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坚决遏制房价上涨”,到底意味着什么?

中央“坚决遏制房价上涨”,到底意味着什么?

今天,我们不说别的,只说年中最重要的经济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因为它的会议召开,给房地产业带来了地震般的震动,把火热的楼市扎封塞进冰箱冷冻层。

从“遏制上涨过快”到“遏制上涨”

中央说“坚决遏制房价上涨”,这是最近几年从来没有的事。这对于一心赚钱的从业者来说,可能是艰难时期;但对于购房者来说,无疑是好事。

去年3月,“遏制房价过快上涨”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行政层面严格管控,各个城市开始限售、限购、摇号。今年6月,七部委大刀阔斧地整治房地产乱象,30多个省密集地迅速地开始整治“捂盘惜售”、“虚假宣传”、“哄抬房价”、“炒房团购”……

这都是“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带来的影响。

但,“过快上涨”四个字的表述就存在弹性空间,2017年房价整体是上涨。中估联数据发布了一份数据报告,对可统计全年基价的67个重点城市进行全年基价发布。数据显示,2017年全年重点城市的基价平均上涨18.5%。其中一线平均上涨12.2%,二线平均上涨20.5%,三线平均上涨18.1%。

中央“坚决遏制房价上涨”,到底意味着什么?

今年,去除了“过快”二字,直接是“坚决遏制房价上涨”,其内涵就天壤之别。不能涨就是不能涨,没有过快上涨与过慢上涨之说,也没有理性上涨与非理性上涨之别。

未来,房地产市场管控势必是更加严格、持续性、多管齐下的。

这并不是突如其来的拍脑袋决策,今年中央就不断向市场释放信号。

今年1-6月,各地房地产调控政策发布次数高达192次,比去年同期的116次多出65%。共有73个城市出台调控政策,包含限购政策135条、限贷政策176条,51个城市以及海南全域实行限售政策。

全联房地产商会创会长聂梅生表示,此次政治局会议所提出的决心力度空前,值得市场高度关注。今年上半年整个房地产市场的销售量、销售额、房地产指数、房企信心指数等运行都处于比较乐观的区间,加上采取了这么多组合拳,做得比较到位,市场并没有应声而下。“上半年的政策几乎用到极致,但房价并没有下降,预期下半年甚至2019年房地产行业大幅下滑可能性不大,市场基本还是会保持平稳的态势。

房价不涨了,经济怎么办?

中央既然限制了房价,那么房企怎么办?经济还能正常运行吗?

这次会议,不仅明确表示“坚决遏制房价上涨”,还明确表示“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中央“坚决遏制房价上涨”,到底意味着什么?

可见,这一次政策基调是,宏观上的宽松,伴随着楼市上的严控。

从7月31日会议透出的信息看,面对经济运行稳中有变的新形势,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前瞻性、灵活性、有效性将进一步提高,助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而就在7月23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将发挥财政金融政策作用,支持扩大内需,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同时,会议也强调,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根据形势变化相机预调微调、定向调控。

同日,中国人民银行通过中期借贷便利(MLF)向金融系统注入5020亿元,规模创历史最高水平

两次重量级的会议,一个重申去杠杆,一个强调不会再通过“大水漫灌”强刺激,这是什么意思?释放了什么信号?

德国商业银行高级经济学家周浩表示,此次的政治局会议也是为之前的央行和财政部之争定调,“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要结合起来,而政治局会议给大家定调,什么事大家都要一起干,去杠杆只是方式方法的问题,财政政策要积极,货币政策也释放了宽松的信号;分成短、中、长期看,

短期政策要积极,中期不能放弃去杠杆,长期要控制房地产市场对经济的侵蚀。

意思就是:要发展经济,但不是房地产靠来发展经济。

虽然说,中央在遏制房价上涨,但房价在短期内是不会跌的,顶天了就是横盘。

房企怎么办?

当然,房价不涨,在土地价格不降温、融资难的情况下,也带来一定楼盘质量问题的隐患。

成都万元地王频出,近期天府新区华阳一宗住宅用地拍卖出11180元/㎡的楼面地价;高新大源板块的一宗住宅用地拍卖出10100元/㎡;今年,简阳、邛崃、蒲江、崇州、青白江楼面地价均创新高。

中央“坚决遏制房价上涨”,到底意味着什么?

(数据来源锐利数据)

与此同时,房企融资发债却屡遭中止。6月份,包括融侨集团、保利置业、金融街、天房瑞城、云南城投、泰禾集团融资产品纷纷被中止。5月28日,碧桂园拟发行的一笔200亿额度的小公募债,状态也显示为“中止”。短短一个月左右,十余家房企百亿元的发债计划被中止。

7月份,监管部门再次要求:公司债只能还公司债,票据只能还票据。业内人士推断,此举可能抑制企业通过大量短融来兑付即将到期的长期债券,进一步收紧了房企的融资渠道。

Wind数据显示,2017年全年,136家上市房企平均负债率达到79.1%,房企负债率已经达到了13年来的一个峰值,为2005年以来的最高位。2008年至今10年间,房地产行业整体负债率上升了将近20%。海通证券的报告也显示,存续地产债中2018年需要偿付的规模为1613亿元,负债规模之大史无前例。

房企因土地价格上涨、物价上涨、员工工资水平上升等多因素造成成本上涨,而房价却遏制上涨,在这样的情况下,房企融资难、回资难,为了保障利润,楼盘质量可能会有隐患。

这一个月来,楼盘施工地质量问题多次曝出,具体我就不点名了,大家都懂的……

有分析人士表示,大笔举债扩张的中小企业,高价拿地的企业,甚至项目布局城市不均衡的房企都将面临高杠杆运营带来的偿债压力,甚至有些房企将遭遇生死劫,预计今年下半年,为了生存或者减压,房企的并购案将更多。

“现在看,2018年,房地产企业最重要的工作将是降低杠杆率。”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

新城控股高级副总裁欧阳捷表示:从目前来看,经济还是要把稳定金融作为主攻方向,在此过程中,既要做好去杠杆,同时又要保持好力度和节奏。保持流动性既要合理充裕,又要收紧闸门。未来2-3年,房地产既不会大起大落,也不会暴涨暴跌。

(综合自新华社、中国产经新闻、澎湃新闻、天津日报、新华视点、解放军报记者部、中国房地产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