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日記》100年,今天我們爲什麼要重讀魯迅?

今年是魯迅《狂人日記》發表在《新青年》雜誌100週年,很多東西都變了,也有很多東西沒有變,和魯迅當年生活的環境一樣。

《狂人日記》100年,今天我們為什麼要重讀魯迅?

100年說短也短,不過時一代人的命運,說長也長一百年1918年是民國七年,時局動亂、軍閥割據。今天再讀魯迅一百年前寫的文章,完全不會感到陌生,像是寫的昨天發生的事情一樣。

魯迅的文字像是有很強的預見性,中國社會的發展變化都被魯迅言中了,在魯迅作品中所呈現的病態精神、人性之惡如今依然存在,比如當下最熱門的詞彙“佛系青年“和”阿Q精神“就很相似,魯迅可曾想到百年之後阿Q不僅沒有消失,反而社會更多了一些,更重要的是人們絲毫不懷疑阿Q精神是否合理。

魯迅何止言中這些,關於人們對於金錢的崇拜到瘋狂、教育對於人的改造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女子應該選擇怎樣的愛情,關於娜拉出走後會怎樣的問題依舊沒有解決。

《狂人日記》100年,今天我們為什麼要重讀魯迅?

當下社會很多所探討的問題,依舊是老問題,很多90後回家被逼相親,戀愛婚姻的自由在哪裡?

父輩中還有多少人留有傳宗接代的老思想,將人淪為生育的工具。中國人不用在受到西方列強的屈辱,但是更多的是自己人坑自己人,毒奶粉、食品造假等這和華老栓給兒子買的血饅頭又有多大的區別,到底能不能滿足人的身體健康需要。

沒有一個作家像是魯迅這樣,他筆下的故事像是發生在昨天,孔乙己、華老栓、閏土等這樣的人物形象我們身邊就有,魯迅的文章今天讀起來一點也不過時,反而讓人震驚,原來今天發生的很多事和一百年前一樣啊。

《狂人日記》100年,今天我們為什麼要重讀魯迅?

魯迅的文章沒有過多的歷史感、年代感,更多的像是故事和情感抒發,很多優秀的作家今天再讀他們的文章比較陌生,這並不是說他們的文章不好,而是距離我們有很大的時間和空間感,比如很多作家寫到知識青年下鄉幹農活,我們要依靠想象去還願鄉村勞動的場景,人們吃不飽、為了生計使勁了渾身解術。

魯迅的文章今天看起來可能也沒什麼了不起,但把時間放到100年以前,已經有人開始這樣寫作,魯迅影響了中國多少作家的文學創作,不管好壞與否,完全是魯迅的個體生命經驗的表述,正是個體生命經驗的表達開啟了眾人的寫作表達。

《狂人日記》100年,今天我們為什麼要重讀魯迅?

今天看魯迅的文章不過時,除了有天然的親切感,魯迅的文章所剖析的人性和社會大環境下對人的塑造還在繼續進行,今天能夠從魯迅的文章中受到很多的啟發,魯迅的很多言論如果沒人告訴你是什麼時間說的,看起來更像是當下的現代人發出的感嘆。

魯迅的文章不僅影響了眾多作家的寫作模式,更是影響了我們的日常語言表達和思考方式,恐怕沒有幾個作家能夠影響如此的深遠。

《狂人日記》100年,今天我們為什麼要重讀魯迅?

早期的魯迅就是一個四處奔波忙碌的知識分子,後來魯迅被神化了,重讀魯迅是找到真實的魯迅形象,感受文學跨越時間的浩瀚力量,好的作品經得起時間的考驗,魯迅的文字可能就是這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