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一家3口襲警,警察卻不敢還手?視頻曝光後網友怒了!

前些日子,黑龍江鶴崗一小區內,因鄰居家的狗嚇到了劉某的小孩,雙方產生矛盾,於是居民報了警。

民警趕到後詢問情況,劉某突然衝出來大聲辱罵毆打民警,隨後其父母也加入,踢打民警襠部、面部,但民警因顧忌對方懷中抱著孩子,並未採取強制措施,最後受傷住院。

聚焦|一家3口襲警,警察卻不敢還手?視頻曝光後網友怒了!

劉某事後說,“我當時喝酒了,我知道錯了。”

聚焦|一家3口襲警,警察卻不敢還手?視頻曝光後網友怒了!

對此,有網友批評這家人的蠻橫襲警,也有網友感嘆做警察的不易,還有網友表示孩子是無辜的:“完了,抱孩子可以襲警了。”

從法理上來講,襲警已經觸犯了法律;抱著孩子襲警,從情理上講,讓人看不過去,所以有網友會問上一句:這孩子是親生的嗎?

抱著孩子就能逃脫法律?

看到上面的例子,可能有些網友想到了2017年上海一民警處置違停執法時,“抱摔”帶小孩女子的事件。事情發生之後,一開始網絡上都是譴責警察暴力執法的聲音,但當官方調查結果出來之後,大家覺得警察執法固然有不對的地方,但違停女性不配合執法、糾纏執法人員同樣應該受到處罰,嬰兒是受害者,不能在同情嬰兒的同時放棄原則。

——孩子是無辜的,抱著孩子就能為所欲為嗎?

別說,還真有人明知是違法行為,卻因“抱”著孩子而肆無忌憚。

1 抱著孩子賣假證

很多人可能都見過,在城市的一些地段,尤其是一些大學門口,常有這樣一群婦女:她們有的是挺著大肚子的孕婦,有的是抱著小孩的哺乳期婦女,在人行橫道上向來往的行人兜售假學生證、畢業證、身份證等等。

聚焦|一家3口襲警,警察卻不敢還手?視頻曝光後網友怒了!

有媒體暗訪詢問賣證婦女不怕警察麼,她卻說:“就算被抓了,我們也不怕。都抱著孩子,警察也不好管。”有報道稱,在賣假證的行業裡,孩子是一大“護身法寶”,有的婦女拖兒帶女出來賣假證,有的家裡沒有適齡孩子的,還向別人借個孩子。

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一條規定,懷孕或者哺乳自己不滿一週歲嬰兒的,不執行行政拘留處罰。所以,孕婦和哺乳期婦女賣假證,即使被抓,也能很快就放出來,從而逃避處罰。

2 喝醉酒男子抱嬰兒打交警

河北邯鄲的民警在滏河大街夜間執勤時,攔停了一輛開著遠光燈的小轎車。民警當時想提示駕駛人關掉遠光燈,然而車內後排的一名男子竟然抱著正在吃奶的嬰兒下車動手打交警。

聚焦|一家3口襲警,警察卻不敢還手?視頻曝光後網友怒了!

聚焦|一家3口襲警,警察卻不敢還手?視頻曝光後網友怒了!

當時男子身上散發著濃烈的酒氣,情緒激動,對著民警說:“ 你敢查我的車?”然後邊罵邊推開車門,左手抱著一個看上去不足一週的嬰兒,右手衝民警的左臉和脖頸處狠擊了一巴掌。

當事民警表示:因為事情發生在馬路中間,怕男子和嬰兒有危險,就把他們往路邊帶。在此期間男子妻子上過來阻止情緒激動的男子,沒想到男子差點把妻子也推到,然後扭過身來衝著民警罵了一句,隨即又是一耳光。

3 用6個月大的孫女攻擊民警

2017年12月底,一輛麵包車在四川綿陽一人行道上違法停放,被交警巡邏發現並貼違法告知單。就在交警準備離開時,48歲的車主吳某趕到現場,要求交警撤銷其違法行為。

在遭到交警拒絕後,吳某不僅阻攔交警離去,還滿嘴髒話地辱罵交警,更令人沒想到的是,根據記錄儀顯示,激動的吳某竟用6個月大的孫女3次攻擊交警,幸好被交警接住。

期間,為了保護孩子的安全,還是民警蹲在地上哄著孩子。而吳某再次攻擊蹲在地上的民警,致使孩子掉在了地上。

如果不是執法記錄儀記錄了整個過程,或許又會有鍵盤俠將其炒作為警察不顧孩子暴力執法了吧。

孩子不是用來對抗警察的“武器”

如果對執法過程有異議,可以提出來,但襲警、暴力、辱罵的手段著實不可取,這並不是解決事情的最佳方法。

根據《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條第一款規定,以暴力、威脅方法阻礙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依法執行職務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罰金。

聚焦|一家3口襲警,警察卻不敢還手?視頻曝光後網友怒了!

利用孩子襲警、對抗警察執法,這除了是對公權力和法律的藐視外,還是對孩子安全的輕視。

再來說,抱著孩子對抗警察,警察會因為顧及孩子,柔性執法而不對違法者實行強制措施,但抱著孩子就真能減輕違法行為的處罰嗎?

央視新聞評論說,在我們的社會當中,執法民警偶爾會遇到抗拒執法的行為,類似新聞也隔三岔五見諸報端。

但每每碰到類似新聞,很多人習慣於將矛頭指向警察,天然同情“弱勢群體”。甚至在警方澄清之後,很多人仍然不會改變自己的看法。這種不理性的聲音來源於部分民眾對民警執法有一種根深蒂固的慣性思維。

理性的輿論是法治的土壤。公平公正不光是針對被執法者,同樣針對執法者。只有不枉不縱,不偏不倚,才是真正踐行法治精神,也才會促使法治的腳步不斷向前邁進。

違法行為和抗法行為不能因為懷抱兒童而減輕處罰,更不能因為兒童受傷而可以不受處罰,事情一碼歸一碼。同情不能絆倒責任,更不能絆倒法治。

同情該同情的,處罰該處罰的,法律的邊界應該清晰,而法律的剛性和原則才是法律有溫度的底色。否則,責任不清甚至喪失原則,本身就是對法治的背離。

法律、執法的權威性,是需要人人敬畏、遵從的。執法權威不容挑釁,更不能用孩子的安危做賭注!孩子不是用來對抗警察的“武器”!

來源:綜合中國之聲、梨視頻、人民日報、1視頻、@新聞晨報、7維視角、澎湃新聞、央視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