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死病、火藥與兩場改變世界的戰爭,原來這些事件都如此諷刺!

在世界歷史長河裡,讓人崇敬的各種英雄數不勝數,讓人感動甚至落淚的壯舉也有很多,但在真實的歷史中,卻並不是完全被英雄壯舉所填滿的,也有許多非常愚蠢,甚至聰明反被聰明誤,弄巧成拙和適得其反的操作,今天給大家分享幾個這樣的故事。


殺貓與黑死病

公元1346年到1353年,一種被稱為“黑死病”的瘟疫突然在歐洲肆虐開來,後世估計這次瘟疫在短短几年內總共導致了歐洲一半左右的人口死亡。現在雖然人們普遍都認為這次瘟疫是由老鼠傳播的肺鼠疫,但在當時,歐洲人卻並不清楚究竟是什麼東西在傳播疾病,因此他們把很多不相關的人或東西都當成了懷疑對象,包括猶太人、麻風病人和修道士等,覺得是這些人招來了魔鬼,而另外一些人則把貓也當成了災難之源,因為貓在歐洲也長期被當成魔鬼的象徵。但其實貓是老鼠的天敵,在瘟疫流行時瘋狂殺貓其實是助長了瘟疫的流行,這個諷刺夠大了吧。

黑死病、火藥與兩場改變世界的戰爭,原來這些事件都如此諷刺!

貓在古代歐洲曾長期被認為與魔鬼有關

波斯征服馬其頓招致自己的滅亡

在中文互聯網上,其實很多朋友對馬其頓亞歷山大東征也是非常熟悉的,因為這次東征一度接近中國邊境。而亞歷山大東征最大的成就是滅亡了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但亞歷山大能夠崛起,其實卻是跟波斯在之前200年左右征服馬其頓有很密切的關係,正是波斯的征服使馬其頓地區實現了統一,馬其頓軍隊作為波斯軍隊的僕從勢力得到了極大的壯大,最終為亞歷山大時代迅速崛起,統一希臘城邦,進而東征波斯並將其滅亡打下了基礎。

黑死病、火藥與兩場改變世界的戰爭,原來這些事件都如此諷刺!

臣服於波斯(紅色)的馬其頓王國(黃色)

卐字徽章的諷刺

對歷史感興趣的朋友恐怕對納粹德國的卐字徽章都很熟悉,在納粹時期,德國傳統的三色國旗甚至都被放棄,改成了卐字旗。而納粹之所以對卐字徽章情有獨鍾其實是因為根據納粹的種族理論,日耳曼人是雅利安人的後代,而雅利安這個概念最早是發源於印度,印度人也是雅利安人後代,所以納粹認祖宗認到了印度,把印度古代吠陀文化裡代表幸運的卐字標誌當成了雅利安的神聖標誌,進而成為了整個納粹德國的圖騰。但根據現代基因研究,印度人是雅利安後裔不假,但日耳曼人的基因卻和雅利安沒有任何關係,反倒是被納粹視為劣等種族的斯拉夫人和波羅的海諸民族中有不少人擁有和雅利安人類似的R1a基因,他們反而和雅利安人更接近一些。

黑死病、火藥與兩場改變世界的戰爭,原來這些事件都如此諷刺!

印尼巴厘島印度教古神廟裡的卐字徽章

火藥的發明

火藥是幹嘛地現在是個人都知道,但有些朋友可能並不知道火藥究竟是怎麼發明的。火藥是咱們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關於火藥最早的記載當然是來自中國古籍。早在東晉時期,著名的煉丹家葛洪就在自己寫的《抱朴子》裡提到了火藥最主要的成份之一硝石,但當時的畫風卻是這個樣子滴:

(硝石加其它配料製成的仙丹)服之皆令長生,百病除……

也就是本來可以歸入保健品的行列,而且是吃的。後來這種“長生丹藥”配方世代相傳,最終在唐朝時,藥神孫思邈記載了用硝石、硫磺和皂角子混合製成的丹藥遇火後能燃燒。這個現象被發現後不久,火藥的軍事用途就開始得到了開發,到宋朝逐漸成熟,金滅北宋的一系列戰役甚至被國際上廣泛認為是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次熱兵器戰役,也就是火藥兵器大規模應用的戰役。後來火藥又被蒙古人在西征中傳到了歐洲,最終在歐洲發展出了各種現代武器。但回想起來,火藥的那些原始配方,最早可是為了讓人延年益壽而發明出來的補品啊,誰能想到它後來最讓人記住的用途卻成了殺人呢?

黑死病、火藥與兩場改變世界的戰爭,原來這些事件都如此諷刺!

《抱撲子》裡關於火藥雛形藥劑的記載,當時可是作為仙丹妙藥記載的

終結一切戰爭的戰爭

著名科幻小說家H.G.威爾斯曾經創作出大量極其經典的作品,包括《時間機器》、《隱形人》和《世界大戰》等,其中的《世界大戰》更是堪稱永不過時的經典,不但在1930年代以它為題材的廣播劇曾被美國人當成真事引發社會恐慌,而且到21世紀之後還曾經被好萊塢翻拍成電影。而威爾斯的聲名並不侷限於此,他還是一位有名的政治評論家。在1914年一戰爆發之後,威爾斯曾在當年8月發表了一系列評論,將一戰稱為“終結戰爭的戰爭”。在整個一戰期間,這個說法曾經成極一時,以戰止戰成了證明一戰正當性的最好理由。但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一戰不但沒能真正止戰,相反一戰後的各種處理加速了歐亞各種矛盾的激化,一戰不但沒能終止所有戰爭,卻成了規模和殺傷性都更大的二戰的導火索,這句話也從一戰時的正當性宣言變成了歷史上最具諷刺意味的引言之一。

黑死病、火藥與兩場改變世界的戰爭,原來這些事件都如此諷刺!

根據威爾斯針對一戰所寫政論結成的文集,書名就叫《終結戰爭的戰爭》

美國建國的最大功臣之一最終因為“專制”被處決

美國獨立戰爭促成了美國的建立,也就是世界上第一個現代意義上的共和國,這是具有革命性意義的歷史事件,因此美國獨立戰爭在美國其實一直被稱為“革命戰爭”,而不是“獨立戰爭”。但其實在美國獨立戰爭裡,一個在現代被有意淡化的核心因素是法國的參與,而法國的參與程度究竟有多深,其實舉出一個數字就能說明問題了。美國獨立戰爭期間,本土軍隊最高峰時期的兵力是4萬陸軍,5000海軍。而作為援軍參戰的法國軍隊有多少呢?3.6萬名陸軍,6.3萬名海軍……而決定直接參加美國獨立戰爭的法國決策者,正是其國王路易十六。而在公元1883年最終促成英國與北美殖民地停戰,使美國獨立成為現實的《巴黎和約》也是由路易十六主導達成的,可以說他對美國的獨立和建國發揮了根本性作用。所以有些人甚至會開玩笑地將路易十六也稱為美國的建國國父之一。但路易十六推動的革命戰爭促成了美國的誕生,他自己卻在幾年之後的另一場革命戰爭中送掉了性命。公元1789年,他的專制統治引發法國大革命,最終他自己被送上了斷頭臺,成為了法國曆史上唯一被斬首的國王……

黑死病、火藥與兩場改變世界的戰爭,原來這些事件都如此諷刺!

美國獨立戰爭期間,法國艦隊(左)與英國艦隊(右)所進行的海上決戰,切薩皮克灣海戰


不知大家是否覺得這些歷史事件足夠諷刺?其實在真實的歷史進程中,具有諷刺意味的事件問題無處不在的,各種各樣的反轉劇情和諷刺劇很多時候也是歷史永恆不變的主題之一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