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經濟關係進入「歷史最佳階段」,南海爭議不是主流

《菲律賓每日詢問者報》網站近日報道稱,越南已經成為中國在東盟最大的貿易伙伴,2018年中越貿易額逐月均超過100億美元。

報道稱,今年上半年,中越雙邊貿易同比增長28.8%,這一數字超過了中國在東盟另一規模相近的貿易伙伴馬來西亞15.5%的增長率。此外,中國駐越南大使館經濟商務參贊胡鎖錦還表示,中國2017年對越投資協議金額達21.7億美元,為歷史最高水平。他認為這是兩國經濟關係的“歷史最佳階段”。

分析認為,儘管近年中越不時因南海問題出現摩擦,但經貿領域一向較為密切,當前全球貿易局勢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中越貿易的日趨緊密。中國對越投資持續增加更多支撐了雙邊貿易的大幅增長。

廈門大學南海研究院教授李金明在接受參考消息網採訪時表示,中越自然條件上僅一水之隔,邊境貿易具先天優勢。越南在經濟上同中國搞好關係,對其自身社會經濟發展也會起到重要作用。所以越南同中國發展貿易基本保持了較高的增長,一般都會比東南亞其他國家要高。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學者駱永昆告訴參考消息網,中越貿易起飛從2013年就已初見端倪,在2015、2016年出現了質的突破,目前中越貿易正處在高速增長階段。

他說:“中越經貿往來增加的原因還在於投資。比如中國在越南投資建廠,就可能使當地擁有原本不具備的某些生產和出口能力,從而帶動來自越南的產品出口到中國。這種投資的增加還是源於‘一帶一路’的啟動,更多中國企業去往東南亞投資。”

相比經貿往來,南海問題在中越關係中似乎更受矚目。不過輿論也注意到,2016年以來,通過中越雙方各種層級的互訪與磋商,雙方一致同意管控分歧防止南海問題失控,並同意加強經濟合作,南海問題在兩國關係中的熱度不斷降溫。

李金明表示,中越在經貿方面一直保持增長,但南海問題是長期歷史問題,受到多重因素影響,長期而言不容易跟經濟上的熱絡直接掛鉤。駱永昆則進一步指出,雖然現在南海問題不時遭到翻炒,但是因為有經貿、投資、“一帶一路”合作的升溫,經貿關係仍然是中國-東盟關係的主流,而且是一個主要的推動力。

據悉,2017年,中國和東盟雙邊貿易額超過5100億美元,其中僅越南、馬來西亞兩國去年同中國的貿易額就已合計約2000億美元。作為對照,2017年中美貿易額為5800多億美元。中國同東盟的經貿聯繫之活躍可謂實至名歸——要知道,大部分東盟國家都相對不發達。

中國和東盟建立戰略伙伴關係已有15年。輿論認為,通過發展多邊貿易體系、促進投資和人文交流等,雙方多年來成功擴大了信任。互利合作是中國與東盟關係的“壓艙石”和“推進器”,不會因為局部問題而受干擾。(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