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这就是让蒋介石连去世都念念不忘的食物 我的家乡文化

1899年,少年蒋介石刚满虚龄十三岁。那年蒋母得知其娘家葛竹村聘请了一位饱学之士嵊县名儒姚宗元,在葛竹王氏宗祠溯源堂设帐授徒,决定将儿子蒋介石送往葛竹私塾就读。王氏的这一决定出于多方面考虑:一是望子成龙心切,慕姚宗元之名期望儿子学业有成。二是蒋介石在溪口与一群顽童为伍,分散学习精力不求上进,换一个环境可以收束一下野性。再加上葛竹有外婆和舅舅们的照应,生活上尽可以放心。就这样蒋介石在老师的教育下安心在葛竹就学。


原来这就是让蒋介石连去世都念念不忘的食物 我的家乡文化



在私塾溯源堂旁边有户人家主人叫王上品,刚好他的儿子王小宝与蒋介石同班学习。王上品因家里穷给儿子读书付不起学费,但是王上品有道祖传的烘蕃薯瘪手艺非常好,因此远近乡邻都愿意到他家里来买。为了补贴儿子学费王上品也经常带些些蕃薯瘪去溪口镇上买,换些零钱给儿子当学费。

原来这就是让蒋介石连去世都念念不忘的食物 我的家乡文化


有一天,蒋介石放学回外婆家吃晚饭,刚好经过王上品家门口,他无意中看到同学王小宝手里拿着一块淡黄色的东西在津津有味地吃。蒋介石好奇地问同学,你在吃什么东西?怎么这么香?同学王小宝生怕蒋介石来抢,把手里的东西提得高高的叫蒋介石先猜。蒋介石看了好一会儿说猜不着,王小宝更买弄关子偏不告诉他。蒋介石很是生气,灵机一动对门外大声一叫:"老师来了!",他趁同学走神之际立马抢夺过来放入自己嘴中狠咬一大口,只见有股甜丝丝、香喷喷的味道,在嘴里回味无穷,但拿在手上就是看不出什么名堂来。最后在蒋介石再三恳求下同学王小宝才告知此东西土名叫"蕃薯瘪"。这烘蕃薯瘪的手艺是爸爸的爷爷的爷爷祖传下来的,需要九道工序才能做成。

原来这就是让蒋介石连去世都念念不忘的食物 我的家乡文化


蒋介石自从吃了这一次后非常过瘾,每次放学经过同学家门口都要去尝一块蕃薯瘪。蒋介石人虽小但也很懂人情世故,又因家里开着盐铺,所以每次放假回溪口老家总要带些食盐送给同学家作还礼。

原来这就是让蒋介石连去世都念念不忘的食物 我的家乡文化


两年后蒋介石经表伯陈春泉介绍去岩头毛思诚处求学,住在榆林族姑蒋赛凤家,就这样蒋介石成了族姑家的常客。族姑有一女名叫毛阿春长得眉清目秀,人又机灵,比蒋介石小一岁,放学后俩人经常在一起玩耍。蒋介石对毛阿春日久生情,可毛阿春有意为难一下蒋介石,她提出只要蒋介石能为她做一道好吃的点心即同意这门婚事,这可难煞蒋介石了。当夜蒋介石因想不出好吃的东西来睡意全无,突然他想起两年前在葛竹读私塾时同学王小宝爸爸王上品烘的蕃薯瘪又甜又香肯定会打动表妹的心。

原来这就是让蒋介石连去世都念念不忘的食物 我的家乡文化


第二天凌晨,天刚朦朦亮,蒋介石立马早起一路快走,翻过三石岭抄近路赶到葛竹外婆家,径直找到同学家,见过同学便把自己喜欢表妹愿娶表妹为妻之事和盘托出。同学一听也很愿意帮这个忙,于是他叫爸爸把烘蕃薯瘪的秘方告知蒋介石。

原来这就是让蒋介石连去世都念念不忘的食物 我的家乡文化


原来这就是让蒋介石连去世都念念不忘的食物 我的家乡文化


原来这就是让蒋介石连去世都念念不忘的食物 我的家乡文化


殊不知少年蒋介石因太贪玩只记住了部分步骤,烘蕃薯瘪无法掌控火候怎么也烘不好吃。没办法只好每天起早偷偷跑回葛竹同学家去买些现成蕃薯瘪回来给表妹吃。表妹知道这件事后,叫蒋介石从此死了这心别提这门亲事。因族姑蒋赛凤嘴快对蒋介石想娶女儿阿春及打赌做小吃之事告知了蒋母。这也给少年蒋介石蒙上了羞耻。

后来蒋母王采玉知道这事非常生气,她也是个好强的女人,赌气发誓:你毛阿春不肯即罢,非出难题为难我儿子,我定要在岩头娶一个毛姓的媳妇给你看!最后在表伯陈春泉的牵线下,与岩头祥丰南货店老板毛鼎和结成亲家。次年蒋介石婚姻即在母亲包办下与毛福梅拜堂成亲。蒋介石因打赌烘蕃薯瘪娶亲毛阿春之事不径而走,闹出笑话。从此也成了蒋介石惦念阿春的一块心病。

原来这就是让蒋介石连去世都念念不忘的食物 我的家乡文化


多年后,蒋介石发迹走上政坛,每次回老家溪口必去看望葛竹老外婆,回来时都要到同学家买些蕃薯瘪来吃。他说浙江家乡有三道风味最好吃:一道是杭州楼外楼饭店的西湖醋鱼,一道是奉化溪口鸭子芋艿煲,还有一道就是小时候葛竹外婆家的王上品蕃薯瘪。因为家乡的土特产风味永远是最好吃的,每次看到手中的蕃薯瘪总能勾起少年时代与阿春打闹戏耍的美好回忆。

目前这道王上品烘蕃薯瘪手艺经过后代族人改良变得更加香甜可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