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AI小程序「猜畫小歌」到底是什麼套路?

谷歌AI小程序“猜畫小歌”到底是什麼套路?

7月18日,谷歌黑板報公眾號推送了一篇文章,並在文中發佈了一款小程序,叫“猜畫小歌”。這是谷歌上線的首款小程序,上線後僅僅3小時,這款AI小遊戲就刷爆了朋友圈。

又一個小程序刷爆朋友圈了,這次只用了3個小時。

7月18日,谷歌黑板報公眾號推送了一篇文章,並在文中發佈了一款小程序,叫“猜畫小歌”。

谷歌AI小程序“猜畫小歌”到底是什麼套路?

來源丨谷歌黑板報

這是谷歌上線的首款小程序,上線後僅僅3小時,這款AI小遊戲就刷爆了朋友圈。上線兩天後,學姐已經看到百度上已經創建了“猜畫小歌”的百科詞條,並且已經獲得了5次編輯,和6701次的瀏覽。

玩法很簡單。

用戶根據給定的文字,在限定的20秒時間內進行速寫,勾勒出一幅日常用品的圖畫(比如狗、鐘錶或鞋子),AI(人工智能)將自動識別出用戶所畫的物體。當AI回答正確後,用戶將自動進入下一輪,同時連勝次數也會相應增加。如果AI猜錯了,那麼對不起,請重新開始......

谷歌AI小程序“猜畫小歌”到底是什麼套路?

來源丨谷歌黑板報

除了默不吭聲自己畫,你還可以邀請朋友或家人一起挑戰最長的連勝紀錄,或者分享有趣的素描畫。

是不是感覺很熟悉?

其實,說白了這就是一個類似於“你畫我猜”的遊戲,只不過以往負責“猜”的是人,在這款小程序中,“猜”的角色由AI來擔任。

“猜畫小歌”不僅佔領了朋友圈的“C位”,還激發了包括學姐在內的無數“靈魂畫手”。

比如這樣的“蒙娜麗莎”:

谷歌AI小程序“猜畫小歌”到底是什麼套路?

或者這樣的“牛”:

谷歌AI小程序“猜畫小歌”到底是什麼套路?

又或者這樣的“袋鼠”:

谷歌AI小程序“猜畫小歌”到底是什麼套路?

和這樣的“火烈鳥”:

谷歌AI小程序“猜畫小歌”到底是什麼套路?

以上學姐的“靈魂畫作”通通被猜出來了!

然而,當學姐正經“胡寫亂畫”的時候,學姐畫得這麼形象,“猜畫小歌”卻猜不出了......

谷歌AI小程序“猜畫小歌”到底是什麼套路?

請把話筒交給谷歌AI:你是怎麼看出自行車、獨輪車、摩托車、望遠鏡的?

一位美院畢業的網友@石開大獅子更心塞,用過之後一度以為自己讀了4年假大學。

谷歌AI小程序“猜畫小歌”到底是什麼套路?

為什麼細節滿分的作品不能被“猜”出來,而胡逼亂畫的“靈魂畫作”能夠被識別呢?

“猜畫小歌”對畫作的辨識,由來自 Google AI 的神經網絡驅動。為了讓AI能夠猜大家的畫作,谷歌已經提前餵了大量的數據給模型,這個“大量”是指5000 萬個手繪素描。

研究人員在人類塗鴉數據集中訓練神經網絡,讓AI來理解人們在繪製塗鴉時何時起筆、走筆方向、何時停筆的。

除此之外,AI還有自動糾正的功能,即使出現了“靈魂畫手”,AI仍然可以重構或者說強扭出“正常”的圖像來。

谷歌AI小程序“猜畫小歌”到底是什麼套路?

“靈魂畫手”也能玩,如此低的參與門檻就是“猜畫小歌”能夠僅用3小時就刷爆朋友圈的原因嗎?

其實,“猜畫小歌”做對的不僅僅是降低參與門檻這一件事。

1.谷歌這個IP自帶的影響力

“猜畫小歌”的走紅幾乎是可以預見的,就憑它頂著“谷歌的首個微信小程序”的名號。

在我們眼中,谷歌是一家很“高級”的公司,我們經常說的“XX出品,必屬精品”用來形容谷歌在合適不過了。

這樣“高級”的公司,如果推出一款產品或者服務,很容易引起用戶的參與和傳播意願。

因此,含著“金湯匙”的“猜畫小歌”,想要走紅,比一般的小程序更容易。

2.AI技術吸引關注

AI技術是時下的熱點。

從AlphaGo打敗柯潔,到阿里媽媽AI智能一秒生成20000句文案,再到大家熱烈探討AI是否會取代人類的工作,這些與AI相關的事件總是能獲得非常高的關注度。

“猜畫小歌”團隊成員之一@Kumakuma在知乎上說,他們完善這個項目的主要目的,就是“讓更多的人知道AI是什麼,能做些什麼。說人話就是,AI沒有你想象中的那麼神奇,可以上天入地幹掉人類;也沒有你想象中的那麼智障,還是可以做一些傳統代碼做不到的事情的。”

對AI的未知,可以極大地引起大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所以,當運用AI技術的小程序上線時,大家都會積極嘗試。

3.趣味性設置,刺激用戶參與

“猜畫小歌”雖然簡單,當該有的趣味性設置都還是有的。

首先,“猜畫小歌”有等級機制。隨著谷歌AI猜對畫的數量越來越多,用戶的等級也會進行相應的提升,能夠解鎖更多新詞的同時,也能獲得相應的稱號:Lv1~Lv5是畫室學徒,Lv6~Lv10是畫圈新貴,最高等級是神筆馬良。

第二,“猜畫小歌”有排行榜。在排行榜中,用戶可以看到自己單局的成績在所有參與者中的排名,也能看到前100名都是誰,單局畫出了多少谷歌AI猜對的畫作。(單局猜對了301張,第一名好生猛......)

谷歌AI小程序“猜畫小歌”到底是什麼套路?

第三,可以隨時查看“我的畫作”。在“猜畫小歌”中,用戶可以在“我的畫作”中查看自己的歷史畫作,並且,點擊畫作小圖,還可以查看其他人的畫作,看看別人的畫作有多“靈魂”。

通過排行榜、等級、畫作對比等方式,充分刺激用戶的勝負欲,加深用戶的參與度。

據瞭解,“猜畫小歌”還有很多新功能還未來得及做,比如“對戰模式”、“圍觀模式”,針織多人一起的“群毆模式”等等,並且,創作團隊還在不斷接收用戶推薦的好玩模式,來增強小程序的趣味性。

4.利用用戶心理,引導用戶分享

在6月初,“西瓜足跡”刷屏的時候,學姐就分析過原因:刷的不是屏,是用戶心理。

“西瓜足跡”是給了用戶一個“秀優越感”的機會:比如我見多識廣、我聰明、我善良、我文藝、我熱愛學習、我有錢、我有顏、我童真、我有趣......這些“優越感”幫助用戶為朋友圈設立的人設增加了一條佐證,證明他們是如此優秀,生活如此豐富、多姿多彩。

“猜畫小歌”幫用戶秀的是幽默、才華。用戶畫得好是才華,是能力,用戶畫得“靈魂”則是幽默,是有趣。

無論是幽默還是有才華,都是能夠激發用戶轉發,幫助他們為自己在朋友圈的人設印象加分。

5.用文案提高用戶分享意願

當遊戲失敗的時候,很多人會覺得:不是我畫得不好,是AI太笨了。

“猜畫小歌”看到了大家的不服氣,當某張畫作沒有被AI猜出後,會自動生成一張圖片,文案是“大家來評評理,我畫的是不是XXX”。

一方面,這句文案能夠與用戶失敗時的心理產生共鳴,另一方面,這句文案本身也具有強烈的社交屬性,能夠引導社交互動。

如果把這句文案換成“我失敗在XXX上”等文案,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當用戶的畫作被AI猜對,文案則是“AI只用了XXX秒就猜對了我畫的XXX”,也是能與用戶畫作被猜對時的小驕傲情緒引起共鳴,而且也能激發對比或者攀比的勝負欲,從而加強社交屬性。

在AI看不懂用戶畫作的時候,AI還會吐槽“你畫的啥玩意兒”,很人性化,也很接地氣,可以看出創作團隊將小程序的文案充分地本土化,來迎合中國用戶的習慣。

谷歌AI小程序“猜畫小歌”到底是什麼套路?

最後,祝大家遊戲愉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