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lsj1990
西晉永嘉之亂引來五胡亂華,成為自秦漢以來中國遭遇的最為慘烈的戰亂,導致了華夏長達300年的分裂局面。所謂的五胡,即匈奴,鮮卑,羯,氐,羌五個少數民族。
五胡亂華的序幕首先是西晉的八王之亂。成都王司馬穎搬來少數民族救兵,讓這些內遷的少數民族看到了中原實力空虛。因此,以劉淵為首領的匈奴人首先在山西發難,攻入西晉首都洛陽,史稱“永嘉之亂”。永嘉之亂後,以王導為首的山東士族逃往南方,在建康擁立琅琊王司馬睿為帝,建立東晉。另一些西晉官員則在長安擁立司馬鄴為帝,不久,長安被攻陷。北方淪為胡人之手,開啟了五胡十六國時代。
五胡各自佔領一塊地盤就稱王稱帝,中國的北方進入到分裂割據的局面。匈奴人所建立的前趙政權被羯族人石勒建立的後趙政權所滅。建立後趙政權的羯族被稱為食人魔王,靠吃人來行軍打仗,其野蠻程度可見一斑。羯族人的報應終於在一個被胡化的漢人冉閔身上應驗,冉閔不僅滅亡了後趙,還下了一道殺胡令,羯族人在這道命令之下,整個民族遭到了毀滅性的屠殺,羯族作為一個民族在中國歷史上消失了。
羯族人消失後,鮮卑人在東北崛起,率先進來的是慕容氏。慕容氏在龍城(今遼寧朝陽)建立了大燕帝國。在冉閔大肆殺戮的檔口,燕國軍隊進入中原,殺掉了冉閔。就在燕國進入中原之時,氐族人蒲洪和羌族人姚仲弋進入關中地區。蒲洪給自己的子孫們改蒲姓為苻姓,建立了前秦政權。燕國皇帝慕蓉皝死後,燕國迅速腐敗,而前秦天王苻堅趁勢滅掉燕國,氐族前秦完成了北方的統一。
統一北方後的苻堅開始進攻東晉,在淝水之戰中被謝玄等人率領的北府兵打得大敗而逃,少秦帝國迅速分裂。慕容垂在河北建立後燕,姚萇在河西建立後秦,慕容衝在長安建立西燕。然而,此時在山西一代鮮卑拓跋氏崛起,並且在參合陂大敗後燕軍,拓跋氏的首領拓跋硅在山西平城(今大同)建立北魏政權。於此同時,匈奴人赫連勃勃在陝北築統萬城,建立夏國。
氐族人建立的前秦政權最終為羌族人建立的後秦所滅,氐族與羌族合併。羌族人建立的後秦政權和鮮卑慕容建立的南燕最終為東晉劉裕所滅,羌族人最終退往河西,在宋朝時期由羌族的支部黨項人在寧夏崛起建立了西夏政權。赫連勃勃大王死後,夏國屢遭北魏攻打,最終被北魏孝武帝拓跋燾所滅,匈奴人從此退出歷史舞臺。
北魏在拓跋燾手中完成了北方的統一。此後,拓跋燾的曾孫,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將都城從平城遷到洛陽,並進行了一系列漢化改革,北方少數民族從此徹底漢化。北魏分裂後,由鮮卑宇文氏建立的北周政權是鮮卑族在中原建立的最後一個政權。最終,宇文氏滿門十一族被隋文帝楊堅所殺,五胡亂華的歷史結束。
傅斯鴻
五胡亂華的時間是指從西晉滅亡到鮮卑北魏統一北方的這段時間,即從公元316到439年之間,持續了一百二十多年。這段時間可以說是漢民族歷史上最黑暗的時期,很多人用“中原陸沉”、“中原淪陷”等詞來描繪這段時期。在這期間,由於西晉的無能,各個少數民族瘋狂湧入中原地區,大肆屠殺漢人,北方漢人在血腥與黑暗中苟活著。據記載,在西晉太康年間,北方約有人口2450萬人,在最谷底的時候,僅剩四五百萬,十不餘三,慘烈至極。五胡亂華期間的少數民族其實不止五個,期間更是建立了大大小小數十個政權,但一般五胡說的是匈奴、鮮卑、羯、羌、氐五個少數民族。
一 匈奴
匈奴是第一個進入中原的胡人部族,開啟了五胡亂華的歷史。兩漢時期,曾經強大的匈奴被漢朝打的支離破碎,分為南北兩部。北匈奴遠走歐洲,南匈奴歸附漢朝,被安置在北方一些邊境地區,學習漢族的文化,由遊牧轉為農耕,並承擔一些守邊的任務。到了西晉時期,司馬家內部爆發八王之亂,期間大規模徵集胡人為兵。八王之亂後,西晉元氣大傷,這些胡人也看到了西晉內部的虛實,開始不服約束,匈奴貴族劉淵率先作亂。劉淵是東漢末年匈奴南單于於扶羅的孫子,起兵後年建立了前趙政權。前趙建立後,多次打敗西晉軍隊,劉聰部下的石勒,就曾一次殲滅晉軍十多萬。不久,前趙攻入洛陽,俘虜了晉懷帝,在洛陽城中大肆燒殺搶掠,上至太子百官,下至平民百姓,被殺的有三萬人,大量中原士族往南逃亡,稱為“衣冠南渡”,留下那些底層漢人在北方忍受著無休止的屠殺。幾年後,又攻入長安,俘虜了晉愍帝,西晉滅亡。後來,前趙的大將石勒叛亂,自立後趙,擊敗前趙皇帝劉曜,將前趙匈奴被滅族。但是此後匈奴的分支鐵弗族的赫連勃勃和盧水胡族沮渠蒙遜又分別建立了大夏和北涼政權,之後都被鮮卑北魏所滅,跟著北魏一起逐漸漢化,完全融進了漢民族中。到隋唐時期,已經完全看不到有關匈奴的記載了。
二 羯族
羯族並不是來源清晰的民族,大約漢朝時期被匈奴人被匈奴帶過來的,隸屬於匈奴,戰時作為匈奴的奴隸軍,據考證羯族可能是中亞人。羯族殘暴至極,公元328年,前趙大將羯人石勒功滅前趙,建立後趙。後趙建立後,依然同匈奴人一樣,大肆屠殺漢人,有過之而無不及,《晉陽秋》殘本所稱的"胡皇"石勒一次就屠殺百姓數十萬。石虎即位後,更加殘暴荒淫,有記載寫到:
又內諸比丘尼有姿色者,與其交褻而殺之,合牛羊肉煮而食之,亦賜左右,欲以識其味也。比丘尼即尼姑,這段話自行理解。後來冉閔滅掉後趙,一次就解救被抓來的漢族少女二十多萬人。後趙政權當政時,北方漢人數量已經跌至谷底,中原大地上已是野獸橫行,漢族遭遇著亡族的危險。後趙在北方的暴行人神共憤,冉閔的冉魏建立後,頒佈《殺胡令》,聯合北方漢人一起剿滅羯人,僅鄴城一地的羯人被殺的就有二十多萬,各胡人部落被嚇破了膽,紛紛返回隴西、河套、中亞地區的老家,各部胡人在返回路上相互攻殺,以人為糧,成功返回的只有兩三成。冉閔將大部分羯族屠殺殆盡,剩餘一小部分依附後來的北魏,成為鮮卑化羯人。候景便是當時一個鮮卑化羯人,以打仗為業,後來又反叛北朝東魏,逃到南朝,信奉佛教的南朝梁武帝蕭衍接納了他們,但是不久後,候景又一次反叛,在江南大肆殺戮,建康城四萬戶二十多萬人被屠殺一空,幾百年的繁華毀於一旦,梁武帝也被活活餓死在健康,史稱“候景之亂”。後來在南朝大將王僧辯、陳霸先等人的聯合下才將叛亂平息,並徹底殺盡羯族,此後史書中再無羯族的記錄。
三 鮮卑
鮮卑也同羯人一樣,殘暴至極。鮮卑出兵常常不帶軍糧,直接抓漢人當軍糧,稱為“兩腳羊”。曾有一次,慕容鮮卑劫掠中原,回軍途中,抓了數萬名漢族少女當作軍糧,走到河北易水時,吃的只剩八千人,幽州刺史王浚請求將這八千少女放了,慕容鮮卑不願意,將這八千少女全部淹死在易水。冉閔攻滅後趙後,一次就解救漢族少女二十多萬,釋放了大部分,其餘五萬因無家可歸暫時無處安身,但是,冉閔不久後就被慕容鮮卑打敗,這五萬名少女落到了慕容鮮卑手裡,一個冬天就吃的乾乾淨淨。鮮卑慕容氏先後建立了前燕、後燕、北燕、南燕、西燕等政權,而拓跋鮮卑則建立了北魏,後來統一了北方,開啟了南北朝對峙的局面。鮮卑反倒成了五胡亂華最後的贏家。北魏建立後,孝文帝期間實行大規模漢化,改漢姓,穿漢服,說漢語,將拓跋氏改為漢族的元姓,其他的鮮卑姓氏也改為了單個字的漢姓,主動融入了漢族,從此歷史上再無鮮卑族。《天龍八部》裡一心想復興大燕的慕容復,就是慕容鮮卑的後人,而在小說裡,慕容復也已經與漢人無異。
四 氐族
西晉時,氐人和羌人以及其他雜胡一起,被安置在關東地區。公元294年,氐人齊萬年被氐、羌等胡族推舉為元帥,發動反叛,不久後被晉朝撲滅。之後,晉朝將數十萬氐、羌等胡族下放到梁、益二州,稱為流民。在匈奴人劉淵反叛的同時,這些流民在巴氐人李特的率領下,拉開了流民起義的序幕。從西晉到南北朝的這段時間裡,氐族人前後共建立了三個政權,清水氐楊氏曾建立仇池政權,臨渭氐苻堅建立前秦,略陽氐呂氏建立後涼。其中,前秦是一個強盛一時的政權,氐族在此前就已經漢化頗深,所以前秦建立後,沒有出現像匈奴和羯族那樣大規模屠殺的情況。苻堅即位後,重用漢人王猛,軍事上已經逐漸統一北方,勢力已經遠達西域諸國,東北的新羅、慎肅也派人來朝貢,只剩下偏安一隅的東晉,政治上也比較開明。但此時的苻堅已經極度膨脹了,親率80萬大軍南下,準備一舉攻滅東晉。後來的事我想大家都知道了,淝水之戰,苻堅全軍覆沒,隻身逃回,原先前秦統治下的各部紛紛叛亂。後來苻堅被羌人姚萇所殺,前秦滅亡,氐人逐漸退出歷史舞臺。氐族後來大部分融進了漢族,還有一部分和羌人一起融進了藏族。
五 羌族
羌人和漢族淵源頗深,據傳炎帝就是羌人祖先。和氐人一樣主要分佈在中國西北、西南地區。羌人姚萇殺死苻堅,建立後秦,後來被東晉太尉劉裕攻滅,皇族被集體誅殺。但是,比起其他四個少數民族來,羌族無疑是最辛運的,至今中國的56個民族中還有羌族這一民族。此外,還有許多羌人融進了藏族,以及緬甸國內等民族。後來宋朝時的西夏建立者,党項人,也是羌族的一支。
(網絡圖片,侵刪)
綜上,五胡亂華中的匈奴和羯族已經被滅族,鮮卑完全融進了漢族,氐族大部分被融進了漢族,還有其他部分融進了融進了青藏高原的藏族,以及東南亞的如緬甸國內的一些民族。羌族無疑是最幸運的,如今中國的56個民族裡都還有羌族。當然,在一千多年的時間後,要想具體考證這些民族的去向已經很難了。
我是一卷青史,創作不易,歡迎點贊加關注!歷史風暴
五胡亂華無疑是中國歷史上最為黑暗的一段歷史時期,五胡,通常指匈奴,鮮卑、羯、氐、羌這五個少數民族。
這五個少數民族建立政權的家族,最後基本上都被族滅,而他們的種族,也全部消失在歷史長河中。那麼,它們是如何消失的?
一、匈奴。
匈奴曾經是北方最強大的遊牧民族之一,一度是秦漢王朝的夢魘。西漢末年,因為遭受天災,漢朝強大的武力打擊,匈奴內部出現分裂。公元48年,分成南北匈奴,北匈奴最後遠遁大漠不知所蹤。(威震歐洲的阿提拉匈人和北匈奴並不是一碼事)南匈奴降服東漢,被安置在幷州、涼州一帶(今天的甘肅、山西),到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的時候,匈奴曾經與白波賊等寇掠河東與河內等地,之後定居於河東郡的平陽一帶。
公元304年,匈奴左賢王劉淵,在山西離石稱大單于,定國號為漢。劉淵死後傳位劉和,不久,劉聰殺死劉和篡位。劉聰死後,再次發生內亂。318年10月,劉曜改國號為趙。
漢武帝肯定想不到的一點是,在他死後500年,匈奴卻達到了歷史上最為強大的頂峰,東到大海,西到涼州,北到長城,南到淮河,取代漢族成為正統,控制了整個北中國。
不過,萬事盛極必衰。
第一次,公元318年,劉聰病死後,國丈靳準在漢都平陽發動政變,隨後將居住於平陽,所有姓劉的匈奴人,無論少長全部處斬於東市,並派兵掘開前趙兩個皇帝的陵墓,拖出劉聰屍體斬首,焚燬劉氏宗廟。自號大將軍、漢天王,並向東晉稱藩。
第二次。公元328年,後趙皇帝石勒擊敗並殺死前趙皇帝劉曜,隨後乘勝追擊,相繼攻克長安、上邽(甘肅天水),活捉太子劉熙、南陽王劉胤等匈奴貴族百官三千多人,全部殺死,又在洛陽坑殺俘獲的五千多匈奴人。
遭受兩次大規模屠殺後,匈奴劉氏的宗族勢力幾乎蕩然無存。
407年,出身於匈奴鐵弗部落得劉勃勃自立為天王,大單于,年號龍升,定都統萬城(今陝西靖邊北),國號夏。他就是歷史上的赫連勃勃,大夏建國53年後,即公元427年,被北魏所滅。
此外,五胡十六國期間的北涼,也是由匈奴支系盧水胡族的首領沮渠蒙遜所建立。北涼最為強大的時候,曾經控制今天的甘肅西部、寧夏、新疆、青海的一部分,是河西一帶最強大的勢力,最後在439年被北魏所滅。
北涼的滅亡,標誌著與中國作戰近千年的匈奴政權的徹底滅亡。五胡十六國期間,建立國家的匈奴君主們,基本上以滅族而告終。至此,曾經在中國歷史上盛極一時的匈奴族大部分被殺,剩下來的也被漢族逐漸同化,最終徹底退出了歷史舞臺。
二、羯。
建立後趙國的石勒,就是羯族。石勒原先是劉淵手下大將,公元319年,石勒在襄國(今河北邢臺)稱王,329年石勒消滅前趙,並於330年稱帝,史稱後趙。333年,石勒死後,他的侄子石虎篡位,將石勒家族屠殺殆盡。隨後,於335年遷都鄴。
349年,石虎死。後趙經歷了一段短暫的混亂期後,大將軍石閔軟禁了後趙最後一個皇帝石鑑,恢復本來的漢人名字:冉閔。隨後,下達了著名的殺胡令:凡是漢人進獻一個羯人首級者,文官升三級,武官拜牙門將軍。
血腥殘酷的大屠殺由此揭開序幕,僅僅一天之內,羯人的首級就堆積了上萬個,屍體扔到城外餵了野狗。屠殺到最後,鄴城內的羯人男女老幼全被殺光,首級總數達到二十萬之多。
當初,石勒建立後趙之後,把所有的羯人都接來首都鄴城居住,並給他們高人一等的超國民待遇:稱為國人,不準叫羯人或者胡人。但是石勒沒想到的是,他這個舉動反而給羯人帶來了滅頂之災。
在冉閔的號召下,後趙國內出現了屠殺羯人的比賽,後趙建立以來的殘暴,現在全部由羯人來買單。在戰場上被捉的羯族俘虜就地斬殺,居住在家裡的羯人也被統統屠殺。最後,就連長相近似於羯族的高鼻樑多鬍鬚的胡人,也被連帶殺死。
經過這場屠殺,在中國歷史上曇花一現的羯族,幾乎被徹底屠戮殆盡。
以至於今天的歷史學者,根本搞不清楚羯族的成分,有人認為羯人隸屬於匈奴,陳寅恪主張羯人是月氏人,唐長孺認為主要為西域胡,王仲犖認為羯人是白種人,譚其驤則認為羯人是中亞康居人統治下的索格底亞那人。
三、氐。
氐族的稱呼最早出現於春秋戰國,成分比較複雜,有種說法是氐人的前身是先秦時的巴人,我覺得有可能既有巴人成分,又有羌族和苗族成分。氐族的風俗與羌族比較類似,所以經常都是氐羌並稱。
三國時,曹操為了防範劉備,曾經遷徙氐人5萬餘落出居扶風、天水二郡界內。劉備佔領漢中之後,魏國又前後遷徙武都氐人萬餘戶到京兆、雍、天水、南安、廣魏等郡縣之內。曹魏統治者沒有想到的是,大規模的移居氐族到首都附近,為將來的局勢埋下了巨大的隱患。
公元304年,正是益州氐族流民領袖李雄,在成都稱王,建立成國,揭開了五胡亂華的序幕。
石勒死後,後趙內亂,石虎調遣氐族酋長蒲洪和羌族酋長姚弋仲的軍隊來中原打仗,沒想到,這個決定猶如打開潘多拉之盒,為數十年之後更加慘烈的混亂埋下了種子。
氐族建立的政權國號為秦,為了和羌族建立的秦加以區別,通常被叫做前秦。
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堅在淝水之戰中被東晉擊敗,兩年之後,前秦分崩離析,苻堅被後秦姚萇俘獲之後,下令縊死。394年,苻堅族孫苻登被後秦姚興斬殺,他的兒子苻崇逃至湟中即帝位,不久被西秦所滅。苻氏家族所有的男人被殺光,女人被擄掠為奴。
當初,苻堅為了加強控制,把當初集中到長安的氐族全部分散到各個地區,苻丕鎮守鄴城,苻暉鎮守洛陽等。當時有首氐族民歌:阿得脂,阿得脂,阿得脂,博勞舅父是仇綏,尾長翼短不能飛,遠徙種人留鮮卑,一旦緩急當語誰。
結果大難來時,氐族力量分散,無法團結起來對付四面八方的敵人,在一連串的敗仗之後,散居各地的氐族人口也就消亡了。
五胡亂華中,又一個曇花一現的民族:氐族就此徹底退出了歷史舞臺,陪葬品就是當年無比強大的前秦。
相對來說,苻堅儘管出身氐族,敗於淝水之戰,但他卻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傑出皇帝之一。歷史學家陳登原認為,苻堅有四大優點:文學優良,內政修明,大度容人,武功赫赫。然而縱觀中國古代君王,真正能做到這四點的寥寥無幾,
四、羌。
羌族的歷史相當悠久,主要分佈於中國西部的甘肅、青海的黃河、湟水、洮河、大通河和四川岷江上游一帶。羌族和匈奴一樣,以尚武而著稱,男子以戰死沙場為榮,以死於病榻為恥。東漢時,西羌內遷,與河西走廊、隴西當地的漢人時常發生衝突,取代了匈奴成為漢朝第一外患。
不過羌族的發源地主要位於地勢險要的西部山區,因此不像是匈奴那樣的遊牧民族,而是半遊牧半農耕。在打仗時,羌族軍隊也是更擅長山地突襲。
西晉末年的混亂局勢,也把羌族捲入了歷史舞臺的中央。前秦皇帝苻堅淝水戰敗後,羌人領袖姚萇起兵叛亂,第二年擒殺苻堅。公元386年,姚萇在長安稱帝,國號依然叫秦,不過後來被稱後秦。統治範圍包括陝西、甘肅東部和河南部分地區。
後秦傳位三代,最後被東晉劉裕所滅,皇族被集體誅殺。至於羌族則逃過了民族同化的命運,今天依然是56個民族中的一員。
五、鮮卑。
西晉初年,活躍於遼東半島的少數民族鮮卑,逐漸形成四個主要部落:宇文鮮卑(靠近朝鮮)、慕容鮮卑(遼西,就是《天龍八部》裡念念不忘復國的慕容復先祖)、段氏鮮卑(幽州、《天龍八部》裡的段譽很有可能就是來自這個部落)、還有就是後來統一北方的拓跋鮮卑。
鮮卑最早的起源就是古代的東胡,五胡十六國期間,鮮卑族也趁著中原內亂登上歷史舞臺,最後相繼建立慕容氏諸燕、西秦、南涼、代國等國家。最後,385年,拓跋部建立北魏,並在439年統一北方。
北魏孝文帝當政時,極力推廣漢化,鮮卑族八大姓紛紛改為漢姓,比如丘穆陵氏改為:穆,獨孤氏改為:劉,步六孤氏改為:陸,賀賴氏改為:賀,賀樓氏改為:樓,勿忸氏改為:於,紇奚氏改為:嵇,尉遲氏改為:尉。
此外皇族拓跋氏改為:元。唐代有個大詩人元稹,就是拓跋皇族後代。
到唐代以後,鮮卑就徹底融入了漢族當中。算起來,鮮卑可以說是五胡當中結局最好的一個,不知道這和孝文帝主動漢化是否有關?呵呵。
PS:根據最新的分子基因學檢測結果,鮮卑的Y染色體應該是C2,這和後來的蒙古以及建立滿清的愛新覺羅家族基本上是一致的。
謝謝閱讀。
小奔說史
西晉末年,在“八王之亂,中原政權衰弱之際,北方遊牧民族趁機崛起。五胡,主要是指匈奴、羯、氐、羌、鮮卑等五個胡人的遊牧部落聯盟。
“八王之亂”延續了16年之久,司馬氏各宗室子弟互相殘殺,社會生產力嚴重破壞,致使國力空虛,居住在塞北地區的遊牧民族趁機大規模南下,紛紛建立起和中華政權對峙的胡人國家。五胡亂華無疑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黑暗時期,這一期間戰亂紛紛,各政權間戰爭不斷,“你方唱罷我登場”,給當時人民帶來了無數災禍。
首開五胡之亂的,是當時居住在新興郡的南匈奴劉氏家族。漢靈帝中平五年(188),匈奴首領於扶羅當了南單于,後來又趁天下大亂之際,大肆攻城略地,佔領瞭如今晉、陝等地。建安二十一年(216),曹操把南匈奴分為左、右、南、北、中五部,分居於幷州各郡,匈奴的居住地也就擴到了北部的新興區域。
時任北部帥的劉豹,即是於扶羅的兒子,劉豹的兒子劉淵,自幼聰明好學,魏鹹熙時還被匈奴貴族推薦到洛陽當任子,後來又受到晉武帝司馬炎的賞識,在左賢王劉豹去世後,襲父職當了匈奴左部帥。
晉元熙元年(304),劉淵回到左國城後,被匈奴部族擁立為大單于,公然起兵反晉,隨後即位稱漢王,改年號為元熙,追三國蜀后王劉禪為孝懷皇帝。接著便率領匈奴鐵騎出擊晉軍,擊退了幷州刺史司馬騰,並收復了當時在東方起義失敗的王彌和石勒等部。永嘉二年(308),劉淵正式稱帝,改元永鳳,並遷都平陽,然而還沒來得及一統天下,便去世了。後來其子劉聰即位,劉聰去世後,其子劉粲嗣位,發生了內亂,國丈靳準謀朝篡位,將居住在平陽的劉氏匈奴全部殺死在東市。
劉聰堂兄劉曜得知叛亂,在討伐的路上被眾將推舉登基,改國號為趙,史稱前趙。劉曜所建立的前趙政權仍是以匈奴為主體,然而由於沒有完善有效的統治措施,前趙很快為後漢的石勒所取代,劉曜本人也被俘身亡。石勒滅前趙後稱帝,建都襄國,史稱後趙。
大致說來,五胡亂華可分為前後兩個時期,前期的政權主要有成漢、漢和前趙、後趙、前燕、前秦、前涼,後期的政權主要有後秦、後燕、南燕、北燕、後涼、南涼、西涼、北涼、西秦、夏等十六國。
五胡亂華既是一個民族分裂,也是各民族相互融合的時期,在這期間戰爭不斷,生靈塗炭,社會經濟和生產力遭到嚴重破壞。經由這場延續了一百三十多年的戰亂,有些胡人國在戰爭中堙滅,有些則被漢化,融入了漢族之中,中原文化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西部和北部各少數民族,及外來文化。
煮酒君
先說,我這個回答和問題關係不大,主要是給無腦吹冉閔的文盲掃掃盲。
發現很多文盲看了幾篇朋友圈雞湯文,就開始狂吹冉閔啊。
首先,冉閔和他爸都是羯族建立的後趙將領,尤其冉閔還是石虎的養子,而後趙南征北戰,冉閔的功勞很大,是石虎的愛將。要說起來,冉閔家的成分那是妥妥的漢奸。
其次冉閔自立為帝那也是形勢所逼,石虎死後,羯族貴族爭權,冉閔要不弄死他們,就得被弄死,包括後來的殺胡令,自立為帝,都很難說他是在主觀上有多在乎漢民族的存續,主要還是為了自保。
至於殺胡令現在被吹成是拯救了漢民族的一筆,更是滑天下之大稽。
殺胡令前前後後是殺了幾十萬胡人,然而北方還是一直掌握在少數民族手裡,前秦、前燕、後燕、北魏,哪個不是少數民族政權?冉閔的殺胡令又能殺幾個人?更何況當時衣冠南渡,東晉掌握著整個南方加上荊襄四川,上千萬的人口,還佔據著長江天險,除了曾經短暫統一北方的前秦,當時並沒有哪個北方政權有滅晉的實力。所以我還真看不出少了冉閔,漢人為什麼就會亡國滅種了。
況且漢禪讓於魏,魏禪讓於晉,用當時的眼光看,晉朝那是漢室正溯,冉閔稱帝在當時大多數漢人看來,那是亂臣賊子。
所以冉閔無論主觀客觀,其實對漢民族存續起到的作用都很有限。要說起來對漢族存續貢獻較大的,還是東晉政權。早期穩定東晉的王導,後來收復四川,幾次北伐的桓溫,起到的作用都要比冉閔大。
而且要說起漢民族存續,那就不得不提淝水之戰。當時一統北方、躊躇滿志的符堅,率領百萬雄師逼近長江,誓要消滅東晉,一統天下。如果沒有謝安、謝玄叔侄力挽狂瀾,在淝水大敗前秦,那漢族才是真正的亡國。所以,真的要選一個或幾個人當漢民族的救世主,那大家還是記住謝安、謝玄的名字吧,以後再吹也有個譜。
冉閔的殺胡令確實客觀上起到了一定的震懾作用,以後的少數民族政權確實都比較重視和當地漢人的關係,積極學習漢族先進文化,任用漢族官員,跟名門望族積極通婚,為他們最終融入漢族打下了基礎。但要說挽救漢族於生死存亡,那是徹徹底底的扯淡。
想和世界聊聊
五胡亂華中的五胡結局如何呢?簡而言之,五胡其實有一個共同的結局,即融入別的民族之中。當然其中羌族的情況略有不同,不過整體上也是這樣。
匈奴族現在在哪?
在說匈奴族的去向之前,桃花石雜談要先澄清一個問題。即這裡說的匈奴只是南匈奴,因為五胡亂華時期入主中原的就是南匈奴,而不包括西遷的北匈奴。
而南匈奴正是揭開了五胡亂華序幕的民族。南匈奴領袖劉淵在公元304年趁西晉八王之亂,國力虛弱之機,在位於今天山西境內的左國城稱漢王。四年以後,劉淵又進一步稱帝,並立年號永鳳,後世將其政權稱為漢趙。而在7年之後,西晉愍(mǐn)帝投降漢趙,西晉滅亡,中國北方正式進入十六國時期。
(匈奴人劉淵想像圖)
在十六國時期,除了漢趙政權之外,還有後來的胡夏政權也是由匈奴人所建立。漢趙政權在不久之後就被羯族人建立的後趙滅亡,而胡夏則滅亡於後來統一中國北方的北魏政權。而在這些政權滅亡之後,南匈奴人就散居於中國北方各地,其中一部分直接漢化,另一部分則先是鮮卑化,比如有很多資料顯示鮮卑的宇文部其實就是鮮卑化的匈奴人後裔。但最終這批鮮卑化匈奴人也在隋唐的漢化大潮中完全漢化。目前漢族中很常見的劉、賀、叢等姓氏,以及中國歷史上曾經留下過印記的呼延和万俟(mò qí)等姓氏中,有部分人都可能是南匈奴的後裔。
鮮卑族現在在哪?
其實相比於名氣更大的匈奴人,鮮卑人才是五胡時期真正的主角。十六國時期的前燕、後燕、西秦、南涼、南燕等政權都是由鮮卑人所建立。而後來統一了中國北方的北魏政權也是由鮮卑人所建立。
而鮮卑人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漢化最徹底的北方遊牧民族了。無論是曾經建立了幾個燕國的慕容氏,還是後來建立北魏統一北中國的拓跋氏,乃至後來南遷建立了大理國的段氏,其實在後來的漢民族文化裡幾乎都沒有再被視為異族。而這種情況也很正常,因為鮮卑確實從非常早期開始就漢化意願極其強烈,其皇族主動說漢語,改漢姓,而且與漢族通婚。或許也正因為如此,鮮卑人建立的北魏才能得到接受,最終成功地在中國北方實現了將近200年的統治。
(慕容鮮卑想像圖)
到隋唐時期鮮卑人和漢人的區別已經很小,可以說只是不同家族的區別了。而到了唐朝中後期之後鮮卑這個民族基本上已經沒了,入主中原的鮮卑人完全融入了漢族之中。當然入主中原的鮮卑沒了,不等於鮮卑民族完全沒了。有一些沒有來到中原的鮮卑人還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自己的民族性。比如最早分佈於東北地區,後來一部遷居新疆的錫伯族人和鮮卑族可能就有比較大的淵源,其族名也很可能是同一個。另外慕容鮮卑的一部後來在西北地區建立了吐谷渾政權,滅亡之後也有一小部分慕容鮮卑演化成了今天青海的土族人。
羯族人現在在哪裡?
羯族人是五胡裡唯一一個白種民族,根據歷史記載,羯族人高鼻深目多須,擁有典型的白種民族特點。不過羯族人也是在五胡亂華時期影響最小的民族,因為北方十六國裡只有一個後趙是羯人所建立。
(羯族人想像圖)
羯族人曾以嗜殺而聞名,後來在冉閔建立冉魏之後幾乎被滅族。不過在後來北魏時期的權臣爾朱家族被有些人認為是鮮卑化了的羯人,同時在南朝製造了侯景之亂的侯景也被認為是羯人後代,但這種說法也有爭議,有人認為是因為侯景和羯族都以嗜殺而聞名,所以故意把他說成了羯族,而其實他本人並不是。所以羯族人估計後世即使有人數也會很少,早就融於其它民族的汪洋大海之中。前兩年有個姓石的漢族人曾出書說自己的羯族人後裔,而羯族人則是東遷的一支猶太人。還有人認為現在俄羅斯北亞地區的稀有民族愒(qì)人可能是羯族後裔。不過這些說法都不太主流,甚至根本不被接受。
氐族人現在在哪裡?
氐(dī)族人建立的前秦王朝給漢語裡留下了草木皆兵和風聲鶴唳等成語。除了前秦之外,十六國時期的後涼也是氐族人所建立。前秦和後涼相繼滅亡之後,氐族人也散居各地。現代人認為氐族人有大量融入漢族,另外有人認為現在甘肅和四川的白馬藏族也有氐族人的血統。還有一部分氐族人南遷緬甸,成為了現在緬甸民族克倫人的祖先,但這些說法也都有爭議。
(
前秦符堅想像圖)羌族人現在在哪裡?
羌族和其它四個民族一個最大的不同是,現在的中國境內還有一個叫羌族的民族。不過這個羌族雖然也可以說是十六國時期羌族的後代,但最多隻能算是一支,因為十六國時期的羌族人數要明顯比現代羌族的人數多。
(後秦姚萇(cháng)卡通形象 )
十六國時期羌族人建立了後秦,但那也只是羌族人的一支。而這部分羌族人在後秦滅亡之後多數也融入漢族。後來羌族人的一支党項人還曾經建立過西夏政權。其它羌族人則大量融入或者演變成了西南地區的很多少數民族,比如藏族、彝族、白族、土家族等,也包括現代的羌族。
桃花石雜談
說到歷史上一些悲慘的事情,五胡亂華不得不說,當年的五胡亂華,漢人被大肆屠殺,婦女更比奴隸都不如,那麼五期的結局又是如何呢❔
五胡亂華,“五胡”主要指匈奴、鮮卑、羯、羌、氐五個胡人大部落,但事實上五胡是西晉末各亂華胡人的代表,數目遠非五個❕
在西晉時期塞外眾多遊牧民族趁西晉八王之亂,國力衰弱之際,陸續建立的非漢族政權,形成與漢人政權對峙的時期❕
一般來說,從西晉滅亡(公元316年)算起,一直到鮮卑北魏統一北方(公元439年)❕
其中《晉書.食貨志》有文:西晉的“八王之亂”使西晉初年並不十分發達的經濟,受到更為嚴重的破壞❕
與此同時,關東地區又爆發了罕見的蝗災和瘟疫,史載“至於永嘉,喪亂彌甚;雍州以東,人多飢乏,更相鬻賣,奔迸流移,不可勝數;幽、並、司、冀、秦、雍六州大蝗,草木及牛馬毛皆盡;又大疾疫,兼以饑饉”,“流屍滿河,白骨蔽野”❕
這個時候可以說,屍骨遍野,民不聊生❕
到西晉時期,胡人已經遍佈北方各地,關中地區尤其眾多❕
當時人江統在其著名的《徙戎論》中驚呼,“關中之人百餘萬口,率其多少,戎狄居半”❕
五胡亂華之前,北方遷入中原的胡人已高達數百萬,很多地方超過了當地漢人人口❕
五胡亂華是由氐族及匈奴族揭開序幕❕
公元304年冬天,氐族領袖李雄佔成都,自稱“成都王”,史稱成漢;匈奴貴族劉淵起兵於離石,史稱漢趙;是五胡建國的開始❕
先先後後這些民族一共建立了十幾個政權❕
據記載鮮卑乘機大掠中原,搶劫了無數財富,還擄掠了數萬名漢族少女❕
回師途中一路上大肆姦淫❕同時把這些漢族少女充作軍糧,宰殺烹食❕
走到河北易水時,吃得了只剩下八千名少女❕
王浚發現後,要鮮卑留下這八千名少女;鮮卑一時吃不掉,又不想放掉,於是將八千名少女全部淹死於易水❕
易水為之斷流❕
南遷的人超過了半數,留在北方的人命運很悲慘;匈奴、羯等族軍隊所到之處,屠城掠地千里;燒殺淫掠,《晉書》記錄當時永嘉喪亂,中原士族十不存一❕
《晉陽秋》殘本所稱的“胡皇”石勒一次就屠殺百姓數十萬,諸晉史中也有大量屠殺記錄,屠殺在數個州開展❕
石勒公然明定胡人劫掠漢族士人免罰,胡人有所需,可以任意索取一般漢人的東西❕
同時又禁止漢人稱遊牧民族作胡人,而稱“國人”,違者斬❕
石勒其侄石虎更加殘暴,使五十萬人造甲,十七萬人造船,死亡超過三分之二;奪漢女五萬入後宮肆意變態凌殺汙辱之行,期間由於負婦義夫的反抗,死者不計其數❕
從長安~~到洛陽~~再到鄴城;成漢的使者見到沿途樹上掛滿上吊自殺的人,城牆上掛滿漢人人頭,屍骨則被做成“屍觀”,恐嚇世人,數萬反抗將士的屍體被棄之荒野喂獸❕
總之這個時期,漢人被大量殘殺,婦女被侮辱殘殺,北方漢人銳減至六百萬,造成赤地千里的景象❕
五胡亂華的後期,除漢族和鮮卑族仍保持其勢力與明顯的民族認同外,匈奴、羯(匈奴中的白奴)、羌、氐戰敗後或被大量屠殺,鮮卑族拓拔部最終獲取勝利,建立北魏之後逐漸統治華北地區❕(就是現在電視連續劇《錦繡未央》中的大魏)
後來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並統一全國,中國結束了278年(公元311永嘉之亂~公元589年隋滅陳)的動亂和分治❕
四都火雞
結局就是五胡基本上滅絕了,現在只有羌族還存在,其他四族已經沒有了。
五胡指的是匈奴、鮮卑、羯、氐、羌五個少數民族。在晉朝時候,因為皇族出現內亂打的不可開交,也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八王之亂。北方的少數民族趁亂入侵中原,最終天下大亂。這些少數民族最終在建立了多個政權,大大小小几十個國家。為主的就是匈奴、鮮卑、羯、氐、羌這個五個民族,所以被稱為五胡亂華。
之說以說它們是亂華,因為他們入侵中原後,對漢人進行了種族滅絕式的大屠殺。這段時期是中國幾千年歷史上最黑暗最混亂的時期,北方人口減少了七成,差點被殺絕了。
正是因為五胡的統治實在太黑暗了,所以引起了漢人的反抗。最終將這些胡人的政權全部推翻,至於五胡的結局,我分開來說。
先說最直接的,羯族。
羯族建立的政權叫後趙,他們是屠殺漢人最多也最恨的一部分。後來被冉閔推翻。冉閔上位後頒佈了殺胡令,要殺光所有羯族人。目的也基本達到了,羯族滅絕。
匈奴
匈奴後來分裂成了兩部分,一分部逃到了歐洲。剩下的後來慢慢被漢化,都變成了漢人。匈奴族消失。
鮮卑
鮮卑人建立的政權被推翻後,人口也慢慢的漢化,最終消失。
氐
氐族跟匈奴、鮮卑的結局一樣,都被漢化,民族消失。
至於羌族,被推翻後大部分也被漢化,少部分遷移到西北地區,發展成了現在的羌族。
漂浮菌
“五胡亂華”現在在歷史教科書是叫“民族大融合”,所以從這裡我們就可以知道五胡的結局是怎麼樣的了。但是其中也有一支胡人,可能已經被冉閔趕盡殺絕了。
五胡是指匈奴、羯、氐、羌、鮮卑。但是當時只是以這五胡為主,還有一些其他胡人政權參與了。五胡亂華是經歷三國亂世後爆發的,當時的中原地區疲憊,加上當時氣候遷移少數民族的崛起,建立了為數眾多的政權。最先禍害中原的就是匈奴五部之一的劉豹一部,這一部落原來在曹魏幷州境內。曹魏時期鄧艾曾經評價:戎狄不講情義,他盛強的時候遲早會作亂中原,只有衰敗的時候才會歸附朝廷。
所以自曹魏時期,因為中原內亂,少數民族便已經開始了內遷,當時這種內遷是受到支持的。因為曹魏需要穩定的北方,還有是藉助少數民族的力量。包括諸葛亮安撫孟獲,使得南方少數民族歸附一樣,最後劉備伐吳就帶上了一支南蠻部隊。但是這種內遷拉攏政策卻是五胡亂華的根源,而西晉的快速衰敗使得五胡亂華來得快速且猛烈。
五胡亂華導致的三百年浩劫,對文化和經濟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此後的北方一些少數民族依舊是時不時就入侵中原,而這些都是五胡亂華的結果。但是也因為這種衝突,使得文化的交流得到保證,不少少數民族漸漸被中原所同化。所以我們的歷史教科書才會將“五胡亂華”稱為是“民族大融合”。
小司馬遷論史
從公元304年“屠各匈奴”的首領劉淵發動永嘉之亂(五胡亂華)開始,到公元439年北魏太武帝統一中國北方為止,匈奴、鮮卑、羯、氐、羌以及它們的分支民族在中原地區建立了繁多的割據政權。其中,存在時間較長、影響力較大的16個政權被記載進了《十六國春秋》中,也就是我們熟悉的“五胡16國”。那麼,匈奴、鮮卑、羯、氐、羌這五個民族結局如何呢?
第一、匈奴族
匈奴是掀起“五胡亂華”的罪魁禍首,它的分支民族屠各匈奴就是前趙的建立者,也是消滅西晉王朝的力量。但屠各匈奴後來被羯族所滅,而另一支鐵弗匈奴被強大拓拔鮮卑所滅。在十六國後期,南下匈奴各部已經大部分被鮮卑吞併,後隨著鮮卑漢化而漢化。例如,隋文帝楊堅的文獻皇后獨孤伽羅就是匈奴裔的鮮卑人。
第二、鮮卑族
鮮卑是“五胡”中族群最龐大的少數民族,也是實力最強的少數民族,有慕容鮮卑、拓跋鮮卑、禿髮鮮卑、段氏鮮卑、乞伏鮮卑、宇文鮮卑。其中,慕容鮮卑建立了前燕、後燕、西燕、北燕、南燕與吐谷渾。
而拓跋鮮卑則是結束了“五胡16國混戰”,以及統一中國北方的力量。在公元439年,拓拔鮮卑建立的北魏王朝最終統一了黃河流域,結束了北方長達百年的混戰。北魏雖然是鮮卑族政權,但對中國歷史影響深遠,並且間接性地孕育了隋、唐兩代王朝。在隋朝時期,鮮卑人已經完全融入漢族,不再作為獨立民族出現。
第三、羌族
古羌族是對西北民族的一個泛稱,與今天的羌族並不是一個概念,今天的羌族是宋朝時期的西南羌的後裔。古代的羌族在漢朝時期就已經發展壯大,並在西晉滅亡後建立了後秦王朝,但存在的時間不長。南北朝以後,西部的羌族被吐蕃吸收,北部的党項羌則被蒙古消滅,西南地區的羌族得以保留,並逐漸形成了今天的羌。
第四、氐族
氐族即盍稚族,是一個古老的農耕民族。氐族在4世紀中葉所建立的前秦是整個五胡16國中最為強大的王朝,其鼎盛時期幾乎覆蓋了大半個中國,但卻又在383年的淝水之戰中敗給東晉。前秦瓦解後,北方又陷入了激烈的戰亂中,氐族走向衰落。此後,西南的氐族被統治者大量遷徙到河北、關中等地,與漢族雜居,並被漢人同化。
(公元439年,拓拔鮮卑統一黃河流域)
第五、羯族
羯族是匈奴與中亞民族結合後衍生出的一個白人民族,也是五胡中最殘暴的民族。羯族人石勒在五胡16國中建立了後趙,併吞並了匈奴人劉曜的前趙王朝。但後趙的暴君石虎在位時期,暴虐無道,對漢族與其他民族展開了大規模的屠殺,導致王朝開始衰落。後趙滅亡後,人口本就稀少的羯族遭到了漢人冉閔、羌族、慕容鮮卑的圍攻,是五胡中唯一一個因為屠殺而消亡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