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死病:中世紀歐洲的夢魘

黑死病,是1347年至1351年之間肆虐歐洲的流行病,黑死病造成的死亡比截至那個時代以前任何已知的流行病或所有戰爭造成的死亡人數總數要大得多,從2500萬人到5000萬人。黑死病被廣泛認為是由耶爾森氏鼠疫桿菌感染引起。

黑死病:中世紀歐洲的夢魘

顯微鏡下的鼠疫

黑死病起源及首次傳播路徑

黑死病起源於中國和亞洲內陸。1347年,在蒙古欽可汗率領軍隊圍攻克裡米亞卡法(現在的費奧多西亞)的熱那亞貿易港口時,黑死病在這支蒙古軍隊蔓延。隨著他的部隊士氣開始逐漸瓦解,在撤軍之前,欽可汗命令士兵將因瘟疫而死的士兵的屍體投進城鎮,感染了他的敵人。而從卡法出發的熱那亞的船隻將這一流行病帶向地中海港口,從那裡向歐洲內陸擴散,西進逐漸影響西西里、島北非、意大利大陸、西班牙和法國(1348);奧地利、匈牙利、瑞士、德國和荷蘭(1349)。一艘來自法國加來的船於1348年8月將鼠疫帶到英國,並於1348年夏天在布里斯托造成大規模傳染,並迅速傳遍了英格蘭西南部的各個縣。1349年,倫敦在2月到5月之間遭受了最猛烈的打擊。在1350年,黑死病到達了英格蘭、蘇格蘭、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和波羅的海的國家。

黑死病:中世紀歐洲的夢魘

黑死病在歐洲的傳播路徑

在1361-1363年,1369-1371年,1374-1375年,1390年與1400年間,瘟疫反覆出現。現代研究表明,在這段時間內沿著中亞貿易路線,由於氣候波動影響了蚤鼠攜帶的鼠疫,瘟疫又多次在歐洲爆發。

黑死病:中世紀歐洲的夢魘

東方鼠蚤(Xenopsylla cheopis)是鼠和人之間傳播耶爾森氏鼠疫菌的主要攜帶者

黑死病的死亡率因地而異,米蘭,法蘭德斯和貝昂等公國的一些地區疫情相對較輕,其他地區如托斯卡納,阿拉貢,加泰羅尼亞和朗格多克,患病率非常高。人口密度較高的城鎮比人口密度較小的鄉村受到的影響更大,在城鎮裡,修道院社區受害者的發病率最高。有些社區會因鼠疫的感染導致居民全部死亡。

黑死病:中世紀歐洲的夢魘

1986年,考古學家在倫敦東史密斯菲爾德發現了一個萬人坑,用於在1340年代埋葬黑死病的受害者。

後果

這場大災難造成了很多後果:戰爭停止和持續時間較短貿易下滑。持久時間較長嚴重的後果是由於鼠疫引起了大量勞動力的死亡,造成土地耕種面積急劇減少,這是許多農場主破產的主要原因。勞動力短缺迫使他們通過補貼或減少租金以保留租戶,同時工匠和農民的工資也普遍上漲。這些變化促使原本僵化的社會階層出現流動性。黑死病在人們內心造成心理衝擊反映在阿爾卑斯山北部(不在意大利)涉及死亡和來世詩歌,雕塑和繪畫中。羅馬天主教皇對人們的約束力受到削弱。由於猶太人被指責傳播黑死病,整個歐洲的出現嚴重的反猶太主義,隨後發生了大屠殺,甚者有整個猶太人社區都被暴徒殺死或者集體燒死。

黑死病:中世紀歐洲的夢魘

14世紀黑死病的受害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