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医院做CT、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为什么要那么久出报告?

全景医学影像诊断中心


到医院看病做CT、核磁共振等检查几乎是每个患者都会经历的事情。CT和磁共振对临床医生来说太重要了!CT可以发现骨折、肿瘤、感染、结石等问题,而磁共振在辨别软组织病变时比CT更有优势,因此这两个检查可以说是医生的左臂右膀,很难想象没有这两个检查后医生该如何开展临床工作。既然这两个检查如此重要,为什么却要那么久才出报告?

第一,患者多机子少。

刘医生曾听闻某医院核磁共振都越到一个月以后去了!而我们医院住院病人常需要提前一天预约CT,提前三天预约核磁共振。为什么这么慢?第一,病人是真的多!而且现在很多医生喜欢开CT和核磁共振,说实话我也喜欢开这些检查,而比较少开X片。这是因为CT和磁共振看的更清晰啊。CT还好,影像科一般有几台CT机子,并且每个部位也就扫几分钟就搞定了。当然磁共振就不一样,每个医院也就一两台磁共振机子。而做过磁共振的朋友知道这个检查比较慢!扫描一个部位都要十几分钟,有点病人扫描两个部位的,那半个小时就没了。同时,如果碰到一台核磁共振机子坏了,全院就剩下一台磁共振机子,那么这个排队就更长了。


第二,病人多医生少。

不管是CT还是磁共振,检查结果的判读目前还是需要医生“用肉眼判断”。影像科医生经常从上午到科室后,一屁股做到办公桌上就再也没起身过,就连厕所也常常来不及去。作为临床医生刘医生经常打电话催影像科医生出报告。但是,说实话它们工作量是真的大!一个医生一天要看很多很多片子,而且每个片子都必须精力高度集中,不能误诊、漏诊。而且,一般一线医生判读后还必须要有二线医生再审核一遍才能发报告。而大家知道每个医院影像科的二线医生就那么寥寥几个,所以工作量是很大的!


第三,急诊患者优先出检查报告。

当然,如果您是急诊患者,比如脑出血,脑梗死。那么你的CT或者核磁共振是会优先出报告的!比如我们医院急诊做CT或者核磁共振的,一般是做完就会马上先给急诊病人出结果!所以,急诊患者不需要太担心长时间不出检查结果。

总之,医院里做CT和磁共振之所以出结果出的慢,其实归根到底就是一个供不应求的事情。现在我们这种医疗大环境下短时间是很难改变这个局面的。如果,你觉得医院的检查结果慢,那么可以考虑一下到私人影像检查中心做检查,它们患者少,结果出的快!


骨科木匠刘医生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我比较有发言权,因为我在近年来经历了很多次……到医院做CT检查分两种:①普通CT程序少,费时也较短,付钱也不高;②增强CT程序多,费时长,而且必须自费注射药费(大概500一700元左右)。为了早点能拿到片子和检验报告,必须早起床早去医院,最先进入CT室者,大约当天下午4点许则可办妥此事了。若去的太晚,能让你作成CT检查已很不错了,拿结果当然就要滞后到第二天了。


邓公老君


你好,我是影像科医生猛虎君,所以我来回答你这个问题再合适不过了,您提出的问题很具有代表性,有很多患者都对我们提出过这样的问题。那么为什么去医院做CT或者核磁等影像学检查的时候,要等待那么久才出报告?


首先,我们从影像科工作的流程开始。

影像学在医学里是属于比较年轻的学科,但是也是医学里发展比较快的学科,已经从最开始的普放,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拍片子,发展到现在的CT、磁共振、超声、DSA、放疗等多学科融合的状态。影像检查也是现代医学检查中重要的手段,也越来越多的被广大老百姓所接受。

当您去医院做影像检查的时候,首先要医生开具检查,然后在影像科登记,排号,按照医护人员的要求做完准备,我们就可以开始检查,一般扫描的时间都很短,做完检查后,我们要做的的就是等待检查报告。

这就是做影像学检查的一般流程,表面看上去流程很简单,但是出具报告的时间为什么会这么漫长呢?我想以下几方面的原因,可以给你答案。

第一,影像学检查患者多

我们都知道,现在影像科是医院最为繁忙的科室之一,常常可以看见患者在影像科门口排起很长的队伍,这一点在大医院更加的凸显出来,有的检查往往要排上一周的队才能预约到。由于检查的患者众多,所以影像科医生的工作量很大。虽然这些工作量平摊到患者身上没有多少,只有简单的一页纸,但是对于诊断医生来说这就是很大的工作量了。

第二,影像学检查图像数目多,阅片耗时长。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的CT、磁共振可以扫描的层厚越来越薄,所以我们的图像层数越来越多,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就像我们切羊肉卷一样,当你的羊肉卷可以越切越薄的时候,你是不是用的时间也会延长。可能有的人会问,为什么要扫描那么薄的层厚?那是因为扫描的约薄我们就可以把病变看得越清晰,越可以发现微小的病灶,为疾病的治疗争取时间。

现在肺结节的筛查很火,当你进行肺部结节筛查的时候,医生会建议你做肺部低剂量CT薄扫,我们筛查一个肺部要看几百副乃至上千幅的图像,而且每一副都要认真的看,不仅费时间、伤眼睛,还费脑筋,为了不漏掉任何细微的病变,影像科的医生都是在一点点的看,看完一个病人往往要几十分钟。

第三,报告的审核制度

我们写完报告并不能立即发出去,还要经过上级医生的审核才能发放报告,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报告的双签制度。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减少差错的发生。当我们的诊断医生将报告发给审核医生的时候,审核医生要将报告再重新看一遍,对照着图像去找报告中有没有差错,这样一遍下来又耗去了大半的时间。

第四、特殊检查需要复杂的后处理

针对普通的平扫检查,我们可以很快的出具报告,但是相对复杂的特殊检查,我们还要经过后处理才能得到具有诊断价值的图像。拿冠脉CTA举例:当患者检查完毕之后,我们得到了一两千层的原始图像,这个时候对冠脉血管的诊断还不能进行。我们需要在后处理的机器上一点点的三维重建出来。你们看到的一根根血管,都是影像科的医生在后处理的软件上一点点的重建出来,这个过程就像是秀花一样,为的就是不放过一丝丝的病灶。这样的后处理也花费以一定的时间。

第五、危急重患者优先检查

影像科往往承载着医院危重患者的检查工作,针对危急重患者我们要优先检查,因为时间就是生命,我们尽快的检查可以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抢救时间,所以让我们的平诊患者等待的时间有所延长,但是我想大多数的患者可以理解。

身为一名影像科医生,我们深知患者检查的不容易,所以都会尽可能快的将报告完成,但是这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我们不会因为单纯的速度,而放弃质量。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将AI只能软件用在了影像学的检查和后处理中,为的就是可以提高诊断医生的诊断速度,减少差错的发生。我们现在也在与时俱进的更新工作流程,就是为了可以更快的检查、更快的诊断。


影像医生猛虎君



首先,医院人多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出报告也是需要排队的。另外一点是医院放射科并不是一个拍片而已,并不是前面拍完了后面就能洗出来给你,他其实后面还有很多大量的工作在那,医生要对你拍的影像资料进行一个仔细的阅读,然后分析、有的时候遇到一些疑难杂症,有可能还要进行多学科会诊,所以这些都是需要耗费很多时间来进行的。另外还有些患者他之前就拍过,所以医生还要把之前的拿出来对比,如此一来平均每个人拿报告的时间就相对来说长一点。


随着国内居民基本健康需求增长迅速,大型三甲、三级医院影像科压力越来越大,再加上一些医院影像设备不全,检查疾病能力有限等,部分高端客户的需求就不能得到满足。所以在这种种原因下,得以促进我国独立医学影像中心快速建设。


独立医学影像中心的出现,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和平衡,可以实现区域内影像设备及影像诊断专家的充分共享和高效协作,既能提高影像诊断的效率,又能大大提升准确率。对于患者就诊来说,有了先进的设备,许多疑难疾病的早期筛查和诊断就不再是难题。


所以总的来说医学影像中心作为医院影像科的一个补充,可以说是患者做影像 检查除了医院之外最好的选择,只有做到精准诊断,才能够有效治疗。


全景医学影像诊断中心


因为CT和MRI都包含了几十个层面的图像,需要一层一层的看,如果你以前做过同样部位的片子还会把以前的调阅出来做对比,特别是像一些结节的大小之类的。阅片也需要经过两名医生,一名医生会打一份初步报告,再有另一名经验比较丰富的放射科医生审核修改,最后出具正式报告,一些复杂的病例还会在科室内部讨论,或由临床医生一起讨论才能得出报告。


小林医生


“久”?你的期望值是几分钟?

在那简单的一张报告里?

浓缩有五年学医生涯的艰辛?

有上级医生认真的审核?

几代职业人对待生命的责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