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晉治世為何曇花一現?

劉驃

西晉是歷史上第4個統一中國的王朝,上承三國鼎立,下啟東晉16國。然而佔盡天時、地利、人和的西晉王朝,不僅沒能重現兩漢時代的輝煌、開創一個新的強盛時代,反而僅僅存在了50餘年就滅亡了,直接帶給華夏民族長達3個多世紀的分裂戰亂。



西晉的快速消亡給了後世封建王朝極大的啟示,也成為了封建時代的反面教材。就如編寫《晉書》的房玄齡所說:劉淵不過是區區北方的蠻夷走卒之徒,其能力不比蜀先主,卻驅趕晉人如虎入羊群,顛覆華夏,都是因為晉人內鬥所致啊。筆者熱愛中國歷史,現粗略地分析西晉治世快速消失的原因。

第一、士族當政、國家沒落

兩晉是中國歷史上士族當權最嚴重的時代,這是因為司馬氏本身就起源於河東的士族,與其他士族的關係非同一般。在曹魏後期,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司馬炎就是在士族的支持下,一步步地取得政權。司馬家在政治上依賴士族,在政策上優待士族。西晉的“九品中正制”可以保證世襲貴族們代代當政,可是這些紈絝子弟坐擁朝堂,一代不如一代人。某些有能力的寒門人物無法出頭,石勒的謀士張賓和苻堅的謀士王猛都侍奉胡人而不願意追隨司馬家,是因為司馬氏偏袒士族,打壓寒門。

兩晉時代的士族生活糜爛,不思進取,成為後世的笑柄。在《世說新語》中記載的“鬥富”故事就深刻反映了西晉士族的奢侈糜爛。晉武帝司馬炎的舅舅後將軍王愷荊州刺史石崇為了炫耀財富,拿珍貴的綢緞、彩布鋪設數十里的路面,天下人為此議論紛紛。


(典故“王愷鬥富”)

鋪路事件過後,王愷又找到晉武帝借了宮內一座最珍貴的珊瑚,想要向石崇炫耀,沒想到石崇從家中拿出了十幾座更大的珊瑚,讓王愷也自愧不如。石崇後來和孫秀搶奪一位名叫綠珠的絕色歌姬,得罪了權貴。八王之亂時,孫秀是司馬倫的心腹,於是帶領官兵將石崇一家殺死,盡奪其財。當政的士族之間如此勾心鬥角,窮奢極欲,可是當時的民間卻食不果腹,民不聊生。

第二、分封諸侯、埋下隱患

司馬炎篡位時,深感曹魏宗室的力量過於脆弱,居然輕易將江山送給自己。這位自認一代英主的開國皇帝立馬想到了“血緣屏藩”的策略,大封諸侯王國。在歷史上,分封制帶來的弊端比比皆是,當初的周朝分封導致春秋、戰國的戰亂長達500多年;西漢也實行分封,結果七王之亂幾乎波及全國。司馬炎沒有想到,正是分封制毀掉了自己的“太康之治”。

司馬炎執政的最後10年,也就是太康年間,國家稍微安定,百姓有所收入,形成了一個短暫的治世,史稱“太康之治”。不過“太康之治”時期的西晉國力遠遠無法同兩漢時期相比,只是整個魏晉南北朝裡稍微安定的一段時期。

司馬炎死後不久,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便舉兵作亂,史稱八王之亂。八王之亂波及了整個西晉王朝,時間跨度長達10多年,造成數以百萬計的百姓死亡,完全顛覆了西晉“太康之治”的成果。這些就是西晉分封帶來的毀滅性結果。


(主昏臣庸)

第三、皇帝昏庸、立嫡不賢

由於晉武帝司馬炎的長子早歿,因此太子之位一直空缺著,可是晚年的司馬炎沉迷酒色,行政混亂,在立太子的問題上犯了糊塗。西晉剛剛建立時,司馬炎尚且還能號召節儉,可是等到西晉統一以後,天下逐漸承平。已經失去了進取心的司馬炎終日沉迷酒色,不問政事。

《晉書》所記載的“羊車望幸”就是說西晉滅吳以後,得到了吳國後宮的數千佳麗。司馬炎挑選絕色全部充入後宮,竟然維持了一萬多人的後宮規模。他終日無所事事,坐著羊車遊蕩在宮內,不知道寵幸哪位嬪妃,羊車停到哪座宮殿,他就在哪裡過夜。當後宮女子就用草料蘸著鹽水吸引山羊來吃,以博取晉武帝的寵幸。


(羊車望幸)

生活腐化的晉武帝在政策上犯了不少錯誤,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立嫡不賢”。

他所冊立的太子是次子司馬衷,昏庸好色,智力低於常人。290年,酒色過度的司馬炎在洛陽去世,年僅54歲。他死後,即位的晉惠帝司馬衷更加不問政事,導致大權旁落於人。權臣楊駿和皇后賈氏先後專權,黨同伐異,成為諸侯王起兵的藉口。

第四、胡人內遷、飲馬黃河

西晉的國力不如兩漢,最直接的表現就是人口數量。《後漢書》記載的東漢靈帝時期的人口約有6000餘萬,而經歷過東漢末年和三國時代的戰亂過後,至西晉初,人口只有2000餘萬。人口的大量減少,使得邊境地區逐漸被外族佔領,西晉的河套、隴西、遼東地區就分佈著大量的遊牧民族。

在八王之亂中,原先被扣留在中原的匈奴人質劉淵,藉口幫助成都王司馬穎奪權,被司馬穎放回北方召集軍隊。可是劉淵逃走以後,立即利用自己的威望召集匈奴各部起兵,並得到了羯族人石勒、氐族人李雄的響應。304年,匈奴人劉淵冒認漢朝後裔,在離石起兵反晉,發動了永嘉之亂。永嘉之亂就是五胡亂華的開端。經歷過八王之亂衝擊以後,此時西晉王朝已經無法抵擋遊牧民族的猛烈攻勢,關中與黃河流域全部都落入胡人手中。



(五胡16國前期)

西晉的晉懷帝與晉愍帝兩人均死於匈奴人之手,就連晉惠帝的羊皇后也被匈奴人劉曜虜走。秦漢時代苦心經營的長安、洛陽、鄴城等北方都市都在五胡亂華中遭到巨大的破壞。


中外歷史

晉武帝司馬炎在位二十五年,可以說是西晉歷史上的黃金時期,無論從政治、經濟還是社會發展來看,都取得了不少成就,史稱“太康之治”。然而到了晉武帝執政的後期,一些隱患也逐漸顯現出來。

首先是建國初期大肆分封宗室導致的中央皇權的削弱。顯然西晉的執政者錯誤的以為曹魏的滅國正是由於沒有分封宗室導致政權旁落,所以,西晉一建國,就分封了二十七個同姓諸侯王,並且很“大方”的賦予這些諸侯王越來越多的權力。先是允許這些諸侯王在自己的封地上選用官吏,並且根據每個諸侯王所擁有的戶數,還將這些王分出了三個等級,大國兩萬戶、次國萬戶、小國五千戶。這也就算了,後期還不斷增加戶數,並且允許諸侯王節制各個州的軍隊,實際上是將地方的行政權、軍權都交給了地方諸侯王。原本應當是藩衛王室的諸侯王,後來反而成為了分解王權的利劍,政治內鬥時都參與其中,中央皇權被大大削弱。再加上門閥士族的形成,更是將社會、政治編織成一個固態的大網,世家大族利用九品中正制培植家族勢力。西晉末年的“八王之亂”與這些因素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

其次,執政者的“驕泰之心”漸長,晉武帝平吳之後,也是逐漸怠於朝政,沉湎於筵遊享樂 之中,對下又不加以節制,所以逐漸滿朝權貴都養成了奢靡的風氣,甚至一些大臣公開搶劫、殺人。據說當時的大族王愷曾經在家舉辦宴會,前去赴宴的賓客如果飲酒不盡,勸酒的女婢就會被殺死。

再次就是,統治者的無能,晉惠帝基本上沒什麼執政能力,所以導致王權成為了權臣諸侯王的爭奪對象,“八王之亂”中,極大地消耗了國力,戰爭期間,基本上沒有正常的生產,死於戰亂的平民無數,統治者忙著內鬥,導致流民起義四起,之後又發生了各種自然災害、饑荒和瘟疫。加上少數民族的內遷和反抗,最終西晉的統治分崩離析。


國家人文歷史

魏晉無法統一的原因 ,從本質上講根本不是什麼,奢侈、分封、皇帝呆傻的問題?簡單歸結為某人人事,某人好於壞的問題,是無法看清歷史的脈絡。看不古人的無奈何和努力,和我們現今社會為什麼是這樣的,歷史都是現代史。

統一的路複雜而漫長,根本原因就是士族不滅統一無望。 無論從治理黃河,還是抵禦外族入侵,中國由於地緣政治的原因,黃河中下游一馬平川的平原,耕種是個好地方,但打仗真不是好地方,無險可守。只有國土外擴至長城一線才能,有效防範入侵。在這地理範圍以南,沒有那個地理結構能可以完全獨立。在這背景下,只有統一才是有效防止戰爭的辦法。否則,就是春秋戰國上百萬人的廝殺。這是其他早期文明體系不多見的,走向兼併,統一是我們的歷史趨勢。秦始皇一統六國就是這一歷史趨勢。 統一背後也帶來一個大問題,就是管理的問題。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有效的管理範圍也就是馬一天跑的距離。所以,邊緣地區根本無法有效管理,秦成功於嚴刑峻法,管理上也順其自然實行嚴刑峻法。但地方上的情況千變萬化,簡單的嚴刑峻法能管過來嗎?秦始皇以滅六國之威還壓得住。但始皇一滅,秦二世即亡。秦末的起義就是秦的管理不顧實際的情況,一味強調嚴格執行。陳勝吳廣起義不就是誤了行程,怎麼都要死,只有起義。這個就是仁義不施,攻守易也的感概。

秦二世而滅給漢朝的教訓深刻。西漢早期只能實行黃老之術,無為而治,也就是休養生息的政策,史稱文景之治。可一味無為帶來就是地方豪強勢力興起。到漢武帝時期的鹽鐵論,遷豪強至邊塞等等措施。一是充實國庫,充實邊塞,打擊匈奴的目的,二來就已經顯示出地方豪強勢力的已經影響到漢帝國的政策。此時,漢武帝敏銳察覺到地方豪強的威脅,然後放棄黃老之術,採用獨尊儒術,外儒內法的治國理論。這就是以後所有帝國的大政方針。

但帝國太大瞭如何管理就依然是個麻煩是事,儒術就是一個好工具,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一套教化,自覺管理自己多少比嚴刑峻法有效果。這就為什麼要獨尊儒術了。 但皇帝的是一個人,必須要依靠一部分人間接管理這個國家。漢武帝后,很多皇帝幼齡登基,有客觀條件因素,也有外戚,太后,宦官的有意為之。中間的爭鬥,對錯不論,但帝國逐步失去地方控制,豪強勢力和儒家大族合流,通過把持察舉,薦舉控制了帝國地方政治形態。

到東漢時期就形成了事實上的士族。東漢光武帝也是在南陽豪強勢力支持下才建立的東漢,也就開國是光武帝和他兒子漢明帝對地方豪強,士族勢力多少有些控制力。其他皇帝也就失去控制了。這其後大多是幼齡登基,估計背後就是外戚,太后,宦官,士族平衡體系有意為之。漢朝就在這些勢力爭鬥中搖搖晃晃走著,無法平衡時,但國家還要管理,這些人只管顧自己利益,沒事還好,一有荒年歉收,百姓活不下去,還是爭爭吵吵,農民只有起義,然後在鎮壓農民起義中,豪強勢力雄起,漢朝滅亡。 事實上,漢末到魏晉南北朝就是地方士族豪強興起時期。就是這些勢力是統一的阻力,他們的存在阻礙了對地方的有效管理。

曹魏被司馬取代就是司馬家是士族得到士族支持。曹魏根基太淺。沒有得到地方士族的有效支持。而且曹魏出身寒門,雖說有東征西討打下北方一片江山。但士族們依然看不起曹魏。否則袁紹也不會天天把什麼三公掛嘴邊,就怕人家不知道他是士族。同期的東吳和蜀漢也是士族把持的。諸葛本身也是出身士族,否則不會,諸葛家兩邊都有人。諸葛亮舌戰群儒其實也是替蜀漢造勢,說給東吳我們家也是豪門。其本質上當年士族勢力控制著中下層社會,只有得到士族的支持才能有根基。所謂的人心向背其實是控制於這些人之手。

既然是得到士族的支持才有天下,那麼也就受制於士族。士族不是一個單一一個人或什麼家族,本質上是就是多個地方豪強勢力,本身就統一的最大阻礙。而且他們之間就是紛爭不斷,東漢末年到魏晉南北朝的戰亂不休,就有他們的影子。他們的爭亂嚴重影響了對北方的入侵的抵抗,這就是五胡亂華的原因。

很多結論都說,西晉統一後執行了錯誤的分封制。其實不盡然,西晉有天下,是士族勢力的大族支持下血腥屠殺曹魏勢力後才立的國。這種情況下,司馬家政權受制於世家大族,迫於無奈只有分封諸王去看守地方的世家大族。但後來事情表明,諸王更不可靠,這就是西晉的有名的八王之亂。

八王之亂後西晉徹底不行了。本來東漢末年由於戰亂人口損失較多,已有大量胡人內遷中原,西晉八王之亂的打來打去,算是消弱了西晉的軍事實力,胡人開始造反起事。這就是後來的五胡亂華。 中原大族一看不行了,隨即攜帶著司馬家的人,南渡長江避禍去了,這就是衣冠南渡,隨後建立東晉。這種情況東晉王朝就更加受制於世家大族,也就是所謂的王於馬共天下。

士族也不見得就是歷史書寫得腐朽,落後的代表。士族的形成其實就是,自秦滅六國,六國貴族消失後,朝廷對地方管不過來的自然而然形成的在全國各地一種血緣紐帶的地方勢力。士族的毛病就是誰當皇帝無所謂,就是別影響我家的利益。於是這些勢力之間紛爭不斷,而且這些勢力往往只關注自己的利益。各個士族之間互相爭鬥使得問題不但得不到解決,而且會擴大問題。最後就是血腥的內訌,刀兵相見。東晉以及其以後的宋齊梁陳內部的殺戮不斷,背後就是士族之間的紛爭。

中原的無險可守只得由著五胡亂華,然後是鮮卑的魏朝的興起。在北朝由胡人部落,軍事酋長戰亂兼併,最後這些人中的一部分形成了類似士族的軍事貴族,這就是關隴軍事集團,最後形成八柱國的貴族集團。基本上北朝後期以及隋唐前期的統治勢力。楊堅,李淵,宇文家族,孤獨家族等均是出自這一軍事貴族集團。 南朝經多年士族內訌,已沒多少實力。隨後被隋朝統一。雖隋統一,但楊堅知道自己的王朝受制於關隴軍事貴族,要想辦法制衡這些人,所以就得其他人當官。出於察舉,薦舉最後受控於士族的教訓,那就考試吧。這就是科舉制度的由來。這一制度徹底摧毀了士族再次興起的可能。使得世家大族再有勢力也得來考試才有當官的資格。從此以後,中央才算是對地方豪強勢力有控制力。在這之後,中國就再無百年以上的分裂了。雖有短時分立,但隨即就統一。 但科舉制度明顯的是影響了關隴軍事貴族的利益。

於是借隋煬帝東征朝鮮半島的失敗,關隴軍事貴族推翻了隋朝。然後李淵在這些人的支持下建立了唐朝。但唐朝不也一樣繼續執行打擊關隴軍事貴族辦法。從開唐,經李世民,武后,直到唐玄宗時這些勢力才退出歷史舞臺。在這之中武后任用酷吏,使勁折騰百官,但卻沒有太大後遺症。其實背後真相就是武后以株連的方式,打擊李氏皇族的同時也是在有目的處理這些八柱國的人,然後提拔科舉的人。開元盛世的人才其實都有武后朝提拔的。

隋煬帝其實不是什麼昏君,很多事的記載都是動機不純。大運河的開鑿,對後世益處甚大。徵高麗也不是什麼錯事,唐朝建立,最後不一樣要繼續徵高麗,這是必須的國家大事。 由後世遼對宋的威脅來看,以及安史之亂興起於河北三鎮,徵高麗是必須。否則,一開國就在幽州和東北那裡有個地方獨立的敵對勢力,那就什麼事都別幹了。隋煬帝的問題是在做這些事的過程中,失去對這些人的控制,僅此而已。


沙中土大溪水

你把西晉單獨列出來,當然覺得他曇花一現了,其實那是一個時期的一個段落,魏晉南北朝時期。如果在這個時期內的統一王朝,只有它了,年數也不太短,前三名吧。

為什麼那是一個時期呢?因為那個時期典型的貴族政治,不像宋朝以後那樣的官僚政治。

貴族政治和官僚政治的最主要區別就在於,官僚政治的官員是一個個人,皇帝喜歡你,你就升官,不喜歡你,你就邊緣化了。而貴族政治呢?官員不是一個個具體的人,而是一個個家族,你的權力並不是皇帝賦予你的,而是你的出身註定的。

最典型的就是書法家王羲之,人稱王右軍,因為他是東晉右軍將軍。他出生就註定他是高官了,因為他是王氏,王導就是他長輩。

所以,這就出現一個問題,皇帝面對的不是一個個人,而是一個個家族。你殺了一個貴族,另一個貴族就會頂替他。

這個時候皇帝,你有兩個選擇,加強宗族子弟權力,分封諸侯王,或者壓制宗室權力,

這兩種選擇都有弊端,你分封了,諸侯王權力太大,絕對會發生王室內訌,最後國家滅亡。典型的西晉就是這樣。後面的五胡十六國基本如此。

你不分封諸侯王,皇室衰弱,當權臣出現,又會發生篡位的事情,曹魏就是如此,最後被司馬氏篡位。

司馬氏就是通過篡位取得天下的,所以稱帝后,大封諸侯王,最後諸侯王叛亂,也就是“八王之亂”。

這絕不是孤案,翻開十六國的歷史,都是如此,匈奴漢帝國的劉粲繼位,丞相靳準跟他說,威脅最大的是諸侯王勢力,只有清除了他們,你的皇位才能坐穩,於是劉粲清洗了諸侯王,靳準隨後就叛亂,殺了劉粲,前趙帝國滅亡。

在那個時期,西晉的國祚絕不算短的,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大家好,我是戴你看歷史。我覺得有這麼幾個原因吧。

第一,西晉的統治集團的腐朽,著侈腐化的風氣非常盛行。

西晉剛剛統一時,上至晉武帝,下至豪族百官,皆以豪奢為風尚。晉武帝身為開國皇帝,在後期不思勵精圖治,卻極端荒淫腐化。西晉的皇室及許多大臣是大地主、大貴族出身。西晉王朝制定了一系列優待大地主、大貴族的政策,以保護他們的利益。當時的很多大貴族、大地主主在治國方略上往往缺乏雄才大略,而多是處處維護自己家族的權勢,形成門閥士族,在生活上以豪華奢侈為榮,追求享樂。

第二,西晉統治集團內部發生爭奪皇位的內亂,徹底地破壞了西晉的統治秩序,也耗竭了西晉的國力。

晉武帝司馬炎代魏後,認為曹魏失權是因為沒有強大的宗室拱衛中央皇室。鑑於宗族無力勤王,就實行分封制,封27個同姓王,以郡建國。這些宗室諸侯王掌握地方上的軍政大權,勢力強大,對中央集權形成威脅。

晉惠帝即位後,皇帝昏庸白痴,導致朝延內派系傾軋。結果各個派系紛紛拉攏勢力強大的宗室諸侯王,而各個諸侯王之間相互爭奪中央實際控制權,終於釀成了八王之亂。八王之亂歷時16年,西晉從此衰落。

第三,內遷的少數民族受到西晉統治階級的壓迫和奴役,民族之間存在著嚴重矛盾,少數民族的首領利用西晉內亂的機會起兵反晉,推翻了西晉的

統治。

一家之言,可以相互交流。


戴你看歷史

i西晉統一三國後,經過短期的治理後,很快又再次陷入到大分裂中,原因有以下幾點。



首先,司馬炎雖然是西晉的開國皇帝,但是他並不是一個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之所以能夠成功統一三國,主要是之前的那些人,包括曹魏時期的,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和貢獻,最後到他這兒坐享其成。但是,統一天下後,司馬炎作為帝王的表現並不是很好。本來,天下經過多年戰亂已經頹廢不堪,有必要休生養息,恢復國家的實力。但是,司馬炎卻帶頭享樂,到處選美女充實後宮,生活上也奢靡揮霍,以至於臣子們紛紛效仿,最著名的莫過於石崇與王愷的鬥富。與之對應的是,底層人民卻生活困苦不堪。



其次,司馬炎沒有選好繼承人,太子司馬衷智力有問題,但是司馬炎處於種種原因依然讓他繼位。後來,司馬衷當上皇帝后,很難控制住大局。導致各方都爭權奪利,先後有外戚楊駿、賈后,還有司馬家族諸王加入到爭奪中,極大的消耗了本來就不是很強的國力。



還有,司馬炎鑑於曹魏壓制宗室導致被司馬氏所代,所以上臺後,加強了諸王在地方上的權力。這一點雖然保證了司馬王朝不被取代,但是有實力的諸王們加入到爭權奪利中去,引發了十多年戰亂的八王之亂。更有甚者,有的還引狼入室,引入鮮俾、匈奴等外族助戰,並許之一旦破城,金銀女子都為其所有,更加深了晉朝的災難。最後,自漢武帝以來日漸式微的西北遊牧民族乘機重新強大起來,並殺入中原。最後,中國進入五胡十六國和南北大分裂的時代,直到300年後才由隋文帝楊堅重新統一。


平安讀史

所謂西晉治世也就是指晉武帝司馬炎在位時的“太康之治”了,它只維持了大約十年時間。之所以如此短暫,要從司馬炎說起。

首先司馬炎並非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他繼承的完全是父祖兩代三人(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傳承下來的政治遺產,就連年年北伐的蜀漢,在他繼承晉王位前也已經滅亡。所以他像一個繼承一家上市公司的富家公子,只要不過於敗家,總能維持下去。

而後建立晉朝,不過是效仿漢魏舊事,不費吹灰之力。此時天下大勢已經明朗,全國統一已是必然,盤踞東南的孫吳也沒有了太多抵抗,天下再度統一。

沒了戰爭,國家自然是要步入修養生息的建設改革階段,可以說,在太康的這十年時間裡,憑著司馬炎的才能,他已經做的足夠好,頒佈了系列法令,讓百姓得以解放。百姓久經戰亂,渴望安定,這正合民心,太康之治便順理成章。

但是,司馬炎畢竟有缺點,那就是好女色。滅東吳之時,本已收孫皓五千宮女入後宮,其後更是下令全國停止婚嫁,以便供其挑選後宮佳麗。百姓皆敢怒而不敢言。

除此之外,司馬炎為重蹈曹魏打壓宗室,以至於皇室孤立無援而被權臣奪權的覆轍,大力分封同姓王,並給予諸王設置長吏和招募軍隊的職權,同時廢除州郡武裝。意圖雖然是為了維護皇權,但實在是矯枉過正,諸王尾大不掉。司馬炎死後,更是弱智的司馬衷繼位,惡後賈南風當政,便造成了覆滅西晉王朝的八王之亂,短短十年的太康之治也煙消雲散,中原陷入更加慘烈的數百年戰亂。


歷史酒館

司馬炎自己後期生活作風就開始奢侈了,帶著整個朝廷一起,他有著中國歷史上最龐大的後宮,一萬多嬪妃。他舅舅跟石崇鬥富他不僅不制止還去幫忙。開國就這樣了,還選了賈南風這種人配傻兒子,後面怎麼還能長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