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萬一跑道是假的怎麼辦?

常聽人們說,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因為一旦輸在了起跑線上,長大後差距會越來越大,

一定要在小時候給未來打下堅實牢固的基礎。

於是在孩子年齡尚小,沒有任何分辨能力的時候,

家長就開始著手培養他們,以求在起跑線上不落人後。

但人生是一場馬拉松,你可別把它當成了百米賽跑。

D的孩子俊俊今年小學六年級,

從幼兒園開始就被D以愛的名義“脅迫”著參加各類特長班。

從奧數到游泳,從跆拳道到書法,從小提琴再到英語,

按照D的說法,自己小時候沒有條件學,現在有條件了一定要讓孩子多學一點。

俊俊每天4點放學之後,便被D牽著小手穿過兩條街到輔導班,

到家基本都是7、8點了。

週末的話會更辛苦些,兩天被分割成四份,似乎永遠處於趕場的狀態。

俊俊曾經悄悄的跟我說,很討厭這些補習班,

很討厭游泳,奧數,小提琴,他覺得自己特別喜歡航模。

我說那你要跟你媽說呀。

他說沒用的,我媽只會認為航模是玩具。

我也曾問過D,孩子的童年難道不應該是自由自在的嗎?

哪怕現在沒有上房掏鳥窩,下河抓魚蝦,

至少也該有點課外書和動畫片吧。

D說,小學階段特別重要,孩子正是打基礎的時候,

如果現在落後了,這輩子就毀了。

我說那你至少也尊重下孩子的意見,他對什麼感興趣,想學什麼吧。

你這樣什麼都往裡塞,到最後不怕給撐吐了嗎?

D說,他那麼小的年紀懂什麼興趣?

我這是為了他好,這叫對他的人生負責。

我看了看俊俊生無可戀的眼神,一時語塞不知說什麼好。

當然,為人父母理應為孩子的人生負責,

但為他們的人生負責不等於負責他們的人生。

我們要承認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在一個方面多一點,另一方面一定會少一點,

畢竟不是所有孩子都是天才少年,可以在各個學科都獨佔鰲頭。

D這種廣泛撒網,重點撈魚的行為,無異於替孩子決定他的道路,

說真的,這樣對嗎?

很多家長都以孩子還小,孩子不懂事來為自己的決定做藉口,

可是當他們以為是為孩子好的時候,真的是為了孩子好嗎?

我們總是說著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可是有沒有想過這條跑道的終點一開始就不是孩子未來要去的地方??

把孩子送去課外班的家長總是用郎朗的例子來證明自己的沒有做錯,

可是郎朗在5歲的時候就已經顯現出在音樂上的天賦,

並且是以家庭支持,自己熱愛的前提下。

放到今天,如果孩子告訴你想要練習體育,

你會哪怕傾家蕩產,也會賭一把嗎?

所以,不要再用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當做藉口,

也許從一開始,這條跑道就是假的。

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萬一跑道是假的怎麼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