可以讓員工瞭解自己的貢獻以及哪些地方做的不夠好,需要做那些改善。

績效評價需要確定員工的績效指標並對績效指標進行定義和說明,並對績效評價的頻度和方法予以說明。績效評價的難點在於績效指標的確認和績效評價數據的收集。

3.員工激勵政策

管理者要建立有效的、長效的激勵機制,以便讓員工在這樣的激勵機制下能夠勤奮工作,積極主動地工作,願意主動為公司的目標付出努力,併為公司創造公司所需的價值。激勵政策包含了物資和精神兩個維度。現有的激勵政策的內容包含了薪酬、福利、員工活動、員工關懷、股權、工作氛圍、溝通方式、企業文化等。

4.建立並完善規章制度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規章制度是保障企業運行秩序的保障。在一個企業裡,員工的行為會直接影響工作的效率和安全。企業要通過有效的書面文件哪些行為是公司允許的,哪些行為是受限制的,哪些規則需要遵守,哪些行為是值得提倡的。規章制度的種類很多,它們可能包含但不限於生產、品質、儲運、研發、行政、人事、採購、營銷、安全等相關內容。

5.工作流程

管理界常說制度管人、流程管事。公司的效率和成果都是依靠流程達成的。流程設計的好,流程執行的好,則員工做事的效率就會高,價值才能夠被員工創造。工作流程可以讓員工管理有序、有效,可以較少員工的工作失誤,降低公司的運行風險。工作流程的關鍵在於其合理和有效性,以及流程執行的嚴格性。我曾經工作過的一個公司就是因為沒有按工作流程執行,導致了員工死亡,給公司造成了40多萬元的損失,為員工的家庭帶來了抹不去的痛苦。

6.教育與培訓

教育與培訓是對員工管理的基礎。要讓員工成為一個在能力和道德上合格的員工,教育與培訓必不可少。教育包含了企業文化的教育、道德教育、甚至包括愛國教育,培訓包括了員工的技能培訓和知識培訓。教育和培訓既著眼於員工當前的崗位,同時也要重視員工未來能力的發展。

以上六個維度構成了對員工管理的整體結構。由於公司的規模、性質、行業不同,在這個結構的實踐過程中可以不斷完善。細微的管理結構,可以在這個員工管理結構的項下延伸和細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