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日記,魯迅的確是很狂的,但這篇小說裡卻充滿了同情之理解


狂人日記,魯迅的確是很狂的,但這篇小說裡卻充滿了同情之理解

魯迅是我們非常熟悉的中國作家,甚至對於很多70後至90後的人來說有點過於熟悉了,那就是因為魯迅曾經是課本里出現頻率最高的作家。

近代文學史排名,魯郭茅巴老曹,魯迅排在了第一位可見魯迅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是非常高的,尤其是他開場的雜文題材,更是深刻的揭示出了國民性。

在對過敏性的批判和反思場面,魯迅是是那個時代走的最遠的人,甚至至到今天,魯迅批判過的很多人物和現象,依然會出現,甚至有些方面絲毫沒有任何改變。

魯迅先生對於國民性的反思,從他第一篇文章《狂人日記》就開始了,而且《狂人日記》也是中國第一部白話小說,在中國文學史上有著里程碑式的紀念意義。

但往往越是熟悉的東西,越是容易被我們忽略掉裡面的一些東西,正是對魯迅這種善於批判的刻板印象所致,我們對這個短片小說的批判性認識很足,但卻很少能夠注意到裡面自我煩死的一面。

狂人日記,魯迅的確是很狂的,但這篇小說裡卻充滿了同情之理解


發瘋還是清醒

狂人日記整篇有個很巧妙地設定,那就是發瘋與清醒之間的設定,開篇一開頭就說一個友人的弟弟發了瘋,在瘋病的這段期間寫了一些日記,但是這個瘋病現在已經好了,這本日記也沒什麼用了。

於是這本小說就是所謂的狂人日記的由來,裡面全部以日記的形式記錄了這個狂人也就是發了瘋的人日常的所見所聞。

但是這個人真的發瘋了嗎,我們看看狂人日記怎麼說,他明白的寫著,某一天自己看到月亮之後,突然就清醒過來,是三十年來第一次見到如此清晰的月亮,也是三十年來第一次從睡夢中清醒過來,自從清醒過來之後,就發現了周遭世界的諸多奇怪的地方。

這裡魯迅用了一個非常經典的意象,那就是月亮,這個人是看了月亮之後才突然清醒過來,這有點像國外很多傳說那樣,一個人看了月亮之後就突然變身,變成狼人或者其他動物什麼的。

可以說月亮是文學上一個非常經典的意象,比如我們熟知的《月亮與六便士》就是拿月亮比作是理想,拿六便士比作是現實。

其他人都以為這個人瘋了,但是這個人卻以為自己是醒了,並且看到了自己之前從沒有看到過的東西,他看到了壓迫,看到了種種奇怪的現象,然而更加奇怪的是,面對對此多的匪夷所思的現象,其他人像完全看不到一樣,只有自己可以看到。

狂人日記,魯迅的確是很狂的,但這篇小說裡卻充滿了同情之理解


不瘋魔不成活

當時的中國社會,還完全是處在舊時代思想的壓迫之下,一個人或許只有發了瘋才會感受到這種不公平,才能體會到那種人吃人社會帶來的恐怖感。

古代中國社會是階層分化非常明顯的社會,士農工商幾個等級被規劃的很明顯,地主依靠土地資源長期盤剝農民,小說裡說的這個趙太爺就是典型的地主階級的代表。

但事實不但趙太爺這樣階級的壓迫人,更重要的是,這個狂人看到趙太爺家的狗也是惡狠狠的朝自己瞪了幾眼,這才是魯迅的洞見。

狂人日記,魯迅的確是很狂的,但這篇小說裡卻充滿了同情之理解


壓迫與剝削或許是很容易看到的,但是不容易看到的是地主身上還附著這很多的幫兇,這些人本省就曾經是受害者,但是現在反過來卻又要去害別人。

這才是這個社會最可怕的地方,所有人都在想著是如何壓迫和剝削別人,自己處在被壓迫和剝削的地位,心裡還想著如何去壓迫別人。

這幾乎就是一個全部是壓迫的社會,就這麼一級一級的壓下去,連最小最弱的人似乎也有希望,他們的希望就是早日脫離這個最小最弱的狀態,然後反過來壓迫最小最弱的,至於說改變什麼,他們從來沒想過,因為除非發瘋,否則他們從來沒想過一個沒有壓迫的世界究竟是個什麼樣子的。

狂人日記,魯迅的確是很狂的,但這篇小說裡卻充滿了同情之理解


反思者魯迅

這篇小說裡,魯迅製造了一個非常有名的詞彙,那就是吃人,從此人吃人的社會這種說法便被廣為人知,最著名的還有那段,半夜睡不著,翻遍二十四史看到歷史上歪歪扭扭的寫的都是吃人二字,這也成了一段非常經典的話。

魯迅用非常犀利的筆法批判了那個吃人的社會,像火把一樣照亮那個無比黑暗的社會,就像魯迅在序言中說的那樣,這是一間萬難毀壞的鐵屋子,但是吶喊一聲還是有必要的,萬一真的會叫醒同樣醒來的人呢。

這是魯迅通常給我們的印象,這樣理解魯迅當然沒錯,但是才這篇小說裡,魯迅要表現的更為深刻,那就是深刻的反思,在這裡魯迅不僅說了吃人,而且最重要的是,魯迅發現自己吃人,是的,在這個社會里,每個人都可能被別人吃點,自己也都渴望吃別人,也曾經真的吃過人。

魯迅並不是一個高高在上的道德訓誡者,以一種居高臨下的口吻說你們都是不道德的,你們都是應當受到批判的,魯迅雖然也在批判,但他更深刻的在於反思。

狂人日記,魯迅的確是很狂的,但這篇小說裡卻充滿了同情之理解


他在反思自己是否也吃人,是否也像他們一樣,最終魯迅得出的結論就是,自己也吃過人,因為處在那樣的社會,吃或者被吃有時候甚至都不是自己的選擇,有時候根本就是被迫接受的過程,甚至是一種無意識的選擇。

吃人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還吃別人,最後狂人日記結束了,結束的時候他喊出了振聾發聵的救救孩子這樣的話,因為孩子是我們的希望,我們的未來,他希望將來我們會是一個消滅了人吃人的世界。

當然這個任務是艱鉅的,因為就是這個狂人,其實結局一開始就寫好了,那就是他的瘋病好了,老老實實的去做了一個官員,變成一個不發瘋的人。

狂人日記,魯迅的確是很狂的,但這篇小說裡卻充滿了同情之理解


清醒之後又睡去可能是很多人的選擇,吶喊也不是一嗓子就能完成的事情,今日重讀魯迅的這篇文章,依然能夠感受到那種文字的力量和對社會深刻的剖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