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金定穴,寻龙夺宝,古代盗墓者到底是什么来历?

前文《 》我们提到作为盗墓与反盗墓这场攻坚战的守方,古代陵墓的设计者可谓是费劲心思,用水、用火、用毒,甚至还使出了恐吓的手段,但最终的结果却是“该来的还是来了”。在这允许我感叹一句“时代在进步”!总体来说守方处于劣势。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作为攻方的盗墓者到底是些什么人?有何过人之处?

在中国历史上,盗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770多年前的西周晚期,有人从挖开的墓里得到一枚玉印。不过那个时代还不流行厚葬,当时的人对墓葬没啥兴趣,再加上当时忙着分家圈地(春秋战国),没空搞这些有的没的。周朝后期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威,礼崩乐坏,厚葬之风开始盛行。大量的奇珍异宝葬于地底,这成为了盗墓者蜂拥而至的最大诱因。

分金定穴,寻龙夺宝,古代盗墓者到底是什么来历?

纵观历史,我国历史上出现过三次盗墓高潮,第一次是在汉朝,第二次出现在清朝,最后一次就是近现代阶段。但并不表明其他时间段没有盗墓现象出现。

东汉末年是我国盗墓史上第一波高潮,当时恰逢乱世,汉朝统治地位遥遥欲坠,有点军权的各地区负责人打起来了小算盘,心里想“机会来了噢,说不定老子也可以黄袍加身”。因此这段时间各方势力都在努力扩军,然后抢地盘。不过抢人头要钱、军队吃饭要钱、买武器要钱,没钱没底气,老百姓已经被榨干,各方势力的老大那个愁啊,既然活人生意没得做,就做死人的生意吧,成本低,还不用忽悠,其中干的最出色的就是曹操,其他还有董卓之流。

这个时期盗墓者一般都是手握权势的地方势力,盗墓的范围也只限于自己的辖区。主要目的是充实自己的小金库,把日子过得宣实点。因盗墓者自身就是地区管理者,所以盗墓的时候也不避人耳目,找到古墓后,大军压上,再硬的骨头也啃得下来,这就是官盗,一般分工配合,人数众多,高手云集。

分金定穴,寻龙夺宝,古代盗墓者到底是什么来历?

另外,还有一伙叫散盗,或是“民盗”。这类盗墓者又可分为两类一种就是没啥本事,全靠运气,老天爷赏饭就吃,不赏就回家种地,算是兼职做做其他营生。另外一种就是分金定穴,寻龙夺宝的高手,这类人往往心气高,不愿呆在六扇门,但也有人想端铁饭碗的,也会加入官盗行列。

从第一次盗墓高潮中我们也可以看出,那时候盗墓者已经形成流派,各有特点。比如,曹操军中的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专门为其寻找古墓的位置。古代盗墓主要流派有摸金门、发丘门、搬山门、卸岭门。摸金门擅长找墓,他们往往将搜集来的各种资料,结合对当地风水的观察,总是能以很快的速度找到陵墓的具体地点。懂风水,辨星象,会武功。而这类人在古代肯定不会很多,另外普通人家肯定不会接触到这些东西,而且那时候文盲也多。我们可以推断摸金门高手可能就是古代帝王身边堪舆师的后代,当然也不排除自学成才的可能性,但概率太低。

分金定穴,寻龙夺宝,古代盗墓者到底是什么来历?

盗洞

说下发丘门人,这个流派和摸金门技能相仿,善找古墓,出身应与摸金门的高手类似,只是和摸金门在盗墓方面的理念不合而形成另外一派。搬山门也叫“搬山道人”,秦汉时期形成雏形,兴盛于清朝中叶,善于破除机关阵法,风水粗通门道,但懂术法,对付邪祟有一套,外出踩点以道士身份掩饰,独来独往,武功高强。从其名称以及所会技能可以发现,他们和道教有很深的渊源。

卸岭门又叫“卸岭力士”,多是力大无穷,通晓武功之人。据传,勇猛无匹的吕布就曾是卸岭门传人,曾为董卓筹备军饷,挖掘多处汉墓。卸岭门早期多是绿林草莽,凭借人多,只要找到古墓再难也能挖开。后期,卸岭门吸收了摸金、发丘风水术,从而弥补了自己的短板。

摸金门、发丘门、搬山门、卸岭门各有所长,出身也非底层百姓,正所谓“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有文化虽可怕,最怕还会加夹喇嘛”。


分享到:


相關文章: