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AI小程序“猜画小歌”到底是什么套路?

谷歌AI小程序“猜画小歌”到底是什么套路?

7月18日,谷歌黑板报公众号推送了一篇文章,并在文中发布了一款小程序,叫“猜画小歌”。这是谷歌上线的首款小程序,上线后仅仅3小时,这款AI小游戏就刷爆了朋友圈。

又一个小程序刷爆朋友圈了,这次只用了3个小时。

7月18日,谷歌黑板报公众号推送了一篇文章,并在文中发布了一款小程序,叫“猜画小歌”。

谷歌AI小程序“猜画小歌”到底是什么套路?

来源丨谷歌黑板报

这是谷歌上线的首款小程序,上线后仅仅3小时,这款AI小游戏就刷爆了朋友圈。上线两天后,学姐已经看到百度上已经创建了“猜画小歌”的百科词条,并且已经获得了5次编辑,和6701次的浏览。

玩法很简单。

用户根据给定的文字,在限定的20秒时间内进行速写,勾勒出一幅日常用品的图画(比如狗、钟表或鞋子),AI(人工智能)将自动识别出用户所画的物体。当AI回答正确后,用户将自动进入下一轮,同时连胜次数也会相应增加。如果AI猜错了,那么对不起,请重新开始......

谷歌AI小程序“猜画小歌”到底是什么套路?

来源丨谷歌黑板报

除了默不吭声自己画,你还可以邀请朋友或家人一起挑战最长的连胜纪录,或者分享有趣的素描画。

是不是感觉很熟悉?

其实,说白了这就是一个类似于“你画我猜”的游戏,只不过以往负责“猜”的是人,在这款小程序中,“猜”的角色由AI来担任。

“猜画小歌”不仅占领了朋友圈的“C位”,还激发了包括学姐在内的无数“灵魂画手”。

比如这样的“蒙娜丽莎”:

谷歌AI小程序“猜画小歌”到底是什么套路?

或者这样的“牛”:

谷歌AI小程序“猜画小歌”到底是什么套路?

又或者这样的“袋鼠”:

谷歌AI小程序“猜画小歌”到底是什么套路?

和这样的“火烈鸟”:

谷歌AI小程序“猜画小歌”到底是什么套路?

以上学姐的“灵魂画作”通通被猜出来了!

然而,当学姐正经“胡写乱画”的时候,学姐画得这么形象,“猜画小歌”却猜不出了......

谷歌AI小程序“猜画小歌”到底是什么套路?

请把话筒交给谷歌AI:你是怎么看出自行车、独轮车、摩托车、望远镜的?

一位美院毕业的网友@石开大狮子更心塞,用过之后一度以为自己读了4年假大学。

谷歌AI小程序“猜画小歌”到底是什么套路?

为什么细节满分的作品不能被“猜”出来,而胡逼乱画的“灵魂画作”能够被识别呢?

“猜画小歌”对画作的辨识,由来自 Google AI 的神经网络驱动。为了让AI能够猜大家的画作,谷歌已经提前喂了大量的数据给模型,这个“大量”是指5000 万个手绘素描。

研究人员在人类涂鸦数据集中训练神经网络,让AI来理解人们在绘制涂鸦时何时起笔、走笔方向、何时停笔的。

除此之外,AI还有自动纠正的功能,即使出现了“灵魂画手”,AI仍然可以重构或者说强扭出“正常”的图像来。

谷歌AI小程序“猜画小歌”到底是什么套路?

“灵魂画手”也能玩,如此低的参与门槛就是“猜画小歌”能够仅用3小时就刷爆朋友圈的原因吗?

其实,“猜画小歌”做对的不仅仅是降低参与门槛这一件事。

1.谷歌这个IP自带的影响力

“猜画小歌”的走红几乎是可以预见的,就凭它顶着“谷歌的首个微信小程序”的名号。

在我们眼中,谷歌是一家很“高级”的公司,我们经常说的“XX出品,必属精品”用来形容谷歌在合适不过了。

这样“高级”的公司,如果推出一款产品或者服务,很容易引起用户的参与和传播意愿。

因此,含着“金汤匙”的“猜画小歌”,想要走红,比一般的小程序更容易。

2.AI技术吸引关注

AI技术是时下的热点。

从AlphaGo打败柯洁,到阿里妈妈AI智能一秒生成20000句文案,再到大家热烈探讨AI是否会取代人类的工作,这些与AI相关的事件总是能获得非常高的关注度。

“猜画小歌”团队成员之一@Kumakuma在知乎上说,他们完善这个项目的主要目的,就是“让更多的人知道AI是什么,能做些什么。说人话就是,AI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神奇,可以上天入地干掉人类;也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智障,还是可以做一些传统代码做不到的事情的。”

对AI的未知,可以极大地引起大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所以,当运用AI技术的小程序上线时,大家都会积极尝试。

3.趣味性设置,刺激用户参与

“猜画小歌”虽然简单,当该有的趣味性设置都还是有的。

首先,“猜画小歌”有等级机制。随着谷歌AI猜对画的数量越来越多,用户的等级也会进行相应的提升,能够解锁更多新词的同时,也能获得相应的称号:Lv1~Lv5是画室学徒,Lv6~Lv10是画圈新贵,最高等级是神笔马良。

第二,“猜画小歌”有排行榜。在排行榜中,用户可以看到自己单局的成绩在所有参与者中的排名,也能看到前100名都是谁,单局画出了多少谷歌AI猜对的画作。(单局猜对了301张,第一名好生猛......)

谷歌AI小程序“猜画小歌”到底是什么套路?

第三,可以随时查看“我的画作”。在“猜画小歌”中,用户可以在“我的画作”中查看自己的历史画作,并且,点击画作小图,还可以查看其他人的画作,看看别人的画作有多“灵魂”。

通过排行榜、等级、画作对比等方式,充分刺激用户的胜负欲,加深用户的参与度。

据了解,“猜画小歌”还有很多新功能还未来得及做,比如“对战模式”、“围观模式”,针织多人一起的“群殴模式”等等,并且,创作团队还在不断接收用户推荐的好玩模式,来增强小程序的趣味性。

4.利用用户心理,引导用户分享

在6月初,“西瓜足迹”刷屏的时候,学姐就分析过原因:刷的不是屏,是用户心理。

“西瓜足迹”是给了用户一个“秀优越感”的机会:比如我见多识广、我聪明、我善良、我文艺、我热爱学习、我有钱、我有颜、我童真、我有趣......这些“优越感”帮助用户为朋友圈设立的人设增加了一条佐证,证明他们是如此优秀,生活如此丰富、多姿多彩。

“猜画小歌”帮用户秀的是幽默、才华。用户画得好是才华,是能力,用户画得“灵魂”则是幽默,是有趣。

无论是幽默还是有才华,都是能够激发用户转发,帮助他们为自己在朋友圈的人设印象加分。

5.用文案提高用户分享意愿

当游戏失败的时候,很多人会觉得:不是我画得不好,是AI太笨了。

“猜画小歌”看到了大家的不服气,当某张画作没有被AI猜出后,会自动生成一张图片,文案是“大家来评评理,我画的是不是XXX”。

一方面,这句文案能够与用户失败时的心理产生共鸣,另一方面,这句文案本身也具有强烈的社交属性,能够引导社交互动。

如果把这句文案换成“我失败在XXX上”等文案,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当用户的画作被AI猜对,文案则是“AI只用了XXX秒就猜对了我画的XXX”,也是能与用户画作被猜对时的小骄傲情绪引起共鸣,而且也能激发对比或者攀比的胜负欲,从而加强社交属性。

在AI看不懂用户画作的时候,AI还会吐槽“你画的啥玩意儿”,很人性化,也很接地气,可以看出创作团队将小程序的文案充分地本土化,来迎合中国用户的习惯。

谷歌AI小程序“猜画小歌”到底是什么套路?

最后,祝大家游戏愉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