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晉朝著名的「八王叛亂」是怎樣的一個過程?

蔣南亞


對於八王之亂的背景,主要因素就是晉朝吸取了曹魏的教訓,為了拱衛皇權,司馬家族的諸侯王權力很大。但是等晉武帝司馬炎死後,兒子晉惠帝司馬衷是個白痴,於是諸侯王和外戚紛紛參與奪權,使得帝國迅速走向崩潰。

下面簡單列一下八王之亂的過程。說複雜了怕大家看的眼花。

第一階段是外戚的表演。首先是290年司馬炎駕崩,司馬衷繼位,由司馬炎老婆家族的外戚楊駿專權。但是晉惠帝的老婆賈南風野心勃勃,而楊駿是個廢物。於是291年,皇后賈南風勾結楚王司馬瑋政變,殺楊駿,廢楊太后(次年殺之)。這時候大權歸德高望重的汝南王司馬亮掌權。但司馬亮是個無能的老好人,賈南風又嗾使楚王司馬瑋政變殺汝南王司馬亮,再殺楚王司馬瑋滅口,獨攬大權。

這一階段,八王死了倆:司馬亮和司馬瑋。主角其實是賈南風。此後賈南風掌權九年。

第二階段是趙王的野心。300年皇后賈南風害皇太子司馬遹。於是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起兵誅殺賈后。但是趙王司馬倫隨後代替賈南風專權,妄圖篡位。淮南王司馬允起兵殺趙王,兵敗身死。趙王司馬倫掌權,加九錫。301年,趙王司馬倫廢晉惠帝,自己稱帝。齊王司馬冏、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常山王司馬乂起兵殺趙王,晉惠帝復位。齊王司馬冏掌權。

這一階段,賈氏退場,野心勃勃的司馬倫曇花一現。注意,淮南王司馬允並不被列為八王之一。八王還剩五個。

第三階段是齊王和長沙王的悲劇。消滅了叛賊司馬倫的四王又起內訌,302年,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起兵討齊王。長沙王司馬乂殺齊王。303年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又起兵攻長沙王,圍攻洛陽。304年,城內的東海王司馬越內應,洛陽城破,長沙王司馬乂被燒死。成都王司馬穎自立為皇太弟,繼續在鄴城遙控朝政。

這一階段,齊王和長沙王倆還算正面的人物退場,八王只剩仨野心家。

第四階段是瘋狂混戰

首先是304年東海王起兵討伐成都王,兵敗逃回本國後,聯合幽州王浚等再討成都王,攻佔鄴城。成都王投奔河間王司馬顒。司馬顒洗劫洛陽,劫持晉惠帝入長安,自掌大權,廢成都王皇太弟之位。這一年李雄在成都稱王,劉淵在幷州稱王,五胡時代揭開序幕。

305年,東海王司馬越聯合諸侯討伐河間王司馬顒。306年,東海王司馬越攻入長安,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先後被殺。

八王之亂至此結束,司馬越成為勝利者。同年晉惠帝司馬衷駕崩,晉懷帝司馬熾繼位。

但是這時候西晉也被多年戰亂折騰得千瘡百孔。就在這一年,成漢李雄稱帝。308年,匈奴漢國劉淵稱帝。此後數年,匈奴軍隊縱橫北方。311年,司馬越死,石勒殲滅晉中央軍主力,劉聰攻佔洛陽,晉懷帝被俘。313年,劉聰殺晉懷帝。司馬鄴於長安繼位,即晉愍帝。316年,劉曜攻佔長安,俘晉愍帝,西晉滅亡。


巴山夜雨涮鍋


歷史上的八王之亂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 賈楊爭權

  • 四王之戰
  • 三足鼎立
  • 西東戰爭

第一階段

關鍵人物:賈南風、楊駿、司馬亮、司馬瑋、司馬衷、張華

賈南風和楊駿爭權這事需由司馬炎的安排說起。

司馬炎對中央政府的設計跟東漢政權很是相似,他以外戚輔政,由司馬衷母親一族的弘農華陰楊氏執政。司馬衷的皇后賈南風是開國重臣賈充之女,這一族的名望並不如弘農楊氏顯赫,卻也能作為牽制楊氏之用。

司馬炎原本還計劃讓四叔司馬亮輔政,形成司馬、楊、賈三角平衡的關係,由於司馬衷智商低劣,無法主政,楊駿在司馬炎臨死前篡改詔書,致使司馬亮未能入朝輔政,楊駿由是專權。

按司馬炎原來的意思是要把執政權交給楊駿,讓司馬亮統領兵權。楊駿自封為太尉、太子太傅、都督中外諸軍事、侍中、錄尚書事,將兵權和執政權一併全攬下來。並把外甥段廣、張劭安插在司馬衷身邊做近侍,等於把西晉中央一切實權盡納入手中。

這時作為另一支外戚的賈氏起到牽制的作用,賈南風利用楊駿為人剛愎自用,執政不得人心的毛病,暗中拉攏宮廷近侍官員孟觀、李肇、董猛等人,通過宮廷官員與朝外的司馬亮、司馬瑋聯絡,司馬瑋當機立斷與東安公司馬繇誅殺楊駿。

司馬繇是司馬懿三子司馬伷的兒子,也是諸葛誕的外孫。他憎恨當年文鴦背叛外公,藉機滅掉文鴦三族。一場血腥政變後,司馬瑋成為剷除奸臣的大功臣,原本威望更高的司馬亮因猶豫不決,沒有參與誅殺楊駿一事,事後趕到洛陽卻也被列為功臣。

其餘的諸侯王被陸續招到中央穩定局勢,其中司馬越就是協助剷除楊駿有功,得封為東海王,這是後來的重要伏筆。


司馬瑋入朝擔任衛將軍,兼領北軍中候,加授侍中、代理太子少傅。司馬亮為太宰、錄尚書事,入朝不必趨行,並可佩劍穿鞋上殿,增加隸屬十人,供給一千士兵一百騎士,與太保衛瓘分掌朝政。賈南風一族的賈模、郭彰也得到了一些權力。

按照這個佈置,是由司馬瑋掌控禁軍兵權,司馬亮以更高的地位執掌行政大全,衛瓘名位雖高卻無實權。

司馬亮認為司馬瑋為人性格兇暴乖戾,不堪大任,想要奪取司馬瑋的兵權。而司馬瑋認為自己才是剷除楊駿第一大功臣,他先與賈南風勾結得到誅殺司馬亮的詔令,於是命淮南王司馬允、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屯兵在各宮門,司馬瑋自己起兵誅殺司馬亮和衛瓘。

司馬瑋卻沒想到在殺死司馬亮當天,賈南風就以司馬衷的名義用張華的計策,誣陷司馬衷五弟司馬瑋偽造詔書,殺害司馬亮、衛瓘兩位大臣,司馬瑋臨死前拿出詔書給監刑尚書劉頌,劉頌哽咽抽噎不能仰面看。

自此,八王之亂第一階段終結。史書雖寫司馬衷用張華之計剷除司馬瑋,但從後來賈南風專權,重用張華看來,應該是賈南風操縱司馬衷所為,她是整件事情最大既得利益者。

司馬亮和司馬瑋雖名列八王之中,但不全是禍國殃民的人物,司馬亮為人純和,作為司馬炎原定託孤之臣,他的忠誠可以信賴,只是過於平庸無斷,在權力的遊戲裡不堪一擊。

司馬瑋性格開朗,好善樂施,相當得人心,他死後有很多人為他流淚,百姓為之立祠。最大問題也是司馬瑋太過年輕,只有21歲,難免過於果銳,好立威嚴,有喧賓奪主的感覺。

這兩人實談不上禍國,倒是楊駿和賈南風才是擾亂中央的罪魁禍首。

第二階段

關鍵人物:賈南風、司馬遹、司馬倫、賈謐、張華、孫秀、司馬囧

賈南風得勢後,以皇后之位擅權。同族賈模、從舅郭彰、妹妹賈午之子賈謐等皆參與國政。期間張華、裴頠等能臣得到重用,西晉維持了八年後宮專政又相對平穩的時期。張華怕賈后親族勢力強盛釀成災禍,於是創作了《女史箴》來諷勸。賈皇后儘管性格兇暴嫉妒,但還是敬重張華。

史書稱:“雖當暗主虐後之朝,而海內晏然,華之功也。”

期間賈南風與太子司馬遹的矛盾卻越來越激烈,賈南風沒有兒子,太子司馬遹自幼聰明過人,司馬炎選擇白痴皇帝司馬衷登基,正是因為對長孫司馬遹寄託希望的原故。司馬遹為人喜歡嬉戲胡鬧,並不尊敬師長,在宮廷開設菜市賣肉賺錢,因為他每月花費不夠用,常常需要透支幾個月錢。

儘管司馬遹作風荒唐,卻因其聰明靈敏,甚得人望。賈氏干預自己的婚事,司馬遹感到更不滿,賈南風也怕太子登基後對賈氏下手,於是命天下第一美男子潘岳做草稿偽造司馬遹意圖謀反的書信,藉機把司馬遹的太子之位廢除。


司馬遹被廢成為八王之亂另一次爆發點,原本他是眾望所歸的下一任皇帝,眾臣都計劃著剷除賈南風,重立太子。有人想把趙王司馬倫拉入夥,但是司馬倫的謀士孫秀認為太子性格剛直兇狠,他日司馬遹得勢會也會對司馬倫下手。

於是司馬倫和孫秀合謀,散佈有人要剷除賈南風,重立太子的流言。賈南風因為感到懼怕,派人去把司馬遹毒死。司馬遹致死也顯示出過人的聰慧,懼怕被人下毒,他只吃自己做的飯。後來開始斷絕他的飲食,宮中還是有人偷偷給司馬遹投食。殺手打算直接了當逼司馬遹服毒,司馬遹逃到廁所向外呼救,讓兇手用藥杵活活把他打死。


繼而司馬倫打著為太子復仇的名義起兵,因出師有名,得到了許多人的協助,賈氏一族遭到誅殺。司馬倫假詔自己任命持節、大都督、督中外諸軍事、相國,侍中、趙王如故,完全依照司馬懿輔佐魏國故例行事,即是挾天子以令諸侯。

司馬炎的第十個兒子淮南王司馬允原本扮演著重要角色,他在司馬倫奪權後出任驃騎將軍,兼中護軍,掌控禁軍兵權,他為人沉靜剛毅,得到士兵敬重。他是第一個想要對付司馬倫的人物,司馬倫卻用曹爽對付司馬懿的辦法,把司馬允提升為太尉,實則奪取其兵權。司馬允還沒來得及有任何行動就被司馬倫所謀殺。

事後司馬囧評價他:“忠孝篤誠,憂國忘身,討亂奮發,幾於克捷。”——在諸王爭權的歷史中少有的沒被列入名單裡,卻也因此名氣很低。

司馬倫專權後肆意妄為,他的黨羽文武官封侯的幾千人,百官都聽令於司馬倫。趙王司馬倫是司馬懿的幼子,他沒有學問,不知書;孫秀也由於狡黠小聰明,貪求淫利。與他共事的人,都是邪佞之徒,只追逐榮祿名利,沒有深謀遠慮的謀略。司馬荂見識淺薄,司馬馥、司馬虔也都兇狠暴戾,司馬詡愚蠢頑劣又輕佻,各自乖異,互相憎恨詆譭。

司馬倫和孫秀都信奉五斗米教,他們使用教義治國,並開始為篡位造勢,假稱有晉宣帝司馬懿的神諭,讓司馬倫進位為帝。經過諸多部署後,司馬倫終於僭位稱帝,他在位三個月時間,於西晉歷史上從未被承認是真正意義上的皇帝。

此事激起眾怒,齊王司馬冏、河間王司馬顒、成都王司馬穎、長沙王司馬乂起兵討伐偽帝司馬倫。先前都只是環繞著京城的血腥政變,這一次是八王之亂中第一場大戰。

司馬倫一方掌控著西晉中央主力,還招來東平王司馬楙、義陽王司馬威相助。討伐司馬倫的聯軍又稱三王聯軍,以齊王、河間王、成都王兵力最多,長沙王司馬乂暫時還是湊數的。

最初司馬顒見風使舵,原本殺了司馬囧的使者,想投靠司馬倫。後來見司馬穎、司馬囧兵勢更盛,馬上追回派去增援司馬倫的部隊,轉投靠到司馬囧一方。

司馬倫和孫秀利用道教邪術祭祀,製作符咒,以助軍威。司馬穎和司馬囧在戰爭初期都吃了敗仗,可見西晉禁軍的戰鬥力相當強悍,只是司馬倫和孫秀都不擅長軍事,只靠擺弄邪術統領軍隊,久戰之下被司馬囧反敗為勝,司馬倫一軍節節敗退。

此事司馬倫再也控制不住內部局勢,原先懼怕他的朝中百官紛紛響應三王義軍,起兵反抗司馬倫的統治。無論是外軍還是內軍,無不想殺了亂國的罪魁禍首孫秀以洩恨,隨著內部叛亂失控,孫秀被部下王輿所殺,司馬倫被逼無奈也承認孫秀的罪名,將迎司馬衷復位,自己想要高老歸農。

三王大軍陸續抵達京城,梁王司馬肜表奏司馬倫父子叛逆,應當誅殺。百官在朝堂會議,都如同司馬肜表奏一樣。派尚書袁敞持節賜司馬倫死罪,讓他喝金屑苦酒。司馬倫慚愧,用手巾遮住臉,連聲說:“孫秀誤我!孫秀誤我!”於是逮捕司馬荂、司馬馥、司馬虔、司馬詡交付廷尉獄,考究查實。司馬馥臨死時對司馬虔說:“因你連累我們家破人亡啊!”百官凡是司馬倫所用的人,一律斥免,臺省府衛也只有少數保留。自興兵六十多天中,作戰所殺害的將近十萬人。

三王之中以齊王司馬囧居高至偉,晉惠帝恢復帝位,司馬囧把軍隊安頓在通章署,披甲之士幾十萬人,旌旗器械的盛大,震動了京都。天子前往拜司馬冏為大司馬、加贈九錫之命,準備器物、典章策命,禮節都如同晉宣帝司馬懿、晉景帝司馬師、晉文帝司馬昭、晉武帝司馬炎輔佐魏國一樣。

第二階段自此完結。

第三階段

關鍵人物:司馬穎、司馬顒、司馬乂、司馬囧、王衍、張方、李含、皇甫商、司馬越

司馬穎在大戰後上奏善待受戰爭影響的百姓,並深刻紀念戰死的將士,因為大惑人心。齊王司馬冏專權,權勢最為強盛,他作威作福,驕奢日甚,令人失望,成都王司馬穎於是眾望所歸,眾臣都希望司馬穎能改善國家。

之前有投靠司馬倫嫌疑的司馬顒有被司馬囧清算的可能,於是他暗中與司馬穎聯合,密謀著誅殺司馬囧的計劃。長沙王司馬乂和司馬穎一同拜祭司馬炎,曾公開說:“這天下,是先帝開創的基業,你要好好維護它。”

不久,成都王司馬穎和河間王司馬顒、新野王司馬歆、范陽王司馬虓聯合起兵討伐司馬囧,卻沒想到長沙王司馬乂率先一步襲殺齊王司馬囧,奪取中央大權。


司馬乂和司馬穎都是司馬炎的兒子,他們距離皇權的位置最為接近。司馬顒是司馬懿之弟司馬孚的孫子,對皇室很是疏遠,但卻擁有強悍的實力。於是他打算擁立司馬穎為帝,跟司馬乂擁護的晉惠帝司馬衷抗爭。


於是戰爭演變為司馬乂集團大戰司馬顒、司馬穎集權。司馬顒本有河南尹李含作為內應,有想派刺客殺死司馬乂,均以失敗告終。雙方進入交戰狀態,從八月打到十月,朝中議論認為司馬乂和司馬穎是親兄弟,任命王衍為太尉調解二人,二人也各以書信對答討論自己的正當性。

按司馬穎的說法,只要司馬乂肯殺死率軍作戰的將領皇甫商,並跟自己一同返回封地,不在中央擅權,一切也將完結。但是拒守洛陽的司馬乂戰況很好,多次擊敗了司馬穎聯軍的部隊,令敵人傷亡有六七萬之多。

但洛陽遭到聯軍圍困,逐漸糧食短缺,這時最後一王東海王司馬越忽然倒戈,聯合宮殿禁軍襲擊司馬乂,將其囚禁到金墉城。司馬乂舊部不忍功敗垂成,打算救出司馬乂繼續戰鬥。司馬越懼怕,意圖誅殺司馬乂以絕眾心。但司馬越不願揹負這個惡名,就把司馬乂所在透露給敵將張方,使張方襲擊金墉城,把司馬乂燒死。司馬乂鳴冤喊痛的聲音傳到左右近旁,三軍中沒有不為他落淚的。死時年僅二十八歲。

最終階段

關鍵人物:司馬顒、司馬穎、司馬越、司馬熾、司馬睿、劉淵、張方、王浚、石超


司馬越和司馬顒一樣是司馬懿弟弟的孫子,對皇權沒有繼承權。至今為止最得勢的司馬穎是司馬衷的弟弟,隨著中央皇權鬥爭加劇,誰都知道司馬衷是個白痴,於是司馬顒順理成章的把司馬穎立為皇太弟,是皇位的直接繼承人。要說明的是司馬穎比司馬衷整整小了二十歲,從邏輯上講這麼安排是說得過去。


司馬穎雖擔任丞相,但未免落下擅權的把柄,退回了鄴城,那麼中央的行政實權就落入尚書令司馬越手中。坐鎮鄴城的司馬穎擁有都督河北的權力,他開始重用匈奴人劉淵,給予其軍權,令其統御匈奴部眾為自己效力,增強軍事實力。


司馬越派親弟弟東瀛公司馬騰勾結幽州刺史王浚,再利用朝中還有許多臣子向著晉惠帝司馬衷,挾持天子親征司馬穎,司馬穎得司馬顒相助將其擊敗。戰敗後的司馬越逃回東海國,而晉惠帝司馬衷被司馬穎挾持回到鄴城。改年號為建武,並殺害了之前勸司馬穎投降的東安王司馬繇。司馬穎以同是宗室兄弟的名義,下令寬恕司馬越,要招他回朝,司馬越不應命。


王浚這時也利用鮮卑段氏、烏丸勢力為軍事力量,舉兵討伐司馬穎,這時東海王集權若完全兵敗也算是終結了。結果司馬穎集權不敵王浚,司馬衷、司馬穎、司馬熾均被司馬顒的大將張方所挾持,這時司馬顒已經完全控制了局面,而司馬穎也失勢成為了傀儡。司馬顒改立豫章王司馬熾為皇太弟,便於控制。

自皇太弟司馬穎被廢以後,河北的人都念其善,其中司馬穎故將陽平人公師籓及其部下汲桑、石勒等人為迎立失勢的司馬穎,聚兵數萬,在清河鄃縣起兵。司馬顒看到司馬穎有這樣的威望,知道自己使錯了昏招,又把司馬穎重立為皇太弟。


成功大破司馬穎集權的司馬越名聲大震,他們打著迎接晉惠帝的名號起兵,以司馬越為盟主進軍。司馬穎、司馬顒一戰兵敗,大將石超戰死於滎陽,劉喬、樓褒、王闡接連敗北。

司馬越的戰將祁弘直破長安,麾下的鮮卑部隊在城中燒殺搶奪。最終以司馬穎被擒,司馬顒投降受詔趕往洛陽途中被殺為結局。

范陽王司馬虓是司馬越的親弟弟,他在討伐司馬顒、司馬穎時期戰績出眾,他生擒司馬穎後不忍將其殺死,可不久後司馬虓暴斃,他的部下就秘不發喪,假稱晉惠帝詔令殺死司馬穎。因為司馬穎聲望極高,他們懼怕司馬穎的舊部前來迎回主公。


歷史上著名的八王之亂到此基本高於段落。以司馬越集團為最後贏家而告終。司馬越得勢後不久,晉惠帝司馬衷暴斃,皇太弟司馬熾繼位,史稱晉懷帝。有許多觀點認為是司馬越毒死了司馬衷。

東海王司馬越和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二大集權的戰爭開啟了歷史上著名的五胡亂華。

司馬穎之死使河北政治局勢陷入混亂,野心極大的劉淵趁機崛起,成為新的河北霸主。司馬穎的舊部汲桑、石勒等人投靠劉淵,原本起兵反晉的王彌也向劉淵考慮。在一定意義上劉淵政權是司馬穎勢力的延續,他們在政治立場上本就會遭到司馬越集團所清算,故只能抱團在一起對付司馬越。


司馬越得勢後誅殺忠良,排除異己,不臣之心引起世人不滿;讓群臣大失所望。永嘉五年正月,晉懷帝司馬熾密詔號稱“白起、韓信再世”的苟晞討伐司馬越,三月發佈詔書討伐,司馬越於同月病死 ,眾共推王衍為元帥。四月,王衍遣軍隊在護送司馬越靈柩回到東海封國時,與鎮東大將軍石勒的二萬軍隊於苦縣寧平城作戰,石勒縱騎圍而射之,將士十餘萬人相踐如山,全被殲滅,石勒焚燒司馬越的靈樞。王衍被擒時,勸石勒建國稱帝,以求苟活,但仍被石勒活埋,西晉最後一支主要兵力被消滅,已無可戰之兵。


代表東海集權的司馬睿建立了東晉政權,將名義上的中國正統王朝延續了下來。


司馬越、司馬穎、司馬顒起兵雖各有各的道理,但他們都犯下了不可磨滅的罪過。司馬越手下的王浚利用鮮卑、烏丸作戰,在攻破鄴城後洗劫城中百姓,祁弘部下的鮮卑士兵大掠長安城,殺兩萬餘人。司馬顒的大將張方攻破洛陽後對百姓也是姦淫擄掠。司馬穎手下的劉淵、石勒更取代了河北霸主的位置,先後建立的胡人政權。


兩大集團的戰爭中沒有一方是真正的正義,雙方都犯下累累惡行。歷史上對司馬越集團評價較好,是因為東晉政權延續了正統,並繼續與劉淵、石勒等胡人政權抗爭,所以就連王浚這樣的人都算正面人物。


司馬穎其人在當代名聲相對更好一些,只可惜劉淵、石勒是他的舊部,歷史無法給予他正面評價。


司馬睿是司馬炎弟弟司馬伷的兒子,按常理不該由他稱帝,東晉政權初期就連原本的晉臣華軼都不承認這個皇帝,認為只有司馬炎的兒子才是正統,這也是為何一些北方士族願效力胡人的原由。


正因為司馬睿的合法性薄弱,所以皇權必須依靠江東士族一併維持皇權,出現了王與馬共天下的局面。有人為抹黑司馬睿的正統性,更流傳出他其實是夏侯光姬和牛金的私生子,連司馬氏的血統都沒有。


東晉皇權的薄弱,正是因為諸侯一次一次衝擊中央權威性所導致。中央王朝失去了向心力,所以人人都認為自己可以稱帝,如王敦、劉淵、李特父子、王浚、陳敏、張昌、王彌等人,不分敵我都均有僭越之心,就是因為皇權的威信蕩然無存的原故,原來人人只要擁有武力都可以擅權,何必在意法統為何物?


補充一些註解:成都王司馬穎的封地在今湖北漢江平原當時的四川成都已經。當時的四川因為李特、李雄等人發動叛亂,正處於長期戰爭中,中央因為內鬥無法力派兵增援。

西晉改南郡為成都,作為司馬穎的封地,他又以都督河北軍事的名義坐鎮於鄴城。鄴城在袁紹、曹操以來就是河北的經濟、軍事重心。


新野王司馬歆坐鎮荊州,因他治政嚴厲苛刻,激發本地民變,被蠻人張昌所殺。張昌借用劉氏名義起兵,橫掃荊、揚,幾乎要割據江南。好在劉弘、陶侃、周玘、甘卓一眾人等穩定了局勢。司馬穎失勢後意圖逃回封國成都(南郡),遭劉弘派兵阻攔。


陸遜最有名氣的二個孫子陸機、陸雲都為司馬穎效力,他奉命率領二十萬大軍討伐司馬乂,交戰兵敗。遭部將孟超誣陷謀反,被司馬穎所殺,陸遜一脈遭到滅族。


西晉最後一位皇帝晉愍帝司馬鄴於永嘉之亂後,再關中稱帝,受到張軌政權扶持。但當時西晉的貴族大多已經遷移到江南,北方殘留的政治、軍事力量已經不多,沒有援軍的情況下司馬鄴死守長安,城中軍民餓死半數以上,他才向劉聰投降。劉聰讓司馬鄴為自己拿酒杯和馬桶蓋以羞辱西晉皇帝,最終司馬鄴亦不免為劉聰所殺,時年只有十八歲。


若非諸王多次內戰將中原兵力消耗殆盡,又引大量胡人軍團作為外援,本不至於有次大亂。最終這些貴族舉家南遷,留下的只有堅強守護故土的志士與無力抵抗的百姓。


蘇沉船


魏晉開國有兩個特別跳得最兇的馬前卒。一個是曹丕帳前的華歆,威逼漢獻帝。另一個是司馬昭兄弟門下的賈充。賈充威逼曹家孤兒寡母特別來勁。這兩個人歷來為人不恥。華歆如何結局不提。單說賈充的女兒賈南風與司馬家的八個兄弟的"亂整",就註定加速了晉王朝滅亡的步伐。

晉武帝臨死前讓司馬亮與老丈人楊俊輔政於呆子太子司馬衷。可楊俊為了專權,就篡詔而成楊俊一個人輔政。誰都曉得這件事,卻不敢吭聲。連司馬亮都怕,回封國躲避是非去了。

司馬衷晉惠帝的老婆賈南風刁鑽殘忍,野心不已。當然不能讓大權旁落。她就找司馬亮來合議除掉楊俊。司馬亮不幹,結果司馬瑋幹上了。賈后,司馬瑋發動政變,殺了楊家滿門及餘黨幾千人。

賈南風把夫君放一邊玩去。讓司馬亮做太宰,司馬瑋做衛將軍。專朝政,爭權勢。司馬瑋不滿無功而位太宰的司馬亮。賈后利用這兄弟矛盾,扇風點火。司馬瑋亂刀割殺了司馬亮。

賈后的專橫引起司馬倫及大臣不滿。於是,司馬倫,孫秀矯詔誅滅賈南風滿門。司馬倫逼惠帝下臺,自己當了皇帝。孫秀認為司馬囧,司馬穎,司馬顒有勢力危險,就慫恿司馬倫整治三王。這三司馬大怒,合兵一處攻打司馬倫。司馬倫戰敗,閤家族滅,黨羽盡除。惠帝復位。封囧為大司馬,穎為大將軍,顒為侍中。三王皆過上有權有勢的好日子!

司馬囧專權亂來。司馬乂,司馬顒就發兵包圍司馬囧的府第,殺了他全家。

後來,司馬顒與司馬穎一起攻打司馬乂,這場戰爭打了幾個月,死了幾萬人。這時,司馬越出賣了司馬乂,司馬乂被張方活活燒死。

現在八王中還剩三個:司馬越,司馬穎,司馬顒。而這三王都看不慣對方。於是又打。結果司馬越打敗司馬顒,司馬穎被王浚所殺。不久,司馬越打殺司馬顒。大權獨攬在司馬越手中,他毒死晉惠帝而立司馬熾為帝。司馬越不久病死。八王之中一個不剩了,還捎上晉惠帝,司馬熾……

這場動亂自晉惠帝元康元年(291年)到光熙元年(306年),長達十六年。兩京為之一空,豺狼縱橫,千里荒蕪。北方少數民族政權由此滋蔓開來。國家再次陷入動亂之中,五胡亂華開始了。





劉一千五


熟悉魏晉南北朝時歷史的人都知道,西晉發生的“八王之亂”對於中國來說是毀滅性的打擊,因為這次動亂導致了西晉亡國,還招致了嚴重的少數民族入侵,也就是歷史上的“五胡亂華”。那麼,對中國造成嚴重破壞的八王之亂是怎麼樣的過程?

八王之亂最直接的導火索就是賈南風專權,因為晉惠帝司馬衷是出了名的白痴皇帝,所以大權旁落,都到了他老婆手裡。這次叛亂有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由賈南風一手策劃的,賈南風為了解決楊俊的專權,暗中命楚王司馬瑋進京殺楊駿,楊駿被殺後,朝政大權由汝南王司馬亮與元老大臣衛瓘共同執掌,楚王司馬瑋因殺楊駿有功被委任衛將軍兼領北軍中侯。賈南風對未能獨攬大權也極為不滿,她又以晉惠帝名義下密詔使楚王司馬瑋殺了汝南王司馬亮與衛瓘。可是賈南風又忌憚司馬瑋的勢力,便給司馬瑋戴上一個罪名:偽造手詔。於是藉此殺死了司馬瑋,自此,朝政大權被賈皇后掌控。


第二階段是從元康九年(299年)開始到光熙元年(306年)結束,這次動亂比第一次破壞更大。賈南風因為沒有兒子,可是又不甘心放棄手中的權力,於是她是陷害太子想要逼迫晉惠帝退位,並藉此廢掉了他的太子之位。一看到太子被打倒,司馬倫與孫秀等人密謀要推翻賈皇后黨羽,但是為了自己政治基礎的穩固,他們勸賈南風一黨儘早殺了太子,不久,太子在金墉城被殺。他們一看到心腹大患死了,就偽造晉惠帝的詔書,以殺太子的罪名,發兵收捕賈皇后及其黨羽,廢賈皇后為庶人,後面司馬倫還廢惠帝自立為帝。司馬倫這樣做,得罪了不少的司馬家的王,於是在許昌的齊王司馬冏,聯合關中長安的河間王司馬顒、鄴城的成都王司馬穎乘機起兵討伐司馬倫。司馬倫與孫秀興兵反擊,戰敗,死者近10萬人。司馬倫後來被囚禁於金墉城,也被賜金屑酒而死。

但是司馬冏獨攬政權後不可一世,沒有臣子的規矩,儼然自己就是個皇帝,而且沉迷女色,政事荒廢。其他藩王一看這是個機會,便也想爭權。長沙王司馬乂便起兵殺了齊王司馬囧,河間王司馬顒一看不樂意,被人捷足先登了,於是和成都王司馬穎討伐長沙王司馬乂,不過沒打過,但是東海王司馬越偷偷殺了司馬乂。然後,司馬越看司馬穎做事專斷,於是起兵打司馬穎,第一次沒打過,第二次打過了,後面司馬越又跟司馬顒打,司馬顒敗,司馬穎最後也敗,司馬越最後獲得了對朝廷的統治,八王之亂就此結束。

八王之亂對西晉來說是毀滅性打擊,因為藩王的相互傾軋,使得西晉元氣大傷,使得少數民族有機會趁虛而入,給北方人民帶來了嚴重的災難。


歷史百家爭鳴


八王之亂,o(︶︿︶)o 唉,不堪回首啊!實在是想不明白,雄才偉略的晉武帝司馬炎,怎麼就把帝位傳給了一個白痴,下面我具體說一下這場造成華夏沉淪的“八王之亂”

西晉是一個由士族控制的王朝,建國初期,司馬炎廣封同姓諸侯王,賦予他們極大的權力,比如可以自行選用國中文武官員,收取封國的租稅等,已然國中之國。這還不夠,後期,司馬炎更給予他們極大的軍事和行政權力,這使得諸侯王們既有自己的軍隊,有可管制地方官員,這為日後八王之亂買下禍根。

公元290年,司馬炎去世,太子司馬衷即位,其生性魯頓,世人皆謂之白痴,如此之人,能把皇位坐穩了才怪。果不其然,他的皇后賈南風直接奪權,殺害楊駿,把持朝政。妖后賈南風貌醜而兇狠,懷有政治野心,並且手段毒辣。晉武帝時,外戚賈氏和楊氏都有重要的政治地位。晉武帝死後,晉惠帝無能力治理朝政,以致後來引起宗室、外戚爭權奪利,賈南風得以專權。而賈南風推行的女性專制主義統治政策則成為八王之亂的直接導火索。

公元290年,司馬炎去世,這時楊駿把持朝政,賈南風密約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讓他們帶兵進城,討伐楊氏一族。楊駿為人膽小懦弱,事件發生時謀而不決。司馬瑋率軍火燒其府第,楊駿逃到府中馬廄被殺。賈后又以晉惠帝名義下詔書,廢除楊芷的皇太后之位,貶為平民,囚禁在洛陽郊外的金墉城。又誅滅楊駿三族,株連而死的共有數千人。至此,楊駿政治勢力被消滅。

此後,賈南風因未能獨攬大權而心懷怨恨,又密詔楚王殺汝南王及大臣衛瓘。然後又以楚王司馬瑋偽造詔書殺汝南王之罪,將楚王殺死。自此,賈南風徹底把控朝政。

八年之後,賈南風欲當皇太后,然而自己無子,便想殺死太子。於是找人用酒把太子灌醉,然後讓太子照抄一篇事先寫好要晉惠帝退位的文章。後給晉惠帝司馬衷看,晉惠帝看了太子手書,要處死太子,廢除司馬遹的太子地位,囚禁於洛陽郊外金墉城。

這時候,趙王司馬倫控制了禁軍,就想等賈南風先殺了太子再動手為太子報仇,這樣就可以大權在握了。不久,太子在金墉城被殺,司馬倫趁機兵變,殺死賈南風,又廢司馬衷,自立為帝。但是,司馬倫道德敗壞,世人不滿,於是齊王司馬冏、河間王司馬顒、成都王司馬穎聯合起兵,擊敗司馬倫,迎司馬衷復位。

可惜,司馬冏也是個憨貨,獨攬政權後不可一世,沉迷女色,政事荒廢,於是河間王司馬顒和長沙王司馬乂聯合打敗了司馬冏,司馬乂獨攬大權。。。。但是,河間王又不滿了,於是聯合司馬穎幾十萬大軍攻打司馬乂。東海王司馬越乘司馬乂軍疲憊,夜裡捕獲司馬乂,又舉兵攻打司馬穎。額。。。。實在不想寫了,反正是十幾個司馬王族打來打去,這個死了那個蹦出來,使得西晉國力大衰,人民被殺害者眾多,社會經濟嚴重破壞,西晉的力量消耗殆盡,隱伏著的階級矛盾、民族矛盾爆發。

最後的最後,北方遊牧民族趁此機會,大舉南下,數十個民族,幾十個政權相繼在北方建立,中華歷史來到了史無前例的黑暗——“五胡亂華”。


方山中人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八王之亂裡面的八王是哪八個王,他們分別是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囧,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還有東海王司馬越。

其中司馬倫是司馬懿的第九子,司馬囧是司馬攸的兒子,司馬昭的孫子,司馬乂是司馬炎的第六子,司馬穎是司馬炎的第十六子,司馬顒是司馬懿的三弟司馬孚的孫子,司馬亮是司馬懿的第四子,司馬瑋是司馬炎的第五子,司馬越是司馬懿四弟司馬馗的孫子。

總的來說,司馬炎的兒子三個,司馬懿的兒子兩個,司馬懿的侄孫兩個,司馬昭的孫子一個,這八個人參與了這次的八王之亂。晉初的八王之亂與漢初的七王之亂是十分的相似,只是八王之亂成功了,而七王之亂失敗了。

而這兩次的原因在於分封制,大封諸侯王,而兩個朝代之所以用分封制的原因不太一樣,漢初用分封制是因為看到了秦朝的郡縣制,而晉初用分封制是因為九品中正制下,士族勢力的崛起,對於朝廷的威脅。

那麼八王的過程是怎麼樣呢?我們可以大概來說一下,我們知道司馬炎的兒子晉惠帝是個智力略顯不足的皇帝,而之前其實很多大臣建議司馬炎傳位給他的弟弟司馬攸,而司馬炎畢竟還是想傳位給自己的兒子的,再加上司馬衷的兒子司馬遹,也比較聰明。

八王之亂是從元康元年,公元291年一直到光熙元年,公元307年,前後是十六年,但是並非一直持續的,而是分成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元康元年的三月至六月,第二階段是元康九年的299年至公元307年。

司馬炎臨終前是想當汝南王司馬亮與楊駿共同輔政的,但在楊太后的勸說下,改由楊駿單獨輔政,這樣晉朝的朝政大權就落入了楊駿之手,而司馬衷的皇后賈南風與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聯手,讓他們帶兵入京,殺死楊駿,將楊太后貶為平民。

楊駿死後,朝政大權由汝南王司馬亮與衛瓘共同執掌,賈南風十分不滿,她又以司馬衷的名義讓司馬瑋殺死了司馬亮與衛瓘,然後用了張華的計謀,殺死了司馬瑋,而這樣,八王就沒了司馬瑋與司馬亮,朝政大權就落入了賈南風之手。

賈南風掌權八年,一直比較平靜,一直到了元康九年,公元299年,司馬衷的太子司馬遹並非賈南風之子,而賈南風也沒有為司馬衷生兒子,她與司馬遹的生母謝玖也不和,賈南風就讓司馬衷將司馬遹的太子之位廢黜。

趙王司馬倫與孫秀勸說賈南風把太子給殺了,而司馬倫反過頭來以賈南風殺太子的理由,帶兵將賈南風殺死。永康二年,公元301年,司馬倫廢黜了晉惠帝司馬衷,自立為帝。

齊王司馬囧就與河間王司馬顒,成都王司馬穎聯合起來討伐司馬倫,司馬倫兵敗被殺,司馬囧迎司馬衷復位,司馬囧被任命為大司馬。翊軍校尉李含矯詔讓河間王司馬顒除掉齊王司馬囧。

司馬囧就聲稱長沙王司馬乂是內應,司馬囧聽說之後,就派將攻打司馬乂,而司馬囧反而被司馬乂所殺,河間王司馬顒心中不滿,聯合成都王司馬穎攻打司馬乂,被司馬乂大敗,而東海王司馬越趁司馬乂軍疲憊,聯合禁軍,殺死了司馬乂。

後來,司馬越先是打敗了司馬穎,在公元307年,司馬衷突然死亡,據說是被司馬越給毒死的,司馬越立司馬衷的弟弟司馬熾為晉懷帝,下詔書讓司馬顒到朝廷當司徒,司馬顒相信了,最後被殺了,至此八王之亂結束,而司馬越成為最後的嬴家。


歷史簡單說


說幾點大家比較含糊的吧。

第一,八王之亂,並不是同時亂,前期基本是死了一個起來一個,最後三個才是同時混戰。

第二,史書上把這八個王爺同時寫進一個列傳裡,所以叫八王之亂,其實還有兩個王爺也有參與,只不過沒有獨掌大權或者並非死於非命,所以沒有被列進來。

第三,八王並非都是亂臣賊子,有好幾個王爺為人也好,聲譽也好,都是相當不錯的,比如第一個司馬亮,是司馬懿的四兒子,就是個德高望重的老王爺,只是封賞過濫並無大過。齊王是司馬炎的侄子,為人也是不錯的,就是私下比較重,其實也無大過,就是毒死惠帝的東海王司馬越,其實聲望和能力也是不錯的。當然也有很爛的,比如司馬懿的九兒子趙王,那真是典型的亂臣賊子。

第四,八王之亂並非集中發生在一個時期,從頭到尾前後十六年,中間大概十年左右是賈南風掌權,沒這些王爺什麼事。當然,賈南風也沒有史書描寫的那麼不屑。

第五,很多人認為是八王之亂導致後來的五胡亂華,當然是有一定聯繫的。但並不是絕對原因,根本原因有兩個,主要是小冰期,北方少數民族不得不南下求生,是生活所迫。另一個原因就是鐵器廣泛使用和馬鐙的發明,少數民族的騎兵尤其是弓箭手機動性發揮出來威力,從此漢人就很難打得過北方遊牧民族,就是漢武帝衛青霍去病重生恐怕也擋不住五胡亂華。

第六,從歷史長遠角度發展的看,五胡亂華未必是壞事,給中華民族注入了新鮮活力,否則是不可能有後來的大唐盛世的,其實今天的你我身上都有胡人的影子,比如我們穿的褲子靴子,睡的床坐的馬紮,說的普通話都是來自胡人,自兩晉之後中原已經沒有純種的漢人了,今天的漢族和古代的漢人根本不是同一個概念。


如是我聞7458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在中國所有大一統王朝裡最無能,最混亂的就是兩晉了,而且西晉的立國時間最短。不過五十餘年。兩晉是典型的生於不義,死於無恥。西晉爆發八王之亂起因就是宗室分封過濫,再加上一個白痴皇帝和他的皇后大傻娘們賈南風。加在一起,就導致八王之亂。

由於晉惠帝司馬衷登基以後根本無法處理國政,因此由楊駿輔政(太后的父親)。但賈南風希望自己處理政務,於是聯絡司馬倫處死楊軍駿。後來又和司馬倫鬧擺翻。於是拋棄司馬倫,自己獨霸朝綱。大傻娘們的行為引起宗室不滿,紛紛以清君側造反,實際上是想自己當皇帝。就此引發朝局動盪。天下大亂。

八王是指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八王。西晉皇族中參與這場動亂的王不止八個,但八王為主要參與者。八王之亂以賈南風殺害太子廣陵王司馬遹開始(因為不是賈南風生的)一直持續到西晉東遷為止。一共延續16年之久。在這16年裡,宗室相互誅殺,朝臣都是隨風倒,你方唱吧我登場。雙方混戰。根本不管大傻皇帝,東海王司馬越與成都王司馬穎混戰,無人保護司馬衷,亂軍之中司馬衷身上中了三箭,侍中嵇紹自己摟住護衛司馬衷。但殺紅眼的士兵把嵇紹給殺了,鮮血濺了司馬衷一身。大傻皇帝嚎啕大哭。護衛把司馬衷救回,讓大傻皇帝把衣服換了,大傻皇帝司馬衷說,嵇侍中之血勿洗。可見,大傻皇帝雖然傻,但誰對他好他知道,後來史官記載,誰說皇帝傻? 司馬氏家族的血液也許中了病毒。並不乾淨。彼此殺戮,導致洛陽為之一空。亂軍甚至把人肉混合牛羊混合而吃。



公元306年,東海王司馬越毒死大傻皇帝司馬衷,司馬衷時年48歲,大傻皇帝每次都會發聖旨。斬殺自己的叔叔,弟弟,哥哥。媳婦。以及他不認識的大臣。雖然他都不認識,但他的聖旨卻是最高法令,這下司馬衷真正的安靜了。永遠再也不會殺人了。司馬越毒死司馬衷以後,立司馬熾為皇帝,就是晉懷帝。自己專權把持朝政。 司馬衷雖然傻,但卻是正宗皇帝,司馬越公然弒君。引起其他宗師公憤。起兵進軍洛陽,這時候西晉已經是軍閥林立了。石勒追趕西晉官員,將這些西晉高官太尉王衍,吏部尚書劉望,以及部分宗師全部誅殺。洛陽留守的宗室紛紛逃跑,半路被石勒劫殺,東海王等皇族40多人被殺。東海王妃被亂兵輪姦後又被販賣。晉懷帝被劉淵所殺。至此西晉算是徹底完了。 由於西晉的混亂,皇帝被殺,宗室被屠殺。皇權無主。各種野心家,地方軍政紛紛壯大。正式拉開帝國北方的大混亂,大混戰,大融合,五胡亂華(少數民族南下)正式拉開了帷幕。


清水空流


公元265年,司馬炎篡奪曹魏政權,自立為帝,建都於洛陽,國號為晉,史稱西晉。西晉初年,為了壯大國力,朝廷實施了眾多促進農業生產的政策,從而使其出現了短暫的繁榮局面。但,司馬炎在總結前朝的歷史經驗後,認為要想保住自家的天下,必須恢復以往的分封制,於是他便把司馬宗室中的二十七人分封為王並駐守各地。

然而,最終的結果卻是,這種分封駐守領地的方式,卻並沒有保住司馬氏的江山,相反卻引發了司馬家族中的內鬥。從291年開始,西晉歷史就進入了一個皇室成員內部、中央與各諸侯王以及諸侯王之間爭鬥權力的空前動亂時期,前後竟長達十六年之久。史稱八王之亂。

所謂八王分別是,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齊王司馬冏、趙王司馬倫、成都王司馬穎、長沙王司馬乂、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這些諸侯王,不僅擁有自己的封地,而且還擁有自己的武裝力量。在諸侯王國中,一切文武官員皆由諸侯王任命。這些諸侯國就相當於一個獨立的自由王國。在此形勢下,晉朝內部漸漸形成了這些強大的割據勢力。

晉惠帝天生智力不足,即位後,太尉楊駿獨攬大權。但據傳長相醜陋的皇太后賈南風卻是個權慾薰心之人,為了清除異己,隨之在宮中密謀政變,並最終殺死了楊駿及其黨羽,死者數千。惠帝的母親也被廢除,後絕食而亡。楊駿被滅後,汝南王入朝輔佐政事。但楚王因協助賈后政變有功,位居高位,致使其與汝南王之間發生矛盾,如此以來賈后又使用奸計除掉了兩人。此後又有其他諸侯王加入到爭奪權力的遊戲之中。

“八王之亂”對西晉的方方面面都造成了極大的破壞,更是使得二十多萬人命喪戰亂中。最終,西晉被匈奴人劉淵所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