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4个妻子中的第一个:毛福梅


蒋介石4个妻子中的第一个:毛福梅

蒋母王采玉(中)1910年与蒋介石和毛福梅


蒋介石的母亲王采玉(中)1910年与蒋介石和元配夫人毛福梅的合影


1


一个人的婚姻,会不会影响他的事业?

一个男人,面对女人的态度,面对他妻子的态度,会不会影响他面对事业的态度?

如果影响,会影响多大?


蒋介石4个妻子中的第一个:毛福梅

蒋介石


蒋介石,

结过4次婚,毛福梅,姚冶诚,陈洁如,宋美龄。

毛福梅,1882年——1939年,活了57岁。

姚冶诚,1887年——1966年,活了79岁。

陈洁如,1905年——1971年,活了66岁。

宋美龄,1897年——2003年,活了106岁。

这四个女人里面,陈洁如年龄最小,也最漂亮,但也最软弱。

而宋美龄,似乎像个收割机,后来者居上,一路收割了蒋介石的全部,感情,事业,家庭,财富以及名声,当然还有晚年。


2


蒋介石与他4个妻子的年轮。

1901年,蒋介石与毛福梅结婚。此时,蒋介石14岁,毛福梅19岁。

他们在一起生活了10年。

然后,在1911年,蒋介石24岁时,与姚冶诚生活在了一起。

姚冶诚与蒋介石同岁,当年在一起时,也是24岁。

他们没有结婚,就是同居,这同居在一起的生活,也和毛福梅一样,是10年。

两个女人分别从蒋介石的14岁,24岁,陪伴到他的34岁,一晃就过去了20年,两个女人各10年。

到蒋介石34岁时,他又遇到了一个更好的女人,这里不应该说是女人,而应该说是女孩子,因为蒋介石与陈洁如生活在一起的时候,陈洁如才15岁。

1921年,蒋介石34岁,陈洁如15岁,据说是因为蒋介石的胁迫,俩人同居在了一起。他们在一起同居了6年,而这6年,正是蒋介石在上海奋斗的6年。

6年后的1927年,蒋介石40岁,已经不再是普通人。

身为中华民国三军总司令的蒋介石,娶了30岁的宋美龄。

这应该是蒋介石最正式的一次结婚,也是他最看重和最心动,并且最为隆重的一次婚礼。

那时候的宋美龄,对于蒋介石,不亚于他的半壁江山。

此后,他们在一起生活40余年。


3


毛福梅与蒋介石在婚姻关系上,算是存续了28年。

从毛福梅19岁与14岁的蒋介石结婚,到1911年,蒋介石有了姚冶诚,实际上他们已经不算在一起生活了。

只不过此后,他们的婚姻关系继续存续而已,所以说,他们真正在一起生活的日子也就是10年,即毛福梅29岁时,已经和24岁的蒋介石没有任何夫妻生活了。

但因为蒋介石母亲的存在,所以这层婚姻关系便继续存在,也必须存在。

而姚冶诚与蒋介石,却是实实在在,在一起生活了10年。

从姚冶诚24岁与24岁的蒋介石结婚(实际上没有举办任何婚礼的形式,也没有任何当时社会意义上的法律关系),实际上他们真正在一起生活的日子也就是10年,婚姻关系也就算是存续了10年。

而陈洁如与蒋介石生活了6年,是最短的一个,也是最恩爱风流的一个。

从陈洁如15岁与34岁的蒋介石结婚,实际上他们真正在一起生活的日子也就是6年,婚姻关系只仅仅存续了6年((实际上也和姚冶诚一样,没有举办任何婚礼的形式,也没有任何当时社会意义上的法律关系))。


4


蒋介石第一次结婚,是在14岁。

1901年,14岁的蒋介石,奉母之命娶了19岁的毛福梅。

其实蒋介石在娶毛福梅之前,有过一次也许不是爱情的爱情,那应该也是蒋介石第一次的情窦初开吧。

女孩名叫阿春,如果不是后来阿春家里看不上蒋介石,估计蒋介石的爱情就可以从此蔓延生长,也许也会成为那个时代,溪口自由恋爱的新典范。

从此改变蒋介石的恋爱观,婚姻观,改变蒋介石对女人的看法,顺便也许还会改变蒋介石的事业。

蒋介石13岁时,被母亲送去自己娘家的私塾读书。在这里,蒋介石遇到了自己堂姑的女儿毛阿春。

阿春的母亲蒋赛凤是蒋肇聪的堂妹,丈夫也是死去多年,一个人拉扯女儿生活很不容易,因此经常带着女儿回娘家居住和蒋介石的母亲同病相怜,所以就有了更多的话题,自然也就显得很亲。

就这样,命运就安排蒋介石就和阿春一起玩闹,两小无猜青梅竹马。

在漂亮伶俐的阿春面前,顽皮的蒋介石经常会变得非常听话,像个懂事的小大人。在外公家上学期间,节假日他总是会找个理由到离学校只有二里路的阿春家去看望堂姑。

当时人人都讨厌蒋介石,只有阿春不讨厌,而蒋介石也非常喜欢阿春。

他在同学和朋友中公开宣布:

“我此生一定要娶阿春为妻!”而且他的自由恋爱得到了向来严厉的母亲的大力支持。

然而,不幸的是,蒋赛凤却讨厌这位堂侄子。

她训斥女儿:

“瑞元是个无赖,他娘还当作宝贝似的,我看以后是个不成器的败家子,我的女儿岂能嫁给他!我就是有10个女儿嫁不出去也不嫁给他!”

这些话极大地刺伤了蒋介石和母亲的心,作为含辛茹苦带大儿子的寡母,她看做宝贝一样的儿子竟然被人如此贬损。

她发狠说:

“我非要在岩头毛家选择一个门当户对的人家,为我儿子娶一个比阿春更好的媳妇不可!”

就这样,蒋介石的爱情也夭折了。

也许,从此蒋介石对女人,对出人头地,对功名利禄的渴望,还有再加上母亲对他特别的期望,就不是一般人所能比得了的了。


5


1901年冬天,14岁的蒋介石和19岁的毛福梅举行了隆重的婚礼。

毛福梅的父亲叫毛鼎和,毛福梅是家里的二女儿。

毛鼎和蒋赛凤的看法却大为不同,他认为:

“拣亲不如择媒”,由德高望重的人来为爱女做媒,他面上光彩;再则溪口蒋玉表、蒋肇聪父子也非等闲之辈,早年曾是缙绅首户,如今虽家道中落,但名望犹在;

而蒋介石这孩子6岁上就读书,据媒人介绍,人极聪明领悟极快,学业还不错,说不定能考上个秀才、举人什么的,若是谋得一官半职,岂非应了看相的预言? 再加上他打听到蒋母为人厚道贤德,教子有方,心想有其母必有其子,儿童顽劣,将来说不定大有出息。

毛福梅,从封建礼教中熏陶出来的闺秀,信奉:

“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箴言,对于这桩父亲做主的婚姻,自然没有异议,当然就怀着少女的羞涩也答应了。

但是,这么好一桩婚姻,这么好一个大闺女,偏偏蒋介石却不喜欢。

也许也并不是什么特意的不喜欢,而只是因为先前有了自己喜欢的人,再加上毛福梅比自己大5岁,又不识字,所以,不喜欢也是正常的了。

但是不喜欢,也不能不听母亲的话,所以,蒋介石只能把这不喜欢压在心里面,被动的接受了这桩婚姻,但也许正因为此,给蒋介石以后对待女人和婚姻的态度,起了原始的变化,尤其是毛福梅的人生,悲剧开始就此上演。


6


1903年夏天,16岁的蒋介石来到奉化县城新建立的凤麓学堂学习。

王采玉为培育儿子成材,也是煞费苦心,但不用说她在那个时代,也真是少有见地的女人,她和蒋介石商量,特意把新媳妇毛福梅也送到县城的作新女校就读,既使她学文化,又利于相夫立业。

蒋介石也觉得毛福梅对他的照顾是别人无法代替的,而已经21岁、一直受到丈夫疏远的毛福梅现在终于得到了丈夫的爱怜,高兴得愿意为丈夫去做一切。

她强迫自己去读书,在她看来,读书就是为了能让丈夫高兴。

3年后,19岁的蒋介石转学到宁波“箭金学堂”,也把毛福梅带在了身边,照料他的生活。

蒋介石不仅给毛福梅找了梳头姨娘,还请同学林绍楷之妹林瑞莲教毛氏读书识字。

这是小夫妻俩第一次离开奉化家乡,开始独立的家庭生活。他们住在宁波植物园内一所幽静的住宅里,每逢节假日,夫妻俩还一起去天童、育王、报国寺等处游览烧香。

在这段时间他们的日子过得和美、甜蜜,这应该也是毛福梅最幸福的时期。

但就在这一年,19岁的蒋介石决定去日本留学,毛福梅拿出自己的首饰盒,让他卖掉。

一直对蒋介石评价颇高的孙琴风,看到外甥不惜变卖妻子的首饰盒,也要外出留洋,心里又高兴又佩服,于是决定送给他100块银元作为资助,让他把首饰盒拿回去还给妻子。

但对毛福梅来说,虽然成亲已有4年,真正的夫妻和谐生活才刚刚开头,一旦长久分别,相思的滋味是难以忍受的。

但她是个传统的守礼法的女人,上有婆婆,下有小姑,不能失态,有伤妇道,因此强打精神,依然做好自己的一切事务。


7


寒假的时候,蒋介石从日本归来探亲,和多年不见的媳妇毛福梅小别胜新婚,让毛福梅终于有了身孕。

但夫妻之间还是说不到一块,一次争吵,毛福梅顶了蒋介石几句嘴,蒋介石便一脚踢去,正中毛福梅怀胎七八个月的大肚上。

毛福梅遭此猛击,扑倒在床上疼痛万分,当夜便小产了。

蒋介石的母亲为此事啼哭痛骂,责骂蒋介石不肖。对母孝顺的蒋介石,无奈只好跪下任由母亲责骂训斥。

后来还是在母亲的压力下,从日本回到上海从事革命运动的蒋介石,只好接毛福梅来上海一起生活,并且还在母亲也来的情况下,逼他们同床,才有了毛福梅的再次怀孕。

1910年农历三月十八日毛氏分娩,生下儿子蒋经国。

这一年蒋介石母亲47岁;蒋介石23岁,毛福梅28岁,结婚已经9年。

3年后,即1913年,蒋经国3岁,毛福梅31岁,蒋介石又从上海带回了一个妾,姚冶诚。

其实从这个时候开始,蒋介石和毛福梅的婚姻已经是真正的名存实亡了。

1921年4月4日,35岁的蒋介石给40岁毛福梅的兄长写了一封信:

“……吾今日所下离婚决心乃经十年之痛苦……高明如兄,谅能为我代谋幸福,免我终身之苦痛。”

此时的蒋介石,应该还没有遇到宋美龄,但是他遇到了陈洁如,心有所属,眼前之人,则更加可恶,所以他想离婚的决心此时已经无可更改。

而此时的蒋介石也在日记中记载:

“见经国其母之人影足音,刺激暴发,嫌恶之情不可制止。而又惜爱其子,不准教训,与我为难,痛恨之心,无以复加。逼我争斗,竟与我对打。

此恨终身不能忘却,决计离婚,以免痛苦。殴打之后,自伤元气,诚自寻苦痛,犯不着也。当日即令妻妾大小儿子均出去,以清家规。为此终身怨恨母亲,亦无所惜也。”


8


尤其是当1921年6月,蒋介石的母亲病逝。随后在11月28日,蒋介石办完丧礼,就宣布一封早已写好的离弃毛福梅的休书:

“余葬母既毕,为人子者一生之大事已尽,此后乃可一心致力于革命,更无其他之挂系。”

不过,此时的蒋介石并没有被姚冶诚和陈洁如逼迫,所以他也不必要非要和毛福梅离婚。所以蒋介石最终还是没有和毛福梅撕破脸皮,正式离婚。

直到1927年,40岁的蒋介石为迎娶宋美龄,而宋美龄的母亲,提出的3个条件中,一个就是要求蒋介石与以前的妻子离婚。

所以蒋介石才正式提出要与45岁的毛福梅离婚,而已经嫁到蒋介石家里26年的毛福梅,闹死闹活地死活不同意。

蒋介石对毛福梅的日后生活还是作了妥善、周到的安排。

采取离婚不离家的办法,让毛氏仍住在老宅丰镐房,生活费仍由他供给,依然承认她是蒋家的一个成员,毛福梅才在离婚协议书上签了字。

在外人看来,毛福梅就这样被丈夫抛弃,就是“没人要的下贱货”,背后遭人嘲笑和奚落。

毛福梅内心的痛苦可想而知。她只好上寺院,进庙宇,烧香拜佛,来寻找精神寄托,来超度自己将来死后的灵魂。

也许是因为蒋介石母亲的缘故吧,他们离婚后,彼此相处还算可以。

毛福梅很盼望蒋介石回来溪口,她都会亲自下厨,为蒋介石做几样可口的家乡菜。尤其是蒋介石特别喜欢吃的奉化名菜鸡汁芋艿头,更是她的拿手好戏,每次必做,每年都要送几十斤奉化芋艿头到南京给蒋介石吃。

就是宋美龄陪蒋介石回溪口,毛氏总是热情相待。

宋美龄也总要带些貂皮、人参送给毛氏。他们三个人一直和平共处,相安得宜。

毛福梅此后就把全部感情和所有的希望寄托和倾注在蒋经国身上,儿子是她精神的寄托,也是她生活下去的精神支柱。


9


蒋经国于1910年在溪口出生,童年、少年时代在溪口度过。

但可惜她在孤苦中一手抚养大的儿子,后来还是被蒋介石带到上海读书,接着又送去苏联留学。

1939年,日军大肆宣传要求蒋和谈,否则要炸平蒋介石老家。

遭蒋拒绝后,日本军队飞机轰炸宁波奉化,58岁的毛福梅,被炸死于奉化县溪口镇蒋家老宅丰镐房外。

在毛福梅死后十一年,才被当作“蒋母王氏义女”、“蒋介石义姊”,以这样的方式,载入《溪口蒋氏宗谱》。

1947年冬,蒋经国回溪口为母亲重新补办了安葬仪式,蒋介石、宋庆龄、陈洁如、石静宜、蒋方良等均出席了仪式。

蒋介石独自来到毛氏的墓前,行三鞠躬礼。

蒋经国曾为此书写的“以血洗血”石碑,在日军侵占溪口后,已被捣毁。由国民党奉化县党部书记王恩本重新摹写了一方石碑。

姚冶诚还派人送来一盒佛经,在墓地前奠化。


下期请看《蒋介石4个妻子中的第2个:姚冶诚》

蒋介石4个妻子中的第一个:毛福梅

毛福梅(中)与儿子蒋经国、儿媳蒋方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