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嘯龍吟》啓示:司馬懿是如何與諸葛亮形成聯盟的?

《虎嘯龍吟》啟示:

司馬懿是如何與諸葛亮形成聯盟的?

作者:王立(經濟法學博士,浙江豐國律師事務所律師、杭師大錢江學院教師)

《虎嘯龍吟》啟示:司馬懿是如何與諸葛亮形成聯盟的?

敵人,往往是最深入骨髓的知己。

這在吳秀波主演的《大軍師司馬懿之虎嘯龍吟》中表現得淋漓盡致。我們都熟知的一幕三國故事“空城計”,在這部劇中演繹了一番新味道:

兩軍對壘,諸葛亮卻在城門上撫琴。在琴聲中,諸葛亮與司馬懿展開了一段神交:司馬懿從諸葛亮的琴聲中知道這是一座空城;諸葛亮也知道司馬懿知道這是一座空城;司馬懿也想到了諸葛亮知道司馬懿知道這是一座空城,但他不敢進。聰明人相互都知根知底,不存在陰謀,只有陽謀。

為何司馬懿明知是空城,卻不敢進?

《虎嘯龍吟》不同於傳統戲劇或演義的解釋,給出了另一維度的推演:司馬懿若入城滅亮平了外患,必功高蓋主。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亮死,懿亡。

這一幕真是精彩絕倫,就衝著這一幕,《虎嘯龍吟》就足以登入經典殿堂。司馬懿在一座空城面前跟諸葛亮你儂我儂,與當時的魏國皇帝曹叡有關。曹叡終其一生都在壓制司馬懿,但又不斷重用司馬懿。為何?

這涉及皇權與與世家大族相愛相殺的唇齒關係。司馬家不會為曹家傾心竭力,曹家也不會放任司馬家,雙方是矛盾的統一體。

曹魏政權的根基是庶族、新興地主和武人集團,從根子來說,曹操是“世家大族壟斷政治”的掘墓人,他生在閹宦家庭,忌憚世家,於是“細政苛慘,科防互設”。他的出身和眼界都決定了他和儒家大族的距離。

——宗城

司馬懿助曹丕稱帝,曹丕對司馬懿自然是善待。曹丕稱帝,為了政治穩定,聽從司馬懿建議實行“九品中正制”給士族讓利,招攬天下人才。這個改革令世家大族漸漸抬頭,與原先的曹家宗親形成了政治平衡。而司馬家就是世家大族的代表。

然而曹叡登基,對司馬懿的態度就很矛盾了。皇權與世家大族的擴張形成了根本政治矛盾,必須壓制。但基於軍事和政治壓力,又不得不倚仗司馬家來做事。所以史書中各種記載,曹叡對司馬懿若即若離,時而火熱,時而冰冷。

司馬懿並非曹叡的真正心腹。但為了魏國的政局穩定,曹叡必須安撫士族。很多矛盾的妥協結果,就是博弈平衡。皇帝難做啊。

本來曹叡已經革了司馬懿的職,排除出魏國的權力中心。誰知道諸葛亮大筆一揮寫就《出師表》,率領蜀國十萬軍隊出征北伐,接連打敗曹真、曹休等曹氏宗親,一舉吞併隴西地區。眼見皇帝位置不保,曹叡不得已重新啟用司馬懿,讓他出任大都督,掌握兵權對抗諸葛亮。

正是諸葛亮的“傾囊相助”,司馬懿才有了重新出山的機會。因此,在空城撫琴的諸葛亮面前,他選擇了戰略性後撤。若入空城滅了魏國的心腹大患諸葛亮,曹叡就沒了後顧之憂,司馬懿也就沒有了利用價值。沒有利用價值的任務,對於皇帝而言,沒有必要再瞻前顧後供養著,除去便是。

諸葛亮的存在,實在是司馬家爭霸天下的超級助力。

司馬懿入仕,原本只為保全家人。但時勢詭譎,生逢亂世,一步步走向權力巔峰,一步步慾壑難填。文官做到極致,還是有著朝不保夕的伴君恐懼。於是便有了掌兵的慾望,希望爭得兵權。

諸葛亮在司馬懿爭奪兵權的道路上,送了司馬懿一個大禮:諸葛亮假用孟達叛降的書信,挑撥離間來支走司馬懿,使其離開權力中心,實行調虎離山之計。

但諸葛亮也明白雖是調虎離山,但實際上也是在養虎為患。因為這是首次真正屬於司馬懿的獨立兵權。

從此,司馬懿走上了爭霸之路。時間再往前推,如果不是諸葛亮在赤壁之戰中大展神威,曹操早就滅了孫權。劉備也無荊州可借,也就更沒有後面的蜀國了。曹操生前就已經一統天下,哪裡還有司馬懿和司馬傢什麼事兒?哪裡還會有“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這樣的成語存在?

倘若沒有諸葛亮,司馬懿最多是曹家最為傑出的那條看家狗,根本沒有機會趁亂上位。

三國轟轟烈烈英雄輩出,曹操、劉備、孫權、諸葛亮、周瑜……最後的大贏家卻是司馬懿。真是令人唏噓。不知為何,在看《虎嘯龍吟》空城計這一段的時候,我腦子裡想起了曾國藩。他的“結硬寨,打呆仗”被現代人賦予了更多的道德人生意味,告誡人們做人做事要踏踏實實,不要捨本逐末。這不僅上升為現代成功學的標杆,而且有了很多的神化哲學味道。

但這種解讀可能是錯的。

曾國藩起兵後不久,就發現他們處於兵力上的弱勢,而且臨時募集的鄉勇未經嚴格訓練的根本不是身經百戰的太平軍的對手。於是曾國藩募集了大筆的資金,購買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發射米尼彈的前裝線膛步槍,12磅野戰滑膛炮,在主力部隊中徹底淘汰了冷兵器。

一隻完全是由現代步槍和火炮組成的軍隊,該怎麼打仗?當然是挖戰壕了!這是現代化的戰爭手段。

“結硬寨,打呆仗”,在戰壕裡用最頂級的熱兵器,對著手持冷兵器的太平天國突擊士兵,一打一個準。這不是戰爭,這是屠殺。

就是這樣一支軍隊,輕易地幹掉了太平天國,維護了滿清政權。

然而,也是同樣這支軍隊,在甲午戰爭中面對日本,一觸即潰。最後中國不得不割地賠款。為何?

《虎嘯龍吟》啟示:司馬懿是如何與諸葛亮形成聯盟的?

原因無他,還是“結硬寨,打呆仗”式的挖戰壕。

曾國藩打仗,嚴令禁止衝鋒,只准挖戰壕,打呆仗,用炮火和子彈去殺傷敵人。之所以下此命令,是因為湘軍和淮軍“力保部隊不損失”是他們在朝廷中賴以生存立命的根本。

滿清朝廷與曾國藩的軍隊與曹家、司馬家的關係類似,既矛盾又共生。朝廷的八旗軍和綠營已經完全失去了戰鬥力,蒙古軍也已經被英法聯軍消滅,只有依靠漢族的湘軍和淮軍。清廷希望利用漢臣的軍隊來為清朝王室效忠,而漢臣則一方面要為清廷盡力,一方面又不能失去軍隊,如果失去了軍隊,就不再會被朝廷重用,所以他們的軍隊只能是被有條件的使用。

湘軍淮軍的不衝鋒,不肉搏的火力戰模式,是這場博弈的平衡點,漢族大臣為清廷盡力,只能做到這個地步,不能多也不能少。

但是日本人來了,他們也裝備著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火器。

於是,兩軍站定了對射,誰也奈何不了誰。這個奇怪又有些搞笑的場面,後來還是日本人首先打破了僵局:他們發現彈藥不夠了,乾脆就赤膊衝鋒吧!

此時,曾國藩的軍隊是什麼反應呢?他們先是懵了,從來沒有對手能在火器上跟我們持平,又能這麼瘋狂地衝鋒,以前的太平天國我們都是躲戰壕裡放冷槍就輕易解決了對手。日本人衝上來了,怎麼辦?

接下來的反應很有意思,湘軍的決定是:跑!往回跑,趕緊跑。

請注意,其實他們不是戰敗逃跑的,而是主動往回跑的。為什麼?為的就是保存實力,不讓自己的部隊陷入肉搏而受損。因為一旦受損,在朝廷中就沒有立足之地了。

於是,甲午戰爭一觸即潰,連鎖反應下潰不成軍,國之不國。

以上開腦洞聯想,不知該作何結論。

暫且歸納一句:內事即外事,外事即內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