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運坎坷的李廣爲什麼有這麼高的名氣?(一)

珵素

李廣是西漢時期隴西人,出身將門,自幼學習射箭,在漢文帝時就投身行伍,漢景帝時顯露出超出常人的能力,因此逐漸受到人們的重視。漢武帝繼位後,李廣的名氣已經很大,所擔任的也是要職。雖然如此,李廣卻始終沒有被封侯,而且當漢武帝發動反擊匈奴的戰爭時,也往往不願讓李廣擔當重任。

元狩四年,漢武帝再次命令衛青、霍去病出擊匈奴。這次,漢武帝乾脆沒有讓李廣參加。但李廣數次請命,漢武帝最終實在無法拒絕,就同意了,同時私下裡叮囑衛青,不要給李廣安排太重要的任務,以免出現意外。出塞瞭解了匈奴單于的行蹤後,衛青為各軍安排任務。李廣被要求與右將軍聯合從東路進攻。東路行軍路線漫長而曲折,走東路的話基本就錯過了與匈奴正面交戰的機會。李廣不滿衛青的安排,與其爭執了許久,但衛青終究沒有改變主意。

命運坎坷的李廣為什麼有這麼高的名氣?(一)

憤憤不平的李廣無奈只能帶兵從東路前進。結果途中因為沒有嚮導迷了路,錯失了機會。當時匈奴單于被衛青擊敗,趁李廣的東路部隊沒有趕到,從包圍圈中逃了出去。衛青在收兵南撤時,才碰上迷了路的東路軍。

出擊任務沒有完成,衛青自然需要向漢武帝解釋其中的緣故。因此衛青向李廣詢問迷路的情況。不料李廣本來就因為始終沒有被封侯而心存芥蒂,加上當時李廣已經六十多歲,不可能再有機會隨軍出征,因此認為自己此次迷路錯失戰功實在是天意。此時見衛青如此急著追問自己迷路的情況,認為是衛青想要他擔上放任匈奴單于逃走的罪名。為了不使自己的名聲受到汙衊,也為了免於之後無止盡的爭論,李廣最終自刎而死。

命運坎坷的李廣為什麼有這麼高的名氣?(一)

李廣一生命途多舛,至死沒有封爵。而且,李廣的名氣多是在漢景帝時期打出來的。漢文帝、漢景帝時期,西漢王朝並沒有太多機會主動出擊匈奴,因此,雖然當時李廣長時間在邊塞任職,但也沒什麼戰功。等到漢武帝時期,西漢王朝能夠大規模進攻匈奴時,李廣卻又因為年歲較大,而得不到漢武帝的信任,雖然有名聲,但也一直沒有什麼功勞。應該說,在名將雲集的西漢,李廣的功勞著實不太夠看。

但在詩詞中,李廣的出現頻率卻極高,唐宋時期的詩人少有不是李廣的粉絲的。出現這樣的情況,一個很大的原因是李廣的生平太過坎坷,能夠喚起詩人與讀者的共鳴。作為一位深受將士愛戴的老將,最終卻以自刎的方式結束自己的一生,著實讓人唏噓不已。無論是作者還是讀者,都很容易將李廣的命運與自己的不幸聯繫起來。比較出名的如《滕王閣序》中的“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或者李白的“漢帝不憶李將軍,楚王放卻屈大夫。”

當然,李廣的生平令人慨嘆只是其中一個方面,若沒有司馬遷與李唐王朝的推動,李廣的人氣或許不會這麼高。

命運坎坷的李廣為什麼有這麼高的名氣?(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