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一家3口袭警,警察却不敢还手?视频曝光后网友怒了!

前些日子,黑龙江鹤岗一小区内,因邻居家的狗吓到了刘某的小孩,双方产生矛盾,于是居民报了警。

民警赶到后询问情况,刘某突然冲出来大声辱骂殴打民警,随后其父母也加入,踢打民警裆部、面部,但民警因顾忌对方怀中抱着孩子,并未采取强制措施,最后受伤住院。

聚焦|一家3口袭警,警察却不敢还手?视频曝光后网友怒了!

刘某事后说,“我当时喝酒了,我知道错了。”

聚焦|一家3口袭警,警察却不敢还手?视频曝光后网友怒了!

对此,有网友批评这家人的蛮横袭警,也有网友感叹做警察的不易,还有网友表示孩子是无辜的:“完了,抱孩子可以袭警了。”

从法理上来讲,袭警已经触犯了法律;抱着孩子袭警,从情理上讲,让人看不过去,所以有网友会问上一句:这孩子是亲生的吗?

抱着孩子就能逃脱法律?

看到上面的例子,可能有些网友想到了2017年上海一民警处置违停执法时,“抱摔”带小孩女子的事件。事情发生之后,一开始网络上都是谴责警察暴力执法的声音,但当官方调查结果出来之后,大家觉得警察执法固然有不对的地方,但违停女性不配合执法、纠缠执法人员同样应该受到处罚,婴儿是受害者,不能在同情婴儿的同时放弃原则。

——孩子是无辜的,抱着孩子就能为所欲为吗?

别说,还真有人明知是违法行为,却因“抱”着孩子而肆无忌惮。

1 抱着孩子卖假证

很多人可能都见过,在城市的一些地段,尤其是一些大学门口,常有这样一群妇女:她们有的是挺着大肚子的孕妇,有的是抱着小孩的哺乳期妇女,在人行横道上向来往的行人兜售假学生证、毕业证、身份证等等。

聚焦|一家3口袭警,警察却不敢还手?视频曝光后网友怒了!

有媒体暗访询问卖证妇女不怕警察么,她却说:“就算被抓了,我们也不怕。都抱着孩子,警察也不好管。”有报道称,在卖假证的行业里,孩子是一大“护身法宝”,有的妇女拖儿带女出来卖假证,有的家里没有适龄孩子的,还向别人借个孩子。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一条规定,怀孕或者哺乳自己不满一周岁婴儿的,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所以,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卖假证,即使被抓,也能很快就放出来,从而逃避处罚。

2 喝醉酒男子抱婴儿打交警

河北邯郸的民警在滏河大街夜间执勤时,拦停了一辆开着远光灯的小轿车。民警当时想提示驾驶人关掉远光灯,然而车内后排的一名男子竟然抱着正在吃奶的婴儿下车动手打交警。

聚焦|一家3口袭警,警察却不敢还手?视频曝光后网友怒了!

聚焦|一家3口袭警,警察却不敢还手?视频曝光后网友怒了!

当时男子身上散发着浓烈的酒气,情绪激动,对着民警说:“ 你敢查我的车?”然后边骂边推开车门,左手抱着一个看上去不足一周的婴儿,右手冲民警的左脸和脖颈处狠击了一巴掌。

当事民警表示:因为事情发生在马路中间,怕男子和婴儿有危险,就把他们往路边带。在此期间男子妻子上过来阻止情绪激动的男子,没想到男子差点把妻子也推到,然后扭过身来冲着民警骂了一句,随即又是一耳光。

3 用6个月大的孙女攻击民警

2017年12月底,一辆面包车在四川绵阳一人行道上违法停放,被交警巡逻发现并贴违法告知单。就在交警准备离开时,48岁的车主吴某赶到现场,要求交警撤销其违法行为。

在遭到交警拒绝后,吴某不仅阻拦交警离去,还满嘴脏话地辱骂交警,更令人没想到的是,根据记录仪显示,激动的吴某竟用6个月大的孙女3次攻击交警,幸好被交警接住。

期间,为了保护孩子的安全,还是民警蹲在地上哄着孩子。而吴某再次攻击蹲在地上的民警,致使孩子掉在了地上。

如果不是执法记录仪记录了整个过程,或许又会有键盘侠将其炒作为警察不顾孩子暴力执法了吧。

孩子不是用来对抗警察的“武器”

如果对执法过程有异议,可以提出来,但袭警、暴力、辱骂的手段着实不可取,这并不是解决事情的最佳方法。

根据《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第一款规定,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

聚焦|一家3口袭警,警察却不敢还手?视频曝光后网友怒了!

利用孩子袭警、对抗警察执法,这除了是对公权力和法律的藐视外,还是对孩子安全的轻视。

再来说,抱着孩子对抗警察,警察会因为顾及孩子,柔性执法而不对违法者实行强制措施,但抱着孩子就真能减轻违法行为的处罚吗?

央视新闻评论说,在我们的社会当中,执法民警偶尔会遇到抗拒执法的行为,类似新闻也隔三岔五见诸报端。

但每每碰到类似新闻,很多人习惯于将矛头指向警察,天然同情“弱势群体”。甚至在警方澄清之后,很多人仍然不会改变自己的看法。这种不理性的声音来源于部分民众对民警执法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惯性思维。

理性的舆论是法治的土壤。公平公正不光是针对被执法者,同样针对执法者。只有不枉不纵,不偏不倚,才是真正践行法治精神,也才会促使法治的脚步不断向前迈进。

违法行为和抗法行为不能因为怀抱儿童而减轻处罚,更不能因为儿童受伤而可以不受处罚,事情一码归一码。同情不能绊倒责任,更不能绊倒法治。

同情该同情的,处罚该处罚的,法律的边界应该清晰,而法律的刚性和原则才是法律有温度的底色。否则,责任不清甚至丧失原则,本身就是对法治的背离。

法律、执法的权威性,是需要人人敬畏、遵从的。执法权威不容挑衅,更不能用孩子的安危做赌注!孩子不是用来对抗警察的“武器”!

来源:综合中国之声、梨视频、人民日报、1视频、@新闻晨报、7维视角、澎湃新闻、央视新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