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媒正娶、八抬大轿的毛福梅,蒋介石却说:这是我母亲的义女!

蒋介石的发妻毛福梅一生只有一个子嗣,那就是蒋家二代蒋经国,而后者也是蒋介石的一生唯一所出。

1927年与蒋介石办理离婚手续后,作为乡下女子的毛福梅一直居住在奉化溪口的蒋家老宅。此刻,蒋经国正在苏联,一时音讯全无,毛氏之痛苦,可想而知。

好在十年后(1937年3月),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蒋经国带着妻子芬娜(即蒋方良)和一对儿女回到中国。

消息传来,毛福梅真是喜出望外,感觉苦日子总算熬到头了!

蒋经国回到溪口后,毛福梅坚持要给儿子、媳妇补办婚礼。

、最终,蒋介石也拗不过他,只得让蒋经国穿上长袍马褂、芬娜戴上凤冠霞帔,在蒋家老宅举行隆重的拜堂仪式。

据说,蒋经国与芬娜行三拜九叩的大礼时,毛福梅与蒋介石并排坐在太师椅上,接受儿子、媳妇的叩拜。

明媒正娶、八抬大轿的毛福梅,蒋介石却说:这是我母亲的义女!

蒋经国从苏联回国后与母亲合影

1939年12月12日,日本战机大举轰炸蒋介石的故居奉化溪口,毛福梅因躲避不及而被倒塌的围墙砸死。

蒋介石接报后,即以特急电报通知时在赣州的蒋经国,令其迅速返回故里处理后事。

根据蒋介石的指示,毛福梅的后事按“秘不发丧”、“从俭从简”、“从速安葬”三个原则办理,国事家事如此,蒋经国亦无可奈何。

事实上,生母的意外遇难,令蒋经国十分哀痛。早在少年时代,蒋经国即察觉父母感情并不融洽,赴苏期间更是直接仳离。对此,他也只能压抑心中,莫以名状。

在苏联呆了13年后,蒋经国与母亲的相聚不过数月,即前往江西任职。值此大难之际,蒋经国对母亲不免有着深深的悲恸与无尽的遗憾。

1941年春,日军多次侵扰奉化,蒋家坟墓亦遭蹂躏。据故乡来人报告,日军拆毁了毛福梅的坟墓,而后棺椁也遭贼人掘开,这让蒋经国为之惊骇悲愤而又坐立不安。

明媒正娶、八抬大轿的毛福梅,蒋介石却说:这是我母亲的义女!

蒋介石与其母、毛福梅及年幼的蒋经国合影

然而,在报告蒋介石后,后者却以消息未经证实而阻止其回乡。

毛福梅最初下葬于摩诃殿北隅,因为战事纷乱,遭此劫难后也只能草草收敛。

1947年冬,蒋经国为母亲重新补办了安葬仪式。其之前书写的“以血洗血”石碑因被日军捣毁,后由奉化县党部书记王恩本重新摹写了一碑(现存于溪口文昌阁小洋房内)。

然后,毛福梅的墓碑和墓志铭却让蒋经国很伤脑筋。考虑到蒋介石与宋美龄的因素,蒋经国最初拟的是“蒋子经国生母之墓”,但吴稚晖(蒋介石委托其审核)阅后认为:

“生母习惯指妾,不可用。不用蒋母毛太夫人以志特殊。毛太夫人,实为蒋经国之显妣也”。接着,吴稚晖亲拟了“显妣毛太夫人之墓”八个大字代替。

吴稚晖认为,“凡子女以母氏为太夫人”,不用“蒋”字可避免蒋介石与宋美龄的矛盾,但毛福梅毕竟是蒋介石明媒正娶的元配发妻,如不用“显妣”二字,对蒋经国未免太不公道。

明媒正娶、八抬大轿的毛福梅,蒋介石却说:这是我母亲的义女!

然而,交蒋介石审定时,最终由蒋改为了“显妣毛太君之墓”。

由此可见,蒋介石认为以“夫人”称呼毛福梅似有不妥,恐造成宋美龄之不快。“太君”者,四品官之母皆可称也。

至于将毛福梅生前事略编入蒋氏家谱,最初也蒋经国接洽吴稚晖并由后者一手包办。按蒋介石的指示,毛福梅被写成:

“配毛氏,民国十年出为慈庵王太夫人义女。”

由此,蒋经国的生母毛福梅一下子就变成了其祖母的义女,发妻也成了所谓的“义姊”! 对此,蒋经国想必也是百味杂陈、无以名状吧。

1949年后,蒋氏父子离开大陆走避台湾,此后再未返回过奉化故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