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四對夫婦的愛情,感天地泣鬼神!

這四對夫婦的愛情,感天地泣鬼神!

這四對夫婦的愛情,感天地泣鬼神!‖老家許昌

文‖賈國忠

年輕人的愛情熱烈感人,什麼“忠貞不渝”、“海枯石爛”、“不離不棄”等等豪言壯語能說上一大串,然而真正白頭偕老的實是稀之又稀,少之又少,倒是夫婦不和,同床異夢,分道揚鑣,各奔前程者屢見不鮮。

筆者既是個年過花甲的殘疾人,也是個感情麻木的木頭人,在打工中聽到幾則有關老年人的生死戀事,讓人感到蕩氣迴腸,無法忘記。

這四對夫婦的愛情,感天地泣鬼神!

他患急病死了

她義無反顧,隨他而去

某村老兩口,都是七十開外的人了。他們有兒有女,有家有業,一生平平常常,普普通通,安安穩穩,波瀾不驚,誰也看不出老兩口有什麼大親大愛,卿卿我我之特親近極甜蜜之言行。

這天,七十多歲的老頭兒突然患急病嚥氣了,兒孫們都悲痛不已,哭叫不止。老婆兒她卻不哭不哀,平平靜靜,自自然然。

不緊不慢忙了一天後,當晚老婆兒把幾個兒女叫到自己跟前平心靜氣囑託他們道:“常言說,人到七十古來稀,恁爹都七十多了,也活夠他的了。人總有一死,既然死了就算了,大家也都別多傷心難過,也別多掛扯我。恁爹俺倆擱合一輩子,也沒有給恁姊妹留下啥家業財產,在咱那箱子底下我還存了2000塊錢,用著了你們把它拿出來。都忙張一天了,該歇都去歇吧,明兒(天)少不了會更忙。”

交待罷,幾個兒女都去老爹靈前守靈休息了。未想到睡醒後不見了老孃的蹤影,到門外一找,見老孃自自在在地掛在一棵彎腰樹上,上吊死了!

這四對夫婦的愛情,感天地泣鬼神!

他走了,她抱著他的屍體

脈脈含情,竊竊私語

有一對老兩口,平時擱合得也不是太好,經常爭爭吵吵,老是磕磕碰碰。老頭兒活到將近七十,剛過罷生日,得病死了。一家人都跪在靈前哭得肝腸寸斷。

當晚,給死者穿好壽衣,燒了紙錢,已是半夜時分。這時老婆兒過來交待所有兒女:“都大忙一天了,也都盡心盡孝了,你們都過裡屋睡吧,我自個在這兒守恁爹一會兒。”

兒女們哭得疲乏,勞累之極,紛紛離去,都回屋裡歇息了。睡醒後,兒女們都趕忙過來喊老孃讓她也去睡覺歇息。誰知老爹靈前空空如也,沒有了老孃的影子,她去哪裡了呢?

兒女們仔細一找,不知什麼時候她上到了老伴的靈床上,不是睡覺歇息,而是摟抱著老伴的屍體,正和老伴脈脈含情,竊竊私語,大訴衷腸呢!

這四對夫婦的愛情,感天地泣鬼神!

沒有她,他真死了,他說

爹親孃親沒有老婆兒親

正教書的他突然得了場急病,倒在了課堂上。學校和家人趕忙把他送到縣醫院搶救,可搶救了一個多小時也沒搶救過來。既然迴天無望,生命已去,眾人只有忍痛含悲,不忍又不得不把他抬進太平間裡,等待入土為安了。人死如燈滅。既然人死了,無有它法,光說怎樣給他安排後事了。

為了把他的後事安排得風光些,不但眾人都在奔跑忙張,連他的親兄弟親姐妹也忙著給學校領導提要求提條件爭名譽爭福利,唯有他老婆一人捨不得離不開他,跟到太平間裡,抱著他的屍體不放,東搖西晃,聲淚俱下,連哭帶喊,痛斷肝腸。誰也勸不住,誰也拉不起,哭得昏天黑地,沒完沒了。

說也奇怪,不知是他原本就沒有死(是休克,假死),還是他老婆的不捨哀嚎感動了天地,在老婆哭著晃著的哀慟中,他竟慢慢有了氣息,睜開了眼睛——不可思議地復活了!所以,後來,他見人都說:“爹親孃親,沒有老婆親”!

這四對夫婦的愛情,感天地泣鬼神!

他患病癱瘓在床

她不離不棄伺候他二十五年

“床前沒有百日孝”、“好漢子就怕病來纏”。一個家庭,特別是夫婦二人,有一個是重病號長病號,另一個即使不是恩斷義絕,棄之離之,也會叫苦連天,唉聲嘆氣。

有這樣一對老夫婦,老頭兒患病癱瘓在床二十五年,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失禁,老婆不厭不煩,捧茶端水,擦屎刮尿,辛辛苦苦伺候了二十五年。

為伺候老頭兒,老婆兒吃多少苦受多少罪就不用說了,單是因為她家有癱瘓病人,嫌她家髒,親戚朋友都給她家斷了來往。還因為她身上老帶有老頭兒屙尿臊臭味,所有人都不願接近她。儘管如此,她從來沒有難受過,孤單過,自卑過,痛苦過,老是喜歡歡的,樂呵呵的。

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老頭兒死了以後,她竟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淚,痛不欲生說:“你死了讓我咋過呀,誰還是我的親近人呀?”也有近人問她:“伺候他二十多年,蠻對起他了。你還不絮嗎?”她揉揉鼻子說:“不絮,我一點都不絮,再伺候他二十年我也願意。”

“執子之手,白頭偕老。”是戀愛者動聽的誓言,美好的願望,可它往往又被“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婚姻自由,好聚好散”之新思想新觀念所粉碎擊破。真正的愛情,美好的家庭是要夫婦雙方用最大的忍耐和包容維持維繫的,但願每對夫婦每個家庭都平安無事,相伴終生。

這四對夫婦的愛情,感天地泣鬼神!

(文圖無關。文中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攝影者或原製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誠摯的感謝。)

【作者簡介】賈國忠,禹州市鴻暢鎮寨子賈人,50後農民,殘疾,熱愛文史和寫作,有作品散見於紙質報刊和網絡平臺,並著有長篇敘事詩《少林志》一書。

愛許昌老家,看“老家許昌”。 老家許昌,情懷、溫度、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