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皇帝的龍袍「乾洗」?怎樣保證皇帝每天穿「新衣」?

逝者如斯,歷史的浪花淘盡了王朝的恩怨情仇,當今既沒有了一方霸主,也沒有了雄風王者;我們在追求團結、奮進、和諧、平等,我們同樣應該獨守那份恬然與空明,用每一句話沒一種表情向人們昭示諒解,協同人們用諒解交往。看過古代電視劇的朋友都知道,皇上的龍袍是最高的衣服,材料和技術都是那時代的巔峰,那麼今天小編給大家說下龍袍是否要清洗了?

在古代,皇帝的龍袍“乾洗”?怎樣保證皇帝每天穿“新衣”?

在古代,皇帝的龍袍“乾洗”?怎樣保證皇帝每天穿“新衣”?

龍袍是一般老百姓對皇帝所穿衣服的俗稱,龍袍是行大典或接受朝拜時才穿的禮服,皇帝一年穿龍袍的次數也就幾次而已。由於龍袍做工極為精細,用的都是金絲銀線孔雀毛。它的做工無可挑剔。這麼精細的做工以及原材料導致了龍袍稍加洗滌即遭破壞,連現在的乾洗技術也解決不了問題。因此龍袍都是一穿到底,從來不洗的。

在古代,皇帝的龍袍“乾洗”?怎樣保證皇帝每天穿“新衣”?

小編覺得,因為同一件朝服穿在身上的時間都不會長,一般在儀式舉行結束之後立馬就會更換下來,有一些朝服甚至終其一生都不會有第二次穿上的機會。由此看來,龍袍基本上都不會有清洗到的機會了。

在古代,皇帝的龍袍“乾洗”?怎樣保證皇帝每天穿“新衣”?

龍袍做工極為精細,用的都是金絲銀線孔雀毛。它的做工無可挑剔。這麼精細的做工以及原材料導致了龍袍稍加洗滌即遭破壞。那麼龍袍是否要清洗了?龍袍是我國古代皇帝參加慶典活動時所穿的禮服。據《蘇州府志》卷147記載,在明代萬曆29年(公元1601年)宦官孫隆曾被派到蘇州充當稅監,督造龍袍,迄今已有400年的歷史了。 

龍袍的空地為明黃色,領、袖俱石青色,片金緣。上面繡有12條團龍及日、月、星辰、山、龍、華蟲(雉的異名)、宗彝(長尾猴尊)、藻(墊玉的彩色板)、火(物體燃燒時所發的光和焰)、粉(裝飾或塗飾用的白色或有色粉末)、末(古代繡在衣上的花紋)、黼(音符。古代禮服上白與青相間的花紋)的形象,其餘均為排列均勻的“如意頭”、“蝙蝠”和象徵富貴的“卍”字紋樣。

在古代,皇帝的龍袍“乾洗”?怎樣保證皇帝每天穿“新衣”?

在明朝,經改制後的龍袍,稱為蟒袍,成為明朝職官的常服。在明代,龍袍是皇帝平日上朝處理政務時穿的常服。清代的龍袍,是帝、後在吉慶典禮時穿的吉服。 

《清代宮廷服飾展》曾在廣州博物館展出。展覽中展出的皇帝服裝,都是選料精良、做工精細、裝飾繁複的手工藝極品,動輒鑲金飾玉。那麼,這些衣服在清洗後如何保證光潔如新呢?但是無論是歷史照片中,還是影視作品中,清代皇帝形象總是衣著光鮮,光彩照人。

在古代,皇帝的龍袍“乾洗”?怎樣保證皇帝每天穿“新衣”?

廣州博物館館長程存潔講,這並非因為皇帝的衣服常常清洗,相反,他們的服裝,從來就不洗,只不過,他們的衣服,只穿一次。而這些“只穿一次”的服裝造價卻都驚人.據史料記載,為皇家織造一件鵝黃緞細繡五彩雲水全洋金龍袍,需用繡匠608工,繡洋金工285工,畫匠26工,每件工料銀合計為392兩2錢1分9釐。摺合現在的價錢,也要十幾萬元。

據清宮資料,製作1件朝袍須要依禮部定式,或是皇帝命題由內務府畫師繪製重彩工筆小樣,交總管太監呈皇帝御覽,或經內務府大臣直接審閱後連同批准件送發江寧(南京)、蘇州、杭州3處織造司分織。製作過程相當複雜,1件就需耗時2年。這些十幾萬元的衣服,也因此如我們現今一些人昂貴的晚禮服一樣,一生可能只穿1次,可謂天天上演“皇帝的新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