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穆斯林用美食在这条叫回坊的巷子里坚守千年

西安既是一座文化名城,也是一座美食之都。而地处莲湖区的回坊,更是各种美食荟萃之地。

在西安回坊,每一种美味,每一声叫卖,每一盏灯光,无不传递着千年以来中国人追求美好生活的执着与虔诚。

“闻道寻源使,从天此路回。牵牛去几许,宛马至今来。”在古都西安,盛唐诗人杜甫诗中的丝路遗迹如今大多留存于钟鼓楼下的莲湖区,这里不仅有当时规模盛大的“西市”遗址,更有绵延在人们舌尖上的丝路美食风情。

西安穆斯林用美食在这条叫回坊的巷子里坚守千年

西安“回坊”就是所有游客与食客的天堂。初到西安的游客往往误认为鼓楼后这条最繁华的北院门街就是“回坊”,其实它不是一条路,而是由很多条或长或短的街巷所组成的民族风情街区。西安本地人则把这里称之为“坊上”。自然,“坊上人”就是回坊里生活的回族人。说宽泛点,“坊上人”是西安地区对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人的一种亲切的称谓。

坊上人世代擅长小吃制作,千百年来传承不绝的手艺完整地保留了传统清真饮食风味。牛羊肉泡馍、腊牛羊肉、烩羊杂、粉蒸羊肉、蜂蜜凉粽子、盛氏酿皮、羊肉饼、八宝甜稀饭、胡辣汤、羊肉水饺、韭饼、酸汤水饺、灌汤包子、牛肉拉面、羊肉臊子饸、黄桂柿子饼、蛋花醪糟、水盆羊肉、芝麻烧饼、葱油饼等数百种小吃应有尽有。用料考究,制作精细,甜咸辣荤素搭配,品种众多,为全国清真小吃之冠。

千百年来,坊上人一直居于此。朝代更替,世事变迁,他们却从未离开。我们说西安是十三朝古都,但西安却只有一个回坊。从父到子,从子到孙,回坊的文化不仅仅世代延续,也在一次次的文化交融中影响着西安,让西安厚重的历史染上伊斯兰文化的味道。

西安穆斯林用美食在这条叫回坊的巷子里坚守千年

西安穆斯林用美食在这条叫回坊的巷子里坚守千年

西安穆斯林用美食在这条叫回坊的巷子里坚守千年

而在这文化的熏染中,影响最大的,除却美食的话,应该就是坊上人的生活吧。

有的人说,坊上人的生活太无趣,整年中除了开斋节和古尔邦节再无其它节日,平日里也无其它娱乐活动。也有人反驳道,坊上人的生活充实而满足,经营自己的生意,维护自己家庭,同时执着好自己的信仰。

我更倾向于后者。

回坊虽小,却装下了他们大多数的梦想。

看起来,他们好像很市井,

但仔细揣摩,他们身在市井,却高于市井。

我更倾向于后者。回坊虽小,却装下了他们大多数的梦想。看起来,他们好像很市井,但仔细揣摩,他们身在市井,却高于市井。

西安穆斯林用美食在这条叫回坊的巷子里坚守千年

西安穆斯林用美食在这条叫回坊的巷子里坚守千年

西安穆斯林用美食在这条叫回坊的巷子里坚守千年

回坊人勤劳的特质让他们不再只将工作或者经营生意当作挣钱的手段,这是生活的一部分。所以你会经常看到某个老板在门头迎客,而他的店早已是个闻名西安甚至国内的老店,店老板已远不用再为生计发愁。在我们感叹其艰苦勤劳时,也许感叹的,只是他生活的延续。他们热爱这种生活,热爱这种小日子。

每天的太阳升起,做完晨礼,坊上人就又开始了新的一天。犹如昨天一样,依然走到店里,拉起卷闸,准备好和昨天一样的物料,做起和昨天一样的食物,和昨天一样做五次礼拜。唯有不同的是,今天面对的,是不同的顾客。

但生活总是这样,在重复着某件事,一次又一次。当你对这些琐碎和小事无所厌倦乐此不疲时,当你对你的信仰坚持不懈时,这些纷繁和复杂、这种信仰,就成了生活,就成了小日子。

西安穆斯林用美食在这条叫回坊的巷子里坚守千年

西安穆斯林用美食在这条叫回坊的巷子里坚守千年

第一次走进回坊,你只看到了美食,还有和美食形成强烈反差的喧嚣。犹如一个大型的夜市,只是好吃与热闹。

第二次走进回坊,你在发现更多美食的同时,走进了化觉巷,走进了大清真寺,你注意到了人们做完礼拜回来,你还注意到了他们脚踩过的青石和门上的砖瓦。

第三次走进回坊,也是你第三次吃泡馍,也许你发现你喜欢上这里了,喜欢这里的味道。摊上的美食、街上的吆喝、陈旧的宅院、斑驳的木门,这都是她的味道,他们的生活。

西安穆斯林用美食在这条叫回坊的巷子里坚守千年

西安穆斯林用美食在这条叫回坊的巷子里坚守千年

在回坊,这些市井般的日子就在眼前。一幅幅画面就像牛羊肉泡馍一样,原汁原味的流淌着老回坊、老西安的风土人情。

泡馍在慢慢掰着吃着,日子在慢慢过着,城市在慢慢地老着,亦如凡间的世事也在老去一样。在这个小地方能住上一辈子实在是很惬意的事,你可以漫不经心地去熟悉它,感受它,品味它,多少年来,西安回坊人过的生活,实实在在。

西安穆斯林用美食在这条叫回坊的巷子里坚守千年

西安穆斯林用美食在这条叫回坊的巷子里坚守千年

西安穆斯林用美食在这条叫回坊的巷子里坚守千年如果你是第一次踏足回坊,最忌讳一头扎进北院门,见店就吃,结果才走了百多米就会捧腹撑腰而归。真正的“吃家子”,会每次主打三至五个小店,细嚼慢咽,看人来人往。

如果问地道的老陕,为什么吃饭一定要去坊上?答案就三个字“老味道”。所谓的“老味道”不仅是指美食之味,更是一种附加在风情环境中的记忆与回想。

西安穆斯林用美食在这条叫回坊的巷子里坚守千年

西安穆斯林用美食在这条叫回坊的巷子里坚守千年

西安穆斯林用美食在这条叫回坊的巷子里坚守千年

西安穆斯林用美食在这条叫回坊的巷子里坚守千年

这里贾家的、米家的、白家的……牛羊肉泡馍,早在解放前就已名扬四方,外地不少军政要员、社会名流、影视歌星都慕名前来饱餐一番。这从他们店内悬挂的照片和题写的字画就可见一斑。别看这简单的泡馍,做工却很有讲究,必备的诸多调料是绝对不能少的。骨和肉需分别卤制,达到肉烂、骨脱、汤清。泡馍的品种大致有四种,即“水围城”“干泡”“单走(又叫水盆)”“小炒”,依烹制方式不同而命名。无论哪种,要吃得有滋有味,需客人自己去掰馍,馍粒需掰得如黄豆大小,用原汁原汤煮过,加粉丝香菜,吃时伴着糖蒜辣酱,其味格外独特,客人吃得爽快、舒坦、实在。而“小炒”却不是煮出来的,而是炒出来的,即在锅内添油加汤,馍粒中加上黄花、木耳、青菜、豆腐干、鸡蛋等配料,加卤熟的牛羊肉丁,油泼辣椒,香醋大火翻炒,其味浓郁、酸辣爽口,堪称泡馍中的特色品种。

西安穆斯林用美食在这条叫回坊的巷子里坚守千年

西安穆斯林用美食在这条叫回坊的巷子里坚守千年

西安穆斯林用美食在这条叫回坊的巷子里坚守千年

玻璃瓶的“咣当”声回荡在回坊狭窄的路上,一辆满载“冰峰汽水”的送货车开过街面。“冰峰”是当地一种知名碳酸饮料,西安人不论男女老幼,都爱喝。其广告语也是一句大白话:“从小就喝它。”小店里如果冰封断货,食客过门而不入。回坊内的美食虽然小却口感出奇的好,很多“坊上人”是推着小推车做生意的,但因为没有店面,很容易错过。在坊上,无论是找寻攻略上久负盛名的知名老店,还是本地人挚爱的私房收藏,大多都如同描述的这样一般,因为门脸太小而经常失之交臂。

西安穆斯林用美食在这条叫回坊的巷子里坚守千年

西安穆斯林用美食在这条叫回坊的巷子里坚守千年

西安穆斯林用美食在这条叫回坊的巷子里坚守千年

西安穆斯林用美食在这条叫回坊的巷子里坚守千年

虽然现在的回坊已经开通了电频车游览,但我不喜欢这种车辆在里面行走的感觉,倒是为初来咋到寻觅美食的人儿提供了一个比较方便的定位。电频车会按照较为知名的美食店铺为站点,上下车之间既是一个美味到另一个美味的过程。

从回坊出去向西是城隍庙,向东则是古城西安的地标——钟楼、鼓楼。

回坊的历史和古城一样悠久,唐天宝年间的安史之乱期间,唐朝被迫派大臣到西域和回纥借兵求援,西域方面出骑兵3000人前来支援,而在这支援军中有一将领名为麻土染第,此人在收复长安和洛阳的战斗中,屡立奇功。平息安史之乱后,有相当数量的西域回纥人留在长安,于是唐朝皇帝将现在的麻家什字这一带封赏给了麻土染第,于是麻土染第及其部下在此定居并做起了饮食生意,并以“麻”为姓和店名,其部下也改姓“麻”,麻家什字因此而得名。

西安穆斯林用美食在这条叫回坊的巷子里坚守千年

西安穆斯林用美食在这条叫回坊的巷子里坚守千年

西安穆斯林用美食在这条叫回坊的巷子里坚守千年

西安穆斯林用美食在这条叫回坊的巷子里坚守千年

西安穆斯林用美食在这条叫回坊的巷子里坚守千年

自2014年夏天走进回坊,走进老白家泡馍已经是三年有余了。三年前的那一碗牛肉泡馍味道依旧,猫咪可能不会再是那一只了。一大碗泡馍下肚,心里和胃里都暖了。带着白帽子的煮面大哥在外面唱起了歌,那是他们的语言他们的信仰之歌。充满异域风情的歌声宛转响亮,虽然听不懂,看着他的背影,我慢慢放下碗筷,这条街可能是他们在这座城市里最后的坚守了。

坊上的小吃说不尽、写不完的。外面的世事再变再改,回坊人的这种深情,不改。

西安穆斯林用美食在这条叫回坊的巷子里坚守千年

西安穆斯林用美食在这条叫回坊的巷子里坚守千年

西安穆斯林用美食在这条叫回坊的巷子里坚守千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