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数码界设计无人才?

为什么中国数码界设计无人才?

为什么中国数码界设计无人才?

个人感觉有一下几点原因

  • 艺术熏陶:国外丰富的博物馆、画廊、展览等等资源(特别是意大利、法国等西欧国家)。有潜力成为设计大师的人从童年开始就能得到很好的熏陶。只要对艺术感兴趣,他们就有机会就很容易接触到各个流派的艺术风格。中国这样的环境相对缺乏,一个在农村长大的孩子也许更有机会通过刻苦学习成为优秀的工程师,但是要没有艺术熏陶,仅仅看书上网就想成为优秀的设计师,恐怕难度就大多了。

  • 历史积淀:由于一些大家都知道的原因,我们的历史是割断的,只有很少的家庭能够世世代代搞艺术到现在,没有积淀就没有扎根本民族的有特色的艺术创作,艺术这东西,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于是我们就很尴尬了,这点不必细谈。

  • 生活保障:大部分西欧国家尽管也有很贫困的人口,大部分人体面的生活还是有保障(不仅仅是中国所谓的温饱线,那是纯粹把人当牲口养活,只满足了最基本的生理需求)。一些选择设计行业的,即使在刚出道的时候零敲碎打,也还能勉勉强强过人样的生活,同时追求一些自己的梦想。

多元价值:因为上述的物质基础,个人的追求就会比较多元化。挣钱当然是很多人重要的目标,但是由于总体来讲贫富差距比较小,除了追求财富之外,个人兴趣和个人价值的自由选择会引导一些人选择艺术道路。

为什么中国数码界设计无人才?

  • 发展氛围:设计师实际上更接近自由职业者,设计这种工作实际更适合小巧精悍的公司运作,这样设计师也能更多保留自己的风格,而不是在一个生产线上创作雷同的东西。这也意味着应该有好的社会环境支持小企业的诞生、发展和壮大。虽然国内已经进步很多,自己创业仍然是很痛苦的事,光盖章就能跑断腿。至于后面找项目之类的,就尤其需要关系

  • 社会认同:为什么国内的商品房都长得一样?固然有开发商和设计工作室水平不高或者省钱的原因,但主要是:国外很少有一次开发几十万平米大型楼盘这样的开发项目,很多家庭自己盖房子,设计的买卖双方直接沟通,就允许了更多的风格存在,就有了设计师自由发挥的空间。反观国内,开发商一次为几千几万个家庭设计房子,从投资安全和省钱的角度来讲,他们就按照绝大多数家庭的普通需求设计——南北通透、几室几厅几卫等等,这样设计师即使有创新的设计,也只有憋在肚子,没有机会去证明去检验其创造。固然有后期装修需要设计,不过愿意为设计师的杰出设计付钱的,恐怕还很少。坦率来讲,绝大多数家庭并没有多高的艺术修养和追求。

  • 尊重原创:知识产权保护和全社会对原创的尊重。三星手机固然做的不差,但是被陪审团认为抄袭痕迹太重而罚了几十亿。不论其中的是是非非,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全社会对原创设计的尊重和认同。国内的环境就不用说了,一个经济体在发展初期,看起来抄袭别人的很省力,致富很快,于是选择不保护知识产权;发展到一定阶段,这样的政策会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因为这样也扼杀了自己的创新。

  • 艺术教育:所谓”歌颂主旋律“的政治因素强加到艺术创作,必然会对艺术创作产生负面影响。这也不必细谈了。

结论也比较明显了,优秀的华人设计师一定是要突破上述约束才行,最典型的道路

为什么中国数码界设计无人才?

  • 自身条件和家庭环境比较优秀,然后又去国外学习,创立工作室,打出名气和个性设计,再返回来为中国创作。

  • 国外大奖得到认同,再回过头来被中国社会重新认识

什么ThermalTake的产品就宣传是BMW工作室设计的,华硕的笔记本就宣传兰博基尼设计等等,而到了中国设计却不声不响了呢?我觉得有这么几点:

  • 利用了大牌设计室设计室的明星效应,有意无意讲是某个著名工作室设计的,本身就是产品的一个卖点,尽管有时候这个设计也是浪得虚名;

  • 中国设计不讲出来,不希望竞争对手通过同这个工作室去合作去仿制类似的产品,这是咱们不太好的大环境的限制;

  • 同样,这也暴露了一个重要的客观事实,那就是坦率来讲,一个优秀的工作室/设计师也需要很多年的成长,国内工业设计行业起步比较晚,名气也不够响,整体还不够成熟,只有通过大量原创优秀的设计作品证明自己,打出名气和职业操守了,将来厂家才可以大声讲出来,这是Maboo工作室设计的作品。

周星驰也是靠跑龙套才成为星爷的,优秀的设计师也是需要时间积淀和优秀作品来证明的,没有必要觉得委屈。设计界,能力很重要,track record也一样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