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费用户规模破百万,看阿里云如何保持持续竞争力

2017.8.19阿里巴巴公布2018财年第一季度财报,值得关注的是

阿里云付费用户规模突破百万,业务营收规模24.31亿元,年内有望突破百亿关口。作为亚洲首家付费用户规模达百万级的云服务商,阿里云近两年业务和用户规模的高速增长奠定了其在云计算市场上的领导地位,并与AWS、Azure形成3A阵营,成为云服务提供商第一梯队。

付费用户规模破百万,看阿里云如何保持持续竞争力

Gartner发布的2016年全球公共云市场份额报告显示,3A阵营占据云计算市场过半份额,其中亚马逊AWS依旧占据领导地位,微软Azure的优势在SaaS领域,阿里云则凭借在中国公共云市场上的绝对优势紧追Azure,并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投身于云计算全球化竞争浪潮中。

根据云计算市场进入门槛高、企业竞争力往往与从业时间密切相关的特点,可以预计阿里云在国内云计算市场的先发优势仍将保持,但腾讯云、华为云等竞争对手的奋力追赶,也使得竞争加剧;海外市场上,竞争激烈程度远高于国内市场,作为唯一一家入围全球云计算市场排位前十的中国企业,阿里云的海外布局之路可谓道阻且长,阿里云将如何在未来保持持续竞争力,成功复刻AWS模式?

01、技术

阿里云成立的初衷是将自身管理大型数据中心和复杂软件系统的能力和经验对外输出变现,实现商业化,其商业模式与亚马逊AWS如出一辙。

内部试水到外部应用:

2010年阿里云在阿里内部试水,阿里小贷(阿里金融前身)的所有业务均由大数据计算结果驱动,以此考验阿里云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不断地试错之后,2011年阿里云官网正式上线,开始正式大规模对外提供云计算服务。阿里云的内部客户也由阿里小贷扩大至淘宝、天猫、阿里巴巴等事业群,外部客户也由前期的初创公司、中小企业拓展至12306、中石化等大型央企。不同体量的客户对阿里云计算的要求也不一致,阿里云第一代云服务器从Xen虚拟化架构+千兆网络起步,主要服务于站长和互联网小客户,2014年底已不再部署此类服务器;第二代云服务整体架构升级为KVM+万兆网络,存储、计算、网络能力及稳定性均有显著提高,开始对大中型客户提供云服务;第三代则是新近发布的企业级产品线。

产品更迭快:

阿里云在技术更迭和客户需求的助推下,产品和解决方案体系得到不断丰富和扩展,覆盖场景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延伸,以标准化的产品为基础提供高端定制化的服务。以2016年6月为始,3-4个月为短周期,阿里云云栖社区以产品和解决方案全向图的方式可视化地展示了其产品更新迭代的速度:

2016年6月:93款产品

付费用户规模破百万,看阿里云如何保持持续竞争力

2016年9月:121款产品和解决方案

付费用户规模破百万,看阿里云如何保持持续竞争力

2017年1月:150款产品和解决方案

付费用户规模破百万,看阿里云如何保持持续竞争力

2017年5月:165款产品和解决方案

付费用户规模破百万,看阿里云如何保持持续竞争力

持续降价,释放技术红利

技术演进是以产品和解决方案的更新速度加以展示,而技术红利的大规模释放则是以持续降价为标志。2016年一年内,阿里云17次下调产品价格,核心产品价格降幅高达50%,截止2016年11月,AWS也已降价52次。持续降价一是得益于规模效应,二则是得益于技术进步,除此以外也不失为部分厂家期望迅速占领市场的一种策略。

付费用户规模破百万,看阿里云如何保持持续竞争力

02、生态

公有云经过几年发展之后,在互联网客户中的渗透率已经达到较高水平,各云服务提供商的计算、存储、网络等基础能力也将趋同,此时阿里云将客户群体锚定关键行业的大中型企业和政府机构。2014年下半年,美国中央情报局成为AWS客户;2015年,国内以金融、政府为代表的关键行业客户、大中型企业开始试水云计算服务,标志着云计算已经从服务中小公司的边缘市场成长为大公司大机构的选择。大中型企业客户更加看重云平台的安全性和可扩展性,并将基于以往IT经验,对云平台性能、部署模式、交付方式及标准化服务提出具体需求,这对云服务提供商的要求也将远高于创业公司等小型企业。过去云计算市场的

单品竞争将向生态竞争演变。

2B的云服务市场相对封闭且分散,获客难度大,阿里云通过构建生态合作圈,高效解决客户触达问题,同时搭建起端到端的云服务体系,以专业服务提升客户体验。阿里云对于生态服务的范围有着明确的界定:垂直性、以行业应用为核心的服务将由合作伙伴精确把握客户需求,开放完成。阿里云则聚焦标准化、规模化的平台能力和重大技术挑战:计算、存储、网络、中间件、人工智能和安全。

阿里云生态体系合作伙伴可分为四类:解决方案合作伙伴,提供基于阿里云计算平台的垂直行业解决方案、细分应用解决方案;技术平台合作伙伴,提供基于阿里云计算平台的SaaS服务和业务应用系统;云服务合作伙伴,为阿里云客户提供上云服务和云上服务;渠道分销合作伙伴,基于阿里云的云计算服务提供渠道销售。阿里云将其合作伙伴分为钻石、铂金、金、银和建站五个等级进行动态考核,同时也为合作伙伴提供销售、业务处理、商务平台、销售返佣及培训与认证支持。阿里云与合作伙伴互相支撑,互为渠道。

03、服务

当前云计算市场正加速从技术关、规模关向深耕服务和用户体验演进,在生态圈的协同作用下,从上云前到上云中到上云后,阿里云为客户提供了产品端到端的服务体验,包括自助智能服务、分层级的专业服务和高效及时的本地化服务,差异化的服务体系满足了不同客户在不同场景下对云服务的需求。所有客户均可获得阿里云售后基础支持:7*24全天候客户服务、全量文档访问及开放社区互动。

阿里云80%的客户为中小企业,20%的客户为大公司,而这20%的大客户为阿里云贡献了大部分的利润。大中型企业级客户的拓展,对阿里云的服务深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深度服务也是阿里云在企业级市场树立品牌和口碑的关键所在。为提供专业高效的本地化服务,阿里云借助合作伙伴之力,目前已经在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12个省市布局授权服务中心,着力打造阿里云本地服务的“4S”店

,为客户提供全系云产品购买、量身定制解决方案、24小时本地化售后服务,迅速响应客户服务需求。

开放的生态合作和服务体系成就了阿里云产品和服务的迅速繁衍,云市场的快速开拓。

04、云计算下一阶段竞争焦点

云计算市场上半场基础设施层面的竞争基本尘埃落定,下一阶段竞争将聚焦于于企业级市场和人工智能的产业化。这一阶段的竞争,腾讯、百度无一缺席,华为也携手中国电信大力拓展企业级市场。阿里云将以技术、生态、服务保持持续竞争力。新的云巨头将有可能从率先完成IaaS/PaaS/SaaS三个层面覆盖的云公司中诞生。

阿里云企业级市场拓展现状:

2016年4月,阿里云面向大中型企业和政府机构发布了专有云Apsara Stack平台V3,并在海关总署、浙江政务服务网、网上银行、贵州交警等机构和企业实施部署。

2017年8月9日,阿里云首次系统发布ECS企业级产品19款,覆盖173种企业业务场景。

2017年9月12日,阿里云推出全新一代异构加速平台,涵盖GPU/FPGA等6款异构实例。

2017年10月12日,杭州云栖大会上,阿里云发布第三代专有云,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硬件兼容、快速部署和金融级的容灾能力,复原时间目标RTO可达分钟级,复原点目标PRO可达秒级。

付费用户规模破百万,看阿里云如何保持持续竞争力

阿里云人工智能产业化应用成果:

人工智能的产业化,阿里云已率先进入应用阶段,先后发布城市大脑、工业大脑、医疗大脑和环境大脑。

2016年10月,阿里云携手富士康等12家企业,为杭州市安装城市大脑,利用ET人工智能技术对整座城市的数据进行全局实时分析,自动调配公共资源,实现城市的自我调节与治理。

2017年3月,阿里云正式发布ET工业大脑和医疗大脑。ET工业大脑通过数据、算法对传统工业生产线进行智能化改造,并在企业实施应用,以期实现突破,切入制造业。ET医疗大脑采用深度学习技术提升医疗技术,未来将在患者虚拟助理、医学影像、精准医疗、药效挖掘、健康管理、新药研发等领域承担医生助手的角色。

2017年6月,阿里云推出ET环境大脑以应对全球环境恶化,并使用ET环境大脑在江苏实现了对水、气、土、污染源的智能感知,有效预警率达93%,管理企业达2.5万家。

2017年8月4日,继城市大脑在杭州的成功试点之后,阿里与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签署《构建智慧城市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围绕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在交通、旅游、医疗、城市管理及人才培训等方面展开合作。

付费用户规模破百万,看阿里云如何保持持续竞争力

05、电信运营商的思考

国内三大运营商以中国电信为代表,在IaaS层面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但却远远落后于阿里云,下表从技术、产品、生态及服务等维度展开对比,运营商的优势仍停留在IaaS层面,缺乏提供整套云解决方案的能力,面对多元化的市场需求,应对乏力,生态体系搭建缓慢。而未来大中型企业级市场的开拓,运营商能否把握自身网络安全、客户关系的优势,与合作伙伴有所作为,还是应当从技术、生态和服务入手积极思考转型策略。

付费用户规模破百万,看阿里云如何保持持续竞争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